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导入
“守望古镇 留住乡愁”
中国古镇论坛在周庄举行
2017年11月4日至6日,第十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古镇周庄成功举行。
2008年以来,每年举行的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已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实践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论坛一路走来,也见证着周庄守护历史遗存过程中的风雨艰辛。今天,一座拥有宋朝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典型建筑风貌与优越生态环境的“中国第一水乡”,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周庄”,这是绽放在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时代之花。
媒体之声
《天津日报》:留住乡愁 寻梦耕读
千百年来,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许多专家预料,无论未来中国的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城市如何现代,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方式,仍会成为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人们发现梦中田园已渐行渐远,“耕读传家”的田园景象早已模糊不清,乡愁更是无处寄托。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新京报》:
振兴乡村,
留住美丽记住乡愁
十九大报告有关农村的表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细腻,更加明确了未来农村工作的总方针。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未来,中国乡村必定会更加美丽和宜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中国新闻网:
科学规划锁住底蕴
守护美丽乡愁
古村落是民居文化累积与发展的集体记忆,但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过程中,这些桃源秘境却日渐凋零,面临着“失忆”的危险。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目的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保护和有序发展,让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师生论坛
班老师:乡愁,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李白的《静夜思》,到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整个中国文明史似乎都弥漫着美丽的乡愁。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乡愁?为什么乡愁如此迷人?
论静婷:乡愁就是对记忆里美丽故乡的依恋,也是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美好,所以迷人。
杨紫仪:我觉得还有对故乡风土人情、民居建筑以及文化的依恋。比如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诗人充满了对“杏花春雨的江南”的怀念,对江南浓厚的文化气息的怀念,满满的都是美丽的乡愁。
马嘉朝:我发现一个问题——只有久离故乡的人、有家归不得的人才会有浓浓的乡愁。时空的间隔,把人们记忆中的故乡酿成醇酒,所以乡愁醉人。
孙丹:比如席慕蓉从小没在她的故乡——内蒙古草原生活过,但她的诗文里满是乡愁,而且,“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只能说,她的乡愁来自血脉里的记忆,是一种文化基因。
班老师:那么问题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或者你的家长有没有乡愁?
万思齐:我从小到大除了外出旅游,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还体会不到乡愁。
周梓涵:父母和我都是在城里长大的,回老家少,对老家没有什么印象;我爷爷常念叨老家好,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去看看,应该是有乡愁的。
王宏帅:我爷爷也是。可是他每次回来都不高兴,说老家到处盖工厂、盖楼房,再不是他记忆里那个鸟语花香、小河清亮的故乡了。
刘申喆:我姥爷常感叹,家乡越来越荒凉,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没有一丝生气。
班老师:老师发现,有乡愁的大多是爷爷那辈人。那为什么年轻人的乡愁越来越淡了呢?
马嘉朝:大概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故乡缺乏认同感,没有自豪感和归宿感,所以对故乡很难有牵挂。
孙宇萱:我想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故乡不再是人们记忆里的美丽故乡了。
季嘉贺:现在,故乡已失去原有的特点,他乡似故乡,故乡似他乡,哪儿都一个样,即使有乡愁也无处寄托啊。
班老师:所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镇。同学们,如果让你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你打算怎样做呢?
孙宇萱:我觉得政府整体规划是最重要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严把环保关,乡村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青山绿水的乡村才能“留得住乡愁”。
杨紫仪:“美丽乡村”不只是青山绿水,还要保留有特色的民居,像安徽的宏村、西递,山西的乔家大院这样的。
季嘉贺:能发展旅游业的村落毕竟数量有限,我觉得政府应该帮农民发挥区位优势,搞活当地经济。比如山里空气好、污染少,可以鼓励农民搞绿色产业,在互联网上卖山货。我妈就经常在网上买竹笋、蘑菇、茶油之类的农产品。农民在家有事做,能挣到钱,乡村养得住人,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美丽。
王宏帅:建立乡村博物馆,保留和展出老物件,留住精神家园,也是“留住乡愁”的好办法。
李柏阳:说到留住精神家园,我觉得留住乡情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万思齐:我们青少年也要“常回家看看”,建立对故乡的感情。
苏虹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曾联合发起“清朗网络·青年力量——我的美丽乡愁”网络图文征集活动,网友们反响热烈。尤其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网友,以年轻化的视角,轻松的语言风格,给乡愁赋予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做法挺好,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乡愁”的种子,才是“留住乡愁”最长久的法子。
班老师(结语):同学们,故乡,是连接历史,贯通古今的地方;故乡,是我们的根。乡愁,是美丽的思念,是文脉的延续。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乡愁已将我们和故乡紧紧相连!
