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关系,阐述了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就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基本构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服务途径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开展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强自身建设,寻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呼唤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乡村的人口为75705万人,占总人口的58.24%,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农业收入约占60.5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代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明确成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之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传统工农业向现代工农业的转变,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和扎根农村的能人。同时,职业教育也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它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已成为实用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的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人才战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大国,无论是人才的总量与分量、存量与增量、人才的产业、行业结构,还是人才的专业、能级、知识结构等,都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相协调,尤其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存在着严重“技工荒”的现象。不仅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技能人才严重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就湖北省武汉市的情况分析来看,随着“武汉造”品牌的重新崛起和武汉市制造业中心的逐步确立,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武汉市最近几年对高级工的需求将达5万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好“中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的供给问题,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再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其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劳动力就业再就业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自身所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力是抑制失业、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意味着创造就业机会,发展职业教育,使劳动力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无疑会使这一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要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就要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保持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要做到“四个统筹”: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是就发展的各要素之间关系而言的,是各要素之间的配合适当,是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使他们之间的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类型的、多层次的,因而,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和塑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发展局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大意义。
二、职业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确立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广大农村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方向迈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例如自然资源质量下降,有些资源已出现危机;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用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状况不佳;种粮食的效益较低,农业投资比重下降,等等。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要使我国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注重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一目标的实现,除其他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方向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正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目前职业教育就应该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只有端正了办学方向,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健康稳步地发展。
2.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职业学校以前基本以适龄学生的学历教育为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职前、职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量增加,都要求职业学校在职业培训工作中能发挥龙头作用。但是,数量巨大的培训任务,专业多样的技术门类,光靠职业学校是难以承担的,必须建立以县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基地、村级成人学校为阵地的三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培训网络。县职业学校根据县教育领导小组的职业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乡、镇骨干进行培训,再由乡、镇骨干组织村技术员进行培训,最后通过村技术员利用广播、报纸、影视、讲座、示范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
3.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职业教育应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除了进行学历教育外,还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需要,以灵活的方式,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要注重抓好以下两点:一是要以产业为龙头,联合龙头企业,以培训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科技下乡、村、组、农户,以点带面等形式,将科学技术知识送到农村千家万户。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成立培训专班,组织好培训教材,落实培训师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二是要以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要依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学校要根据结合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从业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收入的提高。
4.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服务能力。
当前,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主动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第一,在专业调整方面,要经过认真的实地市场专业需求调查,对专业进行调整,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第二,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方面,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受教育者和培训者的需要;第三,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职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部分成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服务途径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开展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强自身建设,寻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呼唤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乡村的人口为75705万人,占总人口的58.24%,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农业收入约占60.5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代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明确成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之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传统工农业向现代工农业的转变,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和扎根农村的能人。同时,职业教育也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它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已成为实用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的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人才战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大国,无论是人才的总量与分量、存量与增量、人才的产业、行业结构,还是人才的专业、能级、知识结构等,都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相协调,尤其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存在着严重“技工荒”的现象。不仅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技能人才严重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就湖北省武汉市的情况分析来看,随着“武汉造”品牌的重新崛起和武汉市制造业中心的逐步确立,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武汉市最近几年对高级工的需求将达5万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好“中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的供给问题,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再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其转移的任务相当艰巨。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劳动力就业再就业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自身所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力是抑制失业、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意味着创造就业机会,发展职业教育,使劳动力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无疑会使这一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要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就要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保持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要做到“四个统筹”: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是就发展的各要素之间关系而言的,是各要素之间的配合适当,是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使他们之间的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类型的、多层次的,因而,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和塑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发展局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大意义。
二、职业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确立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广大农村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方向迈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例如自然资源质量下降,有些资源已出现危机;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用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状况不佳;种粮食的效益较低,农业投资比重下降,等等。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要使我国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注重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一目标的实现,除其他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方向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正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目前职业教育就应该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只有端正了办学方向,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健康稳步地发展。
2.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职业学校以前基本以适龄学生的学历教育为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职前、职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量增加,都要求职业学校在职业培训工作中能发挥龙头作用。但是,数量巨大的培训任务,专业多样的技术门类,光靠职业学校是难以承担的,必须建立以县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基地、村级成人学校为阵地的三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培训网络。县职业学校根据县教育领导小组的职业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乡、镇骨干进行培训,再由乡、镇骨干组织村技术员进行培训,最后通过村技术员利用广播、报纸、影视、讲座、示范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
3.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职业教育应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除了进行学历教育外,还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需要,以灵活的方式,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要注重抓好以下两点:一是要以产业为龙头,联合龙头企业,以培训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科技下乡、村、组、农户,以点带面等形式,将科学技术知识送到农村千家万户。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成立培训专班,组织好培训教材,落实培训师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二是要以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要依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学校要根据结合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从业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收入的提高。
4.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服务能力。
当前,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主动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第一,在专业调整方面,要经过认真的实地市场专业需求调查,对专业进行调整,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第二,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方面,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受教育者和培训者的需要;第三,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职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