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民族文化推广的归化策略,旨在指出文化全球化趋势下归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归化 民族文化 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把中国的国情、政策、文化、经济等方面内容对外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有利平台,努力推介中华民族文化。本文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以下简称《概览》)的英译为例,探讨了中华民族文化推广的归化策略。
二 归化和异化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首次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组概念,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纽马克(2001)认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概览》属于宣传类读物,目标受众为国内和海外的参观者、参展组织及媒体等等,目的是让世博知识深入人心。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要 “从读者对象出发”,力求给国外受众提供易于接受的译文,而归化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概览》的传播效果。
三 归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播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核心内容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四书五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蕴含着深奥而丰富的哲学思想,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展示主题就来源于悠久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的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也宣扬了浓郁的民族语言特色。《概览》在翻译这些民族文化时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1 意译+直译
例1原文: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被界定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四项。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品行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中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关系的认识,同时它们也是对中华城市文化精髓和城市人精神的高度概括。
“师法自然”源自老庄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源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个智慧反映了中华文化如何辩证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状态中有着直接的反映。
译文:“Chinese wisdom in urban development”has been defined as “self-discipline”,
“social commitment”,“inspiration from nature”and“harmony in diversity”.
“Self-discipline”and“social commitment”are taken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Book of Changes.As requirements on people’s conduct,they summar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national destiny in Chinese culture.Moreover,they are a pithy descrip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urban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urban inhabitants.
“Inspiration from nature”is taken from Tao Te Ching(Lao Zi):“The ways of humans are conditioned by those of earth.The ways of earth by those of heaven.The ways of heaven by those of Tao,and the ways of Tao by nature”.“Harmony in diversity”is taken from a phrase in The Analects(of Confucius):“The gentleman aims at harmony,and not at uniformity.The mean man aims at uniformity,and not at harmony.”They show the dialectic view on 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culture,and are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forms and the state urban life.
笔者认为这部分的翻译有三方面的优点:第一、在于句式的调整,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另外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并且有不少具有被动的概念可以用主动形式来表达(陈安定,1998:5-16)。以上这段英译基本遵循了汉语原文的顺序和结构,但在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如第二段第二句中,主语“这两个智慧”控制着三个谓语,英译时把第一个谓语转换为状语“As requirements on people’s conduct”,把第三个谓语独立成句并添加衔接词“moreover”表示前后两句为递进关系,另外把具体的主语转换为指示代词“they”,从上下文中读者能够明白“they”指代的是上文提到的“Self-discipline”和“social commitment”这两个中华智慧。同理,最后一段中的“这两个智慧”也被“They”替换,目的是增强英语行文的衔接性。第二、三段中的“出自”、“源自”、“源出”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主动语态,英译时都被转换成了被动语态“are taken from”、“…are conditioned by…”,这既是汉语的意义所决定的: “出自”、“源自”、“源出”即“从……节选”的意思,“法”即“效法、服从”的意思,又是为遵循英语表达习惯所决定的。
第二、在于典籍文化词语的翻译,即加引号的部分。从形式上看,这类文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常以排比的句式出现;从意义上看,它们蕴含了深奥的哲学道理。翻译这类文字时,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应首先将其解释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再按照英语的行文习惯进行表达,遇到词义空缺词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思维习惯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自强不息”意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师法自然”意为: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和而不同”意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法”字是个动词,意为:效法、学习、顺应、服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可以相互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能盲目附和但不能和谐相处。
在翻译最后一段典籍文字时,主要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原文的含义详尽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上按照英语句法的习惯使上下文协调一致、衔接自然,前两句采用“名词+后置定语(介宾短语)”的结构,第三句套用一系列被动语态,并且为避免重复使用“condition”一词,使用了省略方法,第四句中用“and”对应原文中的“而”,表示的是对比而不是转折的关系,并且将原句中逗号连接的两个分句译成句号隔开的两个单句,这些都是英语句法的要求,但结构上的微调并没有影响英译文句式的衔接之美。在翻译中华民族特有词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君子”时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将其译为英美国家所熟悉的美德与典范形象——“self-discipline”,“social-commitment”,“gentleman”,这种通俗的译法能与外国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对所指名称增加注释或改变名称。翻译《周易》这部书名时增添了“the Chinese classic”这一注释,并意译为“Book of Changes”,因为内宣和外宣的受众是不同的,《周易》在国内家喻户晓,但在国外的知名度则远远不及国内,增加“the Chinese classic”这一注释能使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所具有的重要性。把作者“老庄”、“孔子”转换为书名(作者):Tao Te Ching(Lao Zi)、The Analects(of Confucius),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的出处与作者。
2 汉字+音译+注释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不仅宣扬了浓郁的民族语言特色,还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魅力。
例2 原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
译文:The emblem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inspired by the shape of calligraphic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世”(meaning“the world”) …
