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藏宝之谜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不要看错,是藏宝,不是宝藏。宝藏是先天存在的,当年楼兰人的生活痕迹到了今天都有宝藏的气息。但藏宝不同,藏宝,就是藏起来的宝藏。楼兰藏宝就是楼兰人还存在的时候自己藏起来的宝藏,这个事情自斯文·赫定发现楼兰以来的100多年间,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有,而且纷纷涌入无边黄沙中去找寻,哪怕为此丧命也在所不惜;有些人则嗤之以鼻,觉得前者简直昏了头,哪里有什么楼兰藏宝嘛!
  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有没有楼兰藏宝呢?
  楼兰人有可能藏宝吗?
  前边我们说过,楼兰,确切地说是鄯善国在公元443年比龙国王带领4000户楼兰居民出走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算作亡国了。那么,如果有藏宝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比龙走之前藏的;第二,比龙走后真达藏的。
  比龙国王走得很突然不假,前文说过,《魏书·西域传》里有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这说明他走之前还是跟自己的太子有所交代的。这个交代虽然含糊,却也说明,他那时候脑子还是很清醒,这样的国王会不会把一些不适合带走的笨重之物在离开楼兰城以后找个地方埋藏起来以待日后呢?要知道那个时候要在沙漠里移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能带多少东西呢?带不动的是留给敌人,还是藏起来等日后自己回来取,相信有脑子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再说第二种可能性,真达有没有藏起来一些宝藏呢?我认为是有的!早在第一次安周破城时,真达已经面缚出降一次,然而安周并没有对他怎么样,连城里的居民也没有大肆屠杀什么的,而是很快率军北上去了高昌,这个安周绝对不是菩萨心肠发作,而是觉得楼兰城没有逗留的必要,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楼兰城为什么没有逗留的必要?粮食不足是其中肯定的一条,要知道比龙带走了4000户居民,也就是至少2万人,而安周的军队才5000人,不存在容纳不下的可能,那么,安周之所以走,除了粮食问题,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当然,粮食肯定绝大多数都被比龙带走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安周没有在楼兰城大开杀戒呢?肯定他获得了某个方面的满足,这种满足使得他宽容了,放过了真达和他的臣民。
  如果在粮食方面的不足有财宝来补充的话,我觉得出现安周这样的反应应当还算是正常的。真达肯定是打开了皇宫之中的宝库,使得安周满了意,才得以保全自己和臣民们,但,在得知马上就会有强盗闯进自己家中劫掠还把所有的财宝都放到明面上让他抢,这样的蠢事有人干么?真达会这么蠢吗?
  应该是没这么蠢的,因为安周走后,真达又悠哉游哉地当了两年国王,然后才在北魏军队兵临城下之时再次作了俘虏。在这两年国王生涯中,真达并没有生活得很贫困,应该还是保持了一国之主的基本水准,这种水准是靠什么保持的?靠安周的善心么?那显然比寄希望于老天下红雨更不靠谱!
  好吧,悲催的真达从此就成了离乡去国的鄯家人(所有楼兰—鄯善国的遗民及其子孙都姓鄯),这一点从他孙子鄯乾的墓志铭上得到了印证。然后,洛阳出土的汉佉二体钱也证明,真达并不是身无分文到达北魏的,他至少给子孙留下了一点家乡的念想,当然,这个钱是不能用了!
  作为俘虏的真达还能保留自己的财物吗?我觉得也许是那位万俟将军很好心,也许是真达到了北魏做了官、当了将军以后派人回去取的,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证明了真达在安周来时是藏过宝的,不然这些出现在洛阳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那有人会说了,真达即便藏过宝藏,也被他自己取走了,这不等于没有一样?不一样!作者说了这么多绝不是说废话,既然真达会藏宝,就说明当时的楼兰人有藏宝意识,真达的藏宝被取走了,别人的呢?
