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同时,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陈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构建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当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进行了多次修订,但在内容上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脱节,整体滞后于时代发展。高校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普遍印象是繁冗、陈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这些不足使得学生往往只追求对知识的直观接受,将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作为“通关”的唯一法宝,忽视知识探索的过程和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严重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作用的发挥。
2. 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强调教师“教”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自主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知识灌输”在本质上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封闭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教师往往过分依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式,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活力,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学校尽管已经有意识地开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但在实践操作上依然缺乏普遍性和广泛性。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也仅局限在少数重点学校的个别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发挥应有的普适效用。
3. 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师队伍是高校职工队伍的核心,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教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和素质也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以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水平,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笔者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 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信息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显著加快,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陈旧,存在着抽象、空洞等现象,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缺乏说服力和针对性,不够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也基本上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当前社会的时代内容和现实特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的生长环境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 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必然会带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能常年不变,而应该把它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情感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由衷喜爱、终身受益的基础课程。
2. 改进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超越和突破,它具有外向和开放两种显著特征。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应致力培养的重要素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一改传统的封闭性为开放性,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教学组织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潮”。因此,我们要克服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使用学生互助式、小组研讨式、小组协作式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结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提倡使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调查实践等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宣讲者,他们自身的人格形象好坏和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我们要大力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教育观的转变和价值观的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提高教师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教育能力的培训,使之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另外,还要革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方式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开展。
责任编辑:闵之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陈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构建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当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进行了多次修订,但在内容上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脱节,整体滞后于时代发展。高校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普遍印象是繁冗、陈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这些不足使得学生往往只追求对知识的直观接受,将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作为“通关”的唯一法宝,忽视知识探索的过程和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严重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作用的发挥。
2. 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强调教师“教”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自主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知识灌输”在本质上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封闭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教师往往过分依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式,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活力,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学校尽管已经有意识地开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但在实践操作上依然缺乏普遍性和广泛性。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也仅局限在少数重点学校的个别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发挥应有的普适效用。
3. 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师队伍是高校职工队伍的核心,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教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和素质也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以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水平,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笔者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 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信息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显著加快,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陈旧,存在着抽象、空洞等现象,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缺乏说服力和针对性,不够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也基本上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当前社会的时代内容和现实特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的生长环境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 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必然会带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能常年不变,而应该把它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情感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由衷喜爱、终身受益的基础课程。
2. 改进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超越和突破,它具有外向和开放两种显著特征。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应致力培养的重要素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一改传统的封闭性为开放性,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教学组织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潮”。因此,我们要克服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使用学生互助式、小组研讨式、小组协作式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结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提倡使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调查实践等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宣讲者,他们自身的人格形象好坏和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我们要大力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教育观的转变和价值观的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提高教师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教育能力的培训,使之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另外,还要革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方式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开展。
责任编辑:闵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