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意气风发的青春,沉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在香港,有一批曾经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端的知识青年,而今依然散发着当年的青春活力,纵然鬓髪斑白,却依旧笑看人生,携手共乐。
携手共乐 再续精彩
知青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局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名义,动员和输送2000多万中学生“上山下乡”,史称这批人为“知青”。当年各地知青现居香港的为数不少,有人把他们统称为“香港知青”,其中就有骆少伟先生,并且有了香港知青艺术团。
香港知青艺术团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下设合唱团,舞蹈队,乐队,行政(公关宣传、福利、后勤)组,有固定活动场地,由资深专业老师指导,每星期举行活动。他们活跃于香港小区,多次策划组织和参加大型演出、比赛,获得好评和奖项。记者走访了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骆先生向记者介绍起知青艺术团的时候,言辞之中,难掩喜悦和骄傲,淳朴而真挚。
“香港知青有十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1968年知青下乡,2008年整整四十年,为了纪念自己这段特殊经历,2007年我们香港知青成立艺术团。”骆少伟先生说,时过境迁,他虽语气平缓,但仍能感受一种蓬勃的精神力量。
也许是为了纪念,时代亦给了他们机会,骆少伟先生表示,之前知青是不被人注意和重视的,甚至被香港影视作品标签为“大圈仔”,等同于“打砸抢的红卫兵”,不少知青朋友直到现在连自己具有的知青身份也不肯承认,皆因近年国家领导人中也出现了知青的身影,香港社会才开始重新留意到这个群体的存在。
香港知青艺术团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了,他们欢聚一堂,举办健康的文体活动,分享和反思自己走过的历史,弘扬中国文化,携手共乐!
知青特色 时代回眸
香港知青艺术团浓缩着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当年在社会的最底层,知青们锻炼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在香港这样一个激烈竞争才能生存的社会里,令知青们如鱼得水,但是知青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甚至他们所喜欢唱、喜欢听的歌,又与香港社会的流行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骆少伟先生说,“我们组织起来,也联合了一些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朋友一起玩,我们不主张专业,快乐就好。”香港知青艺术团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骆少伟先生眼见它的成长是欢喜而欣慰的。“艺术团在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有特色,也别有意义,不会唱歌跳舞的朋友就参加旅游、行山、参观、义工等由艺术团组织的活动……”骆少伟先生笑着说。也许他们的身材不够曼妙,也许他们的歌声不够专业,但他们热情难挡,充满生命的诚意与热忱,这便足以令人感动和敬重。
香港知青艺术团虽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但在香港已颇具知名度,这得益于他们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表演。他们虽非专业艺术科班出身,但他们有百折不挠的知青精神,满腔的热情,加上专业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几年中进步神速。从创立之初到今天,艺术团收获了一张出人意料的成绩单:2008年参与策划组织于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的大型专题音乐会“青春之歌——老三届歌曲演唱会”一票难求、轰动海内外;2008年策划组织的有三十多个演艺团体参加的尖沙咀码头汶川大地震赈灾义演,首创把钢琴搬上街头演奏令港人和海内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2009年策划组织于香港沙田大会堂举办的“知青与祖国”专题文艺晚会和“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晚会”;2010年远赴旅顺夺得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金奖;以及最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等,还有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作为中央财政部、民政部及广东省财政厅、民政厅春节联合慰问团慰问香港抗日老战士活动之文艺节目主演艺团……
这些只是这四年中的一二,其中参加文化部于香港举办的全国“夕阳秀”艺术合唱节夺得“牡丹花金奖”、参加“国际紫荆花大赛”获7项金奖、参加“金紫荆世界民族文化才艺表演大赛”三个节目夺得1金2银、参加“第三届中国民歌比赛”夺公开组冠军,此外他们还两次参演香港无线电视台“文化广场”电视节目并接受采访……不少慈善义演、赈灾音乐会、小区嘉年华等,都可以见到香港知青艺术团的身影。骆少伟先生笑着说:“我们中国老三届这一代人原是凑在一块唱唱伴随着我们这一辈成长的‘老歌’,自娱自乐,没想到唱出一个空间来。”
