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时代,民办高校为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剖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盘活“存量”,稳定“变量”,提高“质量”,应是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路径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现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和民办高校自身努力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方面建设日益完善,党委工作部门、学工部门的设置更加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配备逐渐规范等。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队伍不健全
在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分析后发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根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分类,从管理类和教学类来详细阐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足问题。
1. 管理类队伍,數量不足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主要有辅导员和学工部、团委构成,其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学工部和团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力量,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要指导、协助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在实地调查几所民办高校管理类队伍数量后,我们发现,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在专职辅导员的设置上与教育部规定的,“高校要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置专职辅导员”的标准还有差距,这也折射出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类队伍明显存在人手不足问题。
2. 教学类队伍,人手紧张
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的划分方面存在很多种观点,诸如:“单主体、四主体、多主体、三大类”等划分方法,这些划分不存在孰是孰非,只是研究视角不同。为方便研究我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队伍。
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中,根据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把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为在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在职教师中依据主要岗位又进一步分为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据调查,B校在校生9079名,共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7名,其中在职教师5名,外聘教师2名,师生比1∶1297;与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1]差距较大。5名在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教师4名,1名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兼职承担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手紧张,承担任务量较重。
(二)整体质量堪忧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衡量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虽然有很多标准,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年龄结构、思想素养、工作能力是不可避开的三个方面。分析调研材料时,我们发现,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年龄结构、思想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令人堪忧。
1. 队伍年龄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构成可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刚毕业和近年来毕业的高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约占比60%,二是退休返聘、外聘的教师,占比19%,三是本校培养或招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比21%。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近几年毕业的年轻同志较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同志稀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专业性、交互性的工作,且成就感不容易获得。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久的毅力。近几年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朝气、工作热情高但缺乏耐心和毅力,退休返聘教师经验丰富、沉着冷静但精力不足,精力充沛、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缺乏,这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 队伍思想素养有待加强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存在对自我职业认知不清楚、不坚定的问题,甚至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认同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以生源质量差为由,忽视对自我工作的反思和提高。如:在班级管理上采取“放羊”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上,只是完成知识的讲授,忽视育人这一环节。有的教师仅仅是上课,其他事基本不管,更别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素养达不到一定高度,会直接影响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队伍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工作能力上还有待加强。其一,工作方法、经验有待提升。在调研中发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9.4%。从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还有待加强。其二,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据调查,某A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约占42.5%,硕士研究生学历占57.5%;某B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约占100%,博士学历的约占0.2%。在知网上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篇名进行搜索,在2019年份共有18篇文章,其中民办高校发表论文2篇,公办高校共发表论文16篇;2020年份共有8篇文章,其中民办高校发表论文1篇,公办高校共发表论文7篇,以单位进行搜索,同层次的高校中民办高校在近5年共发表论文1923篇,公办学院近5年共发表论文2678篇。从这些数据可明显看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理论知识水平与公办学院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凝聚力有待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数占61%,且身兼数职,不能或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稳定性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稳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持久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流动性程度及专兼职比例是影响队伍稳定性重要的两个方面。
1. 队伍流动性大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流动性大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和岗位不合理的变动两个方面。首先,在人才流失上,由于民办高校没有编制,福利待遇不及公办高校,且劳动强度相比公办高校大,加之当前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导致民办高校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许多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把当前的工作当作以后工作的跳板,通过民办高校的磨练,把自己能力变强了再去谋求好的工作。我们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具有3年以下工作年限者约占59%,具有5年以上工作年限者约占1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流失,特别是骨干成员流失,无疑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次,在岗位的变动上,员工岗位正常合理的变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避免工作的乏味、职业倦怠、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但频繁过度的岗位变动亦会对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就辅导员岗位来看,公办高校转岗的条件非常明确,比如5年工作年限以及转至岗位具体要求。