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教育当中,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引导下,通过精心的设置来引导小学生们自主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作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的内容规定,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作为宗旨的一门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对学生起到着科学启蒙的重要作用,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正在慢慢形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当中必须高度重视其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与氛围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见、感情和想法,对小学生们进行真诚的理解、信任与包容,在细心呵护与精心培育下促进小学生内心的创新意识的不断发展。在创设课堂氛围时,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由于小学生通常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探究性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讲解《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将马铃薯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槽当中,让学生看到马铃薯沉入水底的现象,然后再不断地往水里加入盐,当盐溶解到水中之后,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马铃薯渐渐地浮出了水面,使得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就可以提出“为什么马铃薯会出现沉浮的现象?”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一些接近小学生生活、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解《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我们可以事先组织学生展开骑小自行车的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行驶的距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起自身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当中,认为思维是产生于动作当中的。提高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指出了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适当地放开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大胆地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们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身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的身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真正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与创新的快乐。例如,在讲解《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来制作指南针,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们所制作出来的指南针千奇百怪,十分地富有创造力。有的学生会借助细线来将磁化钢针吊起,而有的学生会将磁化钢针放在塑料泡沫内来进行固定等,让学生在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时,充分地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再如,在讲解《植物的叶》一课时,我们可以在事先让小学生们在课下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并将其带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分析了各种叶子的差别后根据自己的分类方案来对叶子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大小、颜色、叶脉分布等情况来分类,在分类总结当中促使学生快速地找出了各种叶子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借助现代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在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等有机融合的功能十分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同时多媒体还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配合教学。例如,在讲解《弹簧中的学问》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展示生活当中的弹簧、弹力现象的视频;在讲解《鞋底花纹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当中的摩擦力的相关视频等,通过视频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领略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其创新意识。
四、总结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给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指出当下的教师要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总结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15,07:97
[2]冷丹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曹佩国.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的内容规定,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作为宗旨的一门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对学生起到着科学启蒙的重要作用,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正在慢慢形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当中必须高度重视其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与氛围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见、感情和想法,对小学生们进行真诚的理解、信任与包容,在细心呵护与精心培育下促进小学生内心的创新意识的不断发展。在创设课堂氛围时,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由于小学生通常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探究性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讲解《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将马铃薯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槽当中,让学生看到马铃薯沉入水底的现象,然后再不断地往水里加入盐,当盐溶解到水中之后,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马铃薯渐渐地浮出了水面,使得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们就可以提出“为什么马铃薯会出现沉浮的现象?”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一些接近小学生生活、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解《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我们可以事先组织学生展开骑小自行车的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行驶的距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起自身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当中,认为思维是产生于动作当中的。提高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指出了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适当地放开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大胆地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们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身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的身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真正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与创新的快乐。例如,在讲解《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来制作指南针,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们所制作出来的指南针千奇百怪,十分地富有创造力。有的学生会借助细线来将磁化钢针吊起,而有的学生会将磁化钢针放在塑料泡沫内来进行固定等,让学生在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时,充分地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再如,在讲解《植物的叶》一课时,我们可以在事先让小学生们在课下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并将其带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分析了各种叶子的差别后根据自己的分类方案来对叶子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大小、颜色、叶脉分布等情况来分类,在分类总结当中促使学生快速地找出了各种叶子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借助现代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在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等有机融合的功能十分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同时多媒体还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来配合教学。例如,在讲解《弹簧中的学问》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展示生活当中的弹簧、弹力现象的视频;在讲解《鞋底花纹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生活当中的摩擦力的相关视频等,通过视频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领略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其创新意识。
四、总结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给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指出当下的教师要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总结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15,07:97
[2]冷丹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曹佩国.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3: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