7月17日香港知青艺术团组织了一场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的专题文艺演唱会。骆少伟先生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产生了大量赞颂劳动建设,歌唱爱情家乡新生活新面貌,歌唱保卫祖国英雄人物等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歌曲,其中部分被数以亿计人口传唱60多年历久不衰。我们选取精华以多元化形式使其再现香江舞台,以庆祝国庆62周年和纪念香港回归14周年。”
但在香港一国两制的情况下,即使是组织这样一场“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演唱会,也是不容易的;令人欣慰的是,当他们在不同场合唱起一些已经唱了几十年的中国歌曲,诸如《我的祖国》、《敖包相会》、《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等,很容易就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常常出现台上台下一起唱的感人场面,显然这些歌曲在香港人中也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凝聚力。
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来自知青群体:2010年九月,香港知青艺术团和大连爱乐女子合唱团合作,在辽宁省合唱邀请赛中演唱名曲《东方之珠》,当地电视台除了作出新闻报导外,还全程转播演出实况。之后在旅顺、大连、渖阳等地,只要是香港知青艺术团所到之处,总有知青朋友围上来“报家门,认亲戚”,认为香港知青为已逐渐没入历史的中国知青一代,“长了脸”……
开放改革 义无反顾
香港知青艺术团演唱的不少是中国的“老歌”,是老一辈作曲家的心血结晶和历史沉淀的经典,他们的传唱可以令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产生共鸣,亦能够填补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的认识真空。“然而在香港社会,传媒很容易就将这些‘老歌’标签成歌唱阶级斗争和歌功颂德的歌曲。其实不然,建国60多年,艺术家们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歌曲,如电影《上甘岭》、《祖国的花朵》、《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的插曲,这些歌数亿人口传唱六十多年经久不衰,充满艺术张力。”骆少伟先生侃侃而谈,“我相信,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将以其不可抗御的魅力继续流传下去,香港知青艺术团7月17日成功、圆满举办的国庆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据悉,这场集合香港、广州、北京三地200多位歌者的大型音乐会,票房一早爆满,入座率达95%以上,是香港传统艺术表演史上少见的;台上台下,气氛热烈,互动共鸣,高潮迭起……“这两天我接恭贺演出成功的电话、电邮、短讯都接到手软……”骆先生掩饰不住心中的欣喜。
回顾历史,当时的知青身居社会底层,所看到的社会和教科书上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希望只有改革,所以当邓小平同志设计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时,正值年富力强的几千万知青,顿时集合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成为改革的中流砥柱,义无反顾。骆少伟先生和香港知青艺术团中的知青们,亲历整个历史事件,酸甜苦辣,对记者娓娓道来,意切情真。
“我们不是什么杰出人物,只是在历史舞台中扮演了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唱好我们应该唱的每一个音符……”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如是说。
【人物简介】
香港知青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并将爱国和奉献之歌传唱,弘扬中国文化,传扬人性的光辉。
携手共乐 再续精彩
知青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局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名义,动员和输送2000多万中学生“上山下乡”,史称这批人为“知青”。当年各地知青现居香港的为数不少,有人把他们统称为“香港知青”,其中就有骆少伟先生,并且有了香港知青艺术团。
香港知青艺术团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下设合唱团,舞蹈队,乐队,行政(公关宣传、福利、后勤)组,有固定活动场地,由资深专业老师指导,每星期举行活动。他们活跃于香港小区,多次策划组织和参加大型演出、比赛,获得好评和奖项。记者走访了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骆先生向记者介绍起知青艺术团的时候,言辞之中,难掩喜悦和骄傲,淳朴而真挚。
“香港知青有十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1968年知青下乡,2008年整整四十年,为了纪念自己这段特殊经历,2007年我们香港知青成立艺术团。”骆少伟先生说,时过境迁,他虽语气平缓,但仍能感受一种蓬勃的精神力量。
也