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乡景 记得住乡愁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导入
  “守望古镇 留住乡愁”
  中国古镇论坛在周庄举行
  2017年11月4日至6日,第十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古镇周庄成功举行。
  2008年以来,每年举行的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已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实践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论坛一路走来,也见证着周庄守护历史遗存过程中的风雨艰辛。今天,一座拥有宋朝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典型建筑风貌与优越生态环境的“中国第一水乡”,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周庄”,这是绽放在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时代之花。
  媒体之声
  《天津日报》:留住乡愁 寻梦耕读
  千百年来,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许多专家预料,无论未来中国的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城市如何现代,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方式,仍会成为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人们发现梦中田园已渐行渐远,“耕读传家”的田园景象早已模糊不清,乡愁更是无处寄托。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
  《新京报》:
  振兴乡村,
  留住美丽记住乡愁
  十九大报告有关农村的表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细腻,更加明确了未来农村工作的总方针。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未来,中国乡村必定会更加美丽和宜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中国新闻网:
  科学规划锁住底蕴
  守护美丽乡愁
  古村落是民居文化累积与发展的集体记忆,但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过程中,这些桃源秘境却日渐凋零,面临着“失忆”的危险。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目的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保护和有序发展,让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师生论坛
  班老师:乡愁,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李白的《静夜思》,到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整个中国文明史似乎都弥漫着美丽的乡愁。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乡愁?为什么乡愁如此迷人?
  论静婷:乡愁就是对记忆里美丽故乡的依恋,也是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美好,所以迷人。
  杨紫仪:我觉得还有对故乡风土人情、民居建筑以及文化的依恋。比如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诗人充满了对“杏花春雨的江南”的怀念,对江南浓厚的文化气息的怀念,满满的都是美丽的乡愁。
  马嘉朝:我发现一个问题——只有久离故乡的人、有家归不得的人才会有浓浓的乡愁。时空的间隔,把人们记忆中的故乡酿成醇酒,所以乡愁醉人。
  孙丹:比如席慕蓉从小没在她的故乡——内蒙古草原生活过,但她的诗文里满是乡愁,而且,“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只能说,她的乡愁来自血脉里的记忆,是一种文化基因。
  班老师:那么问题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或者你的家长有没有乡愁?
  万思齐:我从小到大除了外出旅游,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还体会不到乡愁。
  周梓涵:父母和我都是在城里长大的,回老家少,对老家没有什么印象;我爷爷常念叨老家好,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去看看,应该是有乡愁的。
  王宏帅:我爷爷也是。可是他每次回来都不高兴,说老家到处盖工厂、盖楼房,再不是他记忆里那个鸟语花香、小河清亮的故乡了。
  刘申喆:我姥爷常感叹,家乡越来越荒凉,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没有一丝生气。
  班老师:老师发现,有乡愁的大多是爷爷那辈人。那为什么年轻人的乡愁越来越淡了呢?
  马嘉朝:大概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故乡缺乏认同感,没有自豪感和归宿感,所以对故乡很难有牵挂。
  孙宇萱:我想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故乡不再是人们记忆里的美丽故乡了。
  季嘉贺:现在,故乡已失去原有的特点,他乡似故乡,故乡似他乡,哪儿都一个样,即使有乡愁也无处寄托啊。
  班老师:所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镇。同学们,如果让你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你打算怎样做呢?
  孙宇萱:我觉得政府整体规划是最重要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严把环保关,乡村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青山绿水的乡村才能“留得住乡愁”。
  杨紫仪:“美丽乡村”不只是青山绿水,还要保留有特色的民居,像安徽的宏村、西递,山西的乔家大院这样的。
  季嘉贺:能发展旅游业的村落毕竟数量有限,我觉得政府应该帮农民发挥区位优势,搞活当地经济。比如山里空气好、污染少,可以鼓励农民搞绿色产业,在互联网上卖山货。我妈就经常在网上买竹笋、蘑菇、茶油之类的农产品。农民在家有事做,能挣到钱,乡村养得住人,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美丽。
  王宏帅:建立乡村博物馆,保留和展出老物件,留住精神家园,也是“留住乡愁”的好办法。
  李柏阳:说到留住精神家园,我觉得留住乡情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万思齐:我们青少年也要“常回家看看”,建立对故乡的感情。
  苏虹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曾联合发起“清朗网络·青年力量——我的美丽乡愁”网络图文征集活动,网友们反响热烈。尤其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网友,以年轻化的视角,轻松的语言风格,给乡愁赋予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做法挺好,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乡愁”的种子,才是“留住乡愁”最长久的法子。
  班老师(结语):同学们,故乡,是连接历史,贯通古今的地方;故乡,是我们的根。乡愁,是美丽的思念,是文脉的延续。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乡愁已将我们和故乡紧紧相连!
