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却走上了科研之路。他研制出的普通农作物秸秆变为营养饲料技术获得了国家9项专利,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养殖户饲料来源和成本高的问题;又给农民拓宽了增加收入的渠道,解决了政府头痛的农村秸秆带来的社会问题。
他就是农民发明家,河南南阳兴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明军。他的专利产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养殖户的认可,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民的增收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
曹明军,自幼家贫,只上到初中便辍学回到家中务农。但就在务农期间,他看到村里许多有营养价值的秸秆被白白烧掉或沤烂,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农民还得花高价购买饲料养猪养牛。他时常在心里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秸秆利用起来?
后来由于贫穷所迫,曹明军只好外出打工。正好是大连的一家饲养场,老板让他专门为牲畜配制饲料,这使他了解到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将秸秆转化为不含激素的生物饲料。但是,这种饲料不仅那家饲养场生产不出来,全国也没有重大突破。他暗下决心,要攻克这项生物饲料技术难题!但对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来说,攻克科技含量较高的生物技术,实在比登天还难。但曹明军并没有向困难低头,他省吃俭用购买专业书籍,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并抽出时间到附近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专家求教。
那时候,工友们经常嘲笑他,“小曹想当发明家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风凉话时常让他不经意间就听到,老板也以盛不下“发明家”为由辞退了他。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向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回忆起那些艰苦的岁月,曹明军总是感慨万千。他对《中国科技财富》说:“那时候挺惭愧的,为了搞科研,把手中的积蓄却全部花光了,后来从银行贷款8万元,还将老家的房产作抵押,又把年迈父母喂养的几头黄牛卖掉,才解了燃眉之急。”
曹明军钻研生物技术的事迹传开后,邓州市将他作为农村科技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同时在资金、信息方面给予扶持。在有关部门和亲人的资助下,他建起了一个试验基地。经过8个寒暑、2000多个日日夜夜、数百次失败挫折,曹明军终于研制出了以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多功能生物颗粒“节粮”饲料。
开拓创新:亮智慧利剑解秸秆难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纲要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刚结束的“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曹明军一路艰苦地走来,也是靠创新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曹明军发明的多功能复合霉菌、微生物发酵剂转化秸秆的发酵饲料由微生物发酵剂、发酵设备及工艺和“清洁养殖”三大技术环节组成。经过几年来的试验证实,母猪用20-40%、育肥猪用15-20%的秸秆发酵饲料代替粮食制成配合饲料,牲畜贪吃贪睡,减少传染疾病的机率,抗病抗灾能力相应增强;减少粪便恶臭,蚊蝇减少,空气中氨浓度下降到26.5ppm,臭气强度降到2.5级以下,使养殖环境达到国家无公害养殖标准(GB18407.3)。
2002年8月,曹明军成立了河南南阳兴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针对副产品和废弃物,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针对生产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公司采用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经营模式,利用自身拥有的,复合霉菌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等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依托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通过秸秆发酵生化生产“节粮”饲料,建立“秸秆—生物饲料—清洁养殖—有机肥—种植”循环经济产业链,秸秆、畜禽粪便和废水等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达到废弃物“零排放”,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模式。
曹明军告诉《中国科技财富》,2007年,公司在“生物技术、霉制剂分析”等项目的研究中与南阳理工学院生化工程系进行了密切的合作。2008年,为促进公司的发展,特邀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洪章教授莅临公司指导。曹明军说:“只要有机会,我们将会与陈洪章教授合作开发‘秸秆气爆工艺’,为公司深入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迈出重要的步伐,对‘复合霉菌制剂制备方法’、‘秸秆生化饲料和颗粒饲料技术’及‘秸秆生物有机肥制作方法’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秸秆生化‘节粮’饲料的技术优势,研发并推广应用了多项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致富:用科技造福一方百姓
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努力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农民科学家,曹明军深深体会到农民艰辛,他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农民带来实惠。
曹明军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他自己充当一个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技术宣传到哪里。现在,曹明军和他的南阳兴农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业发展之路,实行统一畜舍建设、统一畜种进购、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苗防疫、统一出售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带动“三农”产业从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清洁”养殖业,形成了区域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这些年来,曹明军多次举办养殖技术和生物技术研讨班和培训班,印发各种资料达几十万册,使农民们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由于南水北调的实施,丹江坝体加高,库区上游的淅川县属重点移民区。为了尽快使库区移民脱贫致富,曹明军在淅川县移民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一系列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秸秆生物饲料加工与“清洁”养殖技术培训了30多场,培训库区移民17000余人次,发放有关图书资料18000余册,帮助50余户库区移民达到了规模化养殖,使众多农民受益。
曹明军介绍,生物秸秆饲料的开发,拓宽了农民的规模化养殖,克服了满山遍野见牛羊的散养、无序的养殖模式,大大减少了污水粪便的乱排乱放,使丹江的水质得到提升,保证了京津地区人民喝上洁净的水,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浪费资源、影响交通等隐患,被农民视为累赘的植物秸秆,经过曹明军这样一处理,完善了过复还田、微贮、压块、转化,制成高营养的生物“节粮”饲料,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养畜,畜粪变为沼气,沼气可以做饭、供暖和照明,沼渣加霉变秸秆和废异物,制作生物有机肥供有机农田使用,沼液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和冲刷畜圈,这一技术使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靠着对科技的不懈追求,曹明军终于实现了自己带领一方乡民致富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依然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乡民,刻苦钻研新技术,希望能以科技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科技示范的天地上闯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曹明军表示:如有意向合作者可点击公司网站:http://www.nyxn.net了解相关情况。)
他就是农民发明家,河南南阳兴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明军。他的专利产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养殖户的认可,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民的增收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
曹明军,自幼家贫,只上到初中便辍学回到家中务农。但就在务农期间,他看到村里许多有营养价值的秸秆被白白烧掉或沤烂,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农民还得花高价购买饲料养猪养牛。他时常在心里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秸秆利用起来?
