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这两个亚型,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便血、营养不良。IBD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易反复发作,在欧美国家UC的发病率约为8/10万,CD发病率为7.8/10万,发病年龄15∽40岁,3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1。大部分患者病情为轻、中度,女性稍多于男性,城市患病率多于农村。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HLP)与血清三酰甘油(TG)浓度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其发病急、病情重,重症比例、器官衰竭的发生和复发率均高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胰腺炎[1-2]。治疗除了内科综合疗
拇外翻多以手术方式治疗,应用手法对小角度拇外翻进行整复治疗,恢复足踝部锁定结构,调整畸形,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随着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重症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即使存活也多因脑组织损害严重,留有癫痫、脑积水、失语、肢体瘫痪及脑神经麻痹等
面部皮下注射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的操作要求是,每一针拔出都需要棉签按压止血[1-2]。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由医生注射药物,助手则手持长棉签按压注射点。因注射点多,工作人员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