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崇左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2018年10月24日至31日在崇左市举行。
本届民运会设有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蹴球、秋千、射弩、陀螺、投绣球、毽球、龙舟、高脚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板鞋竞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蚂虫另捉害虫等15个大项93个小项;表演项目包括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等。
本届运动会有全区14个地级市和广西大学、廣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共19个代表团参加比赛,参赛运动员、领队教练、工作人员共计2595人。观众人数达2万多人。
办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举措,既是体育工作,也是民族工作,是事关民族团结进步的大事。各级领导对此非常关注,中宣部将第十四届民运会纳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宣传报道中,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第十四届民运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12个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各级媒体宣传民运会盛况,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的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为办好本届民运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极大支持。
筹备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崇左市举办,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崇左市的充分信任和殷殷重托,是全区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在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崇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民运会的筹备工作,将办好民运会作为今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纳入建市十五周年重要活动中,紧扣“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办会宗旨,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努力把本届运动会办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盛会,办成展示全区各民族新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的盛会。
一是建立健全筹备机制。秉持“当好东道主、办好民运会”的原则,崇左市立足“早”字,超前谋划,成立了承办工作执行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刘有明任执委会主任,下设办公室和12个工作部,研究出台承办总体方案和各工作部详细工作方案,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保障措施和规章制度,列出工作清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及责任部门。
二是加快建设完善运动会场所。坚持建一流场馆为目标,崇左市积极筹集资金,投入场馆建设和改造工作,新建崇左市体育中心于8月10日竣工投入使用,建筑总用地面积783.45亩,总建筑面积28.36万平方米,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等4个主体建筑,承担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和多项赛事。
三是精心组织策划大型活动。本届运动会共有开幕式、民族大联欢和闭幕式3项大型活动。其中,开幕式于10月24日19点30分在崇左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文体演出以“聚力新时代·花山竞风流”为主题,包括欢聚花山、甜蜜边关、壮乡放歌、砥砺前行等4个篇章,以花山文化这张世界级名片为切入点,充分展现新时代壮乡儿女的风采。民族大联欢活动于10月27日15点30分在崇左市园博园天琴广场举行,以“和谐民族情、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由19个代表团各选送1个节目,展现各市的民俗、民风、民情。闭幕式于10月30日16点30分在崇左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以“民族情·幸福梦”为主题,由《连心歌》《唱天谣》《加油歌》《奋进新时代》等4个节目组成,是对广西民族大家庭共庆拼搏奋斗盛会、共享锦绣壮乡文化记忆的艺术化呈现。
四是开展会徽、吉祥物征集。执委会于今年3月20日起面向全国征集和评选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和宣传口号,共征集到会徽作品50件,吉祥物作品100件,宣传口号4092条。经评审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确定以“激情之运”作为本届运动会会徽,“崇崇”作为本届运动会吉祥物。其中,会徽“激情之运”以数字“14”作为设计视觉元素,采用书法艺术手法,融入广西和崇左的拼音开头字母“GX”“CZ”以及壮族头巾、绣球、燃烧的圣火、奔流的山水、飞舞的民族纹饰彩带、左江花山图案及向前奔跑的运动员形态,整体展现本届运动会的主题特征和文化内涵,突出广西和崇左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吉祥物“崇崇”以崇左独有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的幼年形象作为蓝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手举火炬奋力向前,火焰呈“14”字样,形态新颖独特,活泼可爱,动感极强,体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和崇左人文气质,反映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富有时代感召力。
五是宣传工作持续升温。把民运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与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崇左市建市15周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次召开新闻分析会和社会宣传布置会,在第十四届民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在崇左电视台和左江日报社开启“运动会倒计时”公告,及时报道各项活动的筹备情况,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服务运动会的良好氛围。
六是有序推进后勤保障工作。集中开展市容市貌百日攻坚行动,开展32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同时,积极做好运动会期间饮食、交通、安保等各项工作,确保运动会安全、有序、顺利举办。
本次民运会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崇左市全力把此次运动会办成一届富有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体育盛会,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炮
