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理论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

来源 :海外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基于隐喻认知理论,尝试对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试图在跨域性、相似性、普遍性和认知性这四个隐喻维度上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浅层的语言现象,还是深层的认知途径,由此教学重点从语言知识传授过渡到思维能力培养;从零星的语料加工过渡到系统的人文鉴赏力陶冶。
其他文献
英语口语的僵化现象在当今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以杭州师范大学学生为对象,展开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传统课堂模式与移动环境下各自在英语口语训练方面的特点,并据此着重从输入、输出和情感认知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移动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口语僵化现象的原因,最后依据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激活策略,以供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参考。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局面,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因此商务英语行业急需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在产教融合的大前提下,民办本科高等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越来越强调应用性和创新性。该文阐述了民办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上的现状,提出了民办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途径,望能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为民办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字幕对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字幕对听力理解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中英字幕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帮助最大。英语听力水平对不同类型的字幕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有显著差异,听力水平越高的学生对字幕视频的理解也越好。研究发现旨在为英语听力课堂有效利用字幕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知识和国际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依据我校最新版培养方案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的现状,笔者探究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存在的问题,给予师生的挑战,最后从如下四方面提出课程改革创新的建议:创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导课堂;创新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创新考核方式,形成多维考核系统。旨在为我校跨文化交际系列课程开展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该文从英语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入手,结合课堂设计案例,探究如何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课堂设计具体包括: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重点探讨如何形成有效的小组活动。
沉浸式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创的一种全新第二语言教学模式。该文对沉浸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阐明。最后,笔者依据目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从创设环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师资队伍和双语教材等角度提出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启示,以更好地应用沉浸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内省方法作为质化研究方法的类型之一,方法价值在于为研究者提供了认知过程这类特殊数据。因其特殊的方法价值,内省方法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该文在回顾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内省方法思想的发展,区分了内省方法具体数据收集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一直饱受争议的内省方法有效性问题,为内省方法研究实践者提供参考。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是检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判断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如今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亟须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文章从评价主体、评价比例、评价方式、评价特点等展开新时代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员化技能大赛”的提出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进行了一次“全员化技能大赛”的实践,该文分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全员化技能大赛”的实践效果。通过选手参赛心得文本分析得出,“全员化技能大赛”是一种有效的比赛形式和教学方法,它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优化了人才培养方式。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堂的首要环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研究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比赛中10位英语教师的课堂实录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探讨高中英语优质课课堂导入活动的特点,旨在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提供借鉴意义,期望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研究发现:本届高中英语优质课导入方法灵活多样,导入的时长也各有不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选择了相应的、合理的导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