其他文献
“呼——”一阵寒风掠过一片荒凉之地。  一株向日葵孤单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它经常昂起头试图触碰温暖的太阳,但总不能如愿。曾经有一个高大的男人经常来探望它,那个人会坐下来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自言自语。孤独的日子里,向日葵常常会回忆起那个人。  一天,一个小小的东西朝向日葵飘过来,向日葵有些惊讶,毕竟自己很久没见到过他物了。它眯起眼悄悄打量着渐渐靠近自己的小东西,那是一只蝴蝶,翅膀红得耀眼。  “你从
期刊
话题导入  老师:我们班同学在某天的晚自习“群欺”了一只可怜的毛毛虫,有这事吧?  学生:(坏笑)老师,您怎么知道的?  老师:这个暂且保密,你们先说说是怎样欺负那可怜的小东西的,“罪魁祸首”是谁?  学生:潘昱麟。  老师:潘昱麟,你“坦白从宽”。  潘昱麟:没那么严重啦!就是晚自习无聊,拿它调节了一下气氛。其实我下手根本没陶缘祺狠,他把那只毛毛虫关在一个瓶子里折磨了一节课。  学生:(起哄)太
期刊
时隔多年,那淡雅、清新的槐花香似乎依然萦绕在我的鼻间、心头……  幼时住在淮安,那里不算美丽,不算富饶,却留有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我家院前有一棵老槐树,听老人们说,它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每到夜晚,院里的人们便搬上小板凳,围坐在槐树下,拉一拉家常,谈一谈未来。小扇轻摇,那槐花香便调皮地钻进了我的鼻子里,深吸一口,回味无穷。我们小孩子耐不住无趣,便在庭院里玩起了“捉迷藏”,累了就各自依偎到父母的身旁,听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少不了告别,告别亲友,告别母校……人生路上也少不了告别,告别童年,告别陋习,告别以往的自己……我们在不断的告别中获得成长。可以说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对人生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初作亮相  告别爷爷  天很灰,很沉,我背着沉重的书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像一个哀怨的妇人,愤怒地撕扯着路两旁
期刊
▲▲家乡漫话  时间没有等我,而是旅行的时光忘了带我走,亦把我留在了曾厝垵。  ——题记  选一日闲暇,徜徉于曾厝垵,听那脚步叩响青石板,让身心遁入红砖中,抬手触摸南洋遗风给这座小城留下的盘根错节的血脉经络。捧一卷旧书,可以走过一个秋日。  漫 步  我所在的地方,有若干古朴典雅的小店,举街上下充满了一种小清新和文艺范儿。偶尔举起个瓶子,还能收集满瓶的阳光。居住在这里的人仿佛都是艺术家,材料亦是各
期刊
范先生,龙氏后裔,字范全者也,本镇南桥人士。腰圆体壮,天庭饱满,地閣方圆,眼如细线,颇似弥勒。时憨厚温顺忠良,时粗暴冲动焦虑,诚性情中人。奇人哉?异人哉!  范先生乃吾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工作繁忙,然日耕不怠。教学之时,精神饱满,表情多变。学生好学,必当喜悦。其时眼呈细线状,嘴角上拉。如遇学生会周公等不快之事,则旋即横眉瞪眼,口出粗言,似怒目金刚之罗汉,全无温文尔雅之师容。  一日,某生请教一奥赛难
期刊
4月1日,愚人节。  “你今天可以分身,快去整蛊别人吧!”又是垃圾短信,我想,这个人是有多无聊才会编出如此荒诞的话。“听说今天有一家不错的餐厅开业,我请你吃饭啊!”竟有这等好事?可我作业还没写完呢,要是我会分身就好了。刚有这个想法,我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与我一模一样的分身。这难道就是传说中失传已久的分身术?!原来那条短信是真的!我欣喜若狂:“好好好,你等我!”我急忙换好衣服出了门,留下“分身一号”在
期刊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惊艳了世界。  谈到甲骨文,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生动形象的文字。一个人顶着蜡烛,是“光”;一个人拿着锄头,是“荷”;一个人拄着拐棍,是“老”。只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对于这些汉字的鼻祖,人们总有一种距离感,仿佛只有历史和考古专业的学究们才能与它们朝夕相伴。珍贵的文化遗产因为缺乏具有时代亲和力的解读而受到冷落,不免令
期刊
【释义】褒义。知道满足就经常快乐。常用以劝人勿苦心追求富贵、享乐。  【出处】宋·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重,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  知“足”常乐  西藏有两位赛马高手,一位叫巴桑,一位叫扎吉。  巴桑天天训练马儿,山路、水路、石子路……从破晓时分一直到夜幕降临,直到人马疲倦时才回来。而扎吉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马蹄上。  一天晚上,巴桑练马回来,看见扎吉又在研究,便说
期刊
◆名言◆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法国]罗曼·罗兰  3.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美国]林肯  4.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俄国]苏霍姆林斯基  5.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