  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楼兰国破时,有一批楼兰人迁移到了高昌国,在那里一个名叫“纳职”的古城居住了200年后。大约在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鄯伏陀的人,他带领一些楼兰国遗民的子孙回到了罗布泊,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居住地。起因是什么呢?据说是嫌弃纳职城里的生活太无聊了,但是这些人后来因为受不了罗布泊的恶劣天气,没多久又纷纷返回纳职城。
  请原谅我的阴谋论,我总觉得,如果说是子孙需要感怀祖先,那么偶尔回去一趟祖地不是什么大事。就好像我们华夏文明中常常出现的祭祖。但是鄯伏陀这个显然不是,他是做出了长期定居的准备的,否则没必要记录下来。但这个长期定居并没有实现,那么他去祖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与楼兰人的藏宝有没有什么关系?好吧,我本人倾向于怀疑这件事本身是证明楼兰人有藏宝的一个佐证。
  楼兰人藏宝里有没有大量黄金?
  好吧,之前我们说到,楼兰人也有可能在灭国之前藏了不少宝藏的,比龙失踪前的藏宝估计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是,他和4000户楼兰居民的失踪,使得藏宝地点变得无人能知,成为了千古之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猜想一下楼兰人的藏宝里有什么!
  这其中,我主要是想知道,楼兰人的藏宝里有大量的黄金饰品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猜想?因为大月氏人。在世界早期历史上塞种人对黄金的嗜爱已经到了极高的程度,而大月氏人作为西支塞人的一族,也继承并延续了这种喜好。最著名的证据有1978年11月前苏联和阿富汗学术考古调查团在阿富汗靠近前苏联边境的席巴尔甘地区发掘的“黄金之丘”。其中出土了大量的黄金饰品,约计有2万余件,如此大量黄金的集中出土,加上黄金饰品做工之精美及其丰富的文化意涵,实为世界罕见。
  黄金之丘墓地东距大月氏首都蓝氏城仅70公里,属大月氏都城的西郊。诸多研究人员指出,黄金之丘乃是大月氏王族墓地。墓地所出艺术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反映了龙的主题,如2号墓的双龙守护国王耳坠,4号墓的对龙纹剑鞘,5号和6号墓的对龙脚镯,而这些都是大月氏人龙神崇拜的表现。亦即其佐证之一。
  大月氏早年曾为西方霸主,匈奴亦曾向其臣服,后为匈奴所逐,遂西迁。大月氏西迁大夏本土后不久,分裂为5个割据政权,史称“大月氏五翕侯”。从其领地分布情况看,黄金之丘墓地应属贵霜翕侯的领地。不少专家推测,这座一男五女的墓葬,应该是后来建立贵霜王朝的国王丘就却之父和他的妻妾们的墓。   好吧,仅仅是大月氏五翕侯之一贵霜翕侯的墓里就能陪葬多达2万余件做工精美的黄金饰品,足以证明大月氏人的黄金情节了,那么跟大月氏人有亲缘关系的楼兰人有没有这种情节呢?
  近代考古以来,不论是斯文·赫定、斯坦因、还是日本人橘瑞超,统统都没有在古楼兰地区发现大量黄金饰品!或者楼兰人似乎没有这一特殊爱好?
  可是,我们前文也曾经说过,贵霜王朝覆灭后(它总共存在不到200年),一部分大月氏遗民东迁,是楼兰人接纳了他们。
  好吧,即便楼兰人没有染上自己亲戚的特殊爱好,东迁的大月氏人呢?经历国破大变后他们也戒除了这种爱好吗?这些大月氏人给楼兰人带来的仅仅只有佉卢文这种文字吗?楼兰人那么愉快地接受了佉卢文,作为自己的官方使用文字,除了佉卢文的书写方便(针对于汉字)之外,是否因为他们还崇拜大月氏的文明呢?
  我们说过,楼兰人是一个酷爱学习的民族,而此时东迁的大月氏人应该也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文明。在黄金之丘的出土文物中,黄金饰品其含金纯度为70%,最大的一个项圈重达850克。制做工艺复杂,翻模、錾花、镂空无所不能。表现形式既有圆雕,也有高浮雕和浅浮雕。大多数都嵌以松石、青金石和红玉髓以及各种宝石,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堪称古代工艺美术的杰作。而且,墓中出土的铜镜携刻着汉文铭文,整个墓葬显示出了汉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大夏文化、印度文化交融的特征。
  这样的大月氏人,在200多年后来到了楼兰人中间,受到楼兰人崇拜的目光简直是必然的,然后,追星族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以偶像的喜好为喜好嘛!所以二话不说,佉卢文——哪怕全世界都不用了,咱也拿它当官方文字!楼兰人即便以前不喜欢黄金,现在也得喜欢了!
