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中经常要用到线性构图,线条可以起到分割画面、制造面积、产生节奏等多种功能。水平线及垂直线是极为特殊的线,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斜线和曲线等,为构图营造出不同的效果。
横平竖直是摄影基本功
横平竖直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初学者往往很难做到,因为初学摄影的人相机容易把持不稳,或过于关注某一对象而忽略整体画面,导致照片倾斜。
注重整体避免倾斜
图2是某网友拍摄的照片,暂不论细节表现,单从整体构图上看就能轻松得出结论,照片并不水平,整个画面看起来向左倾斜,有种失衡的感觉。这也可以从照片左侧的电线杆得到印证。
解决方法不算复杂,可以通过后期对图片进行旋转校正。不过这种调整经常是以损失画面的幅度(内容)为代价的,另外由于是非90度转角,加之各图片软件的算法不同,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利用参照物找准水平
横平竖直在某些类型的照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正规的场合尤其要注意,会议照、家装照、建筑照、证件照等,大多有此要求。如果相机不够水平,拍出的照片就会不稳,有失重感。那么怎样才能把照片拍水平呢?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找好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参照物,尽量在画幅内给出一个常识中水平或者垂直的参照物。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充分利用取景器的边框。当你端起照相机时,用上下的边框来校正水平的线条,如地平线、楼顶、天花扳等,使它们和边框保持平行,画面自然就平直了。垂直线可以用取景器左右的边框来校正竖直的线条,如楼房、树木、墙壁等,同样使它们和边框保持平行。
人为添加参照物
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中,也许你实在找不出可用的参照物,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必要时我们可以在场景中人为加入参照元素。比如一个人影、一把雨伞等。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元素,它们极可能给你的照片增色不少。
比如在图5中,远方的水面交界线可以说是最好的参照物,但是略感模糊,不易掌握。而加入一个人物后,不但给画面增加了参照物,同时也给图像增添了灵性,可谓一举两得。
视觉平衡是重中之重
是不是做到物理上的横平竖直,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有那种端正的感觉吗?未必!
物理平衡不等于视觉平衡
如图6所示的照片,一般看的人会有两种感觉,一是照片拍斜了,二是那本来就是个斜坡。因为该照片中最明显的参照物是远端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在画面中显示并不水平。
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由于没有去过现场,我们只好利用照片来验证一下。先在地平线附近画一条水平线,可以看出倾斜的程度。再给画面中的每个人做一条垂线,可以看出比较垂直。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照片的倾斜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景物本身就是个斜坡。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作为水平参照的地平线是倾斜的。观者的水平和垂直信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获得的,而本图由于人物过小且不明显,不足以充当垂直参照。所以拍摄者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常识性的水平要素是否明显存在于照片之中。
这种错觉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照片一定要横平竖直才能平衡吗?相信大家看过不少斜拍的照片,这些照片大胆、前卫,倾斜非常厉害,但观看时并没有倾倒的感觉,反而多出一些动感、活泼的成份。而横平竖直的照片虽然看起来稳定、踏实,但有时这种稳定、踏实的反而有种呆板的感觉。这就是说,横平竖直并不完全代表平衡,斜着拍也照样出彩,关键问题是怎么个斜法。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总结得非常恰当:“重点在于倾斜之后,画面中所有的元件是否搭配起来,是不是仍旧是平衡的。如果是的话,那倾斜也无妨。”
对角线构图法
摄影构图中有一种倾斜相机的构图法,叫做“对角线构图法”,它打破横平竖直的要求,把主题安排在画面对角线上,这种方法虽不适合拍摄正规照片,但可以使照片活力大增。一般大头照比较不好构图,如果稍微倾斜效果就容易出来了。
对角线构图法也频繁用于建筑照的拍摄,它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长度,让衬托物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而且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观看时产生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的统一。
横平竖直是摄影基本功
横平竖直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初学者往往很难做到,因为初学摄影的人相机容易把持不稳,或过于关注某一对象而忽略整体画面,导致照片倾斜。
注重整体避免倾斜
图2是某网友拍摄的照片,暂不论细节表现,单从整体构图上看就能轻松得出结论,照片并不水平,整个画面看起来向左倾斜,有种失衡的感觉。这也可以从照片左侧的电线杆得到印证。
解决方法不算复杂,可以通过后期对图片进行旋转校正。不过这种调整经常是以损失画面的幅度(内容)为代价的,另外由于是非90度转角,加之各图片软件的算法不同,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利用参照物找准水平
横平竖直在某些类型的照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正规的场合尤其要注意,会议照、家装照、建筑照、证件照等,大多有此要求。如果相机不够水平,拍出的照片就会不稳,有失重感。那么怎样才能把照片拍水平呢?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找好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参照物,尽量在画幅内给出一个常识中水平或者垂直的参照物。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充分利用取景器的边框。当你端起照相机时,用上下的边框来校正水平的线条,如地平线、楼顶、天花扳等,使它们和边框保持平行,画面自然就平直了。垂直线可以用取景器左右的边框来校正竖直的线条,如楼房、树木、墙壁等,同样使它们和边框保持平行。
人为添加参照物
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中,也许你实在找不出可用的参照物,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必要时我们可以在场景中人为加入参照元素。比如一个人影、一把雨伞等。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元素,它们极可能给你的照片增色不少。
比如在图5中,远方的水面交界线可以说是最好的参照物,但是略感模糊,不易掌握。而加入一个人物后,不但给画面增加了参照物,同时也给图像增添了灵性,可谓一举两得。
视觉平衡是重中之重
是不是做到物理上的横平竖直,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有那种端正的感觉吗?未必!
物理平衡不等于视觉平衡
如图6所示的照片,一般看的人会有两种感觉,一是照片拍斜了,二是那本来就是个斜坡。因为该照片中最明显的参照物是远端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在画面中显示并不水平。
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由于没有去过现场,我们只好利用照片来验证一下。先在地平线附近画一条水平线,可以看出倾斜的程度。再给画面中的每个人做一条垂线,可以看出比较垂直。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照片的倾斜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景物本身就是个斜坡。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作为水平参照的地平线是倾斜的。观者的水平和垂直信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获得的,而本图由于人物过小且不明显,不足以充当垂直参照。所以拍摄者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常识性的水平要素是否明显存在于照片之中。
这种错觉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照片一定要横平竖直才能平衡吗?相信大家看过不少斜拍的照片,这些照片大胆、前卫,倾斜非常厉害,但观看时并没有倾倒的感觉,反而多出一些动感、活泼的成份。而横平竖直的照片虽然看起来稳定、踏实,但有时这种稳定、踏实的反而有种呆板的感觉。这就是说,横平竖直并不完全代表平衡,斜着拍也照样出彩,关键问题是怎么个斜法。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总结得非常恰当:“重点在于倾斜之后,画面中所有的元件是否搭配起来,是不是仍旧是平衡的。如果是的话,那倾斜也无妨。”
对角线构图法
摄影构图中有一种倾斜相机的构图法,叫做“对角线构图法”,它打破横平竖直的要求,把主题安排在画面对角线上,这种方法虽不适合拍摄正规照片,但可以使照片活力大增。一般大头照比较不好构图,如果稍微倾斜效果就容易出来了。
对角线构图法也频繁用于建筑照的拍摄,它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长度,让衬托物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而且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观看时产生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