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金平者米乡苦聪人兼用汉语情况的调研结果,对其兼用汉语成因从内部和外界进行分析,据此为苦聪话的良好发展提出建议;汉语和本族语共同发展才是长久之策。
关键词:苦聪人;汉语;成因;建议;双语
引 言
我国现有苦聪人近3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哀劳山和无量山一带的高山地区,此外在江城、孟连,以及版纳地区勋腊也有分布。本文根据其汉语水平调研情况,对其兼用汉语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第一章 成因分析
(一)外界因素
1.行政
下新寨是者米乡下辖的四个行政村之一,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瑶族、壮族等民族世居于此,其中主体民族拉祜族是“直过民族”。者米拉祜族乡有中学一所,全日制小学六所,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以及进村入户教育宣传和劝返工作的开展,随着教育环境的逐步改善,入学状况也在进一步好转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脱盲率,脱盲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孩子接受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势必包含成体系的汉语学习(基本的识字教育和语文教育)这也为苦聪年轻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接受汉语教育的坚实基础。
2.经济
经济是一切事物最基础性的需要。从经济上来看,政府的举措是围绕脱贫攻坚展开的,包括建档立卡、目库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这些举措为脱贫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直至2018年11月,新识别贫困户9户41人,未脱贫人数从1077户4629人到477户2050人,贫困率大大减少。经济状况改善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好处,这也与语言的学习有连锁反应。经济也是教育意识改善的前提,经济也是教育的基础,以者米中学为例,直至2019年,设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2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57人,占学生总数40.94%;者米小学设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68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达1085人,占学生总数的37.83%。[ 本文部分数据来自者米拉祜族乡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从这一数据中可见,建档立卡这一改善经济的举措对于教育的提升的重要性。在校的学生接受汉语教育,使用汉语的情况是100%。
3.教育
如上表所示,文盲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减少。7到18岁的文盲率最少,仅有60岁以上的老人的一半,且该阶段学历差距最小,由此可见脱盲工作的成功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到39岁的青壮年可以分为19到25岁的适龄学子以及25岁以上的工作人群,在这一年龄分段中,基本上与青少年时期的数据相差不多,该阶段学历差距较大,但初中学历与小学学历的比例十分接近,这与青少年阶段的数据相差无几。与此同时,该阶段有一个23岁的女大学生(包括大专生),也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在40到60岁的中年阶段,文盲率也是较高的,初中学历是最高学历,小学学历是较高学历,且文盲率也是比较高的。该年龄段有部分在村里任职的人员,除去村里根据传统惯例任选的村干部以外,都是初中或小部分有能力的小学学历的村民担任村干部。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阶段,文盲率占四个年龄段中的最高比率,在不发达的年代里,人民受教育率普遍较低,位于边境地区的苦聪寨子也不例外,在该年龄段,小学文化程度已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在该年龄阶段,仅有一位初中文化学历的大叔,其曾有服兵役的经历,也在村里担任村干部职务。除此之外只有五位村民有小学文化水平,属于脱盲人群,但皆未在村里担任村干部的职务。与此同时,在30以下的年轻人群中,年轻女性的高等教育(指的是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受教育率并不低于同年龄的男性。男性的脱盲率高于女性,但“学习后勁”不足,一般都是达到初中学历(基本脱盲)后便放弃学习,一般是外出务工。
教育的提升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汉语的使用也是密不可分的。如上表所示,汉语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呈现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在不会汉语的人群中,文盲率占了绝大部分;在略懂汉语的人群中,文盲率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相差不大,这部分人对汉语的使用更多的处于听得懂的阶段,相比于书写,这部分人更注重汉语的实际运用。他们中有部分人有小学学历,并不是一字不识的状况。在汉语水平一般的人群中,文盲率已大大减少,他们基本上拥有小学以至于初中的学历,基本的汉语对话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的。第四类人群是对汉语可以熟练流利使用的,这一阶段的人群中学历差异并未出现断层,更有高中和大学学历的人员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未脱盲率并不少于汉语水平一般的人群,对于这一现象,可从职业来看其成因。这一部分人群有很多是在村里任职的村干部,他们有更多对外界了解的渠道,也顺其自然的拥有更多交流的需要和资源,虽说没有什么文化程度,但在语言的使用上,这一部分人群拥有不亚于拥有初中学历及以上人群的汉语交际水平。但这部分人的汉语学习不是学校成系统性的,因而其汉语水平仅限于基本的口语交流。所以这一部分人并不能作为“学历决定汉语水平”这一结论的反例。
文化活动都是以汉语来主持开展的(村人李机才口述),这样的文化广播工作的开展也会在人民群众中提升汉语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汉语的群众基础。
(二)内在因素
与外界接触是苦聪人学习汉语最为主要的动因之一,对外的途径可细分为求学、经商、外嫁等了解外界必然要有语言的接触。
1.语言能力和经济的关系
经济情况与语言掌握是有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对语言交流是有要求的。者米乡气候湿热有利于各种水果的生长。苦聪人种植香蕉和芭蕉等经济作物,必然需要承担对外销售抑或是与收购商交流的责任,因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性别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性别在语言能力上有不同的表现,女性在外语学习中有天然的优势,但男性在传统观念中更多承担了对外交流和赚钱养家的责任,因而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男性更容易意识到学习新语言的重要性。在者米乡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表中也呈现出男性汉语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的情况,这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为显著。 3.年龄差异