而在民办高校,考虑到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一人多岗、一岗多责较为普遍,所以转岗比较容易,比如在不少民办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出成果、招生比较好的,工作第2年即可担任行政职务,由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变成兼职人员。一般而言,在一个岗位上没有几年的沉淀是不太可能有所建树,频繁的岗位变动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 队伍专兼职比例不协调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由事物中的量变情况决定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发生质变也就会改变事物发展的状态。合理的专兼职比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性,不合理的专兼职比例会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控制好专兼职比例。从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看,专职辅导员约占39%,师生比1∶321,兼职辅导员占61%,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约占71.4%,师生比1∶1297,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占28.6%,这与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2]以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1]的配备要求,差距还比较大,这种量变的状态势必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性。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问题归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不仅有主观上的认识不足,也有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找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探寻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实践理路。
(一)创办者思想认识低
目前在民办高校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
1. 学校管理者重技能轻德育
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办学特点,导致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建设中重视近期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学校管理者往往比较重视招生和实习就业工作,轻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什么人都能干,干或者不干都差不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配备上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与国家要求的配备标准存在不小差距。如: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都承担行政、教学工作和外出招生工作,这种现状在民办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这种现象无疑大大加重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对于工作方法单一、经验欠缺,理论水平不高的本科毕业生或者硕士毕业生情况更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
2. 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职业认知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3]。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职业认知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属公益性事业。但认为民办高校与私营企业并无多大差别、都是以赚钱为目的观点,不在少数,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在其列。第二,在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上,刚毕业或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往往把到民办高校工作当做升学和再就业的跳板,过渡心理较强。另外“民办高校与其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存在严重的打工心理”[4],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看中工资待遇,轻视工作职责和工作情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的认同感,甚至存在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认同的现象。
(二)建设资金多维掣肘
经济投入不足是影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而民办高校之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经济投入不足,主要由于自身办学条件所限。由于办学经费不稳定、政府扶持力度小、办学融资渠道困难等原因,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办学困难的问题。
1. 办学经费不稳定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办学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5],办学经费主要来源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缴、举办者的投入。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性较差。首先,学费的收入易波动。民办高校学费的收入受招生指标、录取人数、报到人数的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每年的招生指标由教育厅根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年检情况等综合因素调配,不能自主安排,但指标数一般每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学生的录取率和报到率则变化幅度比较大。学生的投档数是基础,投档人数直接决定录取人数。此外学生录取后还存在是否入学报到的问题,因种种原因民办高校的报到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录取率更低,一般在80%以下,与公办高校相比稳定性很低。其次,举办者投入不稳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组织两类。举办者为自然人的民办高校基本上走的是以学养学之路,后续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缴,而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都存在变化甚至有大的波动。举办者为法人组织的民办高校,其资金投入直接受法人组织的运营状况影响,法人组织运营状况好则后续资金投入有保障,运营状况差则后续资金投入就会断裂。由此可见,无论民办高校举办者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组织,都存在资金投入不稳定的问题。 2. 政府扶持力度小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规定,民办高校依照相关规定享受政府扶持与奖励,但从实际来看,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与奖励力度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人均生源补贴上,民办高校没有政府给予的生均财政拨款,而公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已达万元以上且生源稳定。可以说公办高校的生均补贴基本与民办高校的生均学费持平,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对公办高校的扶持仅仅在生均补贴上就超过民办高校的办学主要收入。其次,在办学奖励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均明确规定,当地政府可“按照相关法律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民办高校多是一次性扶持,如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用地优惠等,不具有持续性,且这种扶持因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民办教育认识不同存在差异,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对民办高校办学认可的奖励力度就大些,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对民办高校办学不认可的,奖励就弱些。
3. 办学融资渠道困难
银行贷款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主要融资渠道。《民办教育促进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发展。”[5]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民办高校向银行贷款面临诸多困难。首先,贷款基本上都是保证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6]不得抵押贷款。其次,贷款程序很繁琐,银行贷款审批非常严格且贷款额度小,贷款的期限多是短期贷款,只有少量的中期贷款,基本上没有长期贷款。再者,在学生助学贷款上,最高贷款额度是8000,而民办高校学费平均在10000左右,公办高校学费平均在6000以下,由此不难看出,这样的政策对民办高校而言没有照顾的优势。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不得不用很大的力量去跑贷款,以便以新还旧或增加贷款量,给办学融资增加了很大难度。
因此,出于办学困难的限制,民办高校对资金的使用普遍较为谨慎,追求效益最大化和眼前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配备不合理、质量堪忧等问题的发生。
