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残忍”,不是源自冷血,而是身不由己的无奈。这话用在广州番禺区外来工邓明建身上非常合适。这位二十年如一日细心服侍母亲的孝子,因服从病母求死的“命令”,买来两瓶农药,勾兑后递给母亲服食,眼看着其死去。他因此被指控故意杀人而站上被告席。3月26日,此案一审再次开庭。被告多名亲友为其写了求情信,检方亦建议轻判。
单从母子情深的角度看待这种行为,确实很残忍,也于法不容。但是,我们无法就此断定邓明建是出于私心蓄意伤害,面对脾气大的母亲,他可能顺从惯了,亲戚们也都证实邓母此前多次有自杀念头。我们更无从质疑他的孝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邓明建全心全意照顾了母亲二十年,倒是邓母,经常念叨“活着受罪”之类的话。
对于邓明建的刑事责任,法庭自有判决。但对于邓明建的道德责任,我们似乎不宜强加过多压力。立于伦理制高点的道德责难,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非亲身感受,想来旁人无法体会邓明建二十年来的艰辛,更无法体会眼睁睁看着母亲在自己手里死去的纠结和挣扎。也许,我们更应深思的是这种“残忍”背后的社会因素。
笔者想到了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和民间传说《弃老山》,从中可一窥日本社会曾经的“残忍”:信州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赤贫而沿袭下一种传统,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丢弃到楢山上等死,只是为了避免老人与家人分食口粮。从《斗鼠记》等民间传说中我们也可得知,在我国鄂西北一带,也曾经流行“弃老”的做法——年满60岁的老人,要被遗弃在一些“寄死窑”中。据报道,前段时间在武当山南麓,就发现了好几排“寄死窑”。
把老人背上山,或丢弃在山洞任其自生自灭,并不比给母亲喝农药要“高尚”。这种残忍的“传统”,折射的是某些人群生存水平的低下,以及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短板。今天的日本,再也不需要将老人背上山等死了,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济制度已经足以供养老人。而“孝子”买农药助母“安乐死”一事,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应该是这种制度短板导致的“传统”,竟然“传承”到了今天。正如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杨斌所说,几乎每一个家庭悲剧背后,都可以看到救助体系的缺位,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金融学者陈志武教授认为,在传统社会中,生儿育女成了规避未来风险的具体手段,即“养子防老”。而现代社会,原来由“家”担当的养老等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市场承担,比如养老保险,当然,也包括社保、社会救济等政府公共服务。也就是说,养老逐渐从家庭走向了社会。果真如此,邓明建顺从母亲求死的命令,恰恰是制度短缺的结果。若论不孝,这里首先是社会制度的“不孝”。
(据《信息时报》)
单从母子情深的角度看待这种行为,确实很残忍,也于法不容。但是,我们无法就此断定邓明建是出于私心蓄意伤害,面对脾气大的母亲,他可能顺从惯了,亲戚们也都证实邓母此前多次有自杀念头。我们更无从质疑他的孝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邓明建全心全意照顾了母亲二十年,倒是邓母,经常念叨“活着受罪”之类的话。
对于邓明建的刑事责任,法庭自有判决。但对于邓明建的道德责任,我们似乎不宜强加过多压力。立于伦理制高点的道德责难,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非亲身感受,想来旁人无法体会邓明建二十年来的艰辛,更无法体会眼睁睁看着母亲在自己手里死去的纠结和挣扎。也许,我们更应深思的是这种“残忍”背后的社会因素。
笔者想到了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和民间传说《弃老山》,从中可一窥日本社会曾经的“残忍”:信州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赤贫而沿袭下一种传统,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丢弃到楢山上等死,只是为了避免老人与家人分食口粮。从《斗鼠记》等民间传说中我们也可得知,在我国鄂西北一带,也曾经流行“弃老”的做法——年满60岁的老人,要被遗弃在一些“寄死窑”中。据报道,前段时间在武当山南麓,就发现了好几排“寄死窑”。
把老人背上山,或丢弃在山洞任其自生自灭,并不比给母亲喝农药要“高尚”。这种残忍的“传统”,折射的是某些人群生存水平的低下,以及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短板。今天的日本,再也不需要将老人背上山等死了,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济制度已经足以供养老人。而“孝子”买农药助母“安乐死”一事,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应该是这种制度短板导致的“传统”,竟然“传承”到了今天。正如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杨斌所说,几乎每一个家庭悲剧背后,都可以看到救助体系的缺位,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金融学者陈志武教授认为,在传统社会中,生儿育女成了规避未来风险的具体手段,即“养子防老”。而现代社会,原来由“家”担当的养老等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市场承担,比如养老保险,当然,也包括社保、社会救济等政府公共服务。也就是说,养老逐渐从家庭走向了社会。果真如此,邓明建顺从母亲求死的命令,恰恰是制度短缺的结果。若论不孝,这里首先是社会制度的“不孝”。
(据《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