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欲望号街车》叙述了一位来自贵族家庭的南方淑女转变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历程。布兰奇的悲剧根源除了她自身性格形成的缺陷外,还隐藏了较为深刻的社会伦理观念。本文从戏剧的人物形象、舞台艺术以及叙事艺术三方面论述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对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关注,揭示其对人性问题以及他者伦理的思考。
关键词:悲剧 他者 伦理
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一生创造的戏剧很多,最大的特色在于他在戏剧舞台上创造了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颓废、病态但又不甘于堕落的女性,这一类女性被排斥到社会的边缘,成为丧失主体地位的他者。田纳西关注这一类命运悲惨的女性,运用女性特质的笔调书写了《欲望号街车》,该剧舞台再现的万间世物,布兰奇的欲望、冲突和毁灭映照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吸引了不同时代各阶层的观众。本文从他者形象入手,解读主人公布兰奇敢于面对痛苦、彰显不屈的生命力量,揭示田纳西关注人性问题,并在以粗俗暴力为特征的新兴工业社会秩序中发出的伦理诉求。
一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女权主义思想家西蒙·波伏娃长期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女性的出路问题,并把女性定义为他者,在她的《第二性》序言中,译者就为他者下了一个定义: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的意识,处于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体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田纳西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成功塑造了布兰奇这一略带神经质的他者形象,她是美国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贵族,在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强烈冲击南方经济的变更社会环境中,那些拥有种植园时代生活方式的淑女必将无情的被淘汰,她变得身无分文,独自一人携带着箱子走向欲望都市。她成了大都市中被边缘化的人群,然而她却不甘于堕落,努力地追寻自己的欲望,剧中人物呈现的虚与实、梦与真、追求失败与再追求构成的矛盾体让观众沉浸在虚无之美的意境中。
贝尔·里夫在布兰奇之类的淑女心中被称为梦丽园,但在南方种植园经济和清教主义基础上生长的女性同样也是受到压迫和禁锢的,也是被边缘化的他者,她们被要求附属于男性活动的范围之内,表现出约束自我,没有欲望,没有个性的淑女形象。南北战争爆发以后,南方种植园经济日益受到冲击,南方淑女开始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布兰奇的妹妹史蒂拉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去北方寻找自身的出路,布兰奇继续留在贝尔·里夫,随着自己的本能意识生活,但是在当时的南方种植园文化影响下,女性应该被囿于家庭,从属于自己丈夫,因此像布兰奇这样依照自己的本能去行动违背了当时的伦理禁忌,布兰奇陷入了自我矛盾的伦理困境中,经常责备自己的丈夫软弱无能,在妻子的精神折磨下年轻的丈夫开枪自杀,加上后面又经历了一系列家庭成员的死亡,北方经济的冲击造成家业的败光,种种矛盾导致布兰奇精神受到了极大的重创,被迫去新奥尔良投奔自己的妹妹。
与布兰奇形象相对的是她的妹妹斯蒂拉,她长期受到北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男性占据社会的主体地位,因此她选择了符合当时伦理规范的做法,从心理上崇拜自己的丈夫,把自己降至于从属地位,潜意识适应社会的伦理禁忌。从斯蒂拉被丈夫辱骂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她是一位被内囿的他者,她屈从于斯坦利,完全丧失自己的意识和话语权。然而布兰奇却对斯蒂拉的这种困境感到震惊,从布兰奇逃离南方我们可以看出布兰奇是想追求自由,追回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她又无能力去改变这种境况,甚至搬离妹妹家的勇气都没有,布兰奇在剧中就是一个受到压抑的他者,一方面,她要听从于斯坦利这样占有欲极强的男性;另一方面,她又极力反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颠覆这一群体,满足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布兰奇极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爱上了斯坦利的一位朋友密奇,在密奇面前隐瞒自己的年龄和婚姻。然而田纳西在塑造这一他者形象的女性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位与之相对的斯坦利,他是北方工业社会产物的典型代表,用拿破仑法典来约束妻子原来庄园留下的财产,当密奇要娶布兰奇的时候,他极力地阻扰,让布兰奇的幻想彻底毁灭。
