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谁先站稳 谁就先得商机 当台商咖啡连锁业进入大陆时,市场基本还处于空白期,虽然消费习惯的养成要耗时很久,但先行卡位是所有业者的初衷。 有数据显示,大陆目前大约有2亿~2.5亿人口左右的潜在咖啡消费人口,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在大城市中专业贩卖咖啡的数量亦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长。咖啡市场的未来前景十分可观,但在以茶饮为主的大陆养成期长也令不少业者望而却步。 而作为早期进入大陆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先站稳 谁就先得商机
当台商咖啡连锁业进入大陆时,市场基本还处于空白期,虽然消费习惯的养成要耗时很久,但先行卡位是所有业者的初衷。
有数据显示,大陆目前大约有2亿~2.5亿人口左右的潜在咖啡消费人口,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在大城市中专业贩卖咖啡的数量亦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长。咖啡市场的未来前景十分可观,但在以茶饮为主的大陆养成期长也令不少业者望而却步。
而作为早期进入大陆消费市场的台资咖啡连锁店,成长规模十分惊人。在其它业者还挣扎在卖店面「氛围」还是卖咖啡的矛盾中时,台商早已用先行卡位的优势占据了半壁江山。
卖咖啡,还是卖情境?
与欧美或者日本、台湾经历长时间养成的咖啡消费市场不同,大陆的咖啡消费市场更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特点,消费者的培养期亦是很短,致使「绝大部分的咖啡消费人口并不十分懂得喝咖啡,而是趋向于喜欢喝咖啡的情境。」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目前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是需要咖啡吗?其实消费者需要的是感觉,情境,是咖啡店营造出的空间。」在这种消费心理下,顾客的咖啡诉求并非消费动机,而是「位子」: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上大半天的时间,但高昂的租金无法让咖啡店以卖「位子」营利。
「当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占更大比例时,咖啡连锁产业就可以做得很好,但这之前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消费习惯。」市场成长数据十分乐观,但真正的咖啡消费人口并不多,正如分析人士所说的,目前来咖啡馆的消费群体需要的只是「情境」与「空间」。以上海为例,「只做咖啡有赚到钱的还没有听说过。」
先卡位,等待市场成熟
尽管市场不成熟,但大陆的咖啡店是开了一家又一家,撤出或倒闭的店不在少数,但进入的品牌却更多。
致力于咖啡事业的西红柿主义餐厅总经理张振邦认为,「一些知名的咖啡品牌店都进入大陆,如果没有市场的话,我相信这些人不会进来做这样的动作。卡位绝对是必须的,但大家只能慢慢等待这个市场成熟,这完全需要培养。」
「已经成熟的市场,相对来讲竞争就会比较激烈,但在新开发的处女地,谁能够先站稳脚跟就能先占得先机,与后来者相比,则先行者的竞争力就比较大一点。」餐饮就是大陆最大的内需市场,尽管目前真正喝咖啡的人口依然很少,而且很多咖啡店并没有强调咖啡文化,「但起码是把咖啡带了进来。」但卡位所付出的代价亦十分大,不仅是时间,更多时候可能还要赔上老本。「所以大家都在做苦行僧。」
目前除了星巴克、Costa、SPR等品牌外,由于进入大陆市场的时间较早,在咖啡「苦海」里淘金的台资咖啡连锁事业发展相对迅猛,目前连锁店总数超过3000多家,其中则以迪欧咖啡、两岸咖啡、上岛咖啡、真锅咖啡这四大品牌的发展最为强势,在同业中的知名度也颇高。其中,迪欧咖啡与两岸咖啡各开出超过400家的门店,真锅咖啡亦有120家左右的连锁店。
不仅是这些较为高端的咖啡品牌,在台湾以平价取胜的85度C咖啡亦已在上海开拓出一片市场,另一台湾知名咖啡连锁品牌六角咖啡也将大陆作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台资咖啡连锁店在大陆市场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进入时间早成台商优势
台资咖啡连锁进入大陆卡位时间早亦成为一种优势。
1997年,上岛咖啡进入大陆;1998年,真锅咖啡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咖啡馆,此时的咖啡连锁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美国星巴克则是在1999年进入大陆北京,2000年才由统一集团带入上海。
「其实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进入的时间早。」真锅咖啡馆中国连锁总部总经理张振德回忆说,真锅咖啡从1998年进入大陆到2002年的这几年间,咖啡连锁是一个「寡淡的市场」。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当时会有很多报刊免费为咖啡馆做宣传,而如果直到现在才进入大陆,「会非常辛苦,光是宣传就需要花费大成本。」
后续想要进入的咖啡品牌,只能凭借自身的后盾,以大量展店来取得知名度。「其实咖啡馆到最后就是靠着店数多,让人家认识你。」
