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人生 10位艺术家

来源 :风尚志·达人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ssus19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个丰富精彩的艺术人生
  10颗冷静激情的艺术心灵
  10段多面思考的黑白对话
  10件专情黑白的视觉之作
  
  REPLAY全球创意总监SERGIO ARREGHINI
  Observer in the West
  蓝眼睛的黑白窥视
  他是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
  带领REPLAY旗下三大品牌创出新的天地
  他自由潇洒,染指广博,妙想天开
  以好奇的目光观察独特的东方世界
  
  《风尚志》:介绍一下你成为设计师之前的经历?
  SERGIO: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艺术文学和服装设计。我注定要成为一名设计师。
  《风尚志》:在创作中,灵感通常来自于什么领域或偶然的经历?
  SERGIO:我习惯在随意漫步街头的时候获取灵感,也喜欢跟别人一起讨论电影或者音乐。
  《风尚志》: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中国,哪一种会给你最强烈的直观感受?
  SERGIO:中国一些简单的,在白纸上的黑色线条也能表达出多重的色彩,这两个最基本的颜色能表达出许多的元素及形象。
  《风尚志》:今天的时装舞台,黑白与色彩永远进行着难分伯仲的竞争,您怎样看黑白时装与色彩时装的这种交替?
  SERGIO:我一直认为色彩的平衡是必需的。换句话说,同时使用黑与白和彩色调和是不受限制的。
  《风尚志》:黑白在所有颜色中似乎是最安全的,你自己更倾向于其中哪一种?
  SERGIO:人们之所以倾向与黑色或者白色是因为两者都非常容易去搭配,同时在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我认为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黑色或者白色。当然,我会选择白色,比较轻快。
  《风尚志》:最喜欢哪位艺术家?
  SERGIO:我很欣赏Mark Rothko,他很擅长运用黑白色进行绘画。
  《风尚志》:在你的生活里,家庭占据怎样的位置?
  SERGIO:家庭在我的生活中必须存在,它至关重要,并且能不断平衡我的状态。
  《风尚志》:你觉得自己的个性和REPLAY这个牌子的风格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SERGIO:我自己“就是”这个品牌。这就像我可以轻易地认识到自己的风格,并与自80年代就相识的老朋友、公司的创始人Claudio Buziol一同“分享”这个独特之处一样。除了友谊的关系,我更愿意与这些和我趣味相投的人一起工作。
  
  SERGIO ARREGHINI
  196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波代内诺省,REPLAY, WE ARE REPLAY及REPLAY & Sons的全球品牌创意总监。自2001年入主Fashion Box 集团后,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令人吃惊的设计天赋,引领意大利三大顶级牛仔品牌之一——REPLAY不断突破。
  