例3 原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
译文:The mascot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HAIBAO(literally “sea treasure”):it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人”(Ren,meaning“human”)…
世博会的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与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吉祥物“海宝”的外形创意源于汉字“人”,为突出设计的创意在翻译中直接使用汉字的外形,并在括号内注明英语解释,可以使外国读者在理解文字涵义的同时,从视觉上体会到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匠心所在。吉祥物的翻译中使用了汉语拼音拼写的音译方法“HAIBAO”、“Ren”,并辅之以解释性翻译“sea treasure”、“human”,能让外国受众够清晰地理解词义。例2、3的翻译可谓实现了音、义、形三方面的统一,也使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3 简译法
中国传统文化以均衡匀称为美,《文心雕龙·丽辞篇》中就提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而六朝时文无不骈、句无不俪的文风更是这种美学观点极致的体现。这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对汉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突出地体现在句式的对仗和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上。西方人非常注重逻辑思维,英语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理性的语言。英语行文尽管也有其华美精致的一面,但这种华丽的文采多建立在语言晓畅、逻辑清楚的基础之上。在翻译这种形式对称的语言时,应摆脱汉语欣赏定式的影响,着重信息的传递,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例4 原文:(国家馆居中升起)……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
译文:Viewed from across the Huangpu River,it resembles an imposing city wall,and from the Expo boulevard it looks like a towering mansion.
翻译在处理对仗句“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时,采用了变抽象为具体的方法,着重传达了这一比喻的信息,将这句译为“it resembles an imposing city wall”、“it looks like a towering mansion”,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国家馆的威武高耸,使外国读者易于理解、接受。
四 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中,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强盛的西方文化来说,汉文化一直处于弱势文化的地位,国内的翻译更多注重“输入”,而忽略了“输出”,导致了翻译失衡。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的外宣翻译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语言生态平衡”这一历史使命,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英文版《概览》从归化的角度积极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译文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从而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提高了传播效果。
注:本文系潍坊市科技局项目“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01096。
参考文献:
[1] Expo 2010 Shanghai Editorial Office . An Overview of 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M].Beijing:China Publishing Group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
[2] 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3] 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
[4]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作者简介:于杰,女,1974—,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新闻翻译,工作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归化 民族文化 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把中国的国情、政策、文化、经济等方面内容对外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有利平台,努力推介中华民族文化。本文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以下简称《概览》)的英译为例,探讨了中华民族文化推广的归化策略。
二 归化和异化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首次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组概念,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纽马克(2001)认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概览》属于宣传类读物,目标受众为国内和海外的参观者、参展组织及媒体等等,目的是让世博知识深入人心。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要 “从读者对象出发”,力求给国外受众提供易于接受的译文,而归化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概览》的传播效果。
三 归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播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核心内容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四书五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蕴含着深奥而丰富的哲学思想,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展示主题就来源于悠久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的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也宣扬了浓郁的民族语言特色。《概览》在翻译这些民族文化时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1 意译+直译
例1原文: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被界定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四项。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品行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中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关系的认识,同时它们也是对中华城市文化精髓和城市人精神的高度概括。
“师法自然”源自老庄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源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个智慧反映了中华文化如何辩证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状态中有着直接的反映。
译文:“Chinese wisdom in urban development”has been defined as “self-discipline”,
“social commitment”,“inspiration from nature”and“harmony in diversity”.
“Self-discipline”and“social commitment”are taken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Book of Changes.As requirements on people’s conduct,they summar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national destiny in Chinese culture.Moreover,they are a pithy descrip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urban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urban inhabitants.
“Inspiration from nature”is taken from Tao Te Ching(Lao Zi):“The ways of humans are conditioned by those of earth.The ways of earth by those of heaven.The ways of heaven by those of Tao,and the ways of Tao by nature”.“Harmony in diversity”is taken from a phrase in The Analects(of Confucius):“The gentleman aims at harmony,and not at uniformity.The mean man aims at uniformity,and not at harmony.”They show the dialectic view on 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culture,and are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forms and the state urban life.
