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间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人民大会堂内“以茶会友”。悠扬古乐,氤氲茶香。“‘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妙解,既道出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真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智慧。
  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喜欢的不仅仅是他文字的唯美与意蕴,更喜欢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大彻大悟。他曾说“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层境界太高了,天人合一代表着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处,也就是指人应该回到草木中去,若没有真切体验,是悟不出此番人生道理的。一个人倘若只与物质打交道,物欲便会沾染周身,蒙蔽内心窗扉。
  回归自然是时尚的生活追求,回归就是远离红尘俗世的喧嚣,回到草木中间去。看那些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看那些绿地如茵的城市绿化,看那些种花植草的天井阳台,无一不在表达着人们要回归到草木中间去的心情。而那正努力从窗台延伸到办公楼外的吊兰,更让人看到了这种心情的迫切。于丹说:“我们不如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让茶回来。人回草木间,茶归民生里,人要回来,茶要回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要回来。”如今,碳酸饮料征服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口腹之欲,咖啡成了小资高贵优雅的象征。茶,这生于中华的饮品,逐渐被国人抛弃。于丹在呼唤,与其说是在呼唤茶的回归,不如说是在呼唤一种精神面貌的回归。中庸之道历来是国人为人处世的圭皋,而这个“茶”字之妙,便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草木之中,不偏不倚,不骄不躁,做个道德自律的人。茶之朴素,茶之清雅,茶之淡泊,便是人之朴素、清雅、淡泊。
  人在草木间,这样的日子才真正惬意舒适。离开草木的滋润,燥动、焦虑便附着于肉体,进而精神干竭,整个人也变得病恹恹,无趣于尘世生活。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身心为天地灵秀所浸润,双眸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久病得医,惬意无比。而偏偏这肉体不能时刻与那草木相处,居于水泥筑造的城市里,何以排解内心的彷徨。
  拿起背包,时常远足,是现代人接触草木的一种方式。前年夏天,到山上游玩,放眼望去,满山都是郁郁葱葱的草木,轻轻嗅一下,甜润的空气里隐约掺杂着远处的花香。山脚下,有几棵古老的银杏树,斑驳的枝干上写满了岁月沧桑。每一棵都如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使得山前绿树如盖,浓荫匝地。那一刻,在这样浓密的清幽里,我简直要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入山的一个游人,还是也静止成了山前的一棵树、一株草?如果,世间的一草一木,一人一花,都能安然如此,静静置于属于自己的一隅,寂静欢喜,温柔相伴,该多好!
  人在草木间,既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也包含了中华哲学思想的底蕴,更展现了传统中医的精髓。
  当人体出现种种不和谐时,中医治病养生的基本方法是重于“调”,把不和谐状态调整为和谐状态。如何“调”呢?不是像西医那样将不良因子导致的病变脏器拿掉,而是疏导或减压。当然,这里的病变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导减压呢?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攻略,用草木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寒解表、渗湿泻热、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化痰祛邪、益氣养血、滋阴温阳、扶助正气等方法净化脏腑环境,协调脏腑关系。这是从小处着眼解决现实存在的疾病状态,展现中医“和谐观”在治病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人在草木间,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惬意,还是保证我们身体安康的前提。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不亲近草木呢?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黄仁宇先生在《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一书中曾指出,管制人类只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用思想,中国儒家即是;第二种是用武力,中国法家即是;第三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今天我想谈谈韩非子的术与法,即黄先生提出的用武力强迫人们做事的治国方法。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法家强调武力的威权。这武力的威权,说白了,就是术与法。韩非子在《定法》一文中是这样解释这两个术语的:“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