年轻人学习语言更有优势,因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从之前的“年龄与教育程度关系”表格中便可以看出,年轻人(25岁以下)的人群基本上都有汉语沟通能力,即使没有上过学的一部分年龄未足的儿童也是潜在的汉语使用者。
4.家庭因素
语言态度表是展示受测者对被测语言的态度的良好手段,其中包括被测者对母语和非本族语的价值判断和语言使用的前景判断(从是否愿意让下一代学习这一角度来看)。对拉祜语的使用情况调查表、语言态度测试以及语言内外部使用情况表可知汉语对拉祜语影响较大,拉祜语族群对汉语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对汉语的学习使用持开放态度。这一点尤其可以从如“您认为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什么?”、“您认为拉祜族人成为汉语单语人的态度是什么?”、“您想自己的孩子使用什么语言?”以及“您愿意把孩子送到什么学校里学习?”等问题中得到答案。在走访的这些家庭中,绝大部分都对汉语的学习意愿十分迫切,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等实际的现实因素。对于苦聪人的本族语拉祜语,村民的态度不一,但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特别排斥苦聪语的学习,他们表示“拉祜语不应该成为学习汉语的阻碍”,在学习重要性上,大部分家庭将汉语放在苦聪话之前。
对自己的语言沒有保护意识是村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语言环境的家庭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有的家庭认为自己本族语没有用,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一般男性更为实际,认为赚钱最为重要,但也有类似于妇女主任之类的有一定社会意识的女性想法也较为实际。
第二章 意见与建议
推广汉语(普通话)同时也要保护苦聪话,也要深化苦聪话“有价值论”。“方言土语无用论”在很多地区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母语苦聪话是没有价值的,因而很多苦聪家长觉得让孩子学苦聪语没有用处,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没有让孩子主动学习苦聪语的意愿。有部分家长直接拒绝让孩子学习苦聪语,只有一小部分表示苦聪语还是要会说,可以在家用苦聪语与家人交流。
(一)文化和广播工作
文化广播等媒介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广播工作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者米拉祜族乡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中提及,者米乡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积极辅导农村文艺队,为各村配备了各项文化设施设备,并完善了农村文化活动室,积极着手改善农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这些都是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的良好举措。但作为拉祜地区,更应该在民族特色上花功夫,让村民更好的体验拉祜特色在现代社会中的优秀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村民对拉祜文化风俗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本民族的自豪感。
(二)发挥媒体作用
媒体在文化教育中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小到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总而言之,媒体起着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媒体也可以迎合人民的实际需要,提供为之发展利益真实有效的信息。者米乡上纳迷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情况也较为不发达,人民致富手段单一,媒体可以就此情况“因地制宜”,提供当地村民不了解的信息,鼓励村民结合当地拉祜特色吸引外来游客,结合自身优势“靠山吃山”获得经济利益。电视、广播等媒体手段也可以介绍其他地区“民族村”“度假村”等的成功案例,给当地村民提供较为先进的经验,让其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让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体会到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利益的获取是不冲突的,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特色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三)学校的作用
学校在语言的学习重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以前没有学校会系统的教学苦聪语,都是一代代的口耳相传,加上没有纸质、电子网络各种形式的记录,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苦聪语的传承发展。因而在各门各类学科化发展的今天,系统的学习拉祜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习口语交际,更是学习系统化的拉祜语教程,这不单是为了个人的本民族语言水平着想,更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本民族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四)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民族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直过民族录取政策。各民族院校对擅长本族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降分政策,对一些濒危语言地区的语言使用者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学教育中加入本族语的系统学习,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完善的(不仅限于口语)民族语教学,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为民族地区提供专门的人才,也为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少数民族本族人才。
结 语
苦聪人兼用汉语程度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所提升,无疑这是促进民族交流的最佳渠道,但在此基础上,本族语的传承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汉语教学和保护本民族语言文化,二者并驾齐驱,方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剑艺.拉祜语苦聪话的若干特点[J].民族语文,1992(5).
[2]李洁,张伟.苦聪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3(1).
