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优”文明城市的创建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尊重市民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最优秀、最文明的城市,一定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明城市 创建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38-0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创建“三优”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顺应市民期待,满足市民需求,解决市民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城市是人口最集聚的地方,城市的主人是广大市民,建设好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市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安居乐业,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在“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广大市民共享,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好创建活动,不断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城市“优美环境”
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目的在于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美好,切实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福祉和快乐。城市不发展、不繁荣,就没有实力去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然而城市发展了,最终应当落实到市民“生活更美好”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的口碑,是评判的标准,即使有一大堆发展的惊人数字,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形象工程,但市民的满意指数很低,那也是与科学发展观极不相融的。市民是最讲实际的。因为每天的吃、穿、住、行与工作、休闲、娱乐、交往都在这个城市里,他们是以这些事情遇到的环境去感受一切的。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舒适与否,方便与否,廉价与否与市民的利益最直接、最密切。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与否的直接载体和全面反映。清洁程度、绿化水平、公共设施的完备状况,都会表现出一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态度。优雅舒适的城市环境不但能显现出一座城市的外在美,也是吸引外来者的第一要素。创建“优美环境”的重点是实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达到“规划科学、特色突出,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环保生态、绿化达标”。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切实渗透到城市环境的每个细节,无论是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城市的管理,都要充分吸收广大市民(包括弱势群体)的意见,并充分考虑、照顾和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因为,最细微最看不起眼的细节,却最能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城市“优良秩序”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秩序的生活,无法想象,没有秩序的城市,必然杂乱无章。一座城市的秩序如何是衡量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容美观、市场有序、交通顺畅、素质提升”是对优良秩序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当今时代,对于人多车多建筑多、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多的城市来说,良好的公共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优良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共同遵守、共同维护。一方面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要把创建优良秩序的过程作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过程,作为市民教育的过程;要加强持久、配套,通过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规范文明行为,提升文明素质,形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城市风尚。另一方面对市民个人来说,也要认识到,优良的城市秩序是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更是群众的期盼,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和谐,做诚信文明守礼的公民,使社会更加有序,城市更加美好。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城市“优质服务”
“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优质服务的重点是“窗口”部门和“窗口”行业优化服务质量,努力达到“设施规范完善,办事诚信高效,服务热情周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中的“优质服务”,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休闲区的规划、建设和投入,如医疗、教育、商服、金融、社区及绿地、广场、城市公园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硬环境。二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建立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切实落实“六制”服务。即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制、无偿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审批备案制、责任追究制,以此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各个“窗口”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文明服务的能力和素质;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窗口”的直接办结率,为广大市民提供文明、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还要结合政务公开,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等畅通政府与市民联系和沟通渠道,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市民的素质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良好的城市形象。市民的素质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表现。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从细节抓起,长期坚持。一是要打造优良的城市精神。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作为一个国家需要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企业也应具有优良的企业精神,同样一座城市也应当具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状况,也是促进整个城市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培养广大市民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不竭动力源泉。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因此,积极完善和发展城市精神,对于培养市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建设精神文明的有利武器,是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的有效方式。二是要提高城市的道德建设水平。优良的道德素质是市民所应当具备的。加强道德素质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加强和改善市民整体素质、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诚然,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及思想道德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道德滑坡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要改善这些状况,在“三优”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就必须不断提高城市的道德水平建设。努力培育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和培(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8页)养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及当前、未来之间的关系。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培养和教育,使人们尽快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综合意识,如公民道德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改革意识以及发展意识等。同时,努力宣传在社会道德方面、职业道德方面、公共道德方面、公民道德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尽全力在整个社会营造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广大市民的素质作出积极的努力。三是要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城市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使市民的文化素质得以快速发展和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所在。这就要求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中,要把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和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多建立科技文化馆、历史文化馆、艺术文化馆和电影剧院等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要多组织开展广大市民参与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要加强每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次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全民健身理念,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让广大市民共享文体活动带来的快乐,享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
总之,以人为本,为市民谋利益,让市民真正得到实惠,得到便利,在城市中生活的开心快乐,是“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优”文明城市不是拿给别人看的,而是建给老百姓享用的。人们正是在这个城市的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中建立起了对政府的信任、对党的感情,正是在安居乐业的生活中构建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市民参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E071)]
注释:
①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工程,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2009年提出的十大工程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国力.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04)
[2] 万时乐.文明城市的构建与市民道德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0)
[3] 曾志燕.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J].党政论坛,2005(03)
