说“院”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的庭院自古就是文人骚客乐于着墨的地方。“庭”字已经讲过(见本刊2021年第10期),“院”字虽然简单,却也值得一说。
  “院”由“阜”和“完”组成。“阜”的古文字形为 ,有人认为它表示逐层上升的山崖,也有人认为它是石阶之形,总之都跟山势、地形的高低升降有关。“阜”在楷书中当“左偏旁”使用时写作“阝”。这个偏旁的字在意思上多与土山、丘陵、地势的高低升降有关,比如降、陟、陵等,但也有的字跟建筑物有关,比如除、阶以及院。“完”在字中起表示读音的作用。
  “院”最初是指“围墙”。《广雅·释宫》:“院,垣也。”“垣”就是墙。《说文解字》阜部、宀部下均收了“院”字,宀部的“院”注为“寏(huán)之或体”,且云:“寏,周垣也。”“周垣”就是围墙的意思。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此处的“完”应为“院”字。修缮围墙,是为了接待宾客。《睡虎地秦墓竹简·释文·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越里中之与它里界者,垣为‘完(院)’不为?巷相直为‘院’,宇相直者不为‘院’。”讲的是围墙与里居格局之间的关系。“里”是居民居住单位。里与里之间的墙称为“垣”,家与家之间的墙称为“院”。
  《说文解字》另释“院”为“坚”,表示“坚固”的意思,聊备一说。
  由“围墙”的意思,“院”進一步指围墙内房屋四周的空地,也就是庭院、院子。宋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有垣墙者曰院。”“院”的这个意思超越了它最初的含义,而更为人所熟知,唐代以后,多见于诗词歌赋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主人在院子里栽种了一丛又一丛的萱草,或许是为了借种植花草来忘却时间的烦扰吧。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更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院”字的字形演变

  古人尚风雅,爱在院中栽竹,尤其是在山寺僧院当中。因此有“竹院”一词,指的是栽种有竹子的庭院。像唐代张籍《寻徐道士》:“寻师远到晖天观,竹院森森闭药房。”白居易《对琴待月》:“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深宅大院,一定离不开看家护院的人。在宋元以后的小说、戏曲当中,可以见到一些以“院”命名的称呼。比如,“院公”是对他人家里老仆人的尊称。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休惊起庭鸦喧,邻犬吠,怕院公来。”“院子”则是对普通仆役的称呼。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稍后时者,必遣院子诣门催索。”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延师》:“院子,敲云板,请小姐出来。”此外,也有称富家女主人为“院君”的。《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庄上曹太公是个大户人家,院君已故。”


明代画家仇英绘《竹院品古图》。画的是暮春三月的某日,江南一位私家园林主人邀约了三五知己,在竹院雅景中玩古鉴珍、烹泉品茗、对弈手谈、抚琴雅游的场景。

  “院”还指有围墙的宫室。据唐代杜宝撰《大业杂记》记载:“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这就是隋炀帝建造的著名的“西苑十六院”。
  后来,“院”又用作官署的名称,比如,唐以后有“翰林院”,清末有“大理院”。今天,“院”还作为某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如医院、戏院、画院等。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院”由指围墙,到指院落和有围墙的宫室,再到指某些场所这样一条发展脉络。
其他文献
在有关上古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中,酒作为饮食生活的重要内容,保留了诸多记忆。酒“醉”,是饮酒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多为超过酒精耐受力之后的身体反应,可能在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均有表现。汉代文字书《说文解字·酉部》有3个字直接与“醉”相关:“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从酉卒。一曰酒溃也。”“醺,醉也。从酉,熏声。《诗》曰:公尸来燕醺醺。”“酲,病酒也。一曰醉而觉也。”  《史记》中未见“醺”“酲”二字,然
期刊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b,子产曰:“少c,未知可否?”子皮曰:“愿d,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e。栋折榱崩f,侨将厌焉g,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期刊
至和元年秋b,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c。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
期刊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猶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全唐诗》卷二一七)【赏析】  据宋代黄鹤所注,这首诗作于唐乾元元年(758)暮春。当时,杜甫从左拾遗的位置上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由京城初抵贬地,又得到远往河南的弟弟的来信,又恰见风中紫荆花落,遂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位于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杜甫先后在
期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仍由东段、中段、西段组成。从长安起始,经过陇右、河西、玉门关、阳关的路段为东段,从玉门关、阳关至葱岭为中段,越过葱岭向西各条路线为西段。丝绸之路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段有洛阳、长安、平城、邺城等多个起点,从每个起点出发行至凉州,形成了不同的路线。其中,陇右道是主干线。陇右道最大的变化是南道与北道间尚有中道,此道从长安至陇县,而后西行经陇关或大震关越陇山,西北经
期刊
上一期我们讲了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本期谈谈中国哲学生态智慧中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所谓自然崇拜,是指人们迷信某种自然物同人类自身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用来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徽号或标志。在儒家看来,万物皆有生命。人们崇拜的自然物无所不包,有天地日月、风雨雷电,还有山川河流、火石草木等。1979年,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南麓北侧的将军山下,在一座南北长20余米、东西宽15余米的平整而光洁的黑色混合花岗
期刊
说读书的姿态浑似画,是因为读书时有一种静谧之美,很有画面感。而且真有人画了一幅名为《读书》的画,谁?大名鼎鼎的毕加索。  画中是一位半仰在圈椅里的少女,双目微闭,纤细的睫毛弯成好看的月牙形,胸口半露,搭着的披肩滑落到腰际,膝上搁着一本摊开的书。姑娘显然是书读乏了,被睡神带入了梦乡。自然、朴实、恬静,乃一幅世界级名画。  其实,古今中外以读书为题材的“画”都很美。《浮生六记》里沈复的美妻陈芸,那夜卸
期刊
假如说晋人是仿自然的尚韵,唐人是重技法的尚法,宋人是主抒情的尚意,那么元人则是求唯美的尚态。这种传统划分当然是太简略了,而且有些偏颇,但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时代的书法主流。再进一步从章法变化上说,晋人将法自然化,唐人将法规范化,宋人将法散漫化,元人则反宋人之道,倡导法的精微化。但无论是赵孟頫还是鲜于枢,那种“浪子回头”式的复古主义势力,既失去了那种“不践古人”的勇气,又得不到悄然远去的“古法”的真
期刊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藏地区盛行、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藏传佛教,既是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案例和表现。作为藏传佛教中的“后起之秀”,格鲁派——又称“黄教”与清代宫廷的关系最为密切。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展示的几件格鲁派上师造像,依旧无声地诉说着汉藏交融、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格鲁派及其创始人  藏传佛教按教法、教义及仪轨的不同可分为不同教派,比如奉行古老密宗
期刊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圣地发先春。  几树初惊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砾香琼碎,?鬖绿虿匀。  慢烘防炽碳,重碾敌轻尘。  无锡泉来蜀,乾窑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  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惜寄来频。  ——〔宋〕文同《谢人送蒙顶新茶》一、作者简述  文,是一个不太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