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形态发展对图书行业的冲击
按需印刷是未来的趋势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未来的道路在哪里呢?方正电子一直在与行业同仁探讨按需印刷的出路,如何把畅想的未来落到实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比如库存问题,是转换一个生产方式能够解决的吗?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根据《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803.2亿元,较2016年保持了14.55%的增长,动销品种规模也取得8.19%的增长至189.36万元。新书品种为20.40万元,51.70%的图书销售来自于1%的畅销书,45.19%的图书品种,年销量小于10本,34.5%的图书,年销量小于5本。这其中1%的畅销书花了出版社大部分的精力,其中1/3的图书基本没有销量。中信出版社王斌社长曾经说过一句话;“每年有20万种新书诞生,其实是用5%甚至1%的有效投入去覆盖掉剩余的95%甚至99%的成本,95%甚至更多都是无效的,所以出版社必须解决分摊成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行业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风投行业。每一本书印刷出来,我们并不知道谁买,只是确认它有市场,我们就策划、出版、印出来、投到市场上去。
但是,欧美国家与我们稍有差异。亚马逊的图书品类比我国的图书品类要高一倍左右。亚马逊的统计发现,亚马逊超过一半的销售量来自于排行榜上13万名开外的图书。这意味着那些不在一般书店里出售的圖书要比摆在书店书架上的图书形成的市场更大。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摆在书架上的书数量有限,但是实际上潜在需求还未被挖掘出来。在中国的出版业,大多数出版社对于畅销书的关注度,明显远高于长尾末端的小众图书。受限于阅读习惯、贩书渠道等原因,我国图书的“长尾”比西方国家要略短一些,但趋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长尾现象将为中国出版业带来新的机会。2016年以前,图书的发行一直都是以新华书店等传统渠道为主,当京东、当当、淘宝3家电商的图书动销品种整体超过了传统所有书店的集合。传统书店受限于店面面积,不可能去经营太多的长尾图书,但网上书店却可以销售任何长尾图书。由于网上书店的货架可以无限大,假如图书生产者能够让长尾图书的生产、存储成本与畅销书接近,长尾图书将在未来创造与畅销书一样,甚至更大的市场价值,正如在亚马逊已经发生的那样。2010~2017年,中国图书市场的长尾正在变得越来越长,逐步向西方国家趋近。长期来看,畅销书的作用将会不断削弱,长尾书的市场份额仍将持续扩大,这一趋势与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在长尾效应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影响呢?研究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电影市场和网络游戏市场可以看到,品类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繁荣需要依赖于潜藏在海面下的大部分市场。图书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的是,集中投入度不同,更多依赖于编辑的能力。而电影和网络游戏行业需要投入资金去做宣发推广和产品研发。从最近几年畅销书发展趋势看,笔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长销书的数量越来越多,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不断加印。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出版行业来说,针对不同人的定制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综上,未来图书出版业的新增品类仍然会保持增长,而长尾效应的影响将会持续显现。同时,又由于图书零售市场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个体出版社对图书品类的精选能力,主要受限于编辑的识别预测能力,难以形成组织作战的优势。销量黑马出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当我们用风投行业与出版业做类比的时候,回头来看看他们的运作模式,两者花费在项目精选本身上面的精力和资源,却是天差地别。出版业花费了太多精力和资源在“图书的生产过程”中。
宏观政策环境引发生产模式变革
宏观政策不断加剧印刷业生产模式的变革。2014年,北京将印刷业列入“新增产业禁止目录”,开始“只准出不准进”的时代;2016年,北京有各类印刷企业共计1555家,同比减少81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602家,同比减少50家。业务集中度持续提高;2017年,空气重污染期间,北京停产限产的印刷企业120家;中央对于“供给侧改革”“严控污染”的治理力度仍将持续加码。笔者认为,产业的继续升级和集中化在未来会不断加剧。
另外,2016年下半年起,国内纸价开始进入飙涨模式,胶版纸价格从均价5500元一直涨到2018年的近8000元,涨幅2500元,与此同时,废纸收贩价也水涨船高,从1400元上升到2800元左右,涨幅1400元。
传统生产模式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过度压缩下游成本,延缓了污染企业被淘汰速度,减慢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步伐,大量库存、土地占用、安全隐患,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是传承文明,只有碧水蓝天才能基业长青,传统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
作为服务于出版、印刷业的技术厂商,方正电子的工作目标有以下3点:
