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探讨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通过研究发现改革举措如下: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帮助学生制定课外学习内容,发挥在线课程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的语料和平台,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外学习新模式。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泛在网络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不仅发生在传统的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情境化、个性化、开放性和相互协作的活动,这为实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赋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更为丰富的内涵。泛在学习创造了一种不受时空限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空间,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如出一辙。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进行过许多实践,提出过诸多宝贵的理论和建议。
在西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进步主义教育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杜威开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关注学生的需求,认为社会生活和学生的需求是教育的基础。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194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出版了《咨询和心理疗法》(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书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他认为,这种治疗理论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1952年,在哈佛大学“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研讨会上,罗杰斯首次正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二阶段为“解放学生”的教学改革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1年罗杰斯发表《论人的形成》一书,并在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补充。他[1]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把学生的“自我实现”当作教学的根本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成的、系统的教学理论。第三阶段为“要素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3年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得·斯特雷文斯(Peter Strevens)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与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紧密相关,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变化。1998年纽南(Nunan, D)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一书中把“以学生为中心”看作是制定课程设置的路径。同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2001年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认为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如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2002年,美国学者韦默(Maryellen Weimer)出版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一书,书中详细讨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师生权力、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以及教学评估的各种变化[2]。
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众多学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和探讨。曲文婕[3]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汪双飞[4]认为学生需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先决条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应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李长安(2001)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认为课程设计要遵循整合目标知识、聚焦学生经验和课程的动态设计三原则。崔佳颖等(2011)提出改进本科教学方法,必须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谢洪、刘海量则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活动进行了思考。吴维仲等(2017)再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研究学习规律是当前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并结合互联网+创客教育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路径。同年,牟蕾等倡导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效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综上而看,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定位,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不管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鲜有人明确提出课内1小时,课外2小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这种明确学时分割的模式和改革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举措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特点是课时量多,开设的时间久。基础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力求为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多年来,基础英语基本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忽视了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英语当作纯知识去讲授,结果花费了大量的课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殊不知,只有將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外语教学才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跨文化交际。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帮助学生制定课外学习内容
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高中阶段英语水平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期望值不同。这些差异都直接反映在基础英语的课堂之上。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高中阶段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普遍认为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并且期待老师能够根据他/她们的水平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供他们课后完成。相反,英语水平较薄弱的学生则认为他/她们理解和消化老师课堂上的内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课后很难完成更多的学习内容。鉴于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她们的课外学习内容并进行跟踪检查。 2.发挥在线课程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的语料和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新。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催生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2.1机构网站、资料网站和论坛
其中,在线课程已经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登录一些机构类网站、资料类网站和论坛类网站。机构类网站一般都是这些教育机构的官方网站,有很多关于机构课程的介绍,学习者可以从报名入口报名学习。资料类网站的重点在资料的分享上,学习者在这类网站中可以搜寻到一些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资料,而且这些资料的类型非常丰富,有音频资料、视频资料,还有文本资料。此外,学习者也可以在论坛类网站和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或者围绕相关学习话题开展讨论和交流。总之,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将这些网站和论坛为我所用。
2.2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建设的示范性课程,目前共组织建设了3903门国家精品课程,750余所高校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共享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除了国家精品课程,每个省都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精品课程资源,学习和自己课程相关的课程。
2.3慕课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网络化学习模式,学习者学习地点不受限制,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共享一流的课程。慕课可以同时满足众多学习者的要求,同时对学习者也没有特殊要求。目前国内知名的慕课网站有很多,例如,MOOC中国(http://www.mooc.cn)、慕课网(http://www.imooc.com)、爱课程http://www.icourse.cn、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好大学在线(http://www.cnmooc.org)、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天天象上(http://www.daydays.com)、咪咕学堂(http://www.miguxue.com)、万门大学(http://www.wanmen.org)、顶你学堂(http://www.topu.com)。在这些慕课网站,学习者可以共享国内外一流的在线课程。
3.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外学习新模式
实践证明微信不仅可以用来聊天,还可以用来学习,而且后一功能已经越来越重要。最直接的利用就是老师建立微信学习群,构建学习小组,进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例如,老师可以定时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检查,学生也可以定时向老师反馈学习结果。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海量学习资源。目前很多出版社和英语杂志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号,如《英语世界》、《中国日报》、外教社、外研社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官网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优质学习资源供学习者使用。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方式有效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缺陷。
结语
综上所述,泛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Carl R. Rogers.A Way of Being [M].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operation, 2014.
[2]Maryellen Weimer.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 Five Key Changes to Practice [M].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2013.
[3]曲文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J]. 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4(1):57-62.
[4]汪双飞.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对比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4).