  著名时装摄影师冯海
  
  Dancer in The East
  
  东方的黑白行者
  
  他是国内最顶级的时装摄影师之一
  出现在他镜头里的模特,总有不寻常的味道气韵
  他谦和淡然,仰慕西方文明,同时笃信中庸之道
  
  《风尚志》:是什么特殊的审美经验影响你走进时装摄影?
  冯海:一个是成长时期正在变化的中国社会,一个是我们所受的西化教育。这给了我一个双向的思维方式,我学的是油画而不是国画,这种最初的审美标准也是西方的。
  《风尚志》 :如果用黑或白来定义你自己,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冯海:作为一个摄影师,可以把任何一个灰板拍成白的,或者黑的,我不会单单去做一个“白”或者“黑”。我愿意去尝试所有的变化,甚至也可以是彩色的。
  《风尚志》:黑白两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是否说明黑白有跨越时空、地域的审美经验?
  冯海:黑白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更多代表着知识分子的审美,像国画的色彩构成,我们强调的留白等等。它是比较高级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提炼,是从明度上来说最刺激的颜色,因为它比较单纯,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风尚志》:相较于彩色电影,当置身于黑白电影中,它给你的观影体验是什么?
  冯海:我自己本身很喜欢看黑白电影,前一阵在香港,那边的博物馆因为周璇的纪念日而放了一些老片子,我看了就很有触动。尤其我在看那些黑白老照片的时候,那个时代感,经历了很长时间考验的影像,像一百多年前的人像,甚至风景,中间那些时间走过的痕迹,都会特别触动我。
  《风尚志》:您认为黑白之间有交集吗?
  冯海:黑白的对立其实是西方人的一种看法,在东方的角度看来,两极其实是最接近的。举个例子说,你在山脚下的时候,山顶对你来说是另一个极端,而你到了山顶,无处可去的时候,就只能再下山,又回到另一个极端了。所以我们常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是这个意思。
  《风尚志》:您受的西式教育,对待问题的态度却很东方,这是一种黑白一样的关系吗?
  冯海:不是。西式教育给我更多的是技术和审美上的影响,而在生存哲学上,中国古人已经有了一套自己对待事情的方式,无论中庸或者圆通,我们传统的应对方式才是最有效最实用的。
  《风尚志》:黑白的过多使用是否会带来审美疲劳?
  冯海:不会疲劳,但人们总希望得到新的视觉刺激。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哪怕是你今年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款式,到了明年你依然觉得它过时。任何一种审美标准都会随时发生改变。
  
  
  冯海
  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特聘教师
  两度荣获“中国最佳时装摄影师”称号
  多次担任国内时尚、摄影大赛评委
  
  Your Accompanying 20 Years
  黑、白、二十年
  
  他们是艺术界的明星级人物
  他们是学生眼中的神仙眷侣
  携手二十年,走过多少黑白的点滴
  用黑白解析的人生,会有多少不一样的精彩
  
  “她选白?那我只好是黑了。”
  栾伟丽坚持认为自己是黑白中代表“白”的那一个,因为白色“清亮,明快,让人精神愉悦。”
  丈夫宫林则用一身黑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并因为她选白我才选黑。我确实更倾向于黑。尤其在北京,黑色与大气磅礴的空间环境非常契合,有一种沉静、内敛、踏实的感觉。”
  没有多余的解释和延伸,也不求多么深沉的箴言警句。
  黑,就是黑。
  白,就是白。
  简单的黑白对位,在走过的二十年风雨中,彼此碰撞,相互交融,在执子之手的一刻,晕染出不同层次的美丽灰调。
  
  “中国的黑白实际并不简单。”
  即将再次赴法国举办个人展览的宫林,一直以中国新媒体艺术推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在现代艺术领域成就卓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黑白是中国水墨的根本。除了因为国画的总体构成需要是白的纸,黑的墨,我们更强调是写意的态度与留白的意境。黑白所调和的不同的灰,无论饱满或者干枯,都能在似与不似间概括出世间所有的线条和色彩。”
  习惯于用浓烈的彩色诠释“莲”的栾伟丽,则从另一角度为丈夫补充帮衬。
  “黑白在中国艺术的传统上比较能代表文化阶层,像墨荷、墨竹,都是为了表现文人一种清高的气节。而到了民间,年画也好,剪纸也好,则是特别饱满绚丽的五彩颜色。他们分别诠释了不同的审美和价值趣味,缺少一个都不足以代表中国文化。”
  两位习惯在教室授课的老师,谈起对黑白的看法,偶尔难得的争论,也有默契和谐的温和谦让。
  一幅黑白八卦图是如何交融?
  因为他是黑,她是白。
  