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欢,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抢花炮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桂、鄂、渝、黔等地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一场比赛有2个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不得多于8人或少于5人,其中1人为队长。全场比赛替换队员不能超过5人次。
抢得花炮的一方,可用传递、掩护、假运动、奔跑等方法,力图攻进对方炮台区;另一方可用拦截、阻挡、追赶、搂抱(合理部位)、抢截等方法,抢夺花炮和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内即為得分。每投进一次花炮得一分。进炮后,由司炮员重新发炮,开始新一轮抢花炮。最后,以得分多少定输赢。另外,持花炮队员误将花炮投入本方花篮内,算对方得分。
珍珠球
珍珠球来源于生产劳动——采珍珠,是我国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珍珠球场地分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和得分区,双方各有7名队员参加比赛。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和良好的配合意识,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
珍珠球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比赛时,水区内双方各有4名运动员负责进攻或防守,进攻者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拍、滚、运,目的是向站在本队得分区内的持抄网队员投球得分。封锁区内有2名持蛤蚌(球拍)的对方队员,用封、挡、夹、按等动作,阻挡进攻队员向网内投球。每队有1名持抄网队员在得分区活动,用拍网试图抄(采)中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每抄中一球得1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队。
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项目,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比赛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
蹴球比赛是在一块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2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地掷球代替,每队2只球,分蓝、红色。甲队编为1号、3号,乙队编为2号、4号,比赛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蹴球。比赛方法是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如一方球击中对方球,根据规则可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则得4分,先积50分者为胜方,三局两胜。
蹴球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可分为单人、双人、团体赛几种形式,竞赛起来既能锻炼身体,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好项目。
毽球
毽球是由侗族、苗族、水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演变而来。手毽是劳动人民在播种水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
毽球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比赛双方各派3名选手出场。其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触球。毽球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毽球是用4支白色或彩色鹅翎呈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先得15分者为胜。
龙舟
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问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项目。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会项目。
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长约8米的笔直楠竹上,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于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者在水上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射弩
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海南苗族的弩和箭是先人由大陆作为作战武器传入的,称为“药弩”。人或鸟兽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谓“见血封喉”。因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度颇高且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可用于打猎和射鱼,所以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备弩箭。男童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按姿势可分为两种:立姿,射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一手握弩身下部,一手控制击发机,两臂悬空,弩身不得直接或间接接触身体其他部位;跪姿,射手用一脚脚趾、一膝和另一脚掌着地形成三角支撑,握弩手势同立姿,一肘可放于膝上。同样,弩身不得直接或间接接触身体其他部位。
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了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己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比赛项目。
秋千比赛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比赛场地为20米×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选手有6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有1次。 陀螺
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在宋朝时。有一种类似今日手捻式陀螺游戏的小玩意儿,名字叫作“千千”。一般常见的传统陀螺是用木头、塑胶或金属制的倒圆锥形状,尖端大多为铁制材料。
陀螺比赛由守方旋放陀螺开始,攻方抛掷自己的陀螺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比赛场区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赛场区内旋转的时间更长为胜。比赛只计攻方得分,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百色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打败了倭寇。后来,南丹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的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