(三)缺少现成参考模式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国家出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文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研究的成果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这些成果反过来又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益参考。当前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不高与缺乏科学合理的、适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理论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自身理论模式欠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仅缺乏国家政策文件指导,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单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制度文件欠缺。我们在搜寻国家出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关制度文件时发现,除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涉及师资队伍建设之外,没有专门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制度在内容上也没有专门涉及民办高校。其次,理论研究单薄。在中国知网以“民办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搜索篇名,共检索到313篇期刊,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后,其中硕士论文44篇,会议报纸12篇。以“民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篇名,共检索到期刊5篇,硕士论文2篇。以“民办辅导员队伍”为关键词搜索篇名,检索到期刊129篇,期中核心期刊8篇。以“民办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为关键词搜索篇名,检索到期刊5篇。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足,特别是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研究的理论成果仍比较匮乏。
2. 简单套用公办高校模式
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上比公办高校起步晚、时间短,公办高校在办学上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稳定、成熟的办学模式,民办高校在办学时在自身缺乏理论模式指导的情况下,在很多方面只能按照公办高校的模式加以简单改装使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也是如此。以辅导员配备为例,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在公办高校一般是招聘时就先订岗位,再根据实际带的学生数来核定工作量,200个学生数既是满工作量,少于或者多于200,工资待遇就有影响。作为民办高校,学生转专业比较灵活,转专业人数较多,涉及的专业也广,如果提前确定专兼职辅导员岗位,有可能出现专职辅导员所带专业人数由于转出学生人数多,与200差距过大,兼职辅导员所带专业人数由于转入学生多,与200差距比较小,形成专兼职错位现象。民办高校要实现长久健康发展,須借鉴公办高校理论模式,探寻适合民办高校特色的理论模式,从而指导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三、新时代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实践理路
在“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刻不容缓。我们以为,结合民办高校实际,盘活“存量”——原有队伍,稳定“变量”——现有队伍,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质量”,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是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路。
(一)盘活“存量”是根本
一般而言,我们在讨论队伍建设的时候,都会自然地想到“提供资金”、“扩大规模”等等非常明显的“套路”,让人感到没有资金、没有规模就没有建设。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讨论队伍建设的时候,都不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进行的。就民办高校而言也如此。任何一个民办高校,在建设之初,都会有一支开创的教师队伍,他们有激情,有想法,有干劲,是民办高校得以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他们在现实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将他们的活力有效激发出来,才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使原有的教师队伍“存量”活起来。 1. 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让“存量”活起来
民办高校在创建之初,一般会用布局的方式,将各方面需要的教师先邀请组建起来,然后开始招生,建设。这些教师是民办高校的初创英雄,也是教师队伍最初的核心。随着学校的扩大,这些教师由于工作的需要,会逐渐担当更多的建设任务,甚至逐渐离开教师队伍,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当然,也是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时容易被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上,这支队伍,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容易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时,首要的,应注意让这个“存量”活起来,而不是把注意力转向他处。
第一,营造竞争氛围。竞争氛围有利于激发竞争者的动力,民办高校在竞争氛围的营造上,首当其冲应充分发挥相关制度的导向作用,提高竞争机制与薪酬待遇的比例,鼓励帮助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达到竞争目标,从而起到刺激和示范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是其重要方面,加大对竞争目标以及相关活动开展的宣传报道,加大对达到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得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宣传,努力营造竞争氛围,吸引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第二,应明确竞争目标。明确的竞争目标是激发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参与竞争的最大动力。竞争目标的确立应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及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来设立。比如,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应以职称级别为竞争目标。职称级别的设定应降低标准,考虑层次性,设立校内认可的职称级别,并与工资待遇挂钩,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使“让我做”变为“我要做”的竞争状态成为常态。
第三,搭建竞争平台。校内外平台的搭建不仅有利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交流经验、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更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竞争平台是实现竞争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民办高校应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者展示自我的平台上下功夫,通过积极举办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大赛、辅导员技能大赛、科研立项等活动,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搭建校内竞争平台。在校内平台基础上,鼓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校外比赛,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名师工作室,积极搭建校外平台。
2. 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让“存量”动起来
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存量”动起来,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凝聚力。因为这些“存量”在思想认识、情感归属、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是这个教育实体中的核心力量,他们对这个自己曾经亲手创建起来的教育实体充满期待。因此,他们在主观上最容易调动,在客观上最方便“使用”,所以,在民办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应考虑到三个方面。
第一,结合实际,体现人文关怀。民办高校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现状、能力以及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体现层次性,兼顾各方利益,促进激励制度发挥效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在精神上给予荣誉称号,在物质上发放奖金、提升相应工资及津贴。
第二,确保公平,体现劳动差异。建立激励制度,目的是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激励制度的制定须杜绝平均主义和绝对公平主义,拒绝大锅饭,要拉出等级差,让勤勤恳恳工作、干出成绩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得到奖励,不断促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第三,奖惩兼顾,保护劳动热情。奖勤罚懒,是民办高校最易执行的激励机制。但奖励和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劳动热情。因此,激励制度与考核制度同步进行。一方面,激勵制度的过程要透明化,评价的结果要客观公正,不给暗箱操作留下任何空间,否则激励制度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方人员包括广大学生在考核中的积极性,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惩罚。
