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训练与表演是一个以声音来抒发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声乐专业学生的情绪状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声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声乐训练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本文在简要论述学生情绪触发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意义及控制技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声乐学习 情绪控制 实际意义 控制技巧
如果说细腻的情感可以帮助声乐专业学生更好地体悟歌唱中的感情色彩,那么在特定情境下动情表演时而产生的情感偏移及情緒波动必然会影响歌唱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加强演唱技巧的训练,而且还要注重个人情绪控制的训练,以保障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触发机制
1.以境生情
以境生情是指外在客体事物触发人的情绪,其根源之一是“客体与需要”,是指特定事物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满足速度,由此触发个人不同的情绪。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越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声乐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就越能触发他们快乐、愉悦的情绪,反之,则容易使其产生压抑、郁闷、排斥、抵触甚至是怨愤、烦躁等情绪。其根源之二是“客体与预期”,是指主观评估下形成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由此会使人触发多样化的情绪状态。学习声乐之前,学生都会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着一定的预期,当这些符合甚至是超过个人预期时,学生更容易产生惊喜、兴奋之类的情绪体验,从而也就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声乐学习中。相反,如果课堂教学低于学生的心理预期,则会使其产生失望、失落的情绪,不仅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
2.以情生情
个人会因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而产生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声乐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精神饱满、笑逐颜开、语言生动、内容充实,以一种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则极易触发学生积极、乐观、主动、奋进的情绪,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若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表情僵硬、语言枯燥、责任心不强,则易造成学生消沉、忧郁之类的情绪。个人作为班级的一分子,若周围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呈现出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现象,自己也会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反之,会因从众心理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意义
1.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声乐学习
在演唱时为了保证气息的通畅,学生应将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即在腰部、后背、脖子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既能给人产生挺拔向上的观感,也能极大地舒展体内气息。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慌之类的情绪,极易造成分心、分神,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训练。如果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自信、精神饱满、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则会使其抛弃生活中的杂念,不受其他干扰,专心投入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声乐训练的效率。
2.能深化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作曲家、词作者在创作声乐作品的时候,都融入了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声乐专业学生是在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该作品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歌唱技巧来准确地表达作品,是对声乐作品由文字、曲谱向声音艺术进行转换的过程。学生应冷静、客观地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以深化对声乐作品情感及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在解读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情绪低落或比较激动,则无法安心解读作品,甚至很有可能按照个人情感、思想、情绪去解读和认识作品,易造成对作品情感认识的偏差。
3.能使学生顺利传达声乐作品的情感
如果学生在声乐训练过程中保持一个精神饱满、开心愉悦的精神状态,则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表演,可顺利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即便是表现一些情绪低落、压抑的作品,也会因为个人心无杂念,而呈现出良好的表达效果。然而,如果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情绪低落或过度亢奋、自卑害羞、烦躁不安等,则很容易造成分心、紧张,不能顺利进入表演状态。
4.能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
声乐专业学生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由此呈现的情绪状态与精神气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以一种挥洒自如、斗志昂扬的风貌出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专业、投入、积极向上的情感认知,也会更投入地欣赏声乐,按照学生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去品味作品。然而,如果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造成肢体动作僵硬、面部表情呆板,或者是因为过度兴奋而出现与作品思想不符的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即便是其歌唱技巧再娴熟、声音再优美动听,也会使观众产生不良的审美感受。
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方式
1.加强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声乐学习过程中控制个人情绪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情绪控制对于声乐训练效率与表演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状态对声乐训练与表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应就负面情绪的特征及其根源,实施针对性的自我暗示活动,如面对紧张情绪,可以在心里不断地暗示自己要以平常心去表演,鼓励自己是最棒的,不断增加自信心。当学生在上课中遇到与预期需求不符的情况时,应暗示自己,“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建构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计划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以此消除抵触情绪。当因实际训练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产生消沉、抑郁、自卑的情绪时,学生应暗示自己,“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2.调整注意力
情绪在本质上是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一种心理、意识,甚至是肢体行为的反映,是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情绪呈现出鲜明的心境化、异变性特征,极易因为外在环境的转变或者是个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声乐训练与表演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个人存在负面情绪之后,可以实施自我暗示。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则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的方式来使自己忘掉当前的不快,从而进入另外一种情绪中,例如,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欣赏其他同学表演、换一个训练环境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
情绪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交流性的特征,声乐专业学生极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而呈现出与之一致的情绪。在此情况下,声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深刻认识到教师个人情绪与学生总体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触发的作用,要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第一,声乐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以此来影响、带动、感染学生的情绪。第二,声乐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和谐融洽,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第三,声乐教师应为每个学生设置合适的声乐学习目标,并建构起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使声乐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符合甚至超越学生的心理预期。
4.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来调整个人情绪,即与周围同学、朋友或者是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触发机制表达出来。这也是释放个人压力、缓解不良心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还能获得对方的帮助,对转换个人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所言,紧张、躁动、消沉、自卑、害羞、生气、怨愤之类的不良情绪会极大地干扰个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在合适的环境、面对合适的对象,大胆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既是一个自我发泄、自我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也能够获得他人的指导与帮助,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自己走出不良情绪。
学生情绪的产生具有应景性、偶然性特征,为了取得更好的乐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情绪控制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个人的情绪状态,加强对个人情绪的控制,应加强自我暗示、调整注意力、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以及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等,从而以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行声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