板鞋竞速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分道线宽为5厘米,分道宽2.44~2.50米。比赛板鞋以长度为100厘米,宽度为9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3块宽度为5厘米的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足面皮以牛皮为宜。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又叫踩高脚马。高脚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竞速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出名次。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称为“高脚马”,高脚杆由竹、木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从杆底至杆枝点的上沿。高脚竞速所用场地为标准田径场。
蚂蜗捉害虫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双手和双脚同时着地成蚂虫另状,趴伏于跑道的起跑线,双手不得超过或触及起跑线。当发令员鸣枪后,运动员方可采取蛙跳式的方式向前跳跃前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必须始终在各自的跑道内进行比赛。每跳一步落地时必须四肢着地后,才能继续向前跳进,直至跳过终点线。在跑道折返點指定区域内放置“害虫”,运动员经过折返点将“害虫”用口衔住后才可折返跳跃回终点,折返途中运动员始终口衔“害虫”,直至跳过终点线。
少数民族武术
武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构成的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方式。少数民族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是“技击”,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具有表演性,因此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风格和套路。主要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5个类型。
民族健身操
民族健身操是由国家民委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这套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健身操的音乐改编白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我们共同的家》,节奏欢快流畅,律动感强。
整套民族健身操时长约3分30秒,共有56个八拍,寓意为56个民族。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民族性的风格和韵味,将健身操的韧性与民族舞蹈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投绣球
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和喜庆集会所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现今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广泛流传。该项目不但能锻炼提高人的体力和灵敏度、速度,而且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
高杆投绣球:左手稍用力将绣球上抛,同时右手向后拉绳,让绣球以提绳为半径,右手握绳处为圆心,在身体右侧按顺时针方向运动,同时蹬腿、送髋、伸臂、送腕,重心前移,当绣球绕至前上方时,顺着球的惯性将球以合适的角度抛出,左臂自然平屈于胸前,使绣球穿过高杆上的铁圈。
背篓投绣球:背篓投绣球的投球技术与高杆投球技术较为相似,背篓投绣球的出手角度相对要小。接球手背篓面对投球手站立于接球区内,面对投球手投来的绣球,判断来球落点,或前后左右移动,或蹲、半跪将来球接入篓中。
表演项目
(一)竞技类:对抗性较强,体育特征较明显,规则较完善,容易推广。可运用丈量、计时、计分、计环、计数的方法分出胜负。
(二)技巧类:表演具有难度,动作稳定连贯、熟练、准确、协调、灵巧;观赏性强。
(三)综合类:不属于前两类的,过渡性的、文艺性较强的一类,但必须有明显的体育特征和民族特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崇左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2018年10月24日至31日在崇左市举行。
本届民运会设有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蹴球、秋千、射弩、陀螺、投绣球、毽球、龙舟、高脚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板鞋竞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蚂虫另捉害虫等15个大项93个小项;表演项目包括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等。
本届运动会有全区14个地级市和广西大学、廣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共19个代表团参加比赛,参赛运动员、领队教练、工作人员共计2595人。观众人数达2万多人。
办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举措,既是体育工作,也是民族工作,是事关民族团结进步的大事。各级领导对此非常关注,中宣部将第十四届民运会纳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宣传报道中,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第十四届民运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12个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署各级媒体宣传民运会盛况,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的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为办好本届民运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极大支持。
筹备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崇左市举办,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崇左市的充分信任和殷殷重托,是全区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在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崇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民运会的筹备工作,将办好民运会作为今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纳入建市十五周年重要活动中,紧扣“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办会宗旨,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努力把本届运动会办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盛会,办成展示全区各民族新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的盛会。
一是建立健全筹备机制。秉持“当好东道主、办好民运会”的原则,崇左市立足“早”字,超前谋划,成立了承办工作执行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刘有明任执委会主任,下设办公室和12个工作部,研究出台承办总体方案和各工作部详细工作方案,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保障措施和规章制度,列出工作清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及责任部门。
二是加快建设完善运动会场所。坚持建一流场馆为目标,崇左市积极筹集资金,投入场馆建设和改造工作,新建崇左市体育中心于8月10日竣工投入使用,建筑总用地面积783.45亩,总建筑面积28.36万平方米,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等4个主体建筑,承担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和多项赛事。