笔者认为这部分的翻译有三方面的优点:第一、在于句式的调整,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另外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并且有不少具有被动的概念可以用主动形式来表达(陈安定,1998:5-16)。以上这段英译基本遵循了汉语原文的顺序和结构,但在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如第二段第二句中,主语“这两个智慧”控制着三个谓语,英译时把第一个谓语转换为状语“As requirements on people’s conduct”,把第三个谓语独立成句并添加衔接词“moreover”表示前后两句为递进关系,另外把具体的主语转换为指示代词“they”,从上下文中读者能够明白“they”指代的是上文提到的“Self-discipline”和“social commitment”这两个中华智慧。同理,最后一段中的“这两个智慧”也被“They”替换,目的是增强英语行文的衔接性。第二、三段中的“出自”、“源自”、“源出”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主动语态,英译时都被转换成了被动语态“are taken from”、“…are conditioned by…”,这既是汉语的意义所决定的: “出自”、“源自”、“源出”即“从……节选”的意思,“法”即“效法、服从”的意思,又是为遵循英语表达习惯所决定的。
第二、在于典籍文化词语的翻译,即加引号的部分。从形式上看,这类文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常以排比的句式出现;从意义上看,它们蕴含了深奥的哲学道理。翻译这类文字时,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应首先将其解释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再按照英语的行文习惯进行表达,遇到词义空缺词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思维习惯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自强不息”意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师法自然”意为: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和而不同”意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法”字是个动词,意为:效法、学习、顺应、服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可以相互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能盲目附和但不能和谐相处。
在翻译最后一段典籍文字时,主要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原文的含义详尽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上按照英语句法的习惯使上下文协调一致、衔接自然,前两句采用“名词+后置定语(介宾短语)”的结构,第三句套用一系列被动语态,并且为避免重复使用“condition”一词,使用了省略方法,第四句中用“and”对应原文中的“而”,表示的是对比而不是转折的关系,并且将原句中逗号连接的两个分句译成句号隔开的两个单句,这些都是英语句法的要求,但结构上的微调并没有影响英译文句式的衔接之美。在翻译中华民族特有词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君子”时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将其译为英美国家所熟悉的美德与典范形象——“self-discipline”,“social-commitment”,“gentleman”,这种通俗的译法能与外国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对所指名称增加注释或改变名称。翻译《周易》这部书名时增添了“the Chinese classic”这一注释,并意译为“Book of Changes”,因为内宣和外宣的受众是不同的,《周易》在国内家喻户晓,但在国外的知名度则远远不及国内,增加“the Chinese classic”这一注释能使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所具有的重要性。把作者“老庄”、“孔子”转换为书名(作者):Tao Te Ching(Lao Zi)、The Analects(of Confucius),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的出处与作者。
2 汉字+音译+注释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不仅宣扬了浓郁的民族语言特色,还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魅力。
例2 原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
译文:The emblem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inspired by the shape of calligraphic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世”(meaning“the world”) …
例3 原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
译文:The mascot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HAIBAO(literally “sea treasure”):it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人”(Ren,meaning“human”)…
世博会的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与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吉祥物“海宝”的外形创意源于汉字“人”,为突出设计的创意在翻译中直接使用汉字的外形,并在括号内注明英语解释,可以使外国读者在理解文字涵义的同时,从视觉上体会到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匠心所在。吉祥物的翻译中使用了汉语拼音拼写的音译方法“HAIBAO”、“Ren”,并辅之以解释性翻译“sea treasure”、“human”,能让外国受众够清晰地理解词义。例2、3的翻译可谓实现了音、义、形三方面的统一,也使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3 简译法
中国传统文化以均衡匀称为美,《文心雕龙·丽辞篇》中就提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而六朝时文无不骈、句无不俪的文风更是这种美学观点极致的体现。这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对汉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突出地体现在句式的对仗和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上。西方人非常注重逻辑思维,英语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理性的语言。英语行文尽管也有其华美精致的一面,但这种华丽的文采多建立在语言晓畅、逻辑清楚的基础之上。在翻译这种形式对称的语言时,应摆脱汉语欣赏定式的影响,着重信息的传递,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例4 原文:(国家馆居中升起)……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
译文:Viewed from across the Huangpu River,it resembles an imposing city wall,and from the Expo boulevard it looks like a towering mansion.
翻译在处理对仗句“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时,采用了变抽象为具体的方法,着重传达了这一比喻的信息,将这句译为“it resembles an imposing city wall”、“it looks like a towering mansion”,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国家馆的威武高耸,使外国读者易于理解、接受。
四 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中,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强盛的西方文化来说,汉文化一直处于弱势文化的地位,国内的翻译更多注重“输入”,而忽略了“输出”,导致了翻译失衡。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的外宣翻译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语言生态平衡”这一历史使命,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英文版《概览》从归化的角度积极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译文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从而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提高了传播效果。
注:本文系潍坊市科技局项目“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01096。
参考文献:
[1] Expo 2010 Shanghai Editorial Office . An Overview of 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M].Beijing:China Publishing Group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
[2] 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3] 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
[4]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作者简介:于杰,女,1974—,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新闻翻译,工作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