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药物滥用不仅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必然加快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因此,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社会公众的健康,也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沉重负担。“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以来的近5年来,我院制定了一整套抗菌药物使用监管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两年来,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23%~28%,抗菌药物使用占药品消耗的比例控制在25%~30%。这些数据表明,我院推行的一系列药品监管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现总结如下。
完善组织,交叉管理
医院独立设置了医疗质量管理处、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院将医疗部、质量处、院感办联合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医疗部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考核办法;质量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和日常的监督检查;院感办负责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同时,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新药、新治疗用品的采购、药品招标等进行审批;对全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收集、发布各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还制定出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5%以内,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比例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监督措施。
建立制度,严格执行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医院根据《陕西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实施细则,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等。要求临床医生尽可能采集标本进行病源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科每月将耐药菌分析情况报告医院感染办。感染办每个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每季度将调查分析报告在药事委员会上通报。
确立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实施办法:为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由医务处、药剂科对在全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金额较大的专科用药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及部分其他药品管理办法。抗生素注射剂分为四类抗菌普,1类为抗菌普窄、疗效肯定、价格低廉的药物。住院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2类为抗菌普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的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3类及四类为疗效好、价格较贵、我院新品种的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可以使用。其他药品限制使用的只有3类和4类,权限同抗菌药物管理。下级医师需要使用超过权限的药品,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病历中做以记录。
建立抗菌药物定期监督管理制度:临床科室每个月将本科室使用的3、4类药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每个月底前上报医疗部感染办。药剂科每月将全院使用的前10位抗菌药品按照品种、数量、金额进行排名,并将使用数量最多的前3位医生排名。医疗部每月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情况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质量管理处每周进行环节质量检查,将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力度:将药品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考核情况加入到综合目标考核中。制定外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25%,内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45%。每超过标准1%,扣该科50元,每降低5%,奖励该科100元,每个月考核,奖金兑现。
药师合理用药审查
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标准,临床药师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审查,对超过五天使用抗菌药物,重点审查,并用硬件加以保证。在医院HIS系统中设置长期医嘱有效时间5天,超过5天,计算机系统自动停药。确需使用,由科室医生填写抗菌药物申请单,注明感染部位、怀疑感染细菌、是否采集标本送检、细菌培养结果等,临床药师审查通过,可以继续使用。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违反使用原则,药师有权不发药或向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从而有效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处方的管理,由门诊药房的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审查,不合格处方,不予发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由药剂科每月抽查200份处方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报告质量处,一旦有超常规数据,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从而监管门诊用药。
行政干预
医院通过院长与各科主任签定“责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对使用频率异常过高的抗菌药物,由药剂科进行调查,如有违规,报请药事管理委员会,立即停止该药在医院继续使用,这对药商是一种制约,对行风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仅靠制定一两项制度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系列管理措施,从制定完善的制度到确立严格有效的执行手段,以及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但这制度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的、交叉的,才能起到全方位的管理作用。只有相关行政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曾永兰,罗仁永,周国民,等.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J].中国药业,2008,17(8):46.
2 李六亿,于丽华,巩军,等.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学杂志,1999,4(9):195.
完善组织,交叉管理
医院独立设置了医疗质量管理处、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院将医疗部、质量处、院感办联合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医疗部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考核办法;质量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和日常的监督检查;院感办负责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同时,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新药、新治疗用品的采购、药品招标等进行审批;对全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收集、发布各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还制定出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5%以内,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比例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监督措施。
建立制度,严格执行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医院根据《陕西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实施细则,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等。要求临床医生尽可能采集标本进行病源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科每月将耐药菌分析情况报告医院感染办。感染办每个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每季度将调查分析报告在药事委员会上通报。
确立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实施办法:为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由医务处、药剂科对在全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金额较大的专科用药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及部分其他药品管理办法。抗生素注射剂分为四类抗菌普,1类为抗菌普窄、疗效肯定、价格低廉的药物。住院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2类为抗菌普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的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3类及四类为疗效好、价格较贵、我院新品种的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可以使用。其他药品限制使用的只有3类和4类,权限同抗菌药物管理。下级医师需要使用超过权限的药品,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病历中做以记录。
建立抗菌药物定期监督管理制度:临床科室每个月将本科室使用的3、4类药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每个月底前上报医疗部感染办。药剂科每月将全院使用的前10位抗菌药品按照品种、数量、金额进行排名,并将使用数量最多的前3位医生排名。医疗部每月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情况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质量管理处每周进行环节质量检查,将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力度:将药品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考核情况加入到综合目标考核中。制定外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25%,内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45%。每超过标准1%,扣该科50元,每降低5%,奖励该科100元,每个月考核,奖金兑现。
药师合理用药审查
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标准,临床药师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审查,对超过五天使用抗菌药物,重点审查,并用硬件加以保证。在医院HIS系统中设置长期医嘱有效时间5天,超过5天,计算机系统自动停药。确需使用,由科室医生填写抗菌药物申请单,注明感染部位、怀疑感染细菌、是否采集标本送检、细菌培养结果等,临床药师审查通过,可以继续使用。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违反使用原则,药师有权不发药或向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从而有效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处方的管理,由门诊药房的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审查,不合格处方,不予发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由药剂科每月抽查200份处方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报告质量处,一旦有超常规数据,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从而监管门诊用药。
行政干预
医院通过院长与各科主任签定“责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对使用频率异常过高的抗菌药物,由药剂科进行调查,如有违规,报请药事管理委员会,立即停止该药在医院继续使用,这对药商是一种制约,对行风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仅靠制定一两项制度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系列管理措施,从制定完善的制度到确立严格有效的执行手段,以及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但这制度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的、交叉的,才能起到全方位的管理作用。只有相关行政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曾永兰,罗仁永,周国民,等.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J].中国药业,2008,17(8):46.
2 李六亿,于丽华,巩军,等.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学杂志,1999,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