(二)稳定“变量”是关键
民办高校由于其民办性质,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常态。但是,作为教育单位,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育人,而没有稳定的队伍,育人往往成为一句空话。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稳定经常流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福利留人、合理用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是稳定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要的两个方面。
1. 福利留人,解后顾之忧以稳定队伍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就业或择业时之所以更倾向去公办高校工作,很大原因是考虑福利待遇问题。在福利待遇方面,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住房公积金方面。住房公积金与买房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特别是对工作没几年的非本市年轻人来说更为重要,商业贷款与公积金贷款利率也有不小差距。虽然民办高校在住房公积金上确实比不上公办高校,但民办高校仍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其他方面吸引思想政治教育者。
第一是提供住房。《汉书·元帝纪》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有了房子就有了依托,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房子是家的前提,家是幸福的源泉。2008年《蜗居》影视剧也深刻揭示了在现代社会房子对于年轻人生活的重要性。为此,民办高校可结合实际,努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住房问题,留住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首先,可通过自建房来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住房问题。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在办学上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一定灵活性,民办高校可建造教师公寓来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住房。其次,对于建造教师公寓困难的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如公租房、安家补贴等,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住房之忧。特别是公租房政策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福利,民办高校可与政府协商租出公租房,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福利来吸引稳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二是科研立项。科研工作关乎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更关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鼓励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民办高校在科研立项名额分配上适当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倾斜。民办高校科研竞争压力相比公办高校而言较小。不少民办高校不设校级课题,教师可直接申报省级课题,且申报课题的程序也比较简化,竞争不激烈。但即便如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科研立项方面仍不积极,其原因我们在讨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科研能力不强时已作说明,在此不做赘述。为此,民办高校可多设校级课题,适当将各类课题的名额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倾斜,引导他们专研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待遇政策上与科研立项挂钩,鼓励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视科研工作。公办高校整体比较重视科研工作,公办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福利待遇与科研水平直接相关。而在民办高校科研氛围并不浓重,如同企业一样更看重其工作实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了负面的引导作用。为此,民办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科研水平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直接挂钩,鼓励那些有志于科研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展才能,名利双收。
2. 合理用人,助价值实现以留住人才
就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其对就业单位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在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时,应灵活用人政策,创新晋升渠道,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留住人才,稳定队伍。
第一,灵活用人政策。公办高校在选人用人方面,政策性、程序性、制度性较强,而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自主性较强,可在选人用人方面上大胆探索,突破政策性与程序性的束缚,以此达到稳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目的。以岗位轮转为例,正常的岗位轮转不仅有利于员工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还有利于增强部门的战斗力。民办高校可在借鉴公办高校政策基础上创新岗位轮转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转岗条件时且期望转岗时,应支持转岗,这不仅可以满足转岗人员的需求,还可以作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有利因素,吸引和鼓励民办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创新晋升渠道。在职位的晋升和职称的评定上,公办高校行政级别设置一般是科级、处级、厅级,且每一级都有正副之分,一般行政工作人员进校后2年评副科,然后按照条件逐步向上一级别评定,越往上评定条件要求越高,职称的评定亦是如此。但在民办高校就可结合实际,加以创新。第一,职位的晋升时间不可限制过死,应主要看重员工业绩,业绩好提升就应该快,充分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调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第二,职称的评定可制定内部级别并与薪资待遇挂钩。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按照教育部、人社部下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来参评,评定比较困难,尤其是副教授和教授评定则难上加难。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内部级别,每年进行考核然后定级,级别直接与薪资待遇挂钩,以此激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第三,采取双重晋升渠道,助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价值的实现。调查发现,目前民办高校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承担着双重甚至更多任务。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问题,但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这是民办高校在秉承效益最大化原则下的必然产物。从另一方面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行政教学多重任务,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多重机会。为此,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晋升方面应充分发挥自主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寻求出路,支持他们走双重晋升渠道,既可以走行政晋升亦可以走教学晋升的路子。此外,在对民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晋升考核上,对于“双肩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发现自我优点,找到更加适合自我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寻找工作不足,增加工作压力。
