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分析其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护理质量
医院里,急诊科是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其主要承担抢救急危病重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极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学地不断发展,患者生活水平等逐渐得到提高,然对护理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52.5±1.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0例、呼吸衰竭20例、肝硬化腹水10例、脑出血12例、重症胰腺炎8例。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此外,还需常规抗感染处理[1]。要认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工作,早期阶段,做好禁食、禁水工作[2]。要保持输液通畅,保障早期治疗顺利进行。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将其头部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以避免患者发生脑水肿等现象[3]。
实施优质护理,如下:
呼吸道护理:对于急诊科患者来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及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因此,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和继发性损伤[4]。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呼吸道护理,比如可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等[5]。当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术,防止发生并发症。
体位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鼻出血时,需让其处于头高脚低体位,避免出现血液倒流情况而使得其颅内积血。当其呕吐时,则可处于头侧位,以便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避免发生误吸而导致窒息情况[6]。存在脑积液患者,则需将其床头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脑积液漏侧,防止出现堵塞。鼻饲营养者则需处于半卧位,在插入胃管后,需先吸少许的胃内容物,在确定插入到胃内后再灌注鼻饲液。要定时地协助其翻身,保持其身体干燥以及床铺的平整,此外,还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避免发生压疮。
康复护理:此类患者一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关心,树立其治疗自信心。要对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其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由护理部组织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按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内容包括科室管理、科室工作量、护患关系等,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完成,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如表1。
表1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满意度( ±s,分)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带来最为专业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其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急患者之所急。做到耐心、细致、体贴的服务患者,进而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和关怀,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急诊科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减轻后可适当增加运动[1]。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有效地评估患者所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酗酒等因素,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中所需,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为昏迷等状态,无法自主运动,同时受到医疗器械等束缚,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所以,护理人员可采用针灸或按摩穴位等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减轻或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情况。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8):1685+1691.
[2]闫文润,王晶晶,岳仙红.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01):68-70.
[3]芦锁丽,白凤枝,张庆华.重症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5):1422-1423.
[4]李小玲.ADL评估量表在脑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18):145-146.
[5]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9):837-839.
[6]刘克英,高祖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7):626-628.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护理质量
医院里,急诊科是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其主要承担抢救急危病重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极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学地不断发展,患者生活水平等逐渐得到提高,然对护理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52.5±1.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0例、呼吸衰竭20例、肝硬化腹水10例、脑出血12例、重症胰腺炎8例。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此外,还需常规抗感染处理[1]。要认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工作,早期阶段,做好禁食、禁水工作[2]。要保持输液通畅,保障早期治疗顺利进行。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将其头部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以避免患者发生脑水肿等现象[3]。
实施优质护理,如下:
呼吸道护理:对于急诊科患者来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及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因此,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和继发性损伤[4]。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呼吸道护理,比如可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等[5]。当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术,防止发生并发症。
体位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鼻出血时,需让其处于头高脚低体位,避免出现血液倒流情况而使得其颅内积血。当其呕吐时,则可处于头侧位,以便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避免发生误吸而导致窒息情况[6]。存在脑积液患者,则需将其床头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脑积液漏侧,防止出现堵塞。鼻饲营养者则需处于半卧位,在插入胃管后,需先吸少许的胃内容物,在确定插入到胃内后再灌注鼻饲液。要定时地协助其翻身,保持其身体干燥以及床铺的平整,此外,还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避免发生压疮。
康复护理:此类患者一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关心,树立其治疗自信心。要对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其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由护理部组织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按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内容包括科室管理、科室工作量、护患关系等,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完成,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如表1。
表1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满意度( ±s,分)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带来最为专业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其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急患者之所急。做到耐心、细致、体贴的服务患者,进而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和关怀,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急诊科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减轻后可适当增加运动[1]。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有效地评估患者所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酗酒等因素,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中所需,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为昏迷等状态,无法自主运动,同时受到医疗器械等束缚,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所以,护理人员可采用针灸或按摩穴位等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减轻或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情况。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14±1.36)分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8):1685+1691.
[2]闫文润,王晶晶,岳仙红.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01):68-70.
[3]芦锁丽,白凤枝,张庆华.重症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5):1422-1423.
[4]李小玲.ADL评估量表在脑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18):145-146.
[5]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9):837-839.
[6]刘克英,高祖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7):62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