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吕淑湘同志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会动脑筋,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把钥匙,拿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作为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钥匙,教会学生使用钥匙。语文教学必须按照科学规律,指导学生三种能力:一是积累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二是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思维的能力;三是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现总结我培养学生乐学语文的几点。
一、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兴趣
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要的“教师”。这里我想以字典为例来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的良好习惯,对常用字也往往不明其意。不会用汉语拼音查字典的也有很多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查字典的更为常见。例如“幼”不知“幺”是部首,“柔”不知道是查“矛”还是“木”。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这是不明字义和引申义所致,虽然懂得“红色”“脸色”的词语,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掌握“色”的意思。我想:诸如此类的字,教师如果讲一点字的结构知识,给他们一把钥匙,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定会起积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它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手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勤查字典会获得正音、辨形、释义的能力。教学生时,向学生设疑,即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来,通过思考,解决了疑问。这样就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就是善于向学生设疑,以疑释疑,如;第十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一文中,写在一个寒风猛烈的初冬夜晚,伯诺德夫人为什么将一小截封蜡烛在一个小金属管中呢?问题出现了,学生就动脑筋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勇于质疑,善于释疑,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
教学语文课,我结合识字的方面,授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象形字教给学生溯形记字的方法,会意字教给学生揣意认字的方法,形声字教给学生据形会意,据声会读的方法,结合教讲读课教给阅读的方法,结合习作例文教给写作方法等。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这是常识。但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好高骛远,学用脱离的情况在学生中不乏其人,追本究源,主要是学习不分主次、缓急、不善于博览精读,不会学用结合,常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教会学生一套系统地积累知识的方法:上课时,专心听、做笔记,看书时,不但要记住书里的故事,还要把书里的优美、生动的词句都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的词语多了,自然就会灵活应用了,这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与用是相辅相成的,我用以下两点来提高学生用的能力:
1.认真上好说话课
一个人读了许多书,但写文章、说话能力差,这就是他没有很好地进行说话训练。在说话课上,如:讲故事、造句、概括片段等项目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正确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要“下水”
教师“下水”是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效地进行课前指导和课后评讲的重要手段。“下水”分两步:作前“下水”目的是测下水的深浅、缓急、冷暖,换取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的感性认识;作后“下水”目的是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作出示范,给予引导、启示。至于“下水”的次数尚视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定会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和练笔的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章,对写好作文来说还是不够的。学校安排每个班级捐书建立图书角。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实践证明,凡是文章写得好的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和练笔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吕淑湘同志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问他们的写作经验,他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地加强实践,不再敷衍了事,草草成章。”
培养学生好学语文的能力,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与学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诱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才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
一、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兴趣
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要的“教师”。这里我想以字典为例来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的良好习惯,对常用字也往往不明其意。不会用汉语拼音查字典的也有很多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查字典的更为常见。例如“幼”不知“幺”是部首,“柔”不知道是查“矛”还是“木”。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这是不明字义和引申义所致,虽然懂得“红色”“脸色”的词语,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掌握“色”的意思。我想:诸如此类的字,教师如果讲一点字的结构知识,给他们一把钥匙,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定会起积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它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手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勤查字典会获得正音、辨形、释义的能力。教学生时,向学生设疑,即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来,通过思考,解决了疑问。这样就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就是善于向学生设疑,以疑释疑,如;第十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一文中,写在一个寒风猛烈的初冬夜晚,伯诺德夫人为什么将一小截封蜡烛在一个小金属管中呢?问题出现了,学生就动脑筋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勇于质疑,善于释疑,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
教学语文课,我结合识字的方面,授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象形字教给学生溯形记字的方法,会意字教给学生揣意认字的方法,形声字教给学生据形会意,据声会读的方法,结合教讲读课教给阅读的方法,结合习作例文教给写作方法等。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这是常识。但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好高骛远,学用脱离的情况在学生中不乏其人,追本究源,主要是学习不分主次、缓急、不善于博览精读,不会学用结合,常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教会学生一套系统地积累知识的方法:上课时,专心听、做笔记,看书时,不但要记住书里的故事,还要把书里的优美、生动的词句都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的词语多了,自然就会灵活应用了,这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与用是相辅相成的,我用以下两点来提高学生用的能力:
1.认真上好说话课
一个人读了许多书,但写文章、说话能力差,这就是他没有很好地进行说话训练。在说话课上,如:讲故事、造句、概括片段等项目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正确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要“下水”
教师“下水”是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效地进行课前指导和课后评讲的重要手段。“下水”分两步:作前“下水”目的是测下水的深浅、缓急、冷暖,换取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的感性认识;作后“下水”目的是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作出示范,给予引导、启示。至于“下水”的次数尚视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定会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和练笔的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章,对写好作文来说还是不够的。学校安排每个班级捐书建立图书角。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实践证明,凡是文章写得好的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和练笔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吕淑湘同志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问他们的写作经验,他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地加强实践,不再敷衍了事,草草成章。”
培养学生好学语文的能力,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与学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诱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才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