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有话说: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共识,即坚强的品质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品质坚强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能坚持刻苦钻研,在生活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如何让宝宝坚强起来,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难题。有些家长甚至觉得,要求才几岁的孩子自强,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老师则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孩子当弱者,他们有好强的本能。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强心,并为孩子创设一些吃苦的环境,一定能让孩子摆脱娇气,成为一个拥有坚强品质的中华好儿郎。
别把孩子当弱者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不了解宝宝拥有自强的意识,没有把宝宝看作一个人格独立的人,而只是把宝宝看作自身的一部分。其实,很多父母都轻视了宝宝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相信会对广大父母有所启发:
有一次,有一家人(妈妈、哥哥托利亚和4岁的小妹妹萨沙)到森林中去度假。突然狂风大作,森林里下起雨来。妈妈把雨衣给了哥哥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问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把雨衣给我,你们不怕淋雨吗?”
妈妈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你是我们这里最弱小的人,所以哥哥会把雨衣给你。”
萨沙好像并不同意,她朝蔷薇花丛走去,托起雨衣的底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自豪地说:“妈妈,我现在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啦。”妈妈这样回答她。
四五岁的孩子刚刚懂事,应该是非常弱小的,但就像文章中的萨沙那样,他们并不愿意认定自己是最弱小的人。这就是孩子自强的缩影。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很认同这样的观点,她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将大女儿带到战争的前线去救护伤员,让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1918年,居里夫人又让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让居里夫人的孩子们都成了性格坚强的人。
好强不是真的“强”
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很好强,处处争第一,一点儿都不娇弱。那他应该就算性格比较坚强的了吧?”确实,生活中,很多宝宝都有好强心,但有时候却用错了地方。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喜欢和他人比谁在公交车上先抢到座位,比谁不听老师的话……这种好强并不是真的坚强,而是因为宝宝年幼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出现了追求错位的问题。父母在发现宝宝此类好强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让宝宝把好强心用在正确的地方,把“好强”的宝宝逐渐培养成拥有坚强品质的宝宝。
有些好强心较重的孩子,会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比如,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儿子奇奇太好强了,不管是什么事,只喜欢赢,如果输了,他就大哭大闹。有时候,家长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把手边的东西都丢到地上,还用小眼睛生气地看着家长。面对这样的宝宝,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不能迁就宝宝
面对“输不起”的宝宝,父母绝对不能迁就,不妨让他多输几次,事后任由他闹,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哭闹没有意义。而且,当宝宝以后再提出此类争强好胜的事情,父母要立刻拒绝他,并直接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让宝宝知道,他在输了之后,其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从而促使他改掉坏毛病。
2.理解宝宝受挫的心理
当宝宝失败时,会出现受挫心理,父母要进行适度的安慰。首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受。等到宝宝情绪稳定后,再给宝宝分析失败的原因,告诉宝宝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宝宝再次投入游戏。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常说,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宝宝进行吃苦教育,可以培养宝宝坚强的品质。现在,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努力实践这样一种吃苦教育。但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长在物质相对富裕、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吃苦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宝宝肯吃苦、愿意吃苦呢?
