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几乎无人论及的理解是否合理的三大基本标准:1、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同一(所属)关系,2、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相似关系,3、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因果关系。然后阐述了理解是否合理的合乎语境的标准。
【关键词】理解;思维规律;标准;同理心
一、解梦是否合理的标准
先请看一个理解梦境的小故事。
某副市长竞争市长,晚上连做三个梦。第一个梦见自己穿雨衣打伞,第二个梦见墙上一棵草,第三个梦见与小姨子背对背裸睡。次日讓老婆解梦,老婆说:“一、穿雨衣打伞说明你多此一举。二、墙头草是说你没基础,缺乏群众支持。第三个梦那是你痴心妄想!看来你提拔够呛。”副市长听后当即病倒入院。岳母闻讯来看望,知情后一拍大腿说:“好梦啊!穿雨衣打伞那是双保险;墙头草说明你高人一等;梦见和小姨子背对着睡,我就知道你们迟早会翻身的。”副市长大笑三声当场病愈出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梦境的说法为何都让我们(包括副市长)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合理)呢?
是因为“穿雨衣打伞” 和“多此一举”的理解是所属关系,“墙头草没很深的根基”和“你没基础群众支持”的理解是相似关系,“与小姨子背对背裸睡”和“痴心妄想(小姨子和副市长意愿相背)”的理解是相似关系。
是因为“穿雨衣打伞”和“双保险”的理解是所属关系,“墙头草在墙上”和“你高人一等”的理解是相似关系,“梦见和小姨子背对着睡”和“你们迟早会翻身的”的理解是因果关系。
总之,只要你的理解和字面表达的有同一(所属)关系、相似关系、因果关系,人们就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人类都具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
二、语句理解是否合理的标准
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
后半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理解者把它理解为要表达的是愁之多、之长,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愁之多、之长”与“春水之多,之长”具有相似关系。
例2: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给舅舅照路——照舅,表达的是“照旧”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照舅”与“照旧”具有音相似关系。
例3: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歇后语)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皮太厚”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皮太厚”与皮太后具有音相似关系。
像例2、例3这样用相似思维表情达意的歇后语举不胜举。如“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耗子掉进水缸时髦(湿毛),耕地里甩鞭子——吹牛(摧牛),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例4: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联句)
此联表达的是 “道德” 传家久,“文化” 继世长,强调“道德” “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会觉得这种理解是合理的,因为其中“忠厚”属于道德范围内,“诗书”属于文化范围内。
例5:案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歇后语3)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飞不起来”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飞不起来”与“案底下放风筝”具有因果关系。
例6:霸王别姬——无可奈何(歇后语4)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无可奈何”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无可奈何”与“霸王别姬”具有因果关系。
以上阐述的是理解是否合理的三大基本标准,下面阐述理解是否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三、理解要合乎语境
理解是否合理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合乎语境。
例子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进入堂室”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只有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运用相似思维才能准确理解。
例子2:【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抱着木柴去救火”之意,也是合乎人们表达思维习惯的;只有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运用相似思维才能准确理解。
例3:【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但在这里只有结合语境运用因果思维(由果溯因)才能准确推知“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之原因——女子容貌美丽。
例4:【道路以目】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但在这里只有结合语境运用因果思维(由果及因)才能准确推知“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之因——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以上例子的理解过程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解除了合乎人们的三大思维习惯外,还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表达习惯。
总之,理解是否合理有三大基本标准:1、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同一(所属)关系,2、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相似关系,3、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因果关系。除此之外理解是否合理还有一个标准:合乎语境。
基金项目: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课题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研制与略读把握主题思维规律关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分析与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理解;思维规律;标准;同理心
一、解梦是否合理的标准
先请看一个理解梦境的小故事。
某副市长竞争市长,晚上连做三个梦。第一个梦见自己穿雨衣打伞,第二个梦见墙上一棵草,第三个梦见与小姨子背对背裸睡。次日讓老婆解梦,老婆说:“一、穿雨衣打伞说明你多此一举。二、墙头草是说你没基础,缺乏群众支持。第三个梦那是你痴心妄想!看来你提拔够呛。”副市长听后当即病倒入院。岳母闻讯来看望,知情后一拍大腿说:“好梦啊!穿雨衣打伞那是双保险;墙头草说明你高人一等;梦见和小姨子背对着睡,我就知道你们迟早会翻身的。”副市长大笑三声当场病愈出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梦境的说法为何都让我们(包括副市长)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合理)呢?
是因为“穿雨衣打伞” 和“多此一举”的理解是所属关系,“墙头草没很深的根基”和“你没基础群众支持”的理解是相似关系,“与小姨子背对背裸睡”和“痴心妄想(小姨子和副市长意愿相背)”的理解是相似关系。
是因为“穿雨衣打伞”和“双保险”的理解是所属关系,“墙头草在墙上”和“你高人一等”的理解是相似关系,“梦见和小姨子背对着睡”和“你们迟早会翻身的”的理解是因果关系。
总之,只要你的理解和字面表达的有同一(所属)关系、相似关系、因果关系,人们就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人类都具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
二、语句理解是否合理的标准
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
后半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理解者把它理解为要表达的是愁之多、之长,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愁之多、之长”与“春水之多,之长”具有相似关系。
例2: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给舅舅照路——照舅,表达的是“照旧”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照舅”与“照旧”具有音相似关系。
例3: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歇后语)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皮太厚”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皮太厚”与皮太后具有音相似关系。
像例2、例3这样用相似思维表情达意的歇后语举不胜举。如“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耗子掉进水缸时髦(湿毛),耕地里甩鞭子——吹牛(摧牛),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例4: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联句)
此联表达的是 “道德” 传家久,“文化” 继世长,强调“道德” “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会觉得这种理解是合理的,因为其中“忠厚”属于道德范围内,“诗书”属于文化范围内。
例5:案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歇后语3)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飞不起来”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飞不起来”与“案底下放风筝”具有因果关系。
例6:霸王别姬——无可奈何(歇后语4)
此歇后语表达的是 “无可奈何”的意思。我们会觉得是合理的,因为“无可奈何”与“霸王别姬”具有因果关系。
以上阐述的是理解是否合理的三大基本标准,下面阐述理解是否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三、理解要合乎语境
理解是否合理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合乎语境。
例子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进入堂室”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只有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运用相似思维才能准确理解。
例子2:【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抱着木柴去救火”之意,也是合乎人们表达思维习惯的;只有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运用相似思维才能准确理解。
例3:【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但在这里只有结合语境运用因果思维(由果溯因)才能准确推知“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之原因——女子容貌美丽。
例4:【道路以目】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理解该成语时如按照字面意用同一思维就会理解为“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之意,也是合乎人们思维习惯的,但在这里只有结合语境运用因果思维(由果及因)才能准确推知“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之因——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以上例子的理解过程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解除了合乎人们的三大思维习惯外,还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表达习惯。
总之,理解是否合理有三大基本标准:1、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同一(所属)关系,2、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相似关系,3、是否与字面表达的有因果关系。除此之外理解是否合理还有一个标准:合乎语境。
基金项目: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课题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研制与略读把握主题思维规律关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分析与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