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琤琤琮琮的胡琴声,噼噼啪啪的檀板声……进入正月,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文化礼堂里,每天都是欢乐的海洋。“有了文化礼堂,我们老年人戏曲队就有了用武之地。瞧,乡亲们多开心。”水阁村老年人协会会长张达土满脸都是笑。
走出文化礼堂,安吉上墅乡上墅村村民汤有明脸上洋溢着另一种兴奋:“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赶一赶年轻人的时髦。春节期间,我一连看了10多场电影。《大上海》《听风者》,这些热门电影一部都没落下。”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丁家村的文化礼堂里,整个正月里,一直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儿: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一场接一场,捣麻糍、打糖、炒花生等民俗活动一个接一个。
这个正月里,浙江农村1337个文化礼堂里都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精彩剧情。
农民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告诉你:文化礼堂,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怎么建?
端“金碗”不忘精打细算,宗族祠堂变身文化殿堂
截至201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省区之首。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这些年,浙江历任领导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须臾未曾放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是什么?基层文化设施。2013年开始,浙江又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计划全年建设文化礼堂1000个。
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相继出台。
浙江经济发达,但端着“金碗”依然不忘精打细算。浙江要求:文化礼堂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不大兴土木。
嵊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文化古迹以及宗族祠堂。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祠堂,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功能齐全”的原则,在保护好历史建筑、戏台、厢房、天井等原有设施的同时,整合基层党校、农家书屋等功能,建设文化礼堂。过去单一的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而今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
何止是嵊州。“目前我市文化礼堂,绝大部分都是改建、扩建废弃的校舍、利用率不高的乡村祠堂和功能不够齐全的社区文化室、乡村俱乐部等旧场地。”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伟江说。
文化礼堂怎样发挥功能?
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建设文化礼堂不是目的,目的是利用这个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怎样才能如愿以偿?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抓手。但由于部分公共文化产品针对性不强,游离了农村的文化土壤,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文化礼堂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要想在乡村生根开花,前提是立足乡土接地气。”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应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应该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提升起来。”
浙江“文化礼堂”的符号,首先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礼堂里大体包括“二堂五廊”: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此外,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在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各地还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在文化礼堂里,无论是节庆礼仪、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各地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
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七旬老农陈景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人。村里有了文化礼堂后,他自荐担任“道德讲堂”主讲,以村落历史、道德故事为内容,开设了“听陈爷爷讲故事”等课程。每当“陈爷爷讲故事”,台下一座难求。
而在台州市高桥街道八份村的文化礼堂里,63岁的评书爱好者胡从德的受欢迎程度,堪比明星。老胡是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黄岩文化礼堂聘请的“乡村大使”,像这样的“大使”,黄岩区共有268位。
这些“大使”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经济文化了如指掌,而且能用“三句半”“顺口溜”“唱道情”等乡土文艺形式,将乡土文化悠悠送进乡亲们的心田。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诸葛慧艳说。
文化礼堂起了什么作用?
一座“精神家园”,一个乡土文明的传承平台
礼仪,是文化礼堂的灵魂。在众多的传承行为中,礼仪活动最具有生活化和生命力,可以最强烈、最集中、最鲜活地展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当然,有的也难免夹杂封建迷信的糟粕。如何更好地传播出正能量?浙江省委宣传部为此专门编制了《文化礼堂操作手册》,对春节迎新礼、学童开蒙礼、国庆成人礼和重阳敬老礼做了规范。
瞧,新学期,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的文化礼堂又在举办“成人礼”。古乐声中,青年们躬身“三敬礼”,通过谢国家、谢父母、谢师长,法祖敬宗的情怀在心中播洒;而当长者把象征成人的冠和笄加在男、女青年的头上时,相信“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会在每个青年心中油然而生……
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一直困扰着天台的乡风文明建设。天台县通过文化礼堂,大力提倡“薄葬厚养”、丧事简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他们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模范等“五老”为乡风督导员。乡风督导员“土话讲出了大道理”。如今,千年土葬旧俗在天台大大改观。
临海市涌泉镇一带,至今流传“请媳妇”习俗。正月初七、初八,本家叔伯姑嫂要请“新媳妇”,由长者传授如何做好媳妇,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现在,这些活动都在文化礼堂庄重进行——文化礼堂成了农村传播文明的道德高地。
在浙江,文化礼堂不一定是村里最好最靓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如果没有群众参与,礼堂建得再好也仅仅是一座建筑;如果礼堂不能‘以文化人’,就不能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这样认为。
杭州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有座孝子祠。自从改建为文化礼堂后,77岁的陈根莲老人便是那里的常客。文化礼堂里设立了“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他的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的照片就端端正正挂在“学子榜”上。
老人分外自豪:“这是对我们陈家的嘉许啊!知道自己上了榜,两个孙女纷纷表示,学成一定回来报效桑梓。”
走出文化礼堂,安吉上墅乡上墅村村民汤有明脸上洋溢着另一种兴奋:“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赶一赶年轻人的时髦。春节期间,我一连看了10多场电影。《大上海》《听风者》,这些热门电影一部都没落下。”
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丁家村的文化礼堂里,整个正月里,一直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儿: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一场接一场,捣麻糍、打糖、炒花生等民俗活动一个接一个。
这个正月里,浙江农村1337个文化礼堂里都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精彩剧情。
农民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告诉你:文化礼堂,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怎么建?