  “黑白远离生活,才能亲近艺术。”
  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是对提起毛笔挥毫泼墨的国画学习者的忠告。
  宫林与栾伟丽,秉承同样的原则,在各自的领域里将天赋与理想发挥到极至。
  宫林认为,黑白在艺术中的经典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远离生活。现实中充斥着无数的色彩,而黑白则用独特的方式在艺术上给予高度概括。同样的事物,彩色是还原,黑白是凝练。就像他正在从事的新媒体艺术,用影像、装置等无数手段,衍伸出人在现实中的挣扎。
  栾伟丽一直钟情于画“莲”,也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莲。”
  “你见过黑白色的莲吗?你见过膨胀到要冲出画布的莲吗?莲在我心里不仅仅是可以欣赏、可以触摸,可以闻花香,还代表了欲望、生命、冲动……黑白的莲,则有更加丰富的意义。”
  对于视艺术为至高理想的艺术家而言,黑与白,早已不再是黑与白。
  
  后记:
  对新媒体艺术家宫林教授与画家栾伟丽教授的采访,在栾教授于中央美院油画硕士进修班作品展的间隙匆忙进行着。他们一位在轮流围绕着的艺术家中央做谦和善意的点评,一位在不远处默默注视丈夫,不时举起相机,频频颔首,脸露微笑。
  偌大的白色展厅里,两人远远的身影如同一幅水墨丹青上两两相望的墨迹。独立,呼应,不可分。这种无法形容的美好,应了《诗经》上的一句话:“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宫林
  中国新媒体艺术推手人物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术系副主任
  著有《中国电影美术史》,《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电影美术卷》
  举办法国个展: La Rochelle Carré Amelot
  CEUVRES DE LIN GONG (影像、装置、行为)
  
  栾伟丽
  执着于“画莲”的知名女性油画家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画集《莲——栾伟丽》
  多次于中法两国举办《莲与灵魂》、《莲——栾伟丽作品展》等个展
  
  宫林《面花》片断(剪纸实验动画)
  
  Together In 3 Years
  黑、白、三年
  
  蚊猪和天洋,80后的恋人。以艺术和对黑白的感受惺惺相惜的恋人。蚊猪做插画,天洋做设计。相遇之前,蚊猪在白色草纸上练习素描,天洋在黑色世界里寻找轮廓。当他们相遇,蚊猪的纸上展开了故事,天洋的草图中带了感情。黑与白在这对年轻的艺术家身上绽开纯洁丰盛的果实。它们和他们的故事,都从“遇见”开始。
  
  蚊猪
  “毕业后,我跟妈妈说,我不要去公司上班了,我一路走过来那么难,好不容易被感染成现在的样子,我再也不要回去了。”
  蚊猪的转型作品就是这组蘑菇系列。这不是一组纯艺术作品,而是为配合印厂用来答谢VIP客户所创作的12张商业作品。印厂承诺蚊猪不给她任何限制,任她自由创作。这是她的作品开始对这个世界开放的起点。用蚊猪自己的话来讲,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入口,那就是“相遇”。而且她成功了。她在那以后便深信,即便用最简单的白纸与铅笔,也能换取艺术与尊重,快乐与美感。她的生活细腻奔放,简单充沛,释放着深厚的想象力的同时,对生命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思考。这种性格使她能够勇敢地把颜色回收,收到最极简的状态,用来发展人与人之间最动人、也最容易被忽略掉的感情。
  
  以蘑菇作为主角并用肢体语言表现月份数字的作品
  蚊猪和天洋的卡通自画像。
  
  蚊猪
  19833月31日出生于广东
  2003?毕业于深圳艺术学校美术系
  2007?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第六工作室
  2007?(毕业后)至今,@自由插画师&设计师
  
  天洋
  “喜欢黑白是因为黑白是最单纯的语言,也可以说是最极端的。最近我慢慢喜欢上了 Baroque和Gothic,突然发现黑白也非常适合,让人喜出望外。”
  
   天洋描述了一段他刚毕业时经历的困惑期:“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天使,一个是恶魔。一个在光明中睡着,一个在黑暗中醒着。”现在,天洋终于冲破自己对黑白的禁忌,完全迷上了它们,开始从中逐层的历练、简化。对蚊猪来说,黑白带着更为温厚与感性的底色,而天洋在极致中追求着自己独立的风格。
  