[3]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4]戴庆厦,常俊之.元江苦聪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9(3).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 650500
关键词:苦聪人;汉语;成因;建议;双语
引 言
我国现有苦聪人近3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哀劳山和无量山一带的高山地区,此外在江城、孟连,以及版纳地区勋腊也有分布。本文根据其汉语水平调研情况,对其兼用汉语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第一章 成因分析
(一)外界因素
1.行政
下新寨是者米乡下辖的四个行政村之一,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瑶族、壮族等民族世居于此,其中主体民族拉祜族是“直过民族”。者米拉祜族乡有中学一所,全日制小学六所,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以及进村入户教育宣传和劝返工作的开展,随着教育环境的逐步改善,入学状况也在进一步好转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脱盲率,脱盲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孩子接受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势必包含成体系的汉语学习(基本的识字教育和语文教育)这也为苦聪年轻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接受汉语教育的坚实基础。
2.经济
经济是一切事物最基础性的需要。从经济上来看,政府的举措是围绕脱贫攻坚展开的,包括建档立卡、目库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这些举措为脱贫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直至2018年11月,新识别贫困户9户41人,未脱贫人数从1077户4629人到477户2050人,贫困率大大减少。经济状况改善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好处,这也与语言的学习有连锁反应。经济也是教育意识改善的前提,经济也是教育的基础,以者米中学为例,直至2019年,设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2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57人,占学生总数40.94%;者米小学设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68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达1085人,占学生总数的37.83%。[ 本文部分数据来自者米拉祜族乡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从这一数据中可见,建档立卡这一改善经济的举措对于教育的提升的重要性。在校的学生接受汉语教育,使用汉语的情况是100%。
3.教育
如上表所示,文盲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减少。7到18岁的文盲率最少,仅有60岁以上的老人的一半,且该阶段学历差距最小,由此可见脱盲工作的成功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到39岁的青壮年可以分为19到25岁的适龄学子以及25岁以上的工作人群,在这一年龄分段中,基本上与青少年时期的数据相差不多,该阶段学历差距较大,但初中学历与小学学历的比例十分接近,这与青少年阶段的数据相差无几。与此同时,该阶段有一个23岁的女大学生(包括大专生),也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在40到60岁的中年阶段,文盲率也是较高的,初中学历是最高学历,小学学历是较高学历,且文盲率也是比较高的。该年龄段有部分在村里任职的人员,除去村里根据传统惯例任选的村干部以外,都是初中或小部分有能力的小学学历的村民担任村干部。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阶段,文盲率占四个年龄段中的最高比率,在不发达的年代里,人民受教育率普遍较低,位于边境地区的苦聪寨子也不例外,在该年龄段,小学文化程度已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在该年龄阶段,仅有一位初中文化学历的大叔,其曾有服兵役的经历,也在村里担任村干部职务。除此之外只有五位村民有小学文化水平,属于脱盲人群,但皆未在村里担任村干部的职务。与此同时,在30以下的年轻人群中,年轻女性的高等教育(指的是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受教育率并不低于同年龄的男性。男性的脱盲率高于女性,但“学习后勁”不足,一般都是达到初中学历(基本脱盲)后便放弃学习,一般是外出务工。
教育的提升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汉语的使用也是密不可分的。如上表所示,汉语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呈现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在不会汉语的人群中,文盲率占了绝大部分;在略懂汉语的人群中,文盲率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相差不大,这部分人对汉语的使用更多的处于听得懂的阶段,相比于书写,这部分人更注重汉语的实际运用。他们中有部分人有小学学历,并不是一字不识的状况。在汉语水平一般的人群中,文盲率已大大减少,他们基本上拥有小学以至于初中的学历,基本的汉语对话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的。第四类人群是对汉语可以熟练流利使用的,这一阶段的人群中学历差异并未出现断层,更有高中和大学学历的人员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未脱盲率并不少于汉语水平一般的人群,对于这一现象,可从职业来看其成因。这一部分人群有很多是在村里任职的村干部,他们有更多对外界了解的渠道,也顺其自然的拥有更多交流的需要和资源,虽说没有什么文化程度,但在语言的使用上,这一部分人群拥有不亚于拥有初中学历及以上人群的汉语交际水平。但这部分人的汉语学习不是学校成系统性的,因而其汉语水平仅限于基本的口语交流。所以这一部分人并不能作为“学历决定汉语水平”这一结论的反例。
文化活动都是以汉语来主持开展的(村人李机才口述),这样的文化广播工作的开展也会在人民群众中提升汉语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汉语的群众基础。
(二)内在因素
与外界接触是苦聪人学习汉语最为主要的动因之一,对外的途径可细分为求学、经商、外嫁等了解外界必然要有语言的接触。
1.语言能力和经济的关系
经济情况与语言掌握是有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对语言交流是有要求的。者米乡气候湿热有利于各种水果的生长。苦聪人种植香蕉和芭蕉等经济作物,必然需要承担对外销售抑或是与收购商交流的责任,因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性别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性别在语言能力上有不同的表现,女性在外语学习中有天然的优势,但男性在传统观念中更多承担了对外交流和赚钱养家的责任,因而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男性更容易意识到学习新语言的重要性。在者米乡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表中也呈现出男性汉语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的情况,这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为显著。 3.年龄差异