田纳西审视着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悲剧,并将这些他者形象展示于舞台,唤起观众的道德意识。《欲望号街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遭受打击的布兰奇没有丧失自己的追求,而强于对自己生命存在的思考,就正如尼采对人类存在的态度一样,用颠狂的性放纵这一原始冲动来再现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在本质上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是一种对人生放达的精神。田纳西在此赋予了布兰奇放纵自己,反抗男权社会的道德合理性,“逐渐摆脱了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男性观念的狭隘局限,超越了传统的妇女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女人的成长,同情她们的不幸,更赞赏她们的觉醒、抗争和追求”。
二 舞台艺术
田纳西在戏剧舞台上多处使用象征手法突出他者地位,剧情未发生前,就说:“先搭‘欲望号’街车,换乘‘公墓号’车 到‘天堂福地’下车”,欲望号象征着在男权文化霸权的长期统治下,女性重新反省自身的他者地位,从而占据男性的主体地位;公墓号象征着布兰奇的悲剧命运,天堂福地是田纳西为悲剧女性设置的归属,孕育着对他者的伦理思考。接着戏剧分为两个场景展开,一个是围绕以布兰奇为代表的他者幻想世界展开,一个是围绕斯坦利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展开,同时运用音乐和灯光这些象征性极强的艺术道具,将外部世界的扭曲以及荒诞的现实状貌与他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情绪所形成的张力展现在舞台上。第一场就能听到黑人乐队在酒吧里奏出配合气氛的音乐还有布鲁斯钢琴曲,可见新奥尔良是充满各种文化的世界性大城市,给人一种和谐之感,可谓天堂福地。这也暗示了新奥尔良有着一种不同于南方种植园的文化土壤,无形之中给布兰奇一种希望,这里女性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南方种植园那种压抑女性的伦理禁忌,但这种美妙的音乐声很快就被斯坦利一伙人的嚷嚷声给打断了,随之舞台灯光也渐渐变色。音乐和灯光在舞台上成了通向人心灵脉动的本质真实的中介,布兰奇为逃脱女性的约束来到新奥尔良,结果发现这仍旧是女性的牢笼,是男人的世界,女性仍旧处于社会的边缘,以一种他者的身份委身于他人。然而灯光如同猛兽的眼睛,能够将人的幻觉毁灭,处于他者地位的布兰奇最怕在这无情的灯光下被人看见。 戏剧主角的服饰与化妆与作者的表达意图紧紧相连,布兰奇提着一只旅行包,“她的衣着和这个环境很不协调。她穿着一身讲究的白色衫群,束着一条柔软的腰带。戴着项链,珍珠耳环,白手套和帽子,看来就像是来花园区参加夏季茶会或鸡尾酒会似的。”从她的穿着我们可以看出她来自于贵族家庭,对服装很讲究,然而家庭的衰亡摧毁了这些女子的贵族梦,处于伦理困境中的布兰奇要做出两难的选择,一是选择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从属地位;二是选择冲破伦理约束,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斯坦利的形象“他中等身材,身高约六英尺,长得粗壮结实。他的举止处处表现出肉欲的满足。对粗俗笑话的欣赏,对美酒佳肴、娱乐以及摆弄汽车和收音机等等的嗜好,都表明他是个低级趣味的情场老手。”从他的外貌来看,他代表着新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没有南方贵族家庭的文雅得体,他看中的是财产。贫民窟和低俗的男人这些压抑符码为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设置了创伤的主题,在布兰奇的内心深处是一片荒凉。为展现他者形象以及对他者伦理的反思,戏剧利用幻觉效果进行虚拟性的舞台布置,面对斯坦利粗暴地对待快要生孩子的斯蒂拉,布兰奇表现出一副要疯的样子,每次都是紧张地走进走出,歇斯底里地抱着自己的妹妹,面对密奇的温柔表情,她又露出微笑,这些精神高度紧张的幻觉将布兰奇的内心活动诉诸于观众。
这部具有文学性质的戏剧具有预言性质的气氛,以命中注定的形式阐释社会中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揭示剧作家对他者伦理的关注。每次斯蒂拉和布兰奇为斯坦利的举止争吵时,舞台上都会有一阵沉默,然后就是斯蒂拉冷冰冰的表情和布兰奇幻觉式的言语,沉默意味着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思考,他者在自身身份确证过程中的困惑和挣扎,文化的变迁让布兰奇和斯蒂拉陷入身份的焦虑,而南方淑女遗留下来的软弱又让她们回归社会的现实,这种诗意的设置将女性的命运和伦理思索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
三 叙事艺术
田纳西在戏剧中围绕他者展开叙事,戏剧的开头向观众叙述了他者的压抑符码,例如,家园的残局、新奥尔良中的贫民区以及施行暴力的斯坦利,这些压抑的符码构成了布兰奇的矛盾心理,深感命运如此捉弄于她,她从来不够坚强,自立能力也有限,软弱者一般讨好时代强者,但她曾经是南方贵族家庭中的淑女,无法忍受那些粗俗的言语、破烂的房屋还有粗俗的举止,因此在剧中布兰奇的表情一直都是神志不清,头晕,略带神经质,这些叙述符码都预示了她日后将被残踏的人生。