  《风尚志》:你怎么看蚊猪这组蘑菇系列和她现在的创作状态?
  天洋:她以前的作品可能还是一个小女生的玩耍,蘑菇这一系列是一个转折。你会发现每一幅都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她的心情日记,现在的她是在用作品记录她的生活。这是好的趋势,要突破的可能是技法,让作品更加完整。她现在的作品是真实的,这很重要。这点她比我幸福,我做设计的,想完全的表达自我比较困难。
  《风尚志》:你最欣赏她的性格是什么?
  天洋:活泼开朗,偶尔在家里玩自闭。
  《风尚志》:说说你们在创作中对彼此的影响?
  天洋:她在想方案的时候感性思维比较重,完全是一种自我创作,有时想的方案不完整,我会帮她完善,相反她也会在我做方案的时候给我一些感性的互补。
  
  后记:
  采访结束后,蚊猪开始准备去法国继续学习插画的行程,天洋则在北京紧锣密鼓地筹划自己的工作室。这对恋人没有对不确定的未来表现出焦灼,因为他们怀揣黑白带给他们的悠远平和的力量。
  《风尚志》编辑部深深地祝福他们。
  
  天洋作品
  
  天洋
  1981 6月4日出生于青岛
  2003 为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设计形象
  2003 参与2008北京奥运色彩系统设计
  200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6 进入ogilvyone,任艺术执导
  2007 至今,@自由设计师
  
  Different Way To
  The Same Question
  黑白艺术生活之30+单男
  王光乐芒果
  
  他们不曾相识,他们专长各异,他们是最具个性的30+型男艺术家,他们共同以画笔挥洒着各自的精彩人生。同样的黑白背面,不同的阐释与深意。言语、色块、线条,皆是心灵深处最酣畅的表达。
  
  Q:
  
  1、印象最深的黑白影像作品是什么?
  2、黑白电影给你什么感觉?
  3、色彩在你的创作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黑白呢?
  4、形容一下你的黑白作品?
  5、灵感通常从何而来?
  6、创作中最难忘的一次心灵震动是什么?
  7、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情是什么?
  
  A:王光乐
  
  1、日本电影《罗生门》。
  2、长期看彩色片突然看到黑白的,那种视觉上的陌生和刺激,会产生很大愉悦。
  3、色彩当然很重要,但对我来说不是排在第一位。我比较多考虑的其实是色彩里一个最简单的要素,叫做明度。明度达到最强就是白,降到最低就是黑。这样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其他的比如画面的结构,造型,颜料的材质……因为色彩只是绘画当中的一个要素,不是全部。在我去年的创作中,黑白要占到80%。
  4、我有一套作品叫《寿漆》,其中也有运用黑白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一张画布,我用白色从头到尾涂一遍,过几天再用黑色涂一遍,然后再涂一层白。每次涂完我留出一个边缘,所以看起来是一条线,实际是很多层的覆盖。这个过程看似很重复,也许很不可解释,但它可以产生很多想象。就好像春天的植物生长,你天天看是看不到变化的 ,只有非常细心的观察,才能从肌理上、质感上感觉到不同。
  5、可能来自我童年多一点。我之前有本集子的灵感来自于南方老人的一种土葬。那些老人在大限之前会自己给自己的棺材刷油漆,如果这一年他身体还好,那么就会继续刷一年,就好像眼睁睁的看着生命在自己手中溜走,非常触动我。
  6、每一次创作、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一层一层地涂,然后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满意,什么时候到了那个想要的程度,但是花这么长时间去“耗”在这个过程里,它其实是会有那种说不清楚的感情在里面。
  7、我上大学的老师朝戈老师说过一句话,叫做“审美带动技术”。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琢磨这句话,在经历无数次创作中的碰撞后,我想,这句话是对的。
  