端“金碗”不忘精打细算,宗族祠堂变身文化殿堂
截至201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省区之首。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这些年,浙江历任领导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须臾未曾放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是什么?基层文化设施。2013年开始,浙江又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为当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计划全年建设文化礼堂1000个。
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相继出台。
浙江经济发达,但端着“金碗”依然不忘精打细算。浙江要求:文化礼堂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不大兴土木。
嵊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文化古迹以及宗族祠堂。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祠堂,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功能齐全”的原则,在保护好历史建筑、戏台、厢房、天井等原有设施的同时,整合基层党校、农家书屋等功能,建设文化礼堂。过去单一的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而今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
何止是嵊州。“目前我市文化礼堂,绝大部分都是改建、扩建废弃的校舍、利用率不高的乡村祠堂和功能不够齐全的社区文化室、乡村俱乐部等旧场地。”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伟江说。
文化礼堂怎样发挥功能?
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建设文化礼堂不是目的,目的是利用这个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怎样才能如愿以偿?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抓手。但由于部分公共文化产品针对性不强,游离了农村的文化土壤,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文化礼堂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要想在乡村生根开花,前提是立足乡土接地气。”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应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应该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提升起来。”
浙江“文化礼堂”的符号,首先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礼堂里大体包括“二堂五廊”: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此外,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在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各地还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在文化礼堂里,无论是节庆礼仪、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各地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
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七旬老农陈景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人。村里有了文化礼堂后,他自荐担任“道德讲堂”主讲,以村落历史、道德故事为内容,开设了“听陈爷爷讲故事”等课程。每当“陈爷爷讲故事”,台下一座难求。
而在台州市高桥街道八份村的文化礼堂里,63岁的评书爱好者胡从德的受欢迎程度,堪比明星。老胡是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黄岩文化礼堂聘请的“乡村大使”,像这样的“大使”,黄岩区共有268位。
这些“大使”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经济文化了如指掌,而且能用“三句半”“顺口溜”“唱道情”等乡土文艺形式,将乡土文化悠悠送进乡亲们的心田。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诸葛慧艳说。
文化礼堂起了什么作用?
一座“精神家园”,一个乡土文明的传承平台
礼仪,是文化礼堂的灵魂。在众多的传承行为中,礼仪活动最具有生活化和生命力,可以最强烈、最集中、最鲜活地展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当然,有的也难免夹杂封建迷信的糟粕。如何更好地传播出正能量?浙江省委宣传部为此专门编制了《文化礼堂操作手册》,对春节迎新礼、学童开蒙礼、国庆成人礼和重阳敬老礼做了规范。
瞧,新学期,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的文化礼堂又在举办“成人礼”。古乐声中,青年们躬身“三敬礼”,通过谢国家、谢父母、谢师长,法祖敬宗的情怀在心中播洒;而当长者把象征成人的冠和笄加在男、女青年的头上时,相信“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会在每个青年心中油然而生……
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一直困扰着天台的乡风文明建设。天台县通过文化礼堂,大力提倡“薄葬厚养”、丧事简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他们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代表、老模范等“五老”为乡风督导员。乡风督导员“土话讲出了大道理”。如今,千年土葬旧俗在天台大大改观。
临海市涌泉镇一带,至今流传“请媳妇”习俗。正月初七、初八,本家叔伯姑嫂要请“新媳妇”,由长者传授如何做好媳妇,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现在,这些活动都在文化礼堂庄重进行——文化礼堂成了农村传播文明的道德高地。
在浙江,文化礼堂不一定是村里最好最靓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如果没有群众参与,礼堂建得再好也仅仅是一座建筑;如果礼堂不能‘以文化人’,就不能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这样认为。
杭州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有座孝子祠。自从改建为文化礼堂后,77岁的陈根莲老人便是那里的常客。文化礼堂里设立了“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他的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的照片就端端正正挂在“学子榜”上。
老人分外自豪:“这是对我们陈家的嘉许啊!知道自己上了榜,两个孙女纷纷表示,学成一定回来报效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