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关于农业发展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可概括为农业物质循环利用、依靠科学的进步来推动农业生态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农业现代化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农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中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以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现代农业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加速现代化的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绩喜人,但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的挑战。面对挑战,要发展好农业,思想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改变。而为我国坚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的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的思想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以实践为基础来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理想,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创新。生态文明的发展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里,解决生态问题必须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和实践水平;以人为本是生态发展的核心,同时,也要保证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提出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物质生产力得以高度发展,正义公平的社会,而且还是尊重自然规律,自觉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制约的生态理性社会。
2.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由其生态思想发展而来,是针对农业劳动实践过程提出的。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实践进而物质变换这个问题时,马克思清晰的阐述了两个要点,其一是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的破坏性,其二是探求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在以下这段话中,马克思意指根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冲动和全球性生产体系,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的生态破坏。“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取得木灰来作一代的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何尝关心到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土壤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主要只重视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后来人们才惊奇于为了达到上述结果所采取的行为的较远的影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和那种结果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刚刚相反的东西。”[2]
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就是生态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相结合的生产力,其实质就是生态生产力。在生态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农业,即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是以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协调发展共生共荣为基础的。[3]生态农业是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它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能够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到最好的现代化农业。
二、现代化农业生态化
1.现代农业现状
农业发展进入到现代农业得益于工业革命。目前,我们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植种类单一,造成种内竞争强度大,食物链短,破坏了系统的内部平衡机制,自我调节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也差。农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从外部向农业生态系统投入大量物质,以高投入换取高产量。当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造成了农业水土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更加剧了这个问题,还有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高投入带来高成本,给政府及农民带来负担越来越大等问题。
2.现代农业生态化
现代农业生态化是让农业成为一个自我维持,一切副产品能够再循环,生物群落多样化,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恰当的系统。这个系统让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来达到最优,展现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现代农业生态化是把粮食生产与种植经济作物、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将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结合,以人工设计生态工程来达到协调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农业系统,是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4]
三、用生态农业思想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1.建立健全适应生态农业建设的制度。
重视生态农业建设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利用产业间的资源要素,协调区域内的生态保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阶段的进行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制度,实现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尤其是生产环境方面。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法律保障,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提高生态资源监管成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修复制度,谁破坏的,谁就负责修复和付费。建立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制度,把以自然修复为主、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为辅的办法应用于生态现状较好的地区;以人工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为辅的办法应用于生态损害较严重的地区。[5]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建立农产品认证制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以培育认证产品的市场,推动建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加工来源合法性认证机制,建立农产品负面清单。要强化生态农业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服务工作的社会化,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着力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2.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态治理能力
全面加强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府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后监督,还需要建立权力清单,明确权利单位,公开权力的运行流程,使政府办公更加透明。完善现代农业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发展专业性现代农业社会组织,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业全球化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的联系,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现代农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科技,还需要全面加强科技的支撑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4]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
[5]朱万斌,邱化蛟,常欣等,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0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现代农业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加速现代化的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绩喜人,但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的挑战。面对挑战,要发展好农业,思想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改变。而为我国坚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的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的思想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以实践为基础来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理想,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创新。生态文明的发展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里,解决生态问题必须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和实践水平;以人为本是生态发展的核心,同时,也要保证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提出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物质生产力得以高度发展,正义公平的社会,而且还是尊重自然规律,自觉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制约的生态理性社会。
2.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由其生态思想发展而来,是针对农业劳动实践过程提出的。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实践进而物质变换这个问题时,马克思清晰的阐述了两个要点,其一是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的破坏性,其二是探求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在以下这段话中,马克思意指根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冲动和全球性生产体系,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的生态破坏。“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取得木灰来作一代的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何尝关心到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土壤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主要只重视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后来人们才惊奇于为了达到上述结果所采取的行为的较远的影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和那种结果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刚刚相反的东西。”[2]
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就是生态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相结合的生产力,其实质就是生态生产力。在生态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农业,即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是以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协调发展共生共荣为基础的。[3]生态农业是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它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能够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到最好的现代化农业。
二、现代化农业生态化
1.现代农业现状
农业发展进入到现代农业得益于工业革命。目前,我们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植种类单一,造成种内竞争强度大,食物链短,破坏了系统的内部平衡机制,自我调节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也差。农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从外部向农业生态系统投入大量物质,以高投入换取高产量。当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造成了农业水土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更加剧了这个问题,还有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高投入带来高成本,给政府及农民带来负担越来越大等问题。
2.现代农业生态化
现代农业生态化是让农业成为一个自我维持,一切副产品能够再循环,生物群落多样化,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恰当的系统。这个系统让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来达到最优,展现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现代农业生态化是把粮食生产与种植经济作物、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将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结合,以人工设计生态工程来达到协调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农业系统,是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4]
三、用生态农业思想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1.建立健全适应生态农业建设的制度。
重视生态农业建设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利用产业间的资源要素,协调区域内的生态保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阶段的进行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制度,实现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尤其是生产环境方面。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法律保障,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提高生态资源监管成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修复制度,谁破坏的,谁就负责修复和付费。建立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制度,把以自然修复为主、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为辅的办法应用于生态现状较好的地区;以人工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为辅的办法应用于生态损害较严重的地区。[5]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建立农产品认证制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以培育认证产品的市场,推动建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加工来源合法性认证机制,建立农产品负面清单。要强化生态农业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服务工作的社会化,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着力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2.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态治理能力
全面加强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府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后监督,还需要建立权力清单,明确权利单位,公开权力的运行流程,使政府办公更加透明。完善现代农业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发展专业性现代农业社会组织,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业全球化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的联系,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现代农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科技,还需要全面加强科技的支撑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4]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
[5]朱万斌,邱化蛟,常欣等,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