[2]许晓瑜:《浅谈歌唱中的情绪表达》,《大众文艺》2012年第1期。
[3]黄辉:《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北方音乐》2015年第5期。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陕西西安
[关键词]声乐学习 情绪控制 实际意义 控制技巧
如果说细腻的情感可以帮助声乐专业学生更好地体悟歌唱中的感情色彩,那么在特定情境下动情表演时而产生的情感偏移及情緒波动必然会影响歌唱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加强演唱技巧的训练,而且还要注重个人情绪控制的训练,以保障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触发机制
1.以境生情
以境生情是指外在客体事物触发人的情绪,其根源之一是“客体与需要”,是指特定事物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满足速度,由此触发个人不同的情绪。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越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声乐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就越能触发他们快乐、愉悦的情绪,反之,则容易使其产生压抑、郁闷、排斥、抵触甚至是怨愤、烦躁等情绪。其根源之二是“客体与预期”,是指主观评估下形成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由此会使人触发多样化的情绪状态。学习声乐之前,学生都会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着一定的预期,当这些符合甚至是超过个人预期时,学生更容易产生惊喜、兴奋之类的情绪体验,从而也就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声乐学习中。相反,如果课堂教学低于学生的心理预期,则会使其产生失望、失落的情绪,不仅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
2.以情生情
个人会因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而产生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声乐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精神饱满、笑逐颜开、语言生动、内容充实,以一种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则极易触发学生积极、乐观、主动、奋进的情绪,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若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表情僵硬、语言枯燥、责任心不强,则易造成学生消沉、忧郁之类的情绪。个人作为班级的一分子,若周围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呈现出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现象,自己也会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反之,会因从众心理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意义
1.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声乐学习
在演唱时为了保证气息的通畅,学生应将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即在腰部、后背、脖子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既能给人产生挺拔向上的观感,也能极大地舒展体内气息。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慌之类的情绪,极易造成分心、分神,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训练。如果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自信、精神饱满、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则会使其抛弃生活中的杂念,不受其他干扰,专心投入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声乐训练的效率。
2.能深化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作曲家、词作者在创作声乐作品的时候,都融入了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声乐专业学生是在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该作品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歌唱技巧来准确地表达作品,是对声乐作品由文字、曲谱向声音艺术进行转换的过程。学生应冷静、客观地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以深化对声乐作品情感及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在解读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情绪低落或比较激动,则无法安心解读作品,甚至很有可能按照个人情感、思想、情绪去解读和认识作品,易造成对作品情感认识的偏差。
3.能使学生顺利传达声乐作品的情感
如果学生在声乐训练过程中保持一个精神饱满、开心愉悦的精神状态,则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表演,可顺利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即便是表现一些情绪低落、压抑的作品,也会因为个人心无杂念,而呈现出良好的表达效果。然而,如果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情绪低落或过度亢奋、自卑害羞、烦躁不安等,则很容易造成分心、紧张,不能顺利进入表演状态。
4.能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
声乐专业学生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由此呈现的情绪状态与精神气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以一种挥洒自如、斗志昂扬的风貌出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专业、投入、积极向上的情感认知,也会更投入地欣赏声乐,按照学生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去品味作品。然而,如果学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造成肢体动作僵硬、面部表情呆板,或者是因为过度兴奋而出现与作品思想不符的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即便是其歌唱技巧再娴熟、声音再优美动听,也会使观众产生不良的审美感受。
声乐学习过程中情绪控制的方式
1.加强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声乐学习过程中控制个人情绪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情绪控制对于声乐训练效率与表演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状态对声乐训练与表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应就负面情绪的特征及其根源,实施针对性的自我暗示活动,如面对紧张情绪,可以在心里不断地暗示自己要以平常心去表演,鼓励自己是最棒的,不断增加自信心。当学生在上课中遇到与预期需求不符的情况时,应暗示自己,“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建构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计划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以此消除抵触情绪。当因实际训练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产生消沉、抑郁、自卑的情绪时,学生应暗示自己,“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2.调整注意力
情绪在本质上是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一种心理、意识,甚至是肢体行为的反映,是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情绪呈现出鲜明的心境化、异变性特征,极易因为外在环境的转变或者是个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声乐训练与表演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个人存在负面情绪之后,可以实施自我暗示。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则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的方式来使自己忘掉当前的不快,从而进入另外一种情绪中,例如,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欣赏其他同学表演、换一个训练环境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
情绪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交流性的特征,声乐专业学生极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而呈现出与之一致的情绪。在此情况下,声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深刻认识到教师个人情绪与学生总体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触发的作用,要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第一,声乐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以此来影响、带动、感染学生的情绪。第二,声乐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和谐融洽,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第三,声乐教师应为每个学生设置合适的声乐学习目标,并建构起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使声乐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符合甚至超越学生的心理预期。
4.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来调整个人情绪,即与周围同学、朋友或者是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触发机制表达出来。这也是释放个人压力、缓解不良心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还能获得对方的帮助,对转换个人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所言,紧张、躁动、消沉、自卑、害羞、生气、怨愤之类的不良情绪会极大地干扰个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在合适的环境、面对合适的对象,大胆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既是一个自我发泄、自我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也能够获得他人的指导与帮助,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自己走出不良情绪。
学生情绪的产生具有应景性、偶然性特征,为了取得更好的乐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情绪控制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个人的情绪状态,加强对个人情绪的控制,应加强自我暗示、调整注意力、营造理想化的情境氛围以及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等,从而以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行声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雷礼:《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
[2]许晓瑜:《浅谈歌唱中的情绪表达》,《大众文艺》2012年第1期。
[3]黄辉:《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北方音乐》2015年第5期。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