三是精心组织策划大型活动。本届运动会共有开幕式、民族大联欢和闭幕式3项大型活动。其中,开幕式于10月24日19点30分在崇左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文体演出以“聚力新时代·花山竞风流”为主题,包括欢聚花山、甜蜜边关、壮乡放歌、砥砺前行等4个篇章,以花山文化这张世界级名片为切入点,充分展现新时代壮乡儿女的风采。民族大联欢活动于10月27日15点30分在崇左市园博园天琴广场举行,以“和谐民族情、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由19个代表团各选送1个节目,展现各市的民俗、民风、民情。闭幕式于10月30日16点30分在崇左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以“民族情·幸福梦”为主题,由《连心歌》《唱天谣》《加油歌》《奋进新时代》等4个节目组成,是对广西民族大家庭共庆拼搏奋斗盛会、共享锦绣壮乡文化记忆的艺术化呈现。
四是开展会徽、吉祥物征集。执委会于今年3月20日起面向全国征集和评选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和宣传口号,共征集到会徽作品50件,吉祥物作品100件,宣传口号4092条。经评审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确定以“激情之运”作为本届运动会会徽,“崇崇”作为本届运动会吉祥物。其中,会徽“激情之运”以数字“14”作为设计视觉元素,采用书法艺术手法,融入广西和崇左的拼音开头字母“GX”“CZ”以及壮族头巾、绣球、燃烧的圣火、奔流的山水、飞舞的民族纹饰彩带、左江花山图案及向前奔跑的运动员形态,整体展现本届运动会的主题特征和文化内涵,突出广西和崇左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吉祥物“崇崇”以崇左独有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的幼年形象作为蓝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手举火炬奋力向前,火焰呈“14”字样,形态新颖独特,活泼可爱,动感极强,体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和崇左人文气质,反映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富有时代感召力。
五是宣传工作持续升温。把民运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与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崇左市建市15周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次召开新闻分析会和社会宣传布置会,在第十四届民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在崇左电视台和左江日报社开启“运动会倒计时”公告,及时报道各项活动的筹备情况,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服务运动会的良好氛围。
六是有序推进后勤保障工作。集中开展市容市貌百日攻坚行动,开展32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同时,积极做好运动会期间饮食、交通、安保等各项工作,确保运动会安全、有序、顺利举办。
本次民运会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崇左市全力把此次运动会办成一届富有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体育盛会,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炮
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欢,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抢花炮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于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桂、鄂、渝、黔等地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一场比赛有2个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不得多于8人或少于5人,其中1人为队长。全场比赛替换队员不能超过5人次。
抢得花炮的一方,可用传递、掩护、假运动、奔跑等方法,力图攻进对方炮台区;另一方可用拦截、阻挡、追赶、搂抱(合理部位)、抢截等方法,抢夺花炮和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内即為得分。每投进一次花炮得一分。进炮后,由司炮员重新发炮,开始新一轮抢花炮。最后,以得分多少定输赢。另外,持花炮队员误将花炮投入本方花篮内,算对方得分。
珍珠球
珍珠球来源于生产劳动——采珍珠,是我国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珍珠球场地分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和得分区,双方各有7名队员参加比赛。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和良好的配合意识,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
珍珠球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比赛时,水区内双方各有4名运动员负责进攻或防守,进攻者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拍、滚、运,目的是向站在本队得分区内的持抄网队员投球得分。封锁区内有2名持蛤蚌(球拍)的对方队员,用封、挡、夹、按等动作,阻挡进攻队员向网内投球。每队有1名持抄网队员在得分区活动,用拍网试图抄(采)中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每抄中一球得1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队。
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项目,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比赛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
蹴球比赛是在一块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2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地掷球代替,每队2只球,分蓝、红色。甲队编为1号、3号,乙队编为2号、4号,比赛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蹴球。比赛方法是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如一方球击中对方球,根据规则可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则得4分,先积50分者为胜方,三局两胜。
蹴球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可分为单人、双人、团体赛几种形式,竞赛起来既能锻炼身体,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好项目。
毽球
毽球是由侗族、苗族、水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演变而来。手毽是劳动人民在播种水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
毽球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比赛双方各派3名选手出场。其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触球。毽球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毽球是用4支白色或彩色鹅翎呈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先得15分者为胜。