  王光乐
  王光乐,光头,不能哭只能乐。
  画家,1976年生于福建,200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
  个展:
  2005 “汉语”,北京一月当代画廊
  2007 “寿漆”,aye gallery 画廊
  
  王光乐画展“寿漆”作品
  
  A:芒果
  
  1、玛赞•莎塔碧的漫画《我在伊朗长大》系列。
  2、事实上,黑白电影感动我的是它的超现实,我们见过黑白的现实吗?没有。(某些动物可以)。就象水墨,黑白的山水,黑白的牡丹,都是超现实,帮我们扩展了我们眼睛实现不了的领域。
  3、我的彩色比较多,我把黑和白也看成彩色的两种,中国人在运用黑白上,没得说。画了几千年的黑白世界(水墨画)。黑白是减法,彩色是加法。交替不分彼此。
  4、《阿拉丁的花园》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它可能只是作者的一些臆想,所以只能存在于纸上,墙壁上,洞穴里,没有人到达过的花园里,黑白世界里。
  5、平时会有随手记录的习惯,大部分灵感都来自即时记录,随身带一个小本本。像机敏的猎人一样,捕捉自己脑海里的影像。有时候灵感来自梦,我的很多诗都是记录梦境的。
  6、是本地的一些年轻朋友发起的“漂流blog”的活动,就是在一本传递的笔记本上随意图画,我画了那个“火山系列”的一张。又绚烂又毁灭,跟我们全球的现实很接近,是我全新的风格。
  7、当我辞职去画画的时候,钱很快就花完了,房租和吃饭都成了问题,父亲只说了两句话:1.画画好,是你一直都喜欢的。2需不需要钱?在这之前,我从来没说过自己的真实情况,而父亲也从没支持过我之前的任何一项工作。我很感谢他。而我的母亲曾经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兼教美术,是我的启蒙老师。
  
  芒果《阿拉丁的花园》
  
  芒果
  自由插画人,常住成都,喜火锅。
  梁晓声文集插图本《伊人伊人》(已出版)《欲说》(即将出版)
  创意设计《不负如来不负卿》系列插图,《花开不记流年》系列插图
  独立杂志《COUNTDOWN》特邀插画师
  《世界博览》专栏插画
  http://woxingzhe.spaces.live.com
  
  TheyRepresent
  Themselves
  黑白艺术生活之20+单男
  
  223汪钰伟(WZL)
  
  他们私下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是年轻艺术家中最有魅力的20+型男,他们共同在视觉影像和艺术活动中拓展自己的角色,同时带动青年一代的创意设计者。然而他们对黑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他们在今天,拓展着黑与白的一切可能性与切入点。
  
  《风尚志》:如果把你放进黑白灰的世界里,你会觉得幸运还是不幸?
  WZL:幸运。人生从此简单了许多。
  《风尚志》:讲两个带给你很深印象的、跟黑白有关的影像作品吧?
  WZL:一个是胡洋的《上海人家》,我看后特别喜欢。它很客观,很真实,很赤裸裸。通过那组作品,可以感觉到他本人也是一个张力很强而且在生活上很低调的人。他的每一张作品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而不是影像本身。我喜欢接近现实的东西,可能因此这样我更偏于黑白色,黑白色给我的精神是务实。
  《风尚志》:色彩对于你来说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吗?
  WZL:不是本质的东西吧,当然它也很重要。我不会排斥它,但也不会纯粹为了色彩去创作。而黑白并不是色彩。它直接代表它本身,是很本质的。
  《风尚志》:平时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哪儿?
  WZL:灵感很多。但不会刻意去强求。以前我的生活很饱和,现在就会很放松,晚上会随便看些搞笑的电影或者好玩的文字。我在身边带着笔记本,有想记下来的就随时拿笔记下。以前我会写博客,现在不写了。都是在笔记本上写一年,然后到一年结束的时候弄一篇完整的发上去。
  《风尚志》:对于创作视觉影像的人来说,最该保持的一种精神是什么?
  WZL:激情吧。一种持续的激情。只要他选择对他来说正确的职业,激情就不会灭。
  《风尚志》:黑白对视觉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WZL:使人的创作状态能够与作品达到最大的契合,达到极简的状态。从中激发出想象力。
  《风尚志》:在黑与白中选择一种可以代表你的颜色?
  WZL:白色吧。因为黑白给我的精神还是通透的,有想象力的。我希望自己代表的是白色,在这中间可以容纳很多种不同的创作形式。
  