年轻人学习语言更有优势,因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从之前的“年龄与教育程度关系”表格中便可以看出,年轻人(25岁以下)的人群基本上都有汉语沟通能力,即使没有上过学的一部分年龄未足的儿童也是潜在的汉语使用者。
4.家庭因素
语言态度表是展示受测者对被测语言的态度的良好手段,其中包括被测者对母语和非本族语的价值判断和语言使用的前景判断(从是否愿意让下一代学习这一角度来看)。对拉祜语的使用情况调查表、语言态度测试以及语言内外部使用情况表可知汉语对拉祜语影响较大,拉祜语族群对汉语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对汉语的学习使用持开放态度。这一点尤其可以从如“您认为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什么?”、“您认为拉祜族人成为汉语单语人的态度是什么?”、“您想自己的孩子使用什么语言?”以及“您愿意把孩子送到什么学校里学习?”等问题中得到答案。在走访的这些家庭中,绝大部分都对汉语的学习意愿十分迫切,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等实际的现实因素。对于苦聪人的本族语拉祜语,村民的态度不一,但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特别排斥苦聪语的学习,他们表示“拉祜语不应该成为学习汉语的阻碍”,在学习重要性上,大部分家庭将汉语放在苦聪话之前。
对自己的语言沒有保护意识是村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语言环境的家庭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有的家庭认为自己本族语没有用,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一般男性更为实际,认为赚钱最为重要,但也有类似于妇女主任之类的有一定社会意识的女性想法也较为实际。
第二章 意见与建议
推广汉语(普通话)同时也要保护苦聪话,也要深化苦聪话“有价值论”。“方言土语无用论”在很多地区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母语苦聪话是没有价值的,因而很多苦聪家长觉得让孩子学苦聪语没有用处,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没有让孩子主动学习苦聪语的意愿。有部分家长直接拒绝让孩子学习苦聪语,只有一小部分表示苦聪语还是要会说,可以在家用苦聪语与家人交流。
(一)文化和广播工作
文化广播等媒介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广播工作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者米拉祜族乡人民政府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中提及,者米乡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积极辅导农村文艺队,为各村配备了各项文化设施设备,并完善了农村文化活动室,积极着手改善农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这些都是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的良好举措。但作为拉祜地区,更应该在民族特色上花功夫,让村民更好的体验拉祜特色在现代社会中的优秀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村民对拉祜文化风俗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本民族的自豪感。
(二)发挥媒体作用
媒体在文化教育中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小到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总而言之,媒体起着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媒体也可以迎合人民的实际需要,提供为之发展利益真实有效的信息。者米乡上纳迷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情况也较为不发达,人民致富手段单一,媒体可以就此情况“因地制宜”,提供当地村民不了解的信息,鼓励村民结合当地拉祜特色吸引外来游客,结合自身优势“靠山吃山”获得经济利益。电视、广播等媒体手段也可以介绍其他地区“民族村”“度假村”等的成功案例,给当地村民提供较为先进的经验,让其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让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体会到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利益的获取是不冲突的,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特色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三)学校的作用
学校在语言的学习重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以前没有学校会系统的教学苦聪语,都是一代代的口耳相传,加上没有纸质、电子网络各种形式的记录,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苦聪语的传承发展。因而在各门各类学科化发展的今天,系统的学习拉祜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习口语交际,更是学习系统化的拉祜语教程,这不单是为了个人的本民族语言水平着想,更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本民族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四)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民族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直过民族录取政策。各民族院校对擅长本族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降分政策,对一些濒危语言地区的语言使用者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学教育中加入本族语的系统学习,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完善的(不仅限于口语)民族语教学,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为民族地区提供专门的人才,也为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少数民族本族人才。
结 语
苦聪人兼用汉语程度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所提升,无疑这是促进民族交流的最佳渠道,但在此基础上,本族语的传承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汉语教学和保护本民族语言文化,二者并驾齐驱,方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剑艺.拉祜语苦聪话的若干特点[J].民族语文,1992(5).
[2]李洁,张伟.苦聪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3(1).
[3]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4]戴庆厦,常俊之.元江苦聪话概况[J].民族语文,2009(3).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