龙舟
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问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项目。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会项目。
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长约8米的笔直楠竹上,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于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者在水上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射弩
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海南苗族的弩和箭是先人由大陆作为作战武器传入的,称为“药弩”。人或鸟兽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谓“见血封喉”。因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度颇高且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可用于打猎和射鱼,所以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备弩箭。男童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按姿势可分为两种:立姿,射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一手握弩身下部,一手控制击发机,两臂悬空,弩身不得直接或间接接触身体其他部位;跪姿,射手用一脚脚趾、一膝和另一脚掌着地形成三角支撑,握弩手势同立姿,一肘可放于膝上。同样,弩身不得直接或间接接触身体其他部位。
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了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己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比赛项目。
秋千比赛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比赛场地为20米×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选手有6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有1次。 陀螺
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在宋朝时。有一种类似今日手捻式陀螺游戏的小玩意儿,名字叫作“千千”。一般常见的传统陀螺是用木头、塑胶或金属制的倒圆锥形状,尖端大多为铁制材料。
陀螺比赛由守方旋放陀螺开始,攻方抛掷自己的陀螺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比赛场区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赛场区内旋转的时间更长为胜。比赛只计攻方得分,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百色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打败了倭寇。后来,南丹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的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
板鞋竞速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分道线宽为5厘米,分道宽2.44~2.50米。比赛板鞋以长度为100厘米,宽度为9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3块宽度为5厘米的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足面皮以牛皮为宜。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又叫踩高脚马。高脚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竞速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出名次。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称为“高脚马”,高脚杆由竹、木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从杆底至杆枝点的上沿。高脚竞速所用场地为标准田径场。
蚂蜗捉害虫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双手和双脚同时着地成蚂虫另状,趴伏于跑道的起跑线,双手不得超过或触及起跑线。当发令员鸣枪后,运动员方可采取蛙跳式的方式向前跳跃前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必须始终在各自的跑道内进行比赛。每跳一步落地时必须四肢着地后,才能继续向前跳进,直至跳过终点线。在跑道折返點指定区域内放置“害虫”,运动员经过折返点将“害虫”用口衔住后才可折返跳跃回终点,折返途中运动员始终口衔“害虫”,直至跳过终点线。
少数民族武术
武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构成的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方式。少数民族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是“技击”,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具有表演性,因此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风格和套路。主要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5个类型。
民族健身操
民族健身操是由国家民委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这套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健身操的音乐改编白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我们共同的家》,节奏欢快流畅,律动感强。
整套民族健身操时长约3分30秒,共有56个八拍,寓意为56个民族。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民族性的风格和韵味,将健身操的韧性与民族舞蹈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投绣球
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和喜庆集会所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现今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广泛流传。该项目不但能锻炼提高人的体力和灵敏度、速度,而且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
高杆投绣球:左手稍用力将绣球上抛,同时右手向后拉绳,让绣球以提绳为半径,右手握绳处为圆心,在身体右侧按顺时针方向运动,同时蹬腿、送髋、伸臂、送腕,重心前移,当绣球绕至前上方时,顺着球的惯性将球以合适的角度抛出,左臂自然平屈于胸前,使绣球穿过高杆上的铁圈。
背篓投绣球:背篓投绣球的投球技术与高杆投球技术较为相似,背篓投绣球的出手角度相对要小。接球手背篓面对投球手站立于接球区内,面对投球手投来的绣球,判断来球落点,或前后左右移动,或蹲、半跪将来球接入篓中。
表演项目
(一)竞技类:对抗性较强,体育特征较明显,规则较完善,容易推广。可运用丈量、计时、计分、计环、计数的方法分出胜负。
(二)技巧类:表演具有难度,动作稳定连贯、熟练、准确、协调、灵巧;观赏性强。
(三)综合类:不属于前两类的,过渡性的、文艺性较强的一类,但必须有明显的体育特征和民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