后来由于贫穷所迫,曹明军只好外出打工。正好是大连的一家饲养场,老板让他专门为牲畜配制饲料,这使他了解到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将秸秆转化为不含激素的生物饲料。但是,这种饲料不仅那家饲养场生产不出来,全国也没有重大突破。他暗下决心,要攻克这项生物饲料技术难题!但对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来说,攻克科技含量较高的生物技术,实在比登天还难。但曹明军并没有向困难低头,他省吃俭用购买专业书籍,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并抽出时间到附近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专家求教。
那时候,工友们经常嘲笑他,“小曹想当发明家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风凉话时常让他不经意间就听到,老板也以盛不下“发明家”为由辞退了他。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向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回忆起那些艰苦的岁月,曹明军总是感慨万千。他对《中国科技财富》说:“那时候挺惭愧的,为了搞科研,把手中的积蓄却全部花光了,后来从银行贷款8万元,还将老家的房产作抵押,又把年迈父母喂养的几头黄牛卖掉,才解了燃眉之急。”
曹明军钻研生物技术的事迹传开后,邓州市将他作为农村科技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同时在资金、信息方面给予扶持。在有关部门和亲人的资助下,他建起了一个试验基地。经过8个寒暑、2000多个日日夜夜、数百次失败挫折,曹明军终于研制出了以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多功能生物颗粒“节粮”饲料。
开拓创新:亮智慧利剑解秸秆难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纲要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刚结束的“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曹明军一路艰苦地走来,也是靠创新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曹明军发明的多功能复合霉菌、微生物发酵剂转化秸秆的发酵饲料由微生物发酵剂、发酵设备及工艺和“清洁养殖”三大技术环节组成。经过几年来的试验证实,母猪用20-40%、育肥猪用15-20%的秸秆发酵饲料代替粮食制成配合饲料,牲畜贪吃贪睡,减少传染疾病的机率,抗病抗灾能力相应增强;减少粪便恶臭,蚊蝇减少,空气中氨浓度下降到26.5ppm,臭气强度降到2.5级以下,使养殖环境达到国家无公害养殖标准(GB18407.3)。
2002年8月,曹明军成立了河南南阳兴农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针对副产品和废弃物,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针对生产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公司采用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经营模式,利用自身拥有的,复合霉菌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等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依托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通过秸秆发酵生化生产“节粮”饲料,建立“秸秆—生物饲料—清洁养殖—有机肥—种植”循环经济产业链,秸秆、畜禽粪便和废水等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达到废弃物“零排放”,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模式。
曹明军告诉《中国科技财富》,2007年,公司在“生物技术、霉制剂分析”等项目的研究中与南阳理工学院生化工程系进行了密切的合作。2008年,为促进公司的发展,特邀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洪章教授莅临公司指导。曹明军说:“只要有机会,我们将会与陈洪章教授合作开发‘秸秆气爆工艺’,为公司深入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迈出重要的步伐,对‘复合霉菌制剂制备方法’、‘秸秆生化饲料和颗粒饲料技术’及‘秸秆生物有机肥制作方法’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秸秆生化‘节粮’饲料的技术优势,研发并推广应用了多项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致富:用科技造福一方百姓
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努力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农民科学家,曹明军深深体会到农民艰辛,他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农民带来实惠。
曹明军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他自己充当一个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技术宣传到哪里。现在,曹明军和他的南阳兴农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业发展之路,实行统一畜舍建设、统一畜种进购、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苗防疫、统一出售的“五统一”养殖模式,带动“三农”产业从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清洁”养殖业,形成了区域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这些年来,曹明军多次举办养殖技术和生物技术研讨班和培训班,印发各种资料达几十万册,使农民们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由于南水北调的实施,丹江坝体加高,库区上游的淅川县属重点移民区。为了尽快使库区移民脱贫致富,曹明军在淅川县移民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一系列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秸秆生物饲料加工与“清洁”养殖技术培训了30多场,培训库区移民17000余人次,发放有关图书资料18000余册,帮助50余户库区移民达到了规模化养殖,使众多农民受益。
曹明军介绍,生物秸秆饲料的开发,拓宽了农民的规模化养殖,克服了满山遍野见牛羊的散养、无序的养殖模式,大大减少了污水粪便的乱排乱放,使丹江的水质得到提升,保证了京津地区人民喝上洁净的水,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浪费资源、影响交通等隐患,被农民视为累赘的植物秸秆,经过曹明军这样一处理,完善了过复还田、微贮、压块、转化,制成高营养的生物“节粮”饲料,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养畜,畜粪变为沼气,沼气可以做饭、供暖和照明,沼渣加霉变秸秆和废异物,制作生物有机肥供有机农田使用,沼液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和冲刷畜圈,这一技术使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靠着对科技的不懈追求,曹明军终于实现了自己带领一方乡民致富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依然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乡民,刻苦钻研新技术,希望能以科技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科技示范的天地上闯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曹明军表示:如有意向合作者可点击公司网站:http://www.nyxn.net了解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