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将二者同步进行,紧密集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那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一、从感性认识入手
1.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充分培养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
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等都是在实践和理论很严谨的条件下推出的,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对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劲。但是我们要知道,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根本,复杂、抽象的知识需要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才能得以认识。所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来源。因此我在教这些知识时,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充分感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譬如:在学习“角”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快速、形象、准确地获得关于角的知识,我前一天就通知学生带上一些工具: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剪刀、扇子等。课堂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三角板、五角星、打开的剪刀以及张开一定角度的扇子,从这些实物和模型中抽象出角。接着我又用粉笔进行了另外的实物演示,两根粉笔头对头,固定一根,另一根旋转后就形成了一个角。这样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手边的笔、尺子等工具创造不同角度的“角”,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实践,通过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不仅使他们形象地感知了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同时,通过感知,学生的脑海中也形成了对抽象概念的形象理解,学生逻辑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了。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印象
学生的注意力时常是在无意中集中起来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数学中的一些需要量化的概念用形象的图片表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知识材料,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在教学“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片的方式,讲述几个小孩分吃梨的故事,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总数是由部分和部分相加后得来的,减数是由总数减去部分后得来的关系。这样的举例演示,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也能很直观地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二、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入手
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同时得以引申和发展,而一般的小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是建立在旧知识和以往的经验上的,只有牢固掌握了旧知识才能逐步地接受新知识。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我总会及时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借此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新知识,而且也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比如在教学 “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引领学生复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演算过程,然后通过边、角、长、底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形成,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这些计算公式,而且通过联想总结形成了相关的知识体系。
三、从课堂设计问题入手
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独立性不强,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的示范、引导以及指导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且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创造性,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维的能力,而且进行有益于思维发展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得以加强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王小路家距离学校有40公里,孙乔乔家距离学校的路程是王小路家的1/4,李懿萱家是孙乔乔家的1/2,那李懿萱的家距离学校是多远呢?”这道题学生很难用“1”这个单位量确定,这时我用画线段的办法演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线段图,学生理解了概念,很快列出了算式:40×1/4×1/2=5(公里)。通过直观地画线段的办法,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也实现了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向逻辑思维能力的转变,同时也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表现。
四、从进行积极的说理训练入手
小学数学中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对于这部分知识,我发现用说理训练的办法效果就很好,尤其是口头说理训练不仅能避免错误,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在说话当中,大脑在不停地运转,那么大脑运转的过程同时就是思维的过程。记得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时,对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内容学生经常出错,为了减少错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说理训练的方法。讲授完相关内容后,我进行了一定的启发,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改写方法说出自己是如何做出的详细步骤。经过这样的口头说理训练,学生学得有条有理,这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得有趣,学习成绩提高不少,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责编 袁 妮)
一、从感性认识入手
1.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充分培养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
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等都是在实践和理论很严谨的条件下推出的,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对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劲。但是我们要知道,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根本,复杂、抽象的知识需要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才能得以认识。所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来源。因此我在教这些知识时,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充分感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譬如:在学习“角”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快速、形象、准确地获得关于角的知识,我前一天就通知学生带上一些工具: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剪刀、扇子等。课堂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三角板、五角星、打开的剪刀以及张开一定角度的扇子,从这些实物和模型中抽象出角。接着我又用粉笔进行了另外的实物演示,两根粉笔头对头,固定一根,另一根旋转后就形成了一个角。这样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手边的笔、尺子等工具创造不同角度的“角”,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实践,通过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不仅使他们形象地感知了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同时,通过感知,学生的脑海中也形成了对抽象概念的形象理解,学生逻辑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了。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印象
学生的注意力时常是在无意中集中起来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数学中的一些需要量化的概念用形象的图片表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知识材料,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在教学“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片的方式,讲述几个小孩分吃梨的故事,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总数是由部分和部分相加后得来的,减数是由总数减去部分后得来的关系。这样的举例演示,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也能很直观地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二、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入手
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同时得以引申和发展,而一般的小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是建立在旧知识和以往的经验上的,只有牢固掌握了旧知识才能逐步地接受新知识。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我总会及时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借此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新知识,而且也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比如在教学 “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引领学生复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演算过程,然后通过边、角、长、底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形成,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这些计算公式,而且通过联想总结形成了相关的知识体系。
三、从课堂设计问题入手
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独立性不强,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的示范、引导以及指导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且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创造性,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维的能力,而且进行有益于思维发展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得以加强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王小路家距离学校有40公里,孙乔乔家距离学校的路程是王小路家的1/4,李懿萱家是孙乔乔家的1/2,那李懿萱的家距离学校是多远呢?”这道题学生很难用“1”这个单位量确定,这时我用画线段的办法演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线段图,学生理解了概念,很快列出了算式:40×1/4×1/2=5(公里)。通过直观地画线段的办法,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也实现了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向逻辑思维能力的转变,同时也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表现。
四、从进行积极的说理训练入手
小学数学中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对于这部分知识,我发现用说理训练的办法效果就很好,尤其是口头说理训练不仅能避免错误,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在说话当中,大脑在不停地运转,那么大脑运转的过程同时就是思维的过程。记得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时,对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内容学生经常出错,为了减少错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说理训练的方法。讲授完相关内容后,我进行了一定的启发,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改写方法说出自己是如何做出的详细步骤。经过这样的口头说理训练,学生学得有条有理,这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得有趣,学习成绩提高不少,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