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我国通识教育现状、学生认识层面出发,结合院校实际发展对大学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搭建阅读平台、构建资源体系、培养信息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围绕这一问题具体进行分析,以期与同仁共同进步。
关键词:图书馆 通识教育 大学
近些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各大高校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使得通识教育得以迅速开展。国内高校借鉴西方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对通识教育的运用进行了探索。我国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国内外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比等层面上,而如何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发挥图书馆引领作用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以图书馆为阵地,搭建通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仿照前苏联的“专业化”教育模式在改革开放期间出现弊端。自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其中以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为主要代表。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将通识科目纳为必修学科,主要包括“自我与人文,社会与文化,自然、科技与环境以及文化传承”四部分内容。台湾大学的通识课程涵盖“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四大领域。大陆通识教育引入的是教育部为32所大学设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称“全校通选课”。但在现行的学术评价及考核体系中,通选课的落实与教师的发展不挂钩,所以通选课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30年代,高等院校对突破文理隔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有项规定是文科学需要选择一门理科课程进行学习。清華根据文科生的接受能力开设了“逻辑”课程,而蔡元培校长在任期间,开设的是“科学方法”课程。通识课程的引入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术视野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二、图书馆对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认知作用
笔者对包头师范学院的多位学生进行深访,发现高年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度明显上升。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图书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课堂的一个延伸,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喜欢阅读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此外,查阅信息、研讨等都离不开图书馆提供的数据资料。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通览天下、开阔视野,可以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在信息数据大爆炸的当下,广大读者面对海量信息倍感迷茫,如何准确、高效的获取信息资源,大学生也十分困惑。因此,在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将是今后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中,具有文化特色和平台效应特点的图书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图书馆固有的广博信息资源、人文艺术品位以及厚重历史感为支撑,积极融入通识教育将势在必行。
在深访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各部门对于通识教育的实践都需要有一个摸索、学习、完善的过程,一方面不能对西方大学的做法进行硬套,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在大学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深访时学生提出的几个建议。第一,经典书目总量不足;第二,网站建设有待改善;第三,经典书目推荐等工作缺乏常态性和持久性;第四,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完善知识服务工作;第五,应当定期举办交流会,善于听取读者声音。
三、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的实践
如何在大学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学院和图书馆围绕这一问题,对图书馆现有馆藏与通识教育的融入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包头师范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开设通识教育共四个系列,主要包括人文经典与人生修养系列,科学技术与科学素养系列,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系列,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系列。其中2014年新学年全校首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20门;2015年开设课程至50门,同期增加图书馆通识教育方面的图书采购;2016年下半年新增创业模块,开设课程多达80门,配套购书10万册。
1.建设经典文库。大学通识教育6项基本必修课中,逻辑思考和批判属于推理能力,写作和口语表达属于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和数理统计属于应用能力,思考、表达、应用这三项能力的培养在通识教育中至关重要。我们提出通识教育方案,包括经典导读、科学探索、生态环境、公民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模块。图书馆作为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作用,针对性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统一人文与科学精神,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使其在从中获益。所以,结合图书馆现状,基于通识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我校图书馆通过建设经典文库,以网络资料、原著、工具书、文献等为依托,对图像、文本、新闻等信息进行整合,大力推荐经典导读书目,以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
2.阅读新知计划。引领读者阅读好书是图书馆通识教育的一个重点,加强宣传推介,营造学习和文化氛围是图书馆通识教育的重要实践。大学生的人格成长正处于确立期,网络普及造成学生阅读质量下降;阅读娱乐化导致学生精神层面十分贫乏。网络文化的价值观比较混乱,低俗、负面、极端等表现突出,同时网络资源分布广阔,选择的自由性很强,对于学习、模仿意识强烈,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人文教育的轻视和缺乏问题急需解决。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实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大学期间阅读的时间是最多、最集中的。同时,大学图书馆是在读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场所,也是学生未来社会阅读的基础。所以,通过读书推广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舒适、良好的阅读环境。每年举办读书活动,组织专题讲座推荐经典书目,这些都为学生阅读爱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创建了有利条件。通过阅读新知计划的实践,帮助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观点进行了调整,有利于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
3.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信息检索受到了强烈冲击[5]。在开设“信息检索与网络应用”选修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领域、研究层次的不同,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调整,鼓励师生互动、跨专业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科学质疑等优良品质。其次,完善读者培训机制,采取专题讲座、数据库推介讲座等将培训讲座嵌入到科研活动中,围绕图书馆服务和资源,促进通识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学术资源进行学习和科研,为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一所大学必定设有图书馆,其伟大之处不仅是高大建筑,丰富馆藏,更是学生未来人生的预演。经典阅读能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升语言能力、规范道德,其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更是生命的重要体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指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应当审时度势、定位角色、优化资源、完善职能,结合通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进行实践,以此才能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韩玺,顾萍.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原因、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1):141-144.
[2]袁曦临,范莹莹,陈霞等.大学图书馆嵌入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东南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74-77.
[3]徐昕.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创建通识教育基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88-190.
