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概述,分析现阶段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分析,对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措施建议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高校基于现阶段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7-000-01
现如今,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飞速发展,行业对不同层次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各大高校热点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出满足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用人需求的“综合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集合教学模式的有效研究,制定出有效针对的教学策略,全面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实现对外贸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出培养[1]。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概述
陈解放教授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中提到,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为当前我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将国际贸易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际贸易业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兼顾理论与技能培养,培养外贸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现阶段,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还未能很好的摆脱对理论知识的依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并对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该专业毕业学生难以满足外贸行业发展需求。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在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领域需求,难以符合外贸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大一部分高校仍旧在应用研究型高校培养模式,过度的看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疏忽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欠缺贸易实际操作能力,最终造成走出校门的国贸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课程设置不完善。现阶段,虽然我国一些高校设置了诸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但受这些理论教学课程整体框架的逻辑层次感不足影响,使得这些理论课程形成大名称小容量的情况,理论课程“名存实亡”。同时,这些理论课程还存在内容大量重复的情况,造成课程内容深度、延生性不足,并且理论课堂多为传统式单向灌输教学,即使大部分教学会选用案例配合理论教学,但受学时制约,案例选取通常过于单一,难以与全面繁杂贸易环境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完善性不足[3]。
3.实践教学环境欠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境面临两方面的问题:I.教学师资队伍素质不足,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实践教学中的课堂案例教学对教师外贸业务、外贸实践经验有着十分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未有参与到现实外贸中的工作经验,即使是有多外贸企业工作经验的年长教师,也是长时间脱离了现实外贸业务,对于外贸领域新发展未能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师资队伍素质欠缺,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II.高校校外缺乏足够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现阶段,一些高校不断扩展,使得学校在校人数剧增,而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数量有限,使得学生实践教学锻炼平台不足,相关数据显示外贸企业一次接收的实习生不愿超过10个,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4]。
三、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措施建议
1.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可直接到外贸企业就职,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务必要取得与外贸相关的资格证书;I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可满足外贸企业多职位应征需求,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务必要在系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参与各项实践锻炼,不断开拓自身眼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II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包括自身发展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应当不断继续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及自我提升,培养起自身多方面的综合能力。(2)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I.制定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了实现人才多样化培养目标,高校应当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即不要但要为学生提供具备丰富教学、从业经验的校内专业教师,还要为学生邀请校外先进单位具备优秀业务能力的代课教师;II.开展层层递进实践教学,为了满足外贸行业人才培养需求,高校应当开展层层递进实践教学,即开展能力分块项目针对实训、考证实训及顶岗实习等的实践教学模式[5]。
2.修訂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对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展开有效修订,应当自两阶段内容出发:I.开展科学基础教学,即在学生的第一、第二学年安排相关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政治文化课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基础课程等;II.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第二个学年之后,将专业课程展开分块,即分成国际外贸常规业务操作能力及国际外贸市场扩展能力,结合这两个分支开展针对的专项实训,同时高校要提升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构建起稳定、和谐的校外实习基地,高校要提供给校外实习基地相应的资助补贴,便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计划,进入到与自身专业对口的企业部门接受锻炼、培训,积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提升。
3.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I.高校要不断跨越繁重教学任务险阻,组织实施正规教学制度,通过将实践教学教师一一安排至外贸企业挂职的形式,提升教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可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充分结合,改善实践教学质量;II.高校可邀请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优秀员工到实践教学课堂中来,向教师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通过自身亲身经历的案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在实践业务中时常会碰到的难题,及其有效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切实去感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高校要全面分析现阶段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不断专研、研究,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修订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亚娟,杨伦琪.国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解析——以面向港口经济为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42-143.
[2]董琳娜.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1(18):135-137.
[3]罗振华.浅谈高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0(02):66-68.
[4]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4):15-17.
[5]温晓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0(01):149-150.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7-000-01
现如今,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飞速发展,行业对不同层次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各大高校热点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出满足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用人需求的“综合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集合教学模式的有效研究,制定出有效针对的教学策略,全面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实现对外贸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出培养[1]。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概述
陈解放教授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中提到,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为当前我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将国际贸易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际贸易业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兼顾理论与技能培养,培养外贸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现阶段,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还未能很好的摆脱对理论知识的依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并对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该专业毕业学生难以满足外贸行业发展需求。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在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领域需求,难以符合外贸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大一部分高校仍旧在应用研究型高校培养模式,过度的看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疏忽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欠缺贸易实际操作能力,最终造成走出校门的国贸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课程设置不完善。现阶段,虽然我国一些高校设置了诸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但受这些理论教学课程整体框架的逻辑层次感不足影响,使得这些理论课程形成大名称小容量的情况,理论课程“名存实亡”。同时,这些理论课程还存在内容大量重复的情况,造成课程内容深度、延生性不足,并且理论课堂多为传统式单向灌输教学,即使大部分教学会选用案例配合理论教学,但受学时制约,案例选取通常过于单一,难以与全面繁杂贸易环境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完善性不足[3]。
3.实践教学环境欠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境面临两方面的问题:I.教学师资队伍素质不足,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实践教学中的课堂案例教学对教师外贸业务、外贸实践经验有着十分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未有参与到现实外贸中的工作经验,即使是有多外贸企业工作经验的年长教师,也是长时间脱离了现实外贸业务,对于外贸领域新发展未能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师资队伍素质欠缺,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II.高校校外缺乏足够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现阶段,一些高校不断扩展,使得学校在校人数剧增,而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数量有限,使得学生实践教学锻炼平台不足,相关数据显示外贸企业一次接收的实习生不愿超过10个,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4]。
三、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措施建议
1.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可直接到外贸企业就职,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务必要取得与外贸相关的资格证书;I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可满足外贸企业多职位应征需求,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务必要在系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参与各项实践锻炼,不断开拓自身眼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III.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后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包括自身发展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这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应当不断继续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及自我提升,培养起自身多方面的综合能力。(2)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I.制定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了实现人才多样化培养目标,高校应当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即不要但要为学生提供具备丰富教学、从业经验的校内专业教师,还要为学生邀请校外先进单位具备优秀业务能力的代课教师;II.开展层层递进实践教学,为了满足外贸行业人才培养需求,高校应当开展层层递进实践教学,即开展能力分块项目针对实训、考证实训及顶岗实习等的实践教学模式[5]。
2.修訂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对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展开有效修订,应当自两阶段内容出发:I.开展科学基础教学,即在学生的第一、第二学年安排相关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政治文化课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基础课程等;II.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第二个学年之后,将专业课程展开分块,即分成国际外贸常规业务操作能力及国际外贸市场扩展能力,结合这两个分支开展针对的专项实训,同时高校要提升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构建起稳定、和谐的校外实习基地,高校要提供给校外实习基地相应的资助补贴,便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计划,进入到与自身专业对口的企业部门接受锻炼、培训,积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提升。
3.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I.高校要不断跨越繁重教学任务险阻,组织实施正规教学制度,通过将实践教学教师一一安排至外贸企业挂职的形式,提升教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可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充分结合,改善实践教学质量;II.高校可邀请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优秀员工到实践教学课堂中来,向教师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通过自身亲身经历的案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在实践业务中时常会碰到的难题,及其有效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切实去感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高校要全面分析现阶段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难点,不断专研、研究,选择相应的课程体系,修订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亚娟,杨伦琪.国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解析——以面向港口经济为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42-143.
[2]董琳娜.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1(18):135-137.
[3]罗振华.浅谈高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0(02):66-68.
[4]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4):15-17.
[5]温晓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0(0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