“守望古镇 留住乡愁”
中国古镇论坛在周庄举行
2017年11月4日至6日,第十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古镇周庄成功举行。
2008年以来,每年举行的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已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实践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论坛一路走来,也见证着周庄守护历史遗存过程中的风雨艰辛。今天,一座拥有宋朝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典型建筑风貌与优越生态环境的“中国第一水乡”,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周庄”,这是绽放在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时代之花。
媒体之声
《天津日报》:留住乡愁 寻梦耕读
千百年来,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许多专家预料,无论未来中国的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城市如何现代,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方式,仍会成为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人们发现梦中田园已渐行渐远,“耕读传家”的田园景象早已模糊不清,乡愁更是无处寄托。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新京报》:
振兴乡村,
留住美丽记住乡愁
十九大报告有关农村的表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细腻,更加明确了未来农村工作的总方针。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未来,中国乡村必定会更加美丽和宜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中国新闻网:
科学规划锁住底蕴
守护美丽乡愁
古村落是民居文化累积与发展的集体记忆,但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过程中,这些桃源秘境却日渐凋零,面临着“失忆”的危险。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目的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保护和有序发展,让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师生论坛
班老师:乡愁,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李白的《静夜思》,到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整个中国文明史似乎都弥漫着美丽的乡愁。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乡愁?为什么乡愁如此迷人?
论静婷:乡愁就是对记忆里美丽故乡的依恋,也是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美好,所以迷人。
杨紫仪:我觉得还有对故乡风土人情、民居建筑以及文化的依恋。比如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诗人充满了对“杏花春雨的江南”的怀念,对江南浓厚的文化气息的怀念,满满的都是美丽的乡愁。
马嘉朝:我发现一个问题——只有久离故乡的人、有家归不得的人才会有浓浓的乡愁。时空的间隔,把人们记忆中的故乡酿成醇酒,所以乡愁醉人。
孙丹:比如席慕蓉从小没在她的故乡——内蒙古草原生活过,但她的诗文里满是乡愁,而且,“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只能说,她的乡愁来自血脉里的记忆,是一种文化基因。
班老师:那么问题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或者你的家长有没有乡愁?
万思齐:我从小到大除了外出旅游,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还体会不到乡愁。
周梓涵:父母和我都是在城里长大的,回老家少,对老家没有什么印象;我爷爷常念叨老家好,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去看看,应该是有乡愁的。
王宏帅:我爷爷也是。可是他每次回来都不高兴,说老家到处盖工厂、盖楼房,再不是他记忆里那个鸟语花香、小河清亮的故乡了。
刘申喆:我姥爷常感叹,家乡越来越荒凉,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没有一丝生气。
班老师:老师发现,有乡愁的大多是爷爷那辈人。那为什么年轻人的乡愁越来越淡了呢?
马嘉朝:大概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故乡缺乏认同感,没有自豪感和归宿感,所以对故乡很难有牵挂。
孙宇萱:我想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故乡不再是人们记忆里的美丽故乡了。
季嘉贺:现在,故乡已失去原有的特点,他乡似故乡,故乡似他乡,哪儿都一个样,即使有乡愁也无处寄托啊。
班老师:所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镇。同学们,如果让你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你打算怎样做呢?
孙宇萱:我觉得政府整体规划是最重要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严把环保关,乡村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青山绿水的乡村才能“留得住乡愁”。
杨紫仪:“美丽乡村”不只是青山绿水,还要保留有特色的民居,像安徽的宏村、西递,山西的乔家大院这样的。
季嘉贺:能发展旅游业的村落毕竟数量有限,我觉得政府应该帮农民发挥区位优势,搞活当地经济。比如山里空气好、污染少,可以鼓励农民搞绿色产业,在互联网上卖山货。我妈就经常在网上买竹笋、蘑菇、茶油之类的农产品。农民在家有事做,能挣到钱,乡村养得住人,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美丽。
王宏帅:建立乡村博物馆,保留和展出老物件,留住精神家园,也是“留住乡愁”的好办法。
李柏阳:说到留住精神家园,我觉得留住乡情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万思齐:我们青少年也要“常回家看看”,建立对故乡的感情。
苏虹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曾联合发起“清朗网络·青年力量——我的美丽乡愁”网络图文征集活动,网友们反响热烈。尤其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网友,以年轻化的视角,轻松的语言风格,给乡愁赋予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做法挺好,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乡愁”的种子,才是“留住乡愁”最长久的法子。
班老师(结语):同学们,故乡,是连接历史,贯通古今的地方;故乡,是我们的根。乡愁,是美丽的思念,是文脉的延续。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乡愁已将我们和故乡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