田纳西在书写布兰奇矛盾处境的同时,赋予了她在社会关系之外的另一种精神面貌,将观众的视角转入到他者的声音上来,布兰奇在现实中既从属于别人,但又极力地颠覆别人。在宗法父权社会机制中,斯蒂拉和布兰奇都是内囿于社会规约之中,男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的灵魂被遗忘,她们的身份被动。为了加深他者精神上的匮乏和颠覆别人的欲望,戏剧还呈现了布兰奇心灵的恐惧和惶惑,在众人面前,她的人格往往丧失理性,布兰奇会和未成年的男子发生性关系,讨厌斯坦利但又利用女性的躯体诱惑斯坦利,然而在独处的时候,布兰奇会陷入歇斯底里的压抑状态,无法面对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她要夺回人间的温情,剧作家的二元叙述传达了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从历史的边缘涌入父权禁地中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自我反省的能力,赋予了传统女性的时代新气息,以一种受害者的身份去质疑宗法社会的不义。但田纳西在创作戏剧过程中笔锋更加锐利,叙述以布兰奇成了疯女为结尾,悲剧的震撼力让观众的道德意识油然而生,将目光转向处于历史边缘的女性群体如何寻求自身的出路,如何在被边缘的状态下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中也可看出剧作家关心边缘群体的伦理观念。
四 结语
《欲望号街车》以一种新型的舞台艺术向观众展现了处于历史边缘的他者形象,布兰奇经历了贵族家庭的破败,一位高贵端庄的淑女成了精神上被抛弃的他者,她的命运在新兴的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中必将被残踏,田纳西创作戏剧中将目光集中于这一被人遗忘的人群,关心她们的生存处境,引发观众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对这一类女性群体的伦理选择进行深层次的道德反思。正如剧作家田纳西所说,他的作品只有一个重大主题,即社会对敏感而脆弱的离群反叛者的摧毁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Tennessee.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USA:James Laugblin New York Office,1947.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李莉:《罗丝:田纳西·威廉斯永远的缪斯——评罗丝的形象嬗变》,《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 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5] 刑晓宇:《没有“欲望”的欲望——〈欲望号街车〉主题隐喻新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方秀敏,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程郁,南昌工程学院讲师)
关键词:悲剧 他者 伦理
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一生创造的戏剧很多,最大的特色在于他在戏剧舞台上创造了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颓废、病态但又不甘于堕落的女性,这一类女性被排斥到社会的边缘,成为丧失主体地位的他者。田纳西关注这一类命运悲惨的女性,运用女性特质的笔调书写了《欲望号街车》,该剧舞台再现的万间世物,布兰奇的欲望、冲突和毁灭映照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吸引了不同时代各阶层的观众。本文从他者形象入手,解读主人公布兰奇敢于面对痛苦、彰显不屈的生命力量,揭示田纳西关注人性问题,并在以粗俗暴力为特征的新兴工业社会秩序中发出的伦理诉求。
一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女权主义思想家西蒙·波伏娃长期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女性的出路问题,并把女性定义为他者,在她的《第二性》序言中,译者就为他者下了一个定义: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的意识,处于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体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田纳西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成功塑造了布兰奇这一略带神经质的他者形象,她是美国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贵族,在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强烈冲击南方经济的变更社会环境中,那些拥有种植园时代生活方式的淑女必将无情的被淘汰,她变得身无分文,独自一人携带着箱子走向欲望都市。她成了大都市中被边缘化的人群,然而她却不甘于堕落,努力地追寻自己的欲望,剧中人物呈现的虚与实、梦与真、追求失败与再追求构成的矛盾体让观众沉浸在虚无之美的意境中。