  楼兰人的藏宝在哪儿
  好吧,说了这么多,我们已经相信在沙漠的某个地方有一笔数额巨大,而且有很多亮晶晶的宝藏在那里藏着等着我们去发现,那么,这个地方在哪儿呢?别说不知道啊,这么着就等着接受读者的怒火吧!
  好吧,我说我知道这地方在哪儿,你们信么?要我真知道,我自己不会去把那宝贝都挖出来背家里去藏起来么!
  但是,我不知道它具体在哪儿,给大家提供几个可能的地点还是可以的!
  前文我们说过,真达的藏宝大家别想了,就有也剩不下什么东西!那么,咱们主要是想一想比龙和他带走那些楼兰居民的!有人说了,不是那些人失踪了么?这么久没人找着他们,谁知道他们的宝藏在哪儿呀!这里有一个误区,比龙的藏宝不一定跟他一起失了踪,我们说过,仓皇上路的人往往会将一些不容易带走的东西就地掩埋以待日后,这些就地掩埋的东西就是藏宝。比龙的藏宝很显然不会只在一个地点,楼兰城附近是一个,他的儿子真达或许也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地点与真达的藏宝地很可能是重合的,因此我们也不去管它。最重要的是另一个地方,这就跟史书上记载比龙当时逃亡的方向有关——西奔且末!
  可以说《魏书》不会胡乱记载的,数十年后路过且末的宋云虽没有看到比龙和他的臣民后裔,但并不表示比龙就没有去过且末。当时在且末只有100来户人家逐水草而居,但是附近有一个大城,有废弃的寺庙和技艺高超的壁画,这一切写在了宋云的游记里,后来唐玄奘也看到了那个大城,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到废弃的“城郭岿然,人烟断绝”。说明比龙很有可能真的到过且末,并在那里建立一个城郭,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数十年后放弃了,并且搬走不知所踪。
  这个被称为楼兰亡都的古且末城附近很有可能就是比龙第二个藏宝的地点。近100年来,无数人希望找到它,可惜没人能够找到!
  20世纪50年代,有一支地理勘测队伍在完成勘探任务回归的途中,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那是一个巨大的城郭遗址,有城墙和寺庙建筑,还有些高大的建筑疑是王公贵族的居所。由于,这支队伍的给养只剩最后一天的,大家没敢过多停留,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此后,再没有找到过这个城!
  许多专家推测,这就是疑是楼兰亡都的古且末城,证据有:一、据勘探队员回忆它在塔提让乡正北66公里处,与史料记载,由于沙漠推进古且末城深入沙漠60公里的情况相符;二、勘探队员在它的西面发现一条古河道的痕迹,与史料记载它在古且末河的东岸相符。因此,它应该就是玄奘提到过的那个且末古城,可惜的是,即便当时勘探人员留下了坐标:东经85度38分40、北纬39度4分40,还是没有人能够再次与它相遇!
  也许,下一个有缘人是你!
