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38例诊断评估和腔内治疗单中心经验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盆腔淤血综合征(PCS)诊断评估流程和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8例患者,结合患者症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静脉成像(CTV)、静脉造影的流程评估诊断为PCS。用可控弹簧圈加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栓塞卵巢静脉,术后1、3、6个月随访。

结果

38例患者总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3%(2/38);弹簧圈植入数(2.8±0.3)个/人;硬化剂用量(7.0±2.1)ml/人。患者症状改善率97.4%(37/38);术后1、3、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栓塞卵巢静脉均无再通;宫旁静脉直径(2.8±0.5)mm,较术前的(7.5±1.9)mm明显降低(P

其他文献
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快感缺失,其与自杀行为(suicidalbehavior,SB)有关,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方面都发现了两者的联系。此综述旨在寻找两者神经影像学的联系,为以后研究抑郁症伴快感缺失症状患者是如何通过脑影像学改变,产生SB的机制探索提供帮助;强调了在预防抑郁症自杀时,对快感缺失症状进行干预的必要性。本文对抑郁症快感缺失和SB的磁共振影像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抑郁症状态性快感缺失症状在默认网络、岛叶、外侧眶额叶、前扣带回、腹侧纹状体、腹外侧与背外侧前额叶、丘脑、僵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干预等传统治疗方法发挥了积极效应,但仍存在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等局限性,且依从性较差。运动疗法作为多个指南推荐的治疗手段,具有简单便利、不良反应少、持续性强等诸多优势,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可通过多种机制缓解抑郁症,但目前仍缺少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靶点。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近年来其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在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小胶质细胞可能是运动改善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本文探讨了运
妇科恶性肿瘤造成的癌症负担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筛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手段。本文对三种常见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现状及挑战进行简要总结,以明确当前所处的阶段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人群中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型别分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宫颈浸润癌且相关资料齐全的住院患者,记录诊断宫颈癌时的年龄、组织学分类、感染HPV具体型别,并对鳞癌及腺癌人群中HPV型别差异及单一和多重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涵盖型别感染在宫颈癌人群的覆盖率。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宫颈浸润癌231例,其中鳞癌183例,腺癌43例,另有其他组织学类型5例。宫颈癌、鳞癌与腺癌人群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9.18%
目的探讨发生子宫内膜癌(EC)的高危因素,为EC的早筛查、早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相关症状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手术或诊断性刮宫术,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无非典型增生(EH)、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和E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阴道超声、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糖类抗原125(CA125)、盆腔MRI等检查结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H和EC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四位。为加速消除宫颈癌,提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率和宫颈癌筛查是最重要的方法。我国宫颈癌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人群筛查率低,科学广泛的宫颈癌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宫颈癌的筛查策略在方法、开始时间、时间间隔、结束时间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且不断更新,本文从宫颈癌病因和流行病学出发,对国内外最新宫颈癌筛查方法、策略和早期诊断经验进行总结,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帮助与思考。
目的研究筛查人群中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阴性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并基于此初步评估HPV初筛相对于联合筛查可能的伤害(漏诊)和获益(减少阴道镜转诊),为宫颈癌初筛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联合筛查[hrHPV分型检测加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的宫颈癌筛查女性,分析该人群中hrHPV阴性的细胞学异常及宫颈病变所占比例,并计算联合筛查和HPV初筛方案的理论阴道镜转诊率。在有宫颈病理结果的人群
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检测可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细胞学检查等联合或互补,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或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了DNA甲基化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及全程管理中的意义。
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疾病。当前推出的是三级预防策略,其中二级预防中筛查和筛查异常的分流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环节。20余年来,我国推行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及肉眼筛查等多元化的筛查方法。随着人们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也由细胞学检查转向以HPV检测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本文分别介绍了高危型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作为筛查方法的利弊,提出筛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对筛查异常进行分流的原则,并提出在分流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对筛查异常的项目进行个体化、
目的探究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血清miR-126、miR-9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台州市立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wAMD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126、miR-9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生成调节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内皮抑素(ES)、血小板衍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