「大陆现在真正喝咖啡的人口还是很少,但随着大陆国际化加速以及『海归派』回流,咖啡人口将慢慢形成。」台湾连锁加盟产业商务中心、汉盟经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安认为,台商除了是将咖啡带入大陆市场的一份子外,还引进休闲餐饮的概念,带动了咖啡消费的进程。
他表示,大部分经营咖啡事业的台商都是稳扎稳打,「带着团队、带着资金进来的台商,目前都能做出一片天地来。」
其他文献
文化创意业「叫好不叫座」,品牌如何成功? 文化品牌最容易被人拿放大镜进行检视,要想屹立不倒,做出一个属於中国人的品牌,琉璃工房的策略是做事先做人,将口碑式行销进行到底。 从当初以為只要新台币15万元就能创建企业,到前叁年半内居然亏损新台币超过7500万元,琉璃工房品牌创始人张毅、杨惠姍伉儷的创业故事在两岸早已耳熟能详。 捱过最辛苦的技术与市场摸索阶段后,20年时间里,琉璃工房将琉璃
百店连锁后的火锅江湖 开店必火、高峰期必排队,这就是业界盛传的「呷哺」现象。成立十餘年,在大陆已经形成了100家分店的连锁规模,呷哺呷哺创造了小火锅的大奇跡。 2009年12月24日,呷哺呷哺火锅连锁第一百家分店在北京市大兴区隆重开业。开店必火、高峰期必排队,呷哺呷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奇跡。即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呷哺呷哺仍然实现了开店数量40家,店面增长67%,营业
是餐厅还是咖啡馆 台商业者并非只卖咖啡,而是因应大陆市场的需求,摸索出三种以不同主力餐品为发展方向的咖啡连锁生存模式,各有所长。 走进大陆各地的咖啡店,从店面迥异的装修风格及menu上的餐品就能看出各品牌的不同。如两岸咖啡,消费者可以点牛排、自助餐等西餐厅才有的主餐;在真锅咖啡,除了能喝到日系咖啡,还有简餐,而很多的消费者更是冲着85度C的面包蛋糕而去…… 当前大陆市场上的咖啡连锁店大致
4平方公里有多大面积?只不过是大陆960万平方公里的九牛一毛;300多人是什麼概念?只不过是大陆13亿人口的零星碎沫。可是,就在这4平方公里土地上,以300多人為基础的小村落却创造了油画年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近60%的油画市场,世界叁大油画出口基地之一的傲人成绩。大芬村已经成為一个神话,一种精神。 对於艺术,人们总是有着无限的向往与憧憬,艺术对於普通民眾来说是神秘而又神圣的。而在
黄宗瀚 现任:上海鼎瀚中医门诊部( Doctors & HerbalistHealth Center )院长 www.dhmedical.com.cn 经歷:医学博士、中医妇科硕士、临床医学士、执业医师 上海第一位註册执业台籍中医师 前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传统医学事业部创办人/副总经理 前上海辰新医院中医部创办人/部长、主治医师 【就诊病歷】 近来「过劳死」的阴影充斥职场,又
大约一年多前我从上海回台北过年, 利用空档约了几位好姊妹喝咖啡聊近况。女人的话题除了八卦之外,总脱离不了流行时尚、美丽以及如何保养等健康等话题打转,当然,也会共同分享我的保养秘诀。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吃对食物、 用对保养品,所以我向她们解释吃的食物和保健品都有阴性、中性及阳性之分。 也就在那时才知道好友杨晴的老公就是XX量子医疗器材的独家代理,而她哥哥也是知名XXX抗老整合医疗中心的院长,因
「内需市场制胜攻略」系列报导之一 尽管餐饮业是大陆最大的内需市场,但综观整个「有咖啡但没有咖啡文化」的大陆市场,在咖啡连锁「苦海」里淘金的业者们做的十分辛苦:市场尚未形成气候、消费人口数量偏低、大城市租金成本高得吓人……这些足以令业者望而却步。 是专业做咖啡?还是剑走偏锋衍生出新的咖啡型经营模式? 不论是代表性品牌如两岸、迪欧、上岛、真锅等,还是进入大陆不久的85度C,台商咖啡连锁业者都是「
店少谈经营 店多看系统 标准化是连锁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占领咖啡连锁市场中,台商拥有的店数远远超过其它外商。店开得多了,标准化问题便随之浮现。 上岛咖啡700多家门店、两岸咖啡400多家门店、迪欧咖啡400多家门店……在大陆咖啡连锁市场,台商业者的发展势如破竹,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店数,不管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成功的标准化管理与企业的壮大都是相辅相成的,标准化成为连锁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店铺租金水涨船高 如果说高档消费与普及度低是开拓市场与拓点的矛盾,那高租金与低营业额所带来的则是业者如何去平衡成本压力的矛盾。 「如果咖啡馆不扮演餐厅的角色,光是房租就会令我们非常辛苦。」有咖啡连锁业者大吐苦水说道。「所以在我们店里只要是点了套餐的,都会送一杯咖啡,希望能让消费者习惯喝咖啡。」 大陆咖啡消费市场尚不成熟、消费者稀少,这是业者难以打开市场的关键原因之一。此外,开一间咖啡
最近有几则新闻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大陆制定的4兆振兴经济10大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开始启动。 二是最近的食品业负面消息不断,包括蒙牛在内的很多知名企业产品都被曝光。 三是大陆新一代富豪、网易老板丁磊要跨行养猪。 四是台湾要继续特赦台商,吸引台商回台投资。 这四则消息有关联吗?表面上看可能没有关联,而实际上又密切相关。 所谓关联,其实就是一点:市场竞争。 大陆之所以要积极提振10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