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南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针对南陵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南陵经济;高铁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14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科学规律和发展现实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全新论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新常态的规律特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已经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稳增长、调结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南陵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1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的基本特征
“十一五”期间南陵县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GDP达10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8.7%,年均增长15.9%;进入“十二五”,南陵经济发展步入换挡期,增速趋于稳中有降,2014年实现GDP 172.5亿元,比2010年增长59.1%,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十一五”期间下降了3.6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变化的脉络上看,南陵经济发展在“速度、质量、效益”方面正呈现出积极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17.5∶62.2∶20.3调整为2014年的17.0∶62.3∶20.7;其中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4年增加值增长分别比规上工业分别高4.3个、5.2个、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正积极孕育新的突破;第三产业增速逐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比上年分别增长24.1%、26.6%。
1.2 投资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2014年全县投资比上年增长18.9%,三大产业投资中,第二产业增长26.1%引领作用较为明显,第三产业增长18.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6.2%,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的工业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加快、比重提高,2014年完成投资37.72亿元,高于工业投资3.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37.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1.3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
201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44元,比上年增长2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7503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1.4 节能降耗形势较好
2014年,全县单位GDP能耗0.3757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市0.190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5%,下降幅度比去年高出3.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8%。
1.5 财政金融环境支持力度加大
2014年全县财政支出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5492万元,增长41.2%,节能环保支出1295万元,增长105.9%;2014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5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1亿元。
1.6 创新驱动能力逐步提高
201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项、专利申报1356件,授权315件。从以上来看,新常态下南陵经济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大势依然未变。
2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面临的困难
在南陵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常态”下,当前南陵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升级压力较大
一是南陵县受区位以及交通等因素影响,工业发展起步晚、总量小、大型支柱企业少且带动力不强,工业基础较薄弱。2014年南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占芜湖市总量的5.3%,分别是繁昌、芜湖、无为县的35.4%、58.6%和42.1%。二是企业因市场和自身发展等因素,存货积压、三角债增多和生产成本加大,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影响正常生产。
2.2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一是2014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12年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比上年年末回落了17.3个百分点;二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如2014年工业投资项目286个,比上年减少37个;三是因项目资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审核等瓶颈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且后续大项目补充跟进出现了“断档”现象,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2.3 服务业发展速度较缓,层次质量不高
2014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35.64亿元,增长11.1%,仅比GDP高0.4个百分点,且在四县中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偏小,各行业资产超亿元企业少。在服务业发展不强的同时,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2014年全县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2.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等一批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比重不足8%。
3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发展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未来南陵经济的发展,应以稳增长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革创新,优化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积极打造“高铁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7月1日,京福高铁南陵站将建成通车,我县迎来高铁时代。全县上下要以此为契机,认真谋划,主动作为,打造“高铁经济”。一是加快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统筹推进铁路、高速公路设施建设,促进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批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二是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要优化产业布局,围绕高铁交通枢纽和产业园区做文章,结合实际整合完善铁路沿线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打造生态旅游带。要依托我县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构建旅游精品带,把景点串成景区,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同时深化与高铁沿线市县、省份及周边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高铁沿线旅游升级版。
3.2 突出大项目建设,提升投资质量
从当前及今后发展形势来看,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将“重大项目”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头等位置,集中精干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克服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制约,确保青弋江分洪道工程、205国道改造、铜南宣高速南陵段、姚家岭大型铜铅锌矿的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按序时、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投资结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规模的扩大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3 加快改革创新,做实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全面增强创新驱动能力。聚焦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心,积极引导顺荣三七、金牛电气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发展宝骐新源汽车、中联重机、合创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积极谋划设立非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推进铜铅锌矿建设,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升南陵工业经济品牌。二是深化“一企一组一策”帮扶工作,切实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做实,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畅通资金扶持渠道,创新融资平台、方式,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聚焦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鼓励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行产业集聚式招商。
3.4 拓展市场规模,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业企业在土地、信贷、融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帮扶力度。二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同时依托高铁高速运营辐射作用,构筑大流量、快节奏、高连接的现代化物流通道,提升物流新业态。三是进一步开拓市场,强力推进中国米市、宇航商贸、安南中国兴市工作,加快望宝农贸、中国供销皖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城东汽车市场园建设。适时引导制造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将品牌运营、信息服务、商品销售等环节从原企业剥离,壮大第三方服务主体,促进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突出抓好丫山花海石林、大浦乡村世界、小格里、大工山古铜矿址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相融合,打造南陵精品旅游路线。五是协调发展各类服务业。在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租赁服务、电子商务、劳务外包、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
3.5 示范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第一批国家农业示范区之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和资本等优势,全力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延伸附加值,实现古麒羽绒二期建成投产、积极培育海亮生态农业的发展;扎实做好凤丹、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深度开发利用,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引导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以高效益的集约化种植和养殖为重点,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拓宽市场,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国供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科优农业、南陵温氏等流通型、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大浦试验区、烟墩镇十里油菜花廊建设,将更多的旅游要素融入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耿业.对宁波“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5(5).
[2]杜人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路径与策略[J].中国市场,2012(20).