项目名称:泛在学习环境下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1:2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泛在网络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流和学习的方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不仅发生在传统的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情境化、个性化、开放性和相互协作的活动,这为实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赋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更为丰富的内涵。泛在学习创造了一种不受时空限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空间,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如出一辙。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进行过许多实践,提出过诸多宝贵的理论和建议。
在西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进步主义教育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杜威开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学校非常重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关注学生的需求,认为社会生活和学生的需求是教育的基础。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194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出版了《咨询和心理疗法》(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书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他认为,这种治疗理论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1952年,在哈佛大学“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学术研讨会上,罗杰斯首次正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二阶段为“解放学生”的教学改革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1年罗杰斯发表《论人的形成》一书,并在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补充。他[1]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把学生的“自我实现”当作教学的根本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成的、系统的教学理论。第三阶段为“要素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3年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得·斯特雷文斯(Peter Strevens)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与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紧密相关,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变化。1998年纽南(Nunan, D)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一书中把“以学生为中心”看作是制定课程设置的路径。同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2001年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认为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如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2002年,美国学者韦默(Maryellen Weimer)出版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一书,书中详细讨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师生权力、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以及教学评估的各种变化[2]。
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众多学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和探讨。曲文婕[3]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汪双飞[4]认为学生需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的先决条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应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李长安(2001)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认为课程设计要遵循整合目标知识、聚焦学生经验和课程的动态设计三原则。崔佳颖等(2011)提出改进本科教学方法,必须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谢洪、刘海量则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活动进行了思考。吴维仲等(2017)再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研究学习规律是当前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并结合互联网+创客教育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路径。同年,牟蕾等倡导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效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综上而看,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定位,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不管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鲜有人明确提出课内1小时,课外2小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这种明确学时分割的模式和改革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举措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特点是课时量多,开设的时间久。基础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力求为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多年来,基础英语基本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忽视了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英语当作纯知识去讲授,结果花费了大量的课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殊不知,只有將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外语教学才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跨文化交际。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帮助学生制定课外学习内容
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高中阶段英语水平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期望值不同。这些差异都直接反映在基础英语的课堂之上。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高中阶段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普遍认为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并且期待老师能够根据他/她们的水平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供他们课后完成。相反,英语水平较薄弱的学生则认为他/她们理解和消化老师课堂上的内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课后很难完成更多的学习内容。鉴于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她们的课外学习内容并进行跟踪检查。 2.发挥在线课程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的语料和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新。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催生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2.1机构网站、资料网站和论坛
其中,在线课程已经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登录一些机构类网站、资料类网站和论坛类网站。机构类网站一般都是这些教育机构的官方网站,有很多关于机构课程的介绍,学习者可以从报名入口报名学习。资料类网站的重点在资料的分享上,学习者在这类网站中可以搜寻到一些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资料,而且这些资料的类型非常丰富,有音频资料、视频资料,还有文本资料。此外,学习者也可以在论坛类网站和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或者围绕相关学习话题开展讨论和交流。总之,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将这些网站和论坛为我所用。
2.2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建设的示范性课程,目前共组织建设了3903门国家精品课程,750余所高校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共享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除了国家精品课程,每个省都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精品课程资源,学习和自己课程相关的课程。
2.3慕课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网络化学习模式,学习者学习地点不受限制,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共享一流的课程。慕课可以同时满足众多学习者的要求,同时对学习者也没有特殊要求。目前国内知名的慕课网站有很多,例如,MOOC中国(http://www.mooc.cn)、慕课网(http://www.imooc.com)、爱课程http://www.icourse.cn、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好大学在线(http://www.cnmooc.org)、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天天象上(http://www.daydays.com)、咪咕学堂(http://www.miguxue.com)、万门大学(http://www.wanmen.org)、顶你学堂(http://www.topu.com)。在这些慕课网站,学习者可以共享国内外一流的在线课程。
3.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外学习新模式
实践证明微信不仅可以用来聊天,还可以用来学习,而且后一功能已经越来越重要。最直接的利用就是老师建立微信学习群,构建学习小组,进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例如,老师可以定时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检查,学生也可以定时向老师反馈学习结果。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海量学习资源。目前很多出版社和英语杂志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号,如《英语世界》、《中国日报》、外教社、外研社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官网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优质学习资源供学习者使用。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方式有效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缺陷。
结语
综上所述,泛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Carl R. Rogers.A Way of Being [M].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operation, 2014.
[2]Maryellen Weimer.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 Five Key Changes to Practice [M].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2013.
[3]曲文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J]. 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4(1):57-62.
[4]汪双飞.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对比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4).
项目名称:泛在学习环境下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1:2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