①实现更现代化的数字文件处理体系,让生产过程自动化;
②协助出版社建立效率更高的运营体系,将图书生产流程搬移到互联网上;
③优化、缩短图书生产流程,最大化实际生产效率。
方正电子希望通过努力协助出版社实现产业的再造,让按需印刷早日成为现实,让目前面临的问题逐步消弭。具体来讲,方正电子认为出版业的生产将来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订单的互联网化,都应该早日实现。但是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都知道出版业在传统运营体制下,包括版权管理和安全问题等。方正作为技术厂商,设立了一些能够落地的方案。
文件生产与印制流程的全自动化,代印、耗材、结算管理的云平台化落地,全生产流程的可监控化。更强大的文件管理与分发系统,与POD生产模式完美匹配。未来数字内容的处理工作会大大增加,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软件做支撑,云舒就是这样一套软件。
数字内容需要确保安全性,信息流的部分更需要互联网化,能够一对多、多对多的连接。方正做了一个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做到出版社和印刷厂之间的信息流连接,以及出版社对所有印刷厂的管理和信息反馈。方正希望印刷厂能够提供标准的生产能力,如果实现了,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越来越大。
除了前面两部分在出版社运行的系统以外,为了让系统完善顺畅地运行,方正还在印刷厂做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工作,为了实现更加流程化、编印发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印刷生产系统,在印刷生产上有一个专业的智能生产系统,对印刷厂所有的设备做一个动态的管理,对具体的生产工作有流程系统进行管理。方正解决了几个核心问题:文件兼容性、文件安全控制、打印质量调节、生产进程反馈、设备负载调度等。现在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系统,正在样板工厂实施。
方正电子不仅花了大量精力在软件开发上,在设备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方正与国内外相关领域最领先的厂商一起,构建起从设备、后道、到纸张、墨水的完整供应体系,主要实现如下几方面目标:稳定的品质保障、可靠的供应体系、压缩到极致的应用成本。方正牵头成立鸿雁POD联盟,希望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数字内容规范化、生产流程标准化、挖掘政策红利、构建行业技术标准、成员间交流共享。出版业将来生态的变化,印刷业未来的变化以及按需印刷不只是依赖于方正一家技术厂商的推动,模式验证、给数字印刷更多的宽容度以及创造更好的出版业态环境,有赖于业内同仁一起完成。方正作为技术厂商,会极尽所能,跟大家携手一起努力!因为方正相信,当一个新技术进入爆发期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变成受益者。
按需印刷是未来的趋势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未来的道路在哪里呢?方正电子一直在与行业同仁探讨按需印刷的出路,如何把畅想的未来落到实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比如库存问题,是转换一个生产方式能够解决的吗?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根据《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803.2亿元,较2016年保持了14.55%的增长,动销品种规模也取得8.19%的增长至189.36万元。新书品种为20.40万元,51.70%的图书销售来自于1%的畅销书,45.19%的图书品种,年销量小于10本,34.5%的图书,年销量小于5本。这其中1%的畅销书花了出版社大部分的精力,其中1/3的图书基本没有销量。中信出版社王斌社长曾经说过一句话;“每年有20万种新书诞生,其实是用5%甚至1%的有效投入去覆盖掉剩余的95%甚至99%的成本,95%甚至更多都是无效的,所以出版社必须解决分摊成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行业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风投行业。每一本书印刷出来,我们并不知道谁买,只是确认它有市场,我们就策划、出版、印出来、投到市场上去。
但是,欧美国家与我们稍有差异。亚马逊的图书品类比我国的图书品类要高一倍左右。亚马逊的统计发现,亚马逊超过一半的销售量来自于排行榜上13万名开外的图书。这意味着那些不在一般书店里出售的圖书要比摆在书店书架上的图书形成的市场更大。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摆在书架上的书数量有限,但是实际上潜在需求还未被挖掘出来。在中国的出版业,大多数出版社对于畅销书的关注度,明显远高于长尾末端的小众图书。受限于阅读习惯、贩书渠道等原因,我国图书的“长尾”比西方国家要略短一些,但趋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长尾现象将为中国出版业带来新的机会。2016年以前,图书的发行一直都是以新华书店等传统渠道为主,当京东、当当、淘宝3家电商的图书动销品种整体超过了传统所有书店的集合。传统书店受限于店面面积,不可能去经营太多的长尾图书,但网上书店却可以销售任何长尾图书。由于网上书店的货架可以无限大,假如图书生产者能够让长尾图书的生产、存储成本与畅销书接近,长尾图书将在未来创造与畅销书一样,甚至更大的市场价值,正如在亚马逊已经发生的那样。2010~2017年,中国图书市场的长尾正在变得越来越长,逐步向西方国家趋近。长期来看,畅销书的作用将会不断削弱,长尾书的市场份额仍将持续扩大,这一趋势与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在长尾效应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影响呢?