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我国中小学开设时间最长、所占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以下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不少老师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以下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要注意把握好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对三维目标的关系处理有失偏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而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如有一位老师执教《父母的心》,课的前面一大半都很好,活动开展比较到位,再加上教师具有很强的“煽情”的本领,学生情感体验深入,不少学生潸然泪下。到此,师生的表现都很成功。但执教的老师觉得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谈谈体会。第一,你觉得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之间可以画等号吗?第二,如果你家贫困,有富人要收养你,你会愿意吗?第三,你嫌弃过自己的家庭,讨厌过自己的父母吗?这三个问题执教者自己认为设计得很好,把文本向社会、家庭拓展延伸。那么这个“尾巴”是否如执教老师认为的那样“漂亮”呢?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这三个问题让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一种外加的“思想教育”的旧模式。语文课堂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篮筐,期待在一两节课内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2.要注意处理好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如《珍珠鸟》一课的后一半,可以说完全上成了环保教育的专题课,课件上列出了以下的数据:“从地球上最初的25亿个物种,到如今的2亿个物种,兽类每两年消失一个物种,鸟类每一年消失一个物种。据科学家统计,下个世纪,地球上的植物将会以每两小时灭绝一个物种的速度进行着。”这跟文本的思想内容相关吗?跟语文相关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要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作为语文教师,这就是在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3.要注意引导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实际上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四是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如人物分工讨论、书写讨论、辩论讨论等;五是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新课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六是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如让学生表演《驿路梨花》中小姑娘们的欢快,是没有必要。还有一些活动不适合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些课堂,只要是活動,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4.要注意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新课程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这两者的关系老师们把握得并不太好,主要表现为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方式未得新课程的精髓,也显得功力不足。
比如教师的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袒露出思维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也不充分。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要上好课,非下苦功不可。从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例来看,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精彩的背后,倾注的无疑是执教者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才华和智慧。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来说,目前要走的仍是一条默默探索、负重前行的道路。我们只有通过刻苦自砺,才能“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不少老师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以下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要注意把握好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对三维目标的关系处理有失偏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而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如有一位老师执教《父母的心》,课的前面一大半都很好,活动开展比较到位,再加上教师具有很强的“煽情”的本领,学生情感体验深入,不少学生潸然泪下。到此,师生的表现都很成功。但执教的老师觉得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谈谈体会。第一,你觉得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之间可以画等号吗?第二,如果你家贫困,有富人要收养你,你会愿意吗?第三,你嫌弃过自己的家庭,讨厌过自己的父母吗?这三个问题执教者自己认为设计得很好,把文本向社会、家庭拓展延伸。那么这个“尾巴”是否如执教老师认为的那样“漂亮”呢?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这三个问题让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一种外加的“思想教育”的旧模式。语文课堂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篮筐,期待在一两节课内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2.要注意处理好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如《珍珠鸟》一课的后一半,可以说完全上成了环保教育的专题课,课件上列出了以下的数据:“从地球上最初的25亿个物种,到如今的2亿个物种,兽类每两年消失一个物种,鸟类每一年消失一个物种。据科学家统计,下个世纪,地球上的植物将会以每两小时灭绝一个物种的速度进行着。”这跟文本的思想内容相关吗?跟语文相关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要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作为语文教师,这就是在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3.要注意引导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实际上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四是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如人物分工讨论、书写讨论、辩论讨论等;五是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新课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六是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如让学生表演《驿路梨花》中小姑娘们的欢快,是没有必要。还有一些活动不适合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些课堂,只要是活動,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4.要注意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新课程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这两者的关系老师们把握得并不太好,主要表现为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方式未得新课程的精髓,也显得功力不足。
比如教师的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袒露出思维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也不充分。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要上好课,非下苦功不可。从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例来看,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精彩的背后,倾注的无疑是执教者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才华和智慧。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来说,目前要走的仍是一条默默探索、负重前行的道路。我们只有通过刻苦自砺,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