贝尔·里夫在布兰奇之类的淑女心中被称为梦丽园,但在南方种植园经济和清教主义基础上生长的女性同样也是受到压迫和禁锢的,也是被边缘化的他者,她们被要求附属于男性活动的范围之内,表现出约束自我,没有欲望,没有个性的淑女形象。南北战争爆发以后,南方种植园经济日益受到冲击,南方淑女开始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布兰奇的妹妹史蒂拉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去北方寻找自身的出路,布兰奇继续留在贝尔·里夫,随着自己的本能意识生活,但是在当时的南方种植园文化影响下,女性应该被囿于家庭,从属于自己丈夫,因此像布兰奇这样依照自己的本能去行动违背了当时的伦理禁忌,布兰奇陷入了自我矛盾的伦理困境中,经常责备自己的丈夫软弱无能,在妻子的精神折磨下年轻的丈夫开枪自杀,加上后面又经历了一系列家庭成员的死亡,北方经济的冲击造成家业的败光,种种矛盾导致布兰奇精神受到了极大的重创,被迫去新奥尔良投奔自己的妹妹。
与布兰奇形象相对的是她的妹妹斯蒂拉,她长期受到北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男性占据社会的主体地位,因此她选择了符合当时伦理规范的做法,从心理上崇拜自己的丈夫,把自己降至于从属地位,潜意识适应社会的伦理禁忌。从斯蒂拉被丈夫辱骂的事实,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她是一位被内囿的他者,她屈从于斯坦利,完全丧失自己的意识和话语权。然而布兰奇却对斯蒂拉的这种困境感到震惊,从布兰奇逃离南方我们可以看出布兰奇是想追求自由,追回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她又无能力去改变这种境况,甚至搬离妹妹家的勇气都没有,布兰奇在剧中就是一个受到压抑的他者,一方面,她要听从于斯坦利这样占有欲极强的男性;另一方面,她又极力反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颠覆这一群体,满足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布兰奇极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爱上了斯坦利的一位朋友密奇,在密奇面前隐瞒自己的年龄和婚姻。然而田纳西在塑造这一他者形象的女性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位与之相对的斯坦利,他是北方工业社会产物的典型代表,用拿破仑法典来约束妻子原来庄园留下的财产,当密奇要娶布兰奇的时候,他极力地阻扰,让布兰奇的幻想彻底毁灭。
田纳西审视着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悲剧,并将这些他者形象展示于舞台,唤起观众的道德意识。《欲望号街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遭受打击的布兰奇没有丧失自己的追求,而强于对自己生命存在的思考,就正如尼采对人类存在的态度一样,用颠狂的性放纵这一原始冲动来再现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在本质上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是一种对人生放达的精神。田纳西在此赋予了布兰奇放纵自己,反抗男权社会的道德合理性,“逐渐摆脱了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男性观念的狭隘局限,超越了传统的妇女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女人的成长,同情她们的不幸,更赞赏她们的觉醒、抗争和追求”。
二 舞台艺术
田纳西在戏剧舞台上多处使用象征手法突出他者地位,剧情未发生前,就说:“先搭‘欲望号’街车,换乘‘公墓号’车 到‘天堂福地’下车”,欲望号象征着在男权文化霸权的长期统治下,女性重新反省自身的他者地位,从而占据男性的主体地位;公墓号象征着布兰奇的悲剧命运,天堂福地是田纳西为悲剧女性设置的归属,孕育着对他者的伦理思考。接着戏剧分为两个场景展开,一个是围绕以布兰奇为代表的他者幻想世界展开,一个是围绕斯坦利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展开,同时运用音乐和灯光这些象征性极强的艺术道具,将外部世界的扭曲以及荒诞的现实状貌与他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情绪所形成的张力展现在舞台上。第一场就能听到黑人乐队在酒吧里奏出配合气氛的音乐还有布鲁斯钢琴曲,可见新奥尔良是充满各种文化的世界性大城市,给人一种和谐之感,可谓天堂福地。这也暗示了新奥尔良有着一种不同于南方种植园的文化土壤,无形之中给布兰奇一种希望,这里女性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南方种植园那种压抑女性的伦理禁忌,但这种美妙的音乐声很快就被斯坦利一伙人的嚷嚷声给打断了,随之舞台灯光也渐渐变色。音乐和灯光在舞台上成了通向人心灵脉动的本质真实的中介,布兰奇为逃脱女性的约束来到新奥尔良,结果发现这仍旧是女性的牢笼,是男人的世界,女性仍旧处于社会的边缘,以一种他者的身份委身于他人。然而灯光如同猛兽的眼睛,能够将人的幻觉毁灭,处于他者地位的布兰奇最怕在这无情的灯光下被人看见。 戏剧主角的服饰与化妆与作者的表达意图紧紧相连,布兰奇提着一只旅行包,“她的衣着和这个环境很不协调。她穿着一身讲究的白色衫群,束着一条柔软的腰带。戴着项链,珍珠耳环,白手套和帽子,看来就像是来花园区参加夏季茶会或鸡尾酒会似的。”