[关键词]新常态;南陵经济;高铁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14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科学规律和发展现实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全新论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新常态的规律特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已经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稳增长、调结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南陵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1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的基本特征
“十一五”期间南陵县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GDP达10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8.7%,年均增长15.9%;进入“十二五”,南陵经济发展步入换挡期,增速趋于稳中有降,2014年实现GDP 172.5亿元,比2010年增长59.1%,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十一五”期间下降了3.6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变化的脉络上看,南陵经济发展在“速度、质量、效益”方面正呈现出积极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17.5∶62.2∶20.3调整为2014年的17.0∶62.3∶20.7;其中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2014年增加值增长分别比规上工业分别高4.3个、5.2个、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正积极孕育新的突破;第三产业增速逐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比上年分别增长24.1%、26.6%。
1.2 投资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2014年全县投资比上年增长18.9%,三大产业投资中,第二产业增长26.1%引领作用较为明显,第三产业增长18.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6.2%,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的工业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加快、比重提高,2014年完成投资37.72亿元,高于工业投资3.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37.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1.3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
201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44元,比上年增长2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7503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1.4 节能降耗形势较好
2014年,全县单位GDP能耗0.3757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市0.190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5%,下降幅度比去年高出3.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8%。
1.5 财政金融环境支持力度加大
2014年全县财政支出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5492万元,增长41.2%,节能环保支出1295万元,增长105.9%;2014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5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1亿元。
1.6 创新驱动能力逐步提高
201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项、专利申报1356件,授权315件。从以上来看,新常态下南陵经济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大势依然未变。
2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面临的困难
在南陵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常态”下,当前南陵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升级压力较大
一是南陵县受区位以及交通等因素影响,工业发展起步晚、总量小、大型支柱企业少且带动力不强,工业基础较薄弱。2014年南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占芜湖市总量的5.3%,分别是繁昌、芜湖、无为县的35.4%、58.6%和42.1%。二是企业因市场和自身发展等因素,存货积压、三角债增多和生产成本加大,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影响正常生产。
2.2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一是2014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12年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比上年年末回落了17.3个百分点;二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如2014年工业投资项目286个,比上年减少37个;三是因项目资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审核等瓶颈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且后续大项目补充跟进出现了“断档”现象,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2.3 服务业发展速度较缓,层次质量不高
2014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35.64亿元,增长11.1%,仅比GDP高0.4个百分点,且在四县中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偏小,各行业资产超亿元企业少。在服务业发展不强的同时,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2014年全县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2.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等一批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比重不足8%。
3 “新常态”下南陵经济发展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未来南陵经济的发展,应以稳增长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革创新,优化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积极打造“高铁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7月1日,京福高铁南陵站将建成通车,我县迎来高铁时代。全县上下要以此为契机,认真谋划,主动作为,打造“高铁经济”。一是加快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统筹推进铁路、高速公路设施建设,促进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一批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二是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要优化产业布局,围绕高铁交通枢纽和产业园区做文章,结合实际整合完善铁路沿线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打造生态旅游带。要依托我县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构建旅游精品带,把景点串成景区,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同时深化与高铁沿线市县、省份及周边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高铁沿线旅游升级版。
3.2 突出大项目建设,提升投资质量
从当前及今后发展形势来看,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将“重大项目”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头等位置,集中精干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克服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制约,确保青弋江分洪道工程、205国道改造、铜南宣高速南陵段、姚家岭大型铜铅锌矿的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按序时、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投资结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规模的扩大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3 加快改革创新,做实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全面增强创新驱动能力。聚焦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心,积极引导顺荣三七、金牛电气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发展宝骐新源汽车、中联重机、合创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积极谋划设立非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推进铜铅锌矿建设,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升南陵工业经济品牌。二是深化“一企一组一策”帮扶工作,切实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做实,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畅通资金扶持渠道,创新融资平台、方式,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聚焦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鼓励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行产业集聚式招商。
3.4 拓展市场规模,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业企业在土地、信贷、融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帮扶力度。二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同时依托高铁高速运营辐射作用,构筑大流量、快节奏、高连接的现代化物流通道,提升物流新业态。三是进一步开拓市场,强力推进中国米市、宇航商贸、安南中国兴市工作,加快望宝农贸、中国供销皖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城东汽车市场园建设。适时引导制造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将品牌运营、信息服务、商品销售等环节从原企业剥离,壮大第三方服务主体,促进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突出抓好丫山花海石林、大浦乡村世界、小格里、大工山古铜矿址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相融合,打造南陵精品旅游路线。五是协调发展各类服务业。在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租赁服务、电子商务、劳务外包、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
3.5 示范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第一批国家农业示范区之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和资本等优势,全力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延伸附加值,实现古麒羽绒二期建成投产、积极培育海亮生态农业的发展;扎实做好凤丹、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深度开发利用,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引导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以高效益的集约化种植和养殖为重点,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拓宽市场,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国供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科优农业、南陵温氏等流通型、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大浦试验区、烟墩镇十里油菜花廊建设,将更多的旅游要素融入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耿业.对宁波“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5(5).
[2]杜人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路径与策略[J].中国市场,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