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學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对语文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一方面是适应新课改的改革理念,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教师寻找有效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就成为了本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性
学好小学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知识,而课外阅读为小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展自身的知识,也能丰富自身的视野,用更长远、更科学的思想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所以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当今社会也一直在强调阅读要从小抓起,这就意味着要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促进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使小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但是当下很多学校对课外阅读活动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流于表面,学生的阅读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和解决此方面的问题,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小学生阅读心理,对症下药
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和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就要对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有所了解。
小学生是一群思维能力还未得到有效发展的人,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对未知事物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因为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不够,他们对深奥的事物或知识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插图较多的读物,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较为薄弱,对图片形式的书就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自编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选择偏文字类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文字的感知也较为敏感,选择文字类的读物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来为学生们针对性的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路上的照明灯,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师就要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乐趣。小学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中可能有些内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为学生挑选优秀且有趣的课外读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人物较多,情节简单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学生角色扮演,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也增强了阅读的实际教育意义。此外学校还应定时举办课外读物交流分享会,学生可以自行报名参加,根据所喜欢的课外读物谈谈自己的见解,并把自己的书单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一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对阅读有所感触,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把阅读方法融入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方法中提升阅读能力。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精细阅读法,对经典名著和优秀作品粗略地浏览一遍并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这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分析文章架构,揣摩文章布局,欣赏妙语佳词。对文章进行逐步分析,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层层深入,一点一点的领会其中的奥妙。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就应该反复阅读。二是粗读法,有些阅读是为了寻找某个特定答案,只要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不需要在阅读中花费过多时间。比如语文考试中,就可以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直接去阅读。三是浏览法,对浅显易懂的文章或书籍,就不用准根究底,只需大致对文章的标题、目录、内容概要浏览一遍。小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在阅读时就恩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在传授阅读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就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对读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并写下自己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能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笔记本教师要定期进行批改,对完成得较好的作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竞争欲,使学生在阅读中更细致。
四、提倡家长伴读,师生同读
家长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其苦苦向他们讲解阅读的意义,倒不如以身作则,和他们一起参与到阅读的全过程中。
“课外”阅读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扩大范围,把家庭教育也融入其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从小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在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指导,帮助孩子理解,为孩子拓展新知识。当下社会也倡导家长伴读,因为家长伴读能够加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家长也能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让孩子从小知道阅读是一件好事。
师生共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良好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然后教师主导一场阅读交流会,学生先发表意见,教师再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阅读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改正。因此要有效发挥家长伴读、师生同读这一形式,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五、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发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兴华.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8):112-112.
[2]仇晓寅.试论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1)
[3]蔡锦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7(7):90-9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性
学好小学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知识,而课外阅读为小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展自身的知识,也能丰富自身的视野,用更长远、更科学的思想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所以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当今社会也一直在强调阅读要从小抓起,这就意味着要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促进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使小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但是当下很多学校对课外阅读活动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流于表面,学生的阅读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和解决此方面的问题,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小学生阅读心理,对症下药
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和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就要对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有所了解。
小学生是一群思维能力还未得到有效发展的人,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对未知事物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因为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不够,他们对深奥的事物或知识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插图较多的读物,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较为薄弱,对图片形式的书就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自编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选择偏文字类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文字的感知也较为敏感,选择文字类的读物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来为学生们针对性的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路上的照明灯,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师就要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乐趣。小学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中可能有些内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为学生挑选优秀且有趣的课外读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人物较多,情节简单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学生角色扮演,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也增强了阅读的实际教育意义。此外学校还应定时举办课外读物交流分享会,学生可以自行报名参加,根据所喜欢的课外读物谈谈自己的见解,并把自己的书单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一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对阅读有所感触,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把阅读方法融入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方法中提升阅读能力。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精细阅读法,对经典名著和优秀作品粗略地浏览一遍并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这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分析文章架构,揣摩文章布局,欣赏妙语佳词。对文章进行逐步分析,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层层深入,一点一点的领会其中的奥妙。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就应该反复阅读。二是粗读法,有些阅读是为了寻找某个特定答案,只要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不需要在阅读中花费过多时间。比如语文考试中,就可以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直接去阅读。三是浏览法,对浅显易懂的文章或书籍,就不用准根究底,只需大致对文章的标题、目录、内容概要浏览一遍。小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在阅读时就恩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在传授阅读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就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对读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并写下自己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能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笔记本教师要定期进行批改,对完成得较好的作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竞争欲,使学生在阅读中更细致。
四、提倡家长伴读,师生同读
家长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其苦苦向他们讲解阅读的意义,倒不如以身作则,和他们一起参与到阅读的全过程中。
“课外”阅读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扩大范围,把家庭教育也融入其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从小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在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指导,帮助孩子理解,为孩子拓展新知识。当下社会也倡导家长伴读,因为家长伴读能够加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家长也能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让孩子从小知道阅读是一件好事。
师生共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良好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然后教师主导一场阅读交流会,学生先发表意见,教师再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阅读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改正。因此要有效发挥家长伴读、师生同读这一形式,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五、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发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兴华.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8):112-112.
[2]仇晓寅.试论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1)
[3]蔡锦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7(7):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