  
  汪钰伟
  图形设计师,唱片设计师,策划人,曾与朋友成立策划小组,主要研究中国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状态。现为“特大号工作室”的负责人。“十分人生”短片项目组织者和“没兴没废”城市纪录片(www.upnub.com)拍摄的项目负责人。
  
  2006年为一张电子音乐专辑做的封面
  
  2004年参加ADOBE比赛的作品
  
  《风尚志》:形容一下,TOO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223:一本独立制作和出版的杂志书,立足国际化视野的时尚、流行文化、创作和生活方式。它是多变的,不定的,反陈腐和老套的,摒弃低级商业趣味的出版物。独立制作和发行。《TOO》走的路线是时尚与艺术的结合。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想有一个平台(且不说这个平台日后能否有影响力),给更多有好的想法、有好的创作力的人来发表他们的idea,无规条的作品,也是我们想要表现的。
  《风尚志》:色彩是你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吗?
  223:对的,我拍的照片还是以彩色为主。黑白灰的世界我也很喜欢,我现在就很喜欢穿黑白灰色系的服装。但是拍照还是以彩色为主,因为没想到要用黑白,我在这方面没太多意识的。
  《风尚志》: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你习惯捕捉灵感的方式是什么?
  223:灵感应该来自平常的图像阅读,包括杂志、图书、电影等视觉的东西。有时候音乐、话剧什么的也会给我灵感。但大部分时候的灵感都是即时出来的,没有预备的。我习惯捕捉画面,没有捕捉灵感的习惯。
  《风尚志》:对于创作视觉影像的人来说,他最该保持的一种精神是什么?
  223:行动。不只是思考。
  《风尚志》:给你很大震撼的黑白作品是什么?
  223:Wim Wenders“地球的表面”系列里面的作品。
  