1.让愿吃苦成为宝宝的一种稳定的品质
父母要让吃苦耐劳变成宝宝的一种稳定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要抓住点滴细节,不在任何一件小事上让步。让宝宝把吃苦精神看作自身的优点,还可以配合一些通俗浅显的故事,让宝宝得到非常生动的认识。
2.设置一些吃苦小情境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为宝宝设置一些小的障碍,让宝宝去面对和解决。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设置一些精神奖励,可以调动宝宝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宝宝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农村生活体验、卖报纸、和农村孩子交朋友、夏令营等,培养宝宝的吃苦精神,让宝宝在生活中养成自强的性格。
专家
超链接
张雅莲,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孕婴专家》栏目的主讲人,教育部成人教育协会学前培训基地主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育婴职业师培训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指定亲子教育讲师。
注: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张雅莲的教育书籍《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共识,即坚强的品质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品质坚强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能坚持刻苦钻研,在生活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如何让宝宝坚强起来,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难题。有些家长甚至觉得,要求才几岁的孩子自强,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老师则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孩子当弱者,他们有好强的本能。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强心,并为孩子创设一些吃苦的环境,一定能让孩子摆脱娇气,成为一个拥有坚强品质的中华好儿郎。
别把孩子当弱者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不了解宝宝拥有自强的意识,没有把宝宝看作一个人格独立的人,而只是把宝宝看作自身的一部分。其实,很多父母都轻视了宝宝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相信会对广大父母有所启发:
有一次,有一家人(妈妈、哥哥托利亚和4岁的小妹妹萨沙)到森林中去度假。突然狂风大作,森林里下起雨来。妈妈把雨衣给了哥哥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问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把雨衣给我,你们不怕淋雨吗?”
妈妈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你是我们这里最弱小的人,所以哥哥会把雨衣给你。”
萨沙好像并不同意,她朝蔷薇花丛走去,托起雨衣的底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自豪地说:“妈妈,我现在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啦。”妈妈这样回答她。
四五岁的孩子刚刚懂事,应该是非常弱小的,但就像文章中的萨沙那样,他们并不愿意认定自己是最弱小的人。这就是孩子自强的缩影。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很认同这样的观点,她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将大女儿带到战争的前线去救护伤员,让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1918年,居里夫人又让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让居里夫人的孩子们都成了性格坚强的人。
好强不是真的“强”
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很好强,处处争第一,一点儿都不娇弱。那他应该就算性格比较坚强的了吧?”确实,生活中,很多宝宝都有好强心,但有时候却用错了地方。孩子们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喜欢和他人比谁在公交车上先抢到座位,比谁不听老师的话……这种好强并不是真的坚强,而是因为宝宝年幼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出现了追求错位的问题。父母在发现宝宝此类好强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让宝宝把好强心用在正确的地方,把“好强”的宝宝逐渐培养成拥有坚强品质的宝宝。
有些好强心较重的孩子,会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比如,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儿子奇奇太好强了,不管是什么事,只喜欢赢,如果输了,他就大哭大闹。有时候,家长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把手边的东西都丢到地上,还用小眼睛生气地看着家长。面对这样的宝宝,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不能迁就宝宝
面对“输不起”的宝宝,父母绝对不能迁就,不妨让他多输几次,事后任由他闹,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哭闹没有意义。而且,当宝宝以后再提出此类争强好胜的事情,父母要立刻拒绝他,并直接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让宝宝知道,他在输了之后,其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从而促使他改掉坏毛病。
2.理解宝宝受挫的心理
当宝宝失败时,会出现受挫心理,父母要进行适度的安慰。首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受。等到宝宝情绪稳定后,再给宝宝分析失败的原因,告诉宝宝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宝宝再次投入游戏。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常说,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宝宝进行吃苦教育,可以培养宝宝坚强的品质。现在,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努力实践这样一种吃苦教育。但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长在物质相对富裕、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吃苦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宝宝肯吃苦、愿意吃苦呢?
1.让愿吃苦成为宝宝的一种稳定的品质
父母要让吃苦耐劳变成宝宝的一种稳定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要抓住点滴细节,不在任何一件小事上让步。让宝宝把吃苦精神看作自身的优点,还可以配合一些通俗浅显的故事,让宝宝得到非常生动的认识。
2.设置一些吃苦小情境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为宝宝设置一些小的障碍,让宝宝去面对和解决。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设置一些精神奖励,可以调动宝宝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宝宝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农村生活体验、卖报纸、和农村孩子交朋友、夏令营等,培养宝宝的吃苦精神,让宝宝在生活中养成自强的性格。
专家
超链接
张雅莲,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孕婴专家》栏目的主讲人,教育部成人教育协会学前培训基地主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育婴职业师培训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指定亲子教育讲师。
注: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张雅莲的教育书籍《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