从她的穿着我们可以看出她来自于贵族家庭,对服装很讲究,然而家庭的衰亡摧毁了这些女子的贵族梦,处于伦理困境中的布兰奇要做出两难的选择,一是选择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从属地位;二是选择冲破伦理约束,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斯坦利的形象“他中等身材,身高约六英尺,长得粗壮结实。他的举止处处表现出肉欲的满足。对粗俗笑话的欣赏,对美酒佳肴、娱乐以及摆弄汽车和收音机等等的嗜好,都表明他是个低级趣味的情场老手。”从他的外貌来看,他代表着新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没有南方贵族家庭的文雅得体,他看中的是财产。贫民窟和低俗的男人这些压抑符码为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设置了创伤的主题,在布兰奇的内心深处是一片荒凉。为展现他者形象以及对他者伦理的反思,戏剧利用幻觉效果进行虚拟性的舞台布置,面对斯坦利粗暴地对待快要生孩子的斯蒂拉,布兰奇表现出一副要疯的样子,每次都是紧张地走进走出,歇斯底里地抱着自己的妹妹,面对密奇的温柔表情,她又露出微笑,这些精神高度紧张的幻觉将布兰奇的内心活动诉诸于观众。
这部具有文学性质的戏剧具有预言性质的气氛,以命中注定的形式阐释社会中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揭示剧作家对他者伦理的关注。每次斯蒂拉和布兰奇为斯坦利的举止争吵时,舞台上都会有一阵沉默,然后就是斯蒂拉冷冰冰的表情和布兰奇幻觉式的言语,沉默意味着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思考,他者在自身身份确证过程中的困惑和挣扎,文化的变迁让布兰奇和斯蒂拉陷入身份的焦虑,而南方淑女遗留下来的软弱又让她们回归社会的现实,这种诗意的设置将女性的命运和伦理思索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
三 叙事艺术
田纳西在戏剧中围绕他者展开叙事,戏剧的开头向观众叙述了他者的压抑符码,例如,家园的残局、新奥尔良中的贫民区以及施行暴力的斯坦利,这些压抑的符码构成了布兰奇的矛盾心理,深感命运如此捉弄于她,她从来不够坚强,自立能力也有限,软弱者一般讨好时代强者,但她曾经是南方贵族家庭中的淑女,无法忍受那些粗俗的言语、破烂的房屋还有粗俗的举止,因此在剧中布兰奇的表情一直都是神志不清,头晕,略带神经质,这些叙述符码都预示了她日后将被残踏的人生。
田纳西在书写布兰奇矛盾处境的同时,赋予了她在社会关系之外的另一种精神面貌,将观众的视角转入到他者的声音上来,布兰奇在现实中既从属于别人,但又极力地颠覆别人。在宗法父权社会机制中,斯蒂拉和布兰奇都是内囿于社会规约之中,男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的灵魂被遗忘,她们的身份被动。为了加深他者精神上的匮乏和颠覆别人的欲望,戏剧还呈现了布兰奇心灵的恐惧和惶惑,在众人面前,她的人格往往丧失理性,布兰奇会和未成年的男子发生性关系,讨厌斯坦利但又利用女性的躯体诱惑斯坦利,然而在独处的时候,布兰奇会陷入歇斯底里的压抑状态,无法面对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她要夺回人间的温情,剧作家的二元叙述传达了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从历史的边缘涌入父权禁地中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自我反省的能力,赋予了传统女性的时代新气息,以一种受害者的身份去质疑宗法社会的不义。但田纳西在创作戏剧过程中笔锋更加锐利,叙述以布兰奇成了疯女为结尾,悲剧的震撼力让观众的道德意识油然而生,将目光转向处于历史边缘的女性群体如何寻求自身的出路,如何在被边缘的状态下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中也可看出剧作家关心边缘群体的伦理观念。
四 结语
《欲望号街车》以一种新型的舞台艺术向观众展现了处于历史边缘的他者形象,布兰奇经历了贵族家庭的破败,一位高贵端庄的淑女成了精神上被抛弃的他者,她的命运在新兴的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中必将被残踏,田纳西创作戏剧中将目光集中于这一被人遗忘的人群,关心她们的生存处境,引发观众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对这一类女性群体的伦理选择进行深层次的道德反思。正如剧作家田纳西所说,他的作品只有一个重大主题,即社会对敏感而脆弱的离群反叛者的摧毁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Tennessee.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USA:James Laugblin New York Office,1947.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李莉:《罗丝:田纳西·威廉斯永远的缪斯——评罗丝的形象嬗变》,《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 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5] 刑晓宇:《没有“欲望”的欲望——〈欲望号街车〉主题隐喻新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方秀敏,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程郁,南昌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