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你知道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精心准备的阅读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与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数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一板块的使用,使它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围绕“内容与作用、修改与拓展、开发与创编”三个方面谈了对这一板块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你知道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049
丰富、有效的阅读能提升学习主动性,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
一、“你知道吗”的内容与作用
“你知道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却是教材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数学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经典数学名著,如《算法统宗》《九章算术》等,通过介绍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②数学知识介绍:通过对“+、-、×、÷、( )”等数学符号、数学单位产生时间、发展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③生活常识和应用: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常识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既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提升数学素养。④数学家的故事:用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伟人科学严谨、勇于创新、追求数学真理的优秀品质。
每个单元的“你知道吗”都与本单元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将其和新知教学有效融合,能有效提升课堂效果,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一) 创设情境以激趣
大多数“你知道吗”可以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极好素材。例如,“圆的认识”一课的“你知道吗”,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水中的涟漪是一个圆、精美的中国结是一个圆、冰上芭蕾的动作形成了一个圆……教师在教学时以此引入新课,能快速抓住学生眼球,使其充分感知圆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 优化学习以破难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分不清“季度”与“季节”,甚至认为一年的四个季度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时教师可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季节”是按照温度来划分的,而“季度”是按照月份来划分的,通过阅读、了解、比較,改变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使学生真正理解两者的含义。
(三) 了解历史以育德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结合“你知道吗”介绍小数在中国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小数,而现在使用的小数形式在400多年前才出现。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我国灿烂的数学历史,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二、“你知道吗”的修改与拓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你知道吗”篇幅较短、内容简单,教学中若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适当改造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用算盘表示数”一课,教材中只介绍了算盘的起源和种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演变过程及结构,让他们了解算盘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程,了解“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的规则与算筹的使用息息相关。这样的修改与拓展,既能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学会算盘的计数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 “你知道吗”中的生活因素,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可结合“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结构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收集现实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问题的例子,验证相关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三、“你知道吗”的开发与创编
受教材篇幅的限制, “你知道吗”内容涉及面往往不够宽泛。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你知道吗”的内容进行开发或创编,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首先告诉学生比的理论意义,接着通过带入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加深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日常生活中,你们的妈妈是不是都喜欢穿高跟鞋?这是为什么呢?”“在舞台上表演的芭蕾舞演员为什么都需要把脚尖抬起?”接着将妈妈们穿高跟鞋和不穿高跟鞋的图片进行对比,让他们观察后发现:妈妈们穿上高跟鞋后下身长度与身高的比值变大了,显得身材修长。而芭蕾舞演员们踮起脚尖能让舞姿更加优美。然后再补充世界上的著名建筑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领域“黄金比”带来的美,让学生对“黄金比”的印象更加深刻,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美”。
又如,教学“千克和克”这个单元后,可以给学生创编以下关于杆秤的阅读材料:1.介绍杆秤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2.介绍杆秤的制作工序。3.介绍古时1斤等于16两的由来。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根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上关于杆秤的阅读材料采用图片介绍及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了解以前人们所使用的质量单位“斤”“两”,以及斤两的换算,帮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增进民族情感,使数学课更具人文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你知道吗”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必需品,但是可以作为数学文化传播、展现数学文化魅力主要途径。一线教师要用心研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向教材更深处漫溯,充分理解编者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互动、生成、内化,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中尽情探索,展现活力、收获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华.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学科素养——浅谈苏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的阅读与拓展[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0).
[2] 张文雅.苏教版“你知道吗”教学点滴谈[J].考试与评价,2016(6).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你知道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049
丰富、有效的阅读能提升学习主动性,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
一、“你知道吗”的内容与作用
“你知道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却是教材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数学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经典数学名著,如《算法统宗》《九章算术》等,通过介绍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②数学知识介绍:通过对“+、-、×、÷、( )”等数学符号、数学单位产生时间、发展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③生活常识和应用: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常识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既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提升数学素养。④数学家的故事:用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伟人科学严谨、勇于创新、追求数学真理的优秀品质。
每个单元的“你知道吗”都与本单元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将其和新知教学有效融合,能有效提升课堂效果,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一) 创设情境以激趣
大多数“你知道吗”可以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极好素材。例如,“圆的认识”一课的“你知道吗”,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水中的涟漪是一个圆、精美的中国结是一个圆、冰上芭蕾的动作形成了一个圆……教师在教学时以此引入新课,能快速抓住学生眼球,使其充分感知圆的美丽和神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 优化学习以破难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分不清“季度”与“季节”,甚至认为一年的四个季度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时教师可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季节”是按照温度来划分的,而“季度”是按照月份来划分的,通过阅读、了解、比較,改变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使学生真正理解两者的含义。
(三) 了解历史以育德
例如,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结合“你知道吗”介绍小数在中国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小数,而现在使用的小数形式在400多年前才出现。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我国灿烂的数学历史,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二、“你知道吗”的修改与拓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你知道吗”篇幅较短、内容简单,教学中若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适当改造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用算盘表示数”一课,教材中只介绍了算盘的起源和种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演变过程及结构,让他们了解算盘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程,了解“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的规则与算筹的使用息息相关。这样的修改与拓展,既能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学会算盘的计数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 “你知道吗”中的生活因素,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可结合“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结构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收集现实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问题的例子,验证相关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三、“你知道吗”的开发与创编
受教材篇幅的限制, “你知道吗”内容涉及面往往不够宽泛。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你知道吗”的内容进行开发或创编,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首先告诉学生比的理论意义,接着通过带入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加深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日常生活中,你们的妈妈是不是都喜欢穿高跟鞋?这是为什么呢?”“在舞台上表演的芭蕾舞演员为什么都需要把脚尖抬起?”接着将妈妈们穿高跟鞋和不穿高跟鞋的图片进行对比,让他们观察后发现:妈妈们穿上高跟鞋后下身长度与身高的比值变大了,显得身材修长。而芭蕾舞演员们踮起脚尖能让舞姿更加优美。然后再补充世界上的著名建筑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领域“黄金比”带来的美,让学生对“黄金比”的印象更加深刻,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美”。
又如,教学“千克和克”这个单元后,可以给学生创编以下关于杆秤的阅读材料:1.介绍杆秤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2.介绍杆秤的制作工序。3.介绍古时1斤等于16两的由来。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根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上关于杆秤的阅读材料采用图片介绍及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了解以前人们所使用的质量单位“斤”“两”,以及斤两的换算,帮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增进民族情感,使数学课更具人文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你知道吗”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必需品,但是可以作为数学文化传播、展现数学文化魅力主要途径。一线教师要用心研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向教材更深处漫溯,充分理解编者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互动、生成、内化,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中尽情探索,展现活力、收获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华.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学科素养——浅谈苏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的阅读与拓展[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0).
[2] 张文雅.苏教版“你知道吗”教学点滴谈[J].考试与评价,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