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赣江源头一泓清水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记者走进石城县赣江源镇,满眼是绿,山清水秀。飞瀑流泉,水流潺潺;林涛阵阵,满目葱茏。原生态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
  地处赣江发源地的石城县赣江源镇,坚持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生态富民”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模式强保护、促发展,为赣江送上一泓清澈的水源,也让青山绿水滋润了百姓的生活。
  生态农业 花开沃野田畴
  “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自建立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该镇关闭近百个造纸的纸寮,230多名伐木烧炭的“卖炭翁”放下砍刀转行从事其他职业,其中很多人成了护林员。
  “靠山吃山”的赣江源镇,产业富民路在何方?该镇按照“生态保护+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在巩固提升烟、莲、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脐橙、黄桃、油茶、大棚蔬菜等生态农业,并通过“致富带头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做大特色富民产业。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猪等毁损庄稼的现象较为严重,这让赣江源镇桃花村村民深感头痛。该村致富带头人罗弘、罗慧民等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湖南炎陵引种黄桃,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85%以上农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投资300余万元建立黄桃种植基地520亩,种植黄桃1.6万余株。同时创立“夷桃”特色品牌,组建电商销售团队,通过网络销售、线下直销、现场采摘等渠道,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产业选对路,乡亲富得快。黄桃成为桃花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也很快在全镇产生“黄桃效应”。目前,全镇黄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
  在黄桃迅速崛起为赣江源镇特色富民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引进篱园种养公司兴建大棚蔬菜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技能培训增内劲、集体经济享红利。项目建成后,带动50多名群众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生态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
  为策应石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扶贫的开发力度,该镇积极引导生态保护区内群众转型发展,投身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在配合赣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出全长5公里、落差320米赣江源漂流的同时,着力提升以赣江源漂流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景区,打造“绿游游生态农庄”,加快推进“宝贝农庄”项目进程,启动赣江源特色民宿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加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七岭古村落群的保护力度,重新修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旧址,建设以红四军军部旧址、红五军团诞生地、秋溪整编旧址等为主的红色教育基地,倾力打造以绿色生态文化为依托、客家历史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相映衬的“绿、古、红”特色旅游名片。
  为保护赣江源生态环境,赣江源村残疾贫困户赖小荣,拆除位于生态保护区内的石蛙养殖场后,转型乡村旅游开发,创办农家乐,并牵头成立裕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华蜂特种养殖,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生态移民 建设秀美乡村
  实行“生态保护+易地搬迁”“生态保护+秀美乡村”“生态保护+圩镇建设”,是赣江源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亮出的又一张生态保护牌。
  为减少居民因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素,该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引导保护区内赣江源、石溪、桃花等村分散居住的群众向圩镇聚集,通过新建保障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举措,助力160余户贫困群众喜圆“安居梦”。水韵春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提供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确保生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该镇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大力实施改水、改路、改电等项目建设,加快秀美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全镇共實施项目158个,累计投资3043.14万元,引导圩镇老街配套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繁华商业旅游街;全面完成长达6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对秋溪河进行全面清淤,打造生态河道;配套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累计植树造林、修复植被2014亩12.1万余株;绘制生态保护、乡风文明文化墙1600余平方米,打造“文化客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赣江源村获评“江西省美丽乡村”称号。
  此外,该镇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返乡能人、退休职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乡贤力量,成立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村民理事会,有力助推危旧房、猪牛栏拆除等难点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办爱心扶贫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爱心物资形式,督导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河道巡查管护,共同守护好赣江源头的一泓清水。
  作者简介:宋贤霖、赖柯荣、魏小霞,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革命烽火不息、初心使命不忘,这里的红色气质一脉相承;开门可见的青山绿水、云蒸雾绕的桃源梯田,这里的土地美丽奇特;青茶氤氲金桔香、井冈蜜柚丰产忙,这里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自2017年列入全省生态扶贫试验区改革试点以来,遂川县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发挥生态优势,聚焦脱贫攻坚,把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形成生态环境大保护、生态产业大发
期刊
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做到不落下一个移民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移民?怎样依托国家移民后扶政策,增强移民造血功能,保障移民同步小康?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和座谈,结合近年探索移民产业发展实践,就全市移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移民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瑞昌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水库移民脱贫攻坚,累计投入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538万元。其中:实施美丽家园项
期刊
一片片山林郁郁葱葱,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个个大棚蔬菜基地整齐划一,一幢幢贫困村民的房子旧貌换新颜。江西省全南县中寨乡黄竹龙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竹龙村地处江西省边陲,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小组,总人口数443户1658人,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51户180人。  2015年,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定点帮扶黄竹龙村。四年多来
期刊
胡春华强调 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14至15日在甘肃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持攻坚劲头和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期刊
[提 要]农村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村青年文化需求、吸引农村青年立足乡村,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样本,在认真调查和分析当前苏仙区农村青年公共文化需求现状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青年公共文化的供给路径,即坚持农村青年主体地位,吸引青年农民积极参与;拓展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组织农村青年积极参与
期刊
[提 要]利用革命纪念场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文博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革命纪念场馆内涵丰富,是教学素材丰富的思政大课堂,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革命纪念场馆应该通过运用新媒体、创新革命传统教育方式、送讲解上门、举办时代感强的青年活动等方式深挖潜力,创新宣教模式,发挥其在大学思政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革命纪念场馆;大学生;思政教育;优势;途
期刊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丰城市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5年—2018年,全市已减少贫困人口6434户、22776人,实现了10个省级贫困村、1个宜春市级贫困村退出。2019年计划脱贫1404户4429人,为2020年丰城市全
期刊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对口支援江西省崇义县。6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对崇义县振兴发展给予了倾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帮扶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总局的指导帮助下,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县城“两场四馆一池两道”分布于县城东南西北,“五分钟健身圈
期刊
微养生  日行万步对身体真的好吗?  一些人提倡“日行万步”,他们认为每天至少要行走一万步才能起到锻炼效果。那么,日行万步对身体真的好吗?日行万步对人体的骨关节特别是膝关节的伤害很大,有的人甚至因此出现了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正确的步行锻炼方式是怎样的呢?  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建议大家每天步行30分钟左右。按照中等强度的步行速度(90~120步/分),每天只需要行走约3300步即可,这样每周步行150
期刊
程村村位于玉山县城东北部,地处钱江源头,现有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601户,2347人,黨员43人。全村人均年收入5800元,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创业务工和销售农副产品,务工集中在苏州、东阳等地从事家具生产销售;农副产品销售主要有本地笋干、红薯粉丝、茶油和茶叶等,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自2015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的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0.29%下降到目前的0.6%,远低于2%的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