[4] 徐振宇.善治视野中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崔永江(197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责编:玉山)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明城市 创建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38-0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创建“三优”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顺应市民期待,满足市民需求,解决市民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城市是人口最集聚的地方,城市的主人是广大市民,建设好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市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安居乐业,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在“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广大市民共享,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好创建活动,不断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城市“优美环境”
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目的在于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美好,切实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福祉和快乐。城市不发展、不繁荣,就没有实力去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然而城市发展了,最终应当落实到市民“生活更美好”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的口碑,是评判的标准,即使有一大堆发展的惊人数字,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形象工程,但市民的满意指数很低,那也是与科学发展观极不相融的。市民是最讲实际的。因为每天的吃、穿、住、行与工作、休闲、娱乐、交往都在这个城市里,他们是以这些事情遇到的环境去感受一切的。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舒适与否,方便与否,廉价与否与市民的利益最直接、最密切。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与否的直接载体和全面反映。清洁程度、绿化水平、公共设施的完备状况,都会表现出一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态度。优雅舒适的城市环境不但能显现出一座城市的外在美,也是吸引外来者的第一要素。创建“优美环境”的重点是实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达到“规划科学、特色突出,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环保生态、绿化达标”。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切实渗透到城市环境的每个细节,无论是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城市的管理,都要充分吸收广大市民(包括弱势群体)的意见,并充分考虑、照顾和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因为,最细微最看不起眼的细节,却最能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城市“优良秩序”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秩序的生活,无法想象,没有秩序的城市,必然杂乱无章。一座城市的秩序如何是衡量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容美观、市场有序、交通顺畅、素质提升”是对优良秩序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当今时代,对于人多车多建筑多、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多的城市来说,良好的公共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优良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共同遵守、共同维护。一方面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要把创建优良秩序的过程作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过程,作为市民教育的过程;要加强持久、配套,通过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规范文明行为,提升文明素质,形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城市风尚。另一方面对市民个人来说,也要认识到,优良的城市秩序是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更是群众的期盼,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和谐,做诚信文明守礼的公民,使社会更加有序,城市更加美好。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城市“优质服务”
“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优质服务的重点是“窗口”部门和“窗口”行业优化服务质量,努力达到“设施规范完善,办事诚信高效,服务热情周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中的“优质服务”,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休闲区的规划、建设和投入,如医疗、教育、商服、金融、社区及绿地、广场、城市公园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硬环境。二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建立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切实落实“六制”服务。即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制、无偿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审批备案制、责任追究制,以此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各个“窗口”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文明服务的能力和素质;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窗口”的直接办结率,为广大市民提供文明、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还要结合政务公开,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等畅通政府与市民联系和沟通渠道,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市民的素质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良好的城市形象。市民的素质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表现。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从细节抓起,长期坚持。一是要打造优良的城市精神。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作为一个国家需要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企业也应具有优良的企业精神,同样一座城市也应当具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状况,也是促进整个城市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培养广大市民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不竭动力源泉。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因此,积极完善和发展城市精神,对于培养市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建设精神文明的有利武器,是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的有效方式。二是要提高城市的道德建设水平。优良的道德素质是市民所应当具备的。加强道德素质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加强和改善市民整体素质、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诚然,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及思想道德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道德滑坡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要改善这些状况,在“三优”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就必须不断提高城市的道德水平建设。努力培育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和培(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8页)养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关系及当前、未来之间的关系。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培养和教育,使人们尽快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综合意识,如公民道德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改革意识以及发展意识等。同时,努力宣传在社会道德方面、职业道德方面、公共道德方面、公民道德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尽全力在整个社会营造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广大市民的素质作出积极的努力。三是要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城市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使市民的文化素质得以快速发展和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所在。这就要求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中,要把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和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多建立科技文化馆、历史文化馆、艺术文化馆和电影剧院等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要多组织开展广大市民参与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要加强每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次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全民健身理念,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让广大市民共享文体活动带来的快乐,享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
总之,以人为本,为市民谋利益,让市民真正得到实惠,得到便利,在城市中生活的开心快乐,是“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优”文明城市不是拿给别人看的,而是建给老百姓享用的。人们正是在这个城市的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中建立起了对政府的信任、对党的感情,正是在安居乐业的生活中构建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市民参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E071)]
注释:
①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工程,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2009年提出的十大工程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国力.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04)
[2] 万时乐.文明城市的构建与市民道德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0)
[3] 曾志燕.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J].党政论坛,2005(03)
[4] 徐振宇.善治视野中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崔永江(197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