[4]崔佳,倪代川.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2017年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SYKJ2015-17)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图书馆 通识教育 大学
近些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各大高校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使得通识教育得以迅速开展。国内高校借鉴西方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对通识教育的运用进行了探索。我国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国内外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比等层面上,而如何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发挥图书馆引领作用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以图书馆为阵地,搭建通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仿照前苏联的“专业化”教育模式在改革开放期间出现弊端。自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其中以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为主要代表。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将通识科目纳为必修学科,主要包括“自我与人文,社会与文化,自然、科技与环境以及文化传承”四部分内容。台湾大学的通识课程涵盖“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四大领域。大陆通识教育引入的是教育部为32所大学设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称“全校通选课”。但在现行的学术评价及考核体系中,通选课的落实与教师的发展不挂钩,所以通选课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30年代,高等院校对突破文理隔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有项规定是文科学需要选择一门理科课程进行学习。清華根据文科生的接受能力开设了“逻辑”课程,而蔡元培校长在任期间,开设的是“科学方法”课程。通识课程的引入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术视野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二、图书馆对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认知作用
笔者对包头师范学院的多位学生进行深访,发现高年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度明显上升。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图书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课堂的一个延伸,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喜欢阅读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此外,查阅信息、研讨等都离不开图书馆提供的数据资料。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通览天下、开阔视野,可以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在信息数据大爆炸的当下,广大读者面对海量信息倍感迷茫,如何准确、高效的获取信息资源,大学生也十分困惑。因此,在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将是今后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中,具有文化特色和平台效应特点的图书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图书馆固有的广博信息资源、人文艺术品位以及厚重历史感为支撑,积极融入通识教育将势在必行。
在深访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各部门对于通识教育的实践都需要有一个摸索、学习、完善的过程,一方面不能对西方大学的做法进行硬套,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在大学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深访时学生提出的几个建议。第一,经典书目总量不足;第二,网站建设有待改善;第三,经典书目推荐等工作缺乏常态性和持久性;第四,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完善知识服务工作;第五,应当定期举办交流会,善于听取读者声音。
三、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的实践
如何在大学图书馆中融入通识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学院和图书馆围绕这一问题,对图书馆现有馆藏与通识教育的融入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包头师范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开设通识教育共四个系列,主要包括人文经典与人生修养系列,科学技术与科学素养系列,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系列,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系列。其中2014年新学年全校首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20门;2015年开设课程至50门,同期增加图书馆通识教育方面的图书采购;2016年下半年新增创业模块,开设课程多达80门,配套购书10万册。
1.建设经典文库。大学通识教育6项基本必修课中,逻辑思考和批判属于推理能力,写作和口语表达属于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和数理统计属于应用能力,思考、表达、应用这三项能力的培养在通识教育中至关重要。我们提出通识教育方案,包括经典导读、科学探索、生态环境、公民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模块。图书馆作为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作用,针对性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统一人文与科学精神,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使其在从中获益。所以,结合图书馆现状,基于通识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我校图书馆通过建设经典文库,以网络资料、原著、工具书、文献等为依托,对图像、文本、新闻等信息进行整合,大力推荐经典导读书目,以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
2.阅读新知计划。引领读者阅读好书是图书馆通识教育的一个重点,加强宣传推介,营造学习和文化氛围是图书馆通识教育的重要实践。大学生的人格成长正处于确立期,网络普及造成学生阅读质量下降;阅读娱乐化导致学生精神层面十分贫乏。网络文化的价值观比较混乱,低俗、负面、极端等表现突出,同时网络资源分布广阔,选择的自由性很强,对于学习、模仿意识强烈,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人文教育的轻视和缺乏问题急需解决。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实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大学期间阅读的时间是最多、最集中的。同时,大学图书馆是在读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场所,也是学生未来社会阅读的基础。所以,通过读书推广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舒适、良好的阅读环境。每年举办读书活动,组织专题讲座推荐经典书目,这些都为学生阅读爱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创建了有利条件。通过阅读新知计划的实践,帮助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观点进行了调整,有利于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
3.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信息检索受到了强烈冲击[5]。在开设“信息检索与网络应用”选修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专业领域、研究层次的不同,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调整,鼓励师生互动、跨专业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科学质疑等优良品质。其次,完善读者培训机制,采取专题讲座、数据库推介讲座等将培训讲座嵌入到科研活动中,围绕图书馆服务和资源,促进通识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学术资源进行学习和科研,为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一所大学必定设有图书馆,其伟大之处不仅是高大建筑,丰富馆藏,更是学生未来人生的预演。经典阅读能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提升语言能力、规范道德,其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更是生命的重要体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最终指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应当审时度势、定位角色、优化资源、完善职能,结合通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进行实践,以此才能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韩玺,顾萍.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原因、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1):141-144.
[2]袁曦临,范莹莹,陈霞等.大学图书馆嵌入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东南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74-77.
[3]徐昕.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创建通识教育基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88-190.
[4]崔佳,倪代川.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2017年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SYKJ2015-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