(三)提高“质量”是保障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质量,增强队伍战斗力。从目前民办高校的实际来看,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时应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者专职与兼职、教学与管理两对关系,努力建设成“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队伍,切实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专兼职结合,加大专职队伍建设投入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兼职人员,整体呈现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现状。这与教育部规定的“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相悖。比如在专职辅导员配备上,与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差距较大。这种现象无疑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非常不利。兼职比例过大使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时间、范围、频率等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民办高校也应按照教育部要求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原则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加大专职队伍建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民办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配置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时加大培养力度,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首先,应专设岗位合理配置。民办高校在配置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以专职辅导员配备为例,招聘时按照辅导员标准招聘,入职后根据辅导员实际所带学生数来确定专兼职岗位,辅导员所带学生数与200差距不大,就认定为专职辅导员,如果辅导与所带专业人数与200差距过大,则认定为兼职辅导员。
其次,应专业培养重点扶植。民办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工作分工、学习培训、晋升考核等方面应与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所区分,严格依据专业职位要求进行专业化培养。建立健全培养模式,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岗前培训,帮助其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职责,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改革校本笼统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的形式,实行模块化、分类化培训,提升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选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骨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头人。 第二,合理配置兼职队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配备应“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民办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办学灵活性,合理配备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战斗力。对此,民办高校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兼职人员应遵循一定原则。
首先,应遵循相关性原则。在配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职队伍时应从熟悉、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中选择,从而达到相互配共同作用的效果。例如在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人员时,可以从附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优秀的研究生或者退休人员中聘请,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熟悉,与专职人员配合较容易,同时还可以达到节省学校办学成本的目的。
其次,应遵循专业性原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职队伍配置应遵循专业性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应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类,尤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配备兼职人员时就应该把握这一原则。二是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与具体工作的性质同类,比如,在配备兼职辅导员时应考虑兼职辅导员的学历和学位应与所带学生的专业同类。以专业性原则配备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有利于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形成合力,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进行。
2. 教学与管理兼顾,以建设教师队伍为重
教学队伍与管理队伍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有效统一,始终是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难点问题。但民办高校的创办者们应该十分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教学队伍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的脊梁。没有教学队伍,民办高校是无法生存的。有的办学者以为,只要有了学生,民办高校就能够生存下去,因为有了学生就有了经济来源。我们不否认这种认识的合理性。但是,如果学生得不到好的教师教育,学生来了,能留得住么?显然不能。哪怕是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师,也无法留住他。没有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队伍,学生多,只能是一种临时的繁荣假象,最终必然导致民办高校的死亡。因此,民办高校建设,在抓生源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就高校应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要工作而言,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应合理兼顾教学与管理,以建设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为重点。
第一,兼顾教学与管理队伍
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双肩挑”是民办高校教师的常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亦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合理性上文已作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我们认为,在建设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兼顾教学与管理工作。首先,主要工作要明确。我们主张让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换位思考,有效处理教学与管理之间的矛盾,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时,应明确其主要工作,进而明确主要职责,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工作的考核,还有利于防止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工作量要合理控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控制好工作量。一是要在完成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有时间和精力的可以兼职其他工作,兼职的工作量要远远低于本職工作;二是兼职工作的项数原则上不超过1项。
第二,重点优化教师队伍
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首先,科学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第一,加大引进力度。民办高校在招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时,应在学历、能力等方面提升招聘标准,尽可能从责任意识强、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中共党员中选拔。同时,在政策待遇上尽可能向公办高校靠拢,以此吸引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二,优化队伍结构。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逐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轻化、无丰富经验、流动性大的现状。
其次,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一要尽快完善培养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更加注重政治素养培育、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等,努力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素养。二要努力加大以赛促训力度,根据省、市级举办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的内容,先在校内开展相应比赛,既达到培训目的又选拔比赛选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此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及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0809/t20080925_80380.html,2008-09-23.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21.
[3]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09.
[4] 李海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观,201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暨“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sztsjh-2020-7-1);2020年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专项课题:医学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效路径研究-基于党小组建设视角(SZ202005)
作者简介:王守平(1989- ),男,安徽蚌埠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