研究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电影市场和网络游戏市场可以看到,品类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繁荣需要依赖于潜藏在海面下的大部分市场。图书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的是,集中投入度不同,更多依赖于编辑的能力。而电影和网络游戏行业需要投入资金去做宣发推广和产品研发。从最近几年畅销书发展趋势看,笔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长销书的数量越来越多,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不断加印。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出版行业来说,针对不同人的定制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综上,未来图书出版业的新增品类仍然会保持增长,而长尾效应的影响将会持续显现。同时,又由于图书零售市场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个体出版社对图书品类的精选能力,主要受限于编辑的识别预测能力,难以形成组织作战的优势。销量黑马出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当我们用风投行业与出版业做类比的时候,回头来看看他们的运作模式,两者花费在项目精选本身上面的精力和资源,却是天差地别。出版业花费了太多精力和资源在“图书的生产过程”中。
宏观政策环境引发生产模式变革
宏观政策不断加剧印刷业生产模式的变革。2014年,北京将印刷业列入“新增产业禁止目录”,开始“只准出不准进”的时代;2016年,北京有各类印刷企业共计1555家,同比减少81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602家,同比减少50家。业务集中度持续提高;2017年,空气重污染期间,北京停产限产的印刷企业120家;中央对于“供给侧改革”“严控污染”的治理力度仍将持续加码。笔者认为,产业的继续升级和集中化在未来会不断加剧。
另外,2016年下半年起,国内纸价开始进入飙涨模式,胶版纸价格从均价5500元一直涨到2018年的近8000元,涨幅2500元,与此同时,废纸收贩价也水涨船高,从1400元上升到2800元左右,涨幅1400元。
传统生产模式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过度压缩下游成本,延缓了污染企业被淘汰速度,减慢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步伐,大量库存、土地占用、安全隐患,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是传承文明,只有碧水蓝天才能基业长青,传统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
作为服务于出版、印刷业的技术厂商,方正电子的工作目标有以下3点:
①实现更现代化的数字文件处理体系,让生产过程自动化;
②协助出版社建立效率更高的运营体系,将图书生产流程搬移到互联网上;
③优化、缩短图书生产流程,最大化实际生产效率。
方正电子希望通过努力协助出版社实现产业的再造,让按需印刷早日成为现实,让目前面临的问题逐步消弭。具体来讲,方正电子认为出版业的生产将来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订单的互联网化,都应该早日实现。但是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都知道出版业在传统运营体制下,包括版权管理和安全问题等。方正作为技术厂商,设立了一些能够落地的方案。
文件生产与印制流程的全自动化,代印、耗材、结算管理的云平台化落地,全生产流程的可监控化。更强大的文件管理与分发系统,与POD生产模式完美匹配。未来数字内容的处理工作会大大增加,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软件做支撑,云舒就是这样一套软件。
数字内容需要确保安全性,信息流的部分更需要互联网化,能够一对多、多对多的连接。方正做了一个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做到出版社和印刷厂之间的信息流连接,以及出版社对所有印刷厂的管理和信息反馈。方正希望印刷厂能够提供标准的生产能力,如果实现了,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越来越大。
除了前面两部分在出版社运行的系统以外,为了让系统完善顺畅地运行,方正还在印刷厂做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工作,为了实现更加流程化、编印发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印刷生产系统,在印刷生产上有一个专业的智能生产系统,对印刷厂所有的设备做一个动态的管理,对具体的生产工作有流程系统进行管理。方正解决了几个核心问题:文件兼容性、文件安全控制、打印质量调节、生产进程反馈、设备负载调度等。现在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系统,正在样板工厂实施。
方正电子不仅花了大量精力在软件开发上,在设备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方正与国内外相关领域最领先的厂商一起,构建起从设备、后道、到纸张、墨水的完整供应体系,主要实现如下几方面目标:稳定的品质保障、可靠的供应体系、压缩到极致的应用成本。方正牵头成立鸿雁POD联盟,希望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数字内容规范化、生产流程标准化、挖掘政策红利、构建行业技术标准、成员间交流共享。出版业将来生态的变化,印刷业未来的变化以及按需印刷不只是依赖于方正一家技术厂商的推动,模式验证、给数字印刷更多的宽容度以及创造更好的出版业态环境,有赖于业内同仁一起完成。方正作为技术厂商,会极尽所能,跟大家携手一起努力!因为方正相信,当一个新技术进入爆发期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变成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