其他文献
走进你,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总愿意不厌其烦地去写你,那是一种感情深处的力量,也许,无以言表,也许,不可名状。也许,是感动。更或许是一种释然。  走进你,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总愿意不厌其烦地去写你,那是一种感情深处的力量,也许,无以言表,也许,不可名状。也许,是感动。更或许是一种释然。  艾比湖,蒙古语称“艾比淖尔”,意为“向阳之湖”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水
期刊
阿尔金山——梦里追寻的秘境。  这片高原,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人类涉足最少的地区,也是地球上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处女地之一,被称之为动植物的自由国度。  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青海和西藏的交界处,东邻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南倚昆仑山与羌塘高原相连,北靠阿尔金山和罗布泊,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又未通公路,加之进入手续控制严格,所以人迹罕至,使这里成为少有的一
期刊
龙文化起源之谜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近年来随着地质科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宇宙生命与文明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可能会推翻原有传统推测和研究。  龙文化起源之谜  长期以来,学者们提出对龙的崇拜不是实物崇拜,而是对一种非实体的文化创造的崇拜,然而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告诉我们智能生命创造物种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功能基因组的破译,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命的人为智能创造
期刊
哈萨克民族在春天,当草原越过漫长的冬天,重新滋生出绿草覆盖草原的时候,“阿肯阿依特斯”大会在阿勒泰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过去只是知道哈萨克人的“阿肯弹唱”,“阿肯阿依特斯”大会,也就是在这个春天我才开始认识、熟悉的。  春天的牧场是节日的盛宴  新疆5月的阿勒泰山区依然寒冷,在这个季节马牛羊转场之前,这里的哈萨克人会从草原的四面八方赶到聚集地,进行一年一度的“阿肯阿依特斯”会,每个地区每个乡举办的
期刊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山巅的圣湖。这就是天山天池飞龙涧人行步道的真实写照。  飞龙涧步道,缘三工河谷依势造型,略加疏通,便形成这样一条埋在山谷中,隐在绿荫下,飘在河流畔,浸在花香里,徜在鸟语中,集景、色、幽、鲜为一体的通幽曲径。这里地貌奇特,鬼斧神工;四季如画,物华天宝,实为罕见的典型亚高山空谷景观,备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飞龙涧步道2002年通行,全程1666米,下自游客服务中心始,经
期刊
伊犁河谷的春天总是那样热烈,积攒了大半年的激情在暖阳的催促下热烈绽放,新源县杏花沟首当其冲,一夜之间漫山遍野铺满了粉嫩的杏花。绿草、老树、鲜花还有山坡上的牧人小院惹得人们纷纷从千里之外赶到这里。一年中不常有的喧嚣和嘈杂惊飞了牧民小院中几只黑色小鸟,起初大家都以为是牧民家养的鸽子,走到牛圈旁仔细分辨之后才看出其中的区别。这些黑色的小鸟为何会如此大胆地停留在牧民家呢?  就在我们盯着这些小鸟之时,牧民
期刊
杏园小路上生长着惹人眼的杏花。明媚的阳光下,人也像春天要复苏一般,全身的经络和血液涌动,总之要去大自然里撒撒欢了。  新疆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当内地已是春暖花开时,新疆却还是春寒料峭。不过这并不影响春天的到来,在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那里的春天算得上是新疆最早的了,而杏花可以说是报春花,当城市里还残雪未了的时候,鄯善的杏花早已“枝头笑”了。  拥抱春天 感受阳光  人们都说,新疆没有春天,要么是冬天
期刊
地名是地域的活化石  有人说选择了一个城市居住,其实就是选择了自己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每个城市名字背后所独有的地域文化和魅力,都会一点一点地在你的生命中刻下种种不易察觉,但却挥之不去的印迹。  那么该如何向你述说库尔勒这样一座城市呢?有人说,库尔勒是一座新城,没有什么厚重的历史可言。此话差异,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是人们赋予各种地理实体的指称,因而地名上可以负载很
期刊
罗布泊,被喻为“消逝的仙湖”。因为曾几何时,这里湖清草美,飞鸟成群;这里曾经人声鼎沸,商旅“丝绸”;这里曾经万家灯火,楼兰城立。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原因,现在它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成为一块冒险之地。然而又有谁还记得,罗布泊原名罗布淖尔,《山海经》称之为“幼泽”,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因为这里曾经“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
期刊
从4月1日开始,新疆人就开始关注伊犁的天气了。一场春雨足以让光秃秃的山脉变得绿油油,几片春光也可以让刚刚冒芽的杏花在几天之内花开花落。  从这个角度来讲。观赏和拍摄杏花就显得十分紧迫,天气状况关系到杏花绽放的颜色、状态。  天山从未寂寞  4月清明小长假,原本是最好的出行时机,但天不作美,一场雪将前来观花的游人拒之山下。白色的草地和白色的山峰虽别有一番风味;升腾的迷雾,隐幻的花蕊也仿佛使人行走在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