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走入课堂,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使用误区,以期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学化学教学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正比例关系,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的技术,不但能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本身包涵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趣味实验,以及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奥妙。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感到很难理解,教师虽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讲解和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分子与极性和空间构型的关系”教学时,无论教师怎样去分析讲解,学生总是感到很抽象,对各种分子空间结构捉摸不透,很模糊。教师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制作出来,这样各种构型形象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变抽象为直观感受,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加大教学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研究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上的信息获取量比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20%,使教学时间缩短、教学效率提高,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学生注意力
  传统“教师的嘴巴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而多媒体运用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作用于学习者,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对地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
  5.优化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阐释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在课堂上演示。例如有的实验具有毒性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或者有的实验时间较长会影响教学效率,或者一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观察清楚等原因,使得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去是在烧杯中进行,学生不能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现在利用投影仪,在投影屏幕上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增强。
  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1.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培养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地方的学校和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用课件演示来代替实验操作。对于化学实验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化学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2.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板书是教师很重要的一种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多媒体课件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却不能显示教师板书的过程,使师生缺少一个良好的活动过程,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做笔记。然而有的教师认为把知识投影在屏幕上,就没必要在黑板上板书了,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这种做法是不够妥当、不值得提倡的。一堂好的化学课,应该做好板书的设计,对重点内容、特定内容有计划地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各种特有功能,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利用。
  3.片面追求课件的使用率和课件界面的华丽、漂亮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认为展示的图片、动画内容越多越好,把课件做得华丽、漂亮。他们认为丰富多彩的课件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不然,根据心理学知识过多的图画、动画、声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觉、视觉、听觉感到杂乱,缺少思维的空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不必要的趣味中,甚至学生的大脑去想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然而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为了取得比传统媒体和手段更好的教学效益。所以一定要恰到好处地使用课件,不能为了赶时髦、图热闹,把课件做得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就违背了使用课件教学的初衷,是不可取的。
  总之,大量的实践证明,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化学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而且能突破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地使用才能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服务好,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才能达到教学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王国树.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化学教与学,2010,(11).
  [2]方战胜.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广州化工,2010,(38).
  [3]方振荣.浅议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误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自身业务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
摘 要: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素质。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创造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着发散和辐合两种操作,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  关键词: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其人机互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演示清晰提供了技术保证。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单靠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场方
目的评估气液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硅油取出术的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33眼),接受单纯的硅油取出术;B组34例(34眼),接受硅油取出术,并行两次气液交换。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B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A组(χ2=5.584,P=0.018)。术后3个月,A组高眼压者10例(30.30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以及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出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升教学的效率”便是其中之一,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字: 物理课堂 有效教学 实验探究 任务型教学 减负增效    综观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途径仍然还是课堂教学,“知识探究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作者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评价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
摘 要: 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利用归纳法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进行归类,还可以利用归纳法对同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分类。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运用归纳法形成物理概念、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