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霸:美国常春藤名校毕业生
艾玛·沃森9岁被选中出演《哈利·波特》,10年间陆续拍摄了8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并凭借“赫敏”这个角色红遍全球。从9岁到19岁,她在角色中几乎交付了整个童年和青春期。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仿佛是上帝给许多童星布下的一个难以破解的魔咒。当胶原蛋白流失,岁月会变成一把杀猪刀,将昔日的童星一个个雕残。
所幸的是,艾玛并不是这其中的一个。从《哈利·波特》走出来后,她逐渐在娱乐圈崭露头角。这一切当然不是仅靠颜值就能够支撑起来的。
2014年,艾玛终于从布朗大学毕业了。布朗大学是“常春藤联盟”的一员,本科生录取率仅为9 .6%。上大学前,艾玛在英国GCSE (英国中考)和A-level考试(英国高考)成绩都是清一色的“A”,堪称学霸!
在大学,她并没有停止学霸的进击之路。某一节课上,教授向学生提了个问题,艾玛很快便举手回答。正如电影中极度聪明和完美主义的赫敏一样,艾玛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室后排的同学立刻高喊一声:“格兰芬多(《哈利·波特》霍格沃茨的学院名)获得20分!”
此外,艾玛·沃森还以交流生身份赴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求学。
这些成绩放在谁身上都会让人艳羡,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片场,她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还要花3个小时接受辅导和补课,并抓紧任何空隙时间复习功课,甚至包括弄发型的时候。
10年时间能带走很多东西,特别是娱乐圈。人们的审美趣味很容易更改,粉丝也很善忘,但是艾玛·沃森却一直活跃在娱乐圈的前沿。
对观众负责的同时,对自己也足够负责,这就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女权:令人着迷又厌恶的标签
艾玛·沃森年初在接受《Paper Magazine》的访问时透漏,她有意息影一年,以专注于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联合国的事务和自己的读书俱乐部Our Shared Self。
2014年7月,艾玛·沃森被联合国妇女署指派为亲善大使,从事于年轻女性赋权的工作。她在联合国发表的促进性别平等“He For She(他为了她)”的演讲时说:“我们希望努力并激励尽可能多的男人和男孩倡导性别平等。而且希望这(性别平等)不只是空谈,而是确确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
作为一名演员,她完全没有必要标榜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这往往会在大众心中被贴上“强势”、“过于激进”、“孤立”、“反男性”、“不吸引人”的标签。但她勇敢地站了出来,“我意识到‘争取女性权利’太容易被当作是‘憎恨男人’的同义词。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确实知道的,那就是,这样的误解必须停止。”
作为一名刚满26岁的女星和社会活跃分子,沃森用行动赋予了好莱坞年轻影星新的含义。她甚至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邀请到时尚界人士,参与到争取女性权益的活动中。这本身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最勇敢的决定。
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做了比做一名演员更重要的事。
事业:从不尝试去取悦所有人
二十多岁的青年,需要人指点,但无需他人指指点点,更不应该让别人来左右你。艾玛·沃森开始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是遭到别人的质疑,也并不打算退缩。
“我不希望对失败的恐惧感阻碍我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在最好的年纪选择息影,这可能就是她所谓的“遵循本能”吧:不尝试去取悦所有人,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成为真正的自己。
回想起一次访谈,艾玛和主持人聊起了电影中赫敏这个角色的成长。主持人不无可惜地说:“到最后赫敏简直成了郊区的一名家庭主妇,全没有了最开始时的聪明机智。”
艾玛却笑答:“但最后,她依然有自己的事业,依然在做着好的和有趣的事情。”
这样看来,她好像还是当初那个“赫敏”。
(来自微信公众号“灼见”)
艾玛·沃森9岁被选中出演《哈利·波特》,10年间陆续拍摄了8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并凭借“赫敏”这个角色红遍全球。从9岁到19岁,她在角色中几乎交付了整个童年和青春期。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仿佛是上帝给许多童星布下的一个难以破解的魔咒。当胶原蛋白流失,岁月会变成一把杀猪刀,将昔日的童星一个个雕残。
所幸的是,艾玛并不是这其中的一个。从《哈利·波特》走出来后,她逐渐在娱乐圈崭露头角。这一切当然不是仅靠颜值就能够支撑起来的。
2014年,艾玛终于从布朗大学毕业了。布朗大学是“常春藤联盟”的一员,本科生录取率仅为9 .6%。上大学前,艾玛在英国GCSE (英国中考)和A-level考试(英国高考)成绩都是清一色的“A”,堪称学霸!
在大学,她并没有停止学霸的进击之路。某一节课上,教授向学生提了个问题,艾玛很快便举手回答。正如电影中极度聪明和完美主义的赫敏一样,艾玛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室后排的同学立刻高喊一声:“格兰芬多(《哈利·波特》霍格沃茨的学院名)获得20分!”
此外,艾玛·沃森还以交流生身份赴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求学。
这些成绩放在谁身上都会让人艳羡,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片场,她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还要花3个小时接受辅导和补课,并抓紧任何空隙时间复习功课,甚至包括弄发型的时候。
10年时间能带走很多东西,特别是娱乐圈。人们的审美趣味很容易更改,粉丝也很善忘,但是艾玛·沃森却一直活跃在娱乐圈的前沿。
对观众负责的同时,对自己也足够负责,这就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女权:令人着迷又厌恶的标签
艾玛·沃森年初在接受《Paper Magazine》的访问时透漏,她有意息影一年,以专注于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联合国的事务和自己的读书俱乐部Our Shared Self。
2014年7月,艾玛·沃森被联合国妇女署指派为亲善大使,从事于年轻女性赋权的工作。她在联合国发表的促进性别平等“He For She(他为了她)”的演讲时说:“我们希望努力并激励尽可能多的男人和男孩倡导性别平等。而且希望这(性别平等)不只是空谈,而是确确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
作为一名演员,她完全没有必要标榜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这往往会在大众心中被贴上“强势”、“过于激进”、“孤立”、“反男性”、“不吸引人”的标签。但她勇敢地站了出来,“我意识到‘争取女性权利’太容易被当作是‘憎恨男人’的同义词。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确实知道的,那就是,这样的误解必须停止。”
作为一名刚满26岁的女星和社会活跃分子,沃森用行动赋予了好莱坞年轻影星新的含义。她甚至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邀请到时尚界人士,参与到争取女性权益的活动中。这本身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最勇敢的决定。
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做了比做一名演员更重要的事。
事业:从不尝试去取悦所有人
二十多岁的青年,需要人指点,但无需他人指指点点,更不应该让别人来左右你。艾玛·沃森开始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是遭到别人的质疑,也并不打算退缩。
“我不希望对失败的恐惧感阻碍我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在最好的年纪选择息影,这可能就是她所谓的“遵循本能”吧:不尝试去取悦所有人,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成为真正的自己。
回想起一次访谈,艾玛和主持人聊起了电影中赫敏这个角色的成长。主持人不无可惜地说:“到最后赫敏简直成了郊区的一名家庭主妇,全没有了最开始时的聪明机智。”
艾玛却笑答:“但最后,她依然有自己的事业,依然在做着好的和有趣的事情。”
这样看来,她好像还是当初那个“赫敏”。
(来自微信公众号“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