  编号223
  
  现居北京。杂志人,自主创作。独立时尚杂志书《TOO》创办人之一。隐匿的拍照者和写字者,偏执于影像视觉。游城人。有桃红情结,热衷暧昧和取闹,收集私人情趣和玩具。创作类型涉及摄影、平面设计、Tee Design、平台玩具、平面/网络杂志、独立出版物、文学等。独立出版《My private broadway》个人影像书。摄影作品入选《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印象》等摄影书典。
  blog:http://finger_blue.blogcn.com
其他文献
每一个产品负责人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产品,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自媒体平台,有自己的粉丝,为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  虽然一直就职于网络媒体公司,但是洪维也会有隐隐的担心,按照科技这样的发展速度,大家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像渐渐远离纸媒一样远离互联网,特别是传统的互联网。这样的隐忧,来自于洪维所身处的Travelzoo旅游族是一家在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个互联网浪潮中以Email精选推荐旅行资讯和特惠起家的公
期刊
一句“你若端着,我便无感”,道出了今天自媒体的特征——从内容到形式,只要“端着”,就会被黑。“端着”,大致可以被理解为“程式化”“无趣”“死板”,甚至是“长篇大论”。反过来说,只有新鲜有趣,活泼短小而又别具一格的内容,才能让众多习惯了新媒体方式的85后或者90后“有感”,才能让他们接受。  自媒体并不是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才诞生的传播方式,在PC终端的时代,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就已经具备了自媒体的特
期刊
007詹姆士·邦德有句名言,“伏特加马天尼,要摇的,不要兑的。”这使斯米诺伏特加成为绅士品位的最好代言。斯米诺新任全球市场总监Andre Branch,更以年轻一代活力四射的创意读解,赋予品牌激情混合的纯劲理念。  他并非欧裔,却承接了俄罗斯大地最顶级的皇族御酿;他来自纽约,却从莫斯科起步,为斯米诺的百年传奇留下最经典印记。2008年的春天,《风尚志》与Andre面对面。    《风尚志》:你认为
期刊
我觉得全世界都有很多追随者,可能我自己也会啦,也算是一份子。大家都跟随东西,我跟你你跟他,然后很容易会忘了自己应该怎么样的。你自己喜欢,真正的、随心地去喜欢,我就是这样子!太浮夸,太不巧,这就是我!  —陈奕迅  “最本质的东西不是你可以去决定的,你买不到,演不了,也借不到,这并不是意味着要让你装酷,和别人与众不同,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有些事情当只有做你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生,并以此为荣,无所谓其他人怎
期刊
自媒体一定是内容为王,需要把它当作一个正式的媒体来经营才会达到真正的成功,所以之后的自媒体一定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内容,那如今自媒体纷杂的市场上, 一定会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如果说在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大家对于媒体的操作模式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随着自媒体的发布和广泛流传成为可能,在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就已经不再是秘密。每个人都了解一条微博或者微信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的方法,每个人
期刊
从他对传统媒体的批判就可以大致得出他对于新媒体的要求:反应迅速,有编辑思路,有信息量,垂直化,与读者的关系是直给。  如假包换的九零后罗津是自媒体的忠实拥趸,大学没毕业就来到北京实习,无论换了多少家公司打交道的永远是新媒体。等到大学毕业,顺理成章地丢了动漫的专业,义无反顾地投身新媒体行业,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拉勾网社交媒体运营总监的Title。不再买杂志,多看电子书,他的生活,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
期刊
设计越来越迷你,科技越来越集成,样式也越来越颠覆极限。正如Hedi创立的瘦轻美学,越来越轻薄小巧的笔记本电脑赢得人们的好感,也占领了时尚设计的一席之地。轻薄还是小巧,随你所愿。      薄如纸 快如刀!  轻薄型笔记本较之小巧型似乎更占便宜,虽然体积稍大,但轻灵的机身能溶进更多科技色彩,商务也要及时行乐。    1联想 Think Pad X300  这款13.3英寸的笔记本电脑最薄处仅为18.
期刊
顽固的Converse穿客们,是时候将你们的旧鞋扔掉了!捉襟见肘的Grunge风潮已经褪去,这一季你需要的是一袭优雅的Cyberlook。如果你不知道出门该穿搭才chic,相信我们,一条丹宁裤加上一双白色Sneaker是永远不出错的终极之选!      纯黑主张  John Richmond      色块混搭  Missoni      极简新意  Ute Ploier      细节融混  G
期刊
电影将时光记录进胶片,腕表将时间记录在腕间。无论从经典的还是现在热映的电影巨作中,都能看到腕表的身影。在这些大电影中,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为影片中人物性格或者扮演的角色量身选择。从你爱的角色身上发掘他选择这款腕表的独特气质,或许能让你真正读懂他和它。  最美的皇室贵族—王妃  随着电影《摩纳哥王妃》的热映,每个少女心中的公主梦又再次被唤醒。作为拥有世界上童话般人生的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Gr
期刊
追逐奢靡生活的蓝血男子,用大量的服装语言透露出他世界中的风貌。也让这一众绸料西装、经典皮革、华丽丝绒料、褶边衬衫、极细烟筒裤,以漫不经抑或不死的复活力量,在华丽颓靡中重新绽放。穿上古典,回到那个闲适的美好年代。      宽阔的长裤,马甲垂垮在胸前,呈现出费里尼电影的风格。  在光影的变化下,恍若老放映机播放的无声电影。    蓝色绸料马甲 深蓝色西服套装 all by Giorgio Arm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