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记者走进石城县赣江源镇,满眼是绿,山清水秀。飞瀑流泉,水流潺潺;林涛阵阵,满目葱茏。原生态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
地处赣江发源地的石城县赣江源镇,坚持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生态富民”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模式强保护、促发展,为赣江送上一泓清澈的水源,也让青山绿水滋润了百姓的生活。
生态农业 花开沃野田畴
“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自建立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该镇关闭近百个造纸的纸寮,230多名伐木烧炭的“卖炭翁”放下砍刀转行从事其他职业,其中很多人成了护林员。
“靠山吃山”的赣江源镇,产业富民路在何方?该镇按照“生态保护+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在巩固提升烟、莲、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脐橙、黄桃、油茶、大棚蔬菜等生态农业,并通过“致富带头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做大特色富民产业。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猪等毁损庄稼的现象较为严重,这让赣江源镇桃花村村民深感头痛。该村致富带头人罗弘、罗慧民等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湖南炎陵引种黄桃,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85%以上农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投资300余万元建立黄桃种植基地520亩,种植黄桃1.6万余株。同时创立“夷桃”特色品牌,组建电商销售团队,通过网络销售、线下直销、现场采摘等渠道,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产业选对路,乡亲富得快。黄桃成为桃花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也很快在全镇产生“黄桃效应”。目前,全镇黄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
在黄桃迅速崛起为赣江源镇特色富民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引进篱园种养公司兴建大棚蔬菜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技能培训增内劲、集体经济享红利。项目建成后,带动50多名群众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生态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
为策应石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扶贫的开发力度,该镇积极引导生态保护区内群众转型发展,投身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在配合赣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出全长5公里、落差320米赣江源漂流的同时,着力提升以赣江源漂流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景区,打造“绿游游生态农庄”,加快推进“宝贝农庄”项目进程,启动赣江源特色民宿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加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七岭古村落群的保护力度,重新修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旧址,建设以红四军军部旧址、红五军团诞生地、秋溪整编旧址等为主的红色教育基地,倾力打造以绿色生态文化为依托、客家历史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相映衬的“绿、古、红”特色旅游名片。
为保护赣江源生态环境,赣江源村残疾贫困户赖小荣,拆除位于生态保护区内的石蛙养殖场后,转型乡村旅游开发,创办农家乐,并牵头成立裕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华蜂特种养殖,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生态移民 建设秀美乡村
实行“生态保护+易地搬迁”“生态保护+秀美乡村”“生态保护+圩镇建设”,是赣江源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亮出的又一张生态保护牌。
为减少居民因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素,该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引导保护区内赣江源、石溪、桃花等村分散居住的群众向圩镇聚集,通过新建保障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举措,助力160余户贫困群众喜圆“安居梦”。水韵春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提供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确保生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该镇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大力实施改水、改路、改电等项目建设,加快秀美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全镇共實施项目158个,累计投资3043.14万元,引导圩镇老街配套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繁华商业旅游街;全面完成长达6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对秋溪河进行全面清淤,打造生态河道;配套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累计植树造林、修复植被2014亩12.1万余株;绘制生态保护、乡风文明文化墙1600余平方米,打造“文化客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赣江源村获评“江西省美丽乡村”称号。
此外,该镇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返乡能人、退休职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乡贤力量,成立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村民理事会,有力助推危旧房、猪牛栏拆除等难点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办爱心扶贫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爱心物资形式,督导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河道巡查管护,共同守护好赣江源头的一泓清水。
作者简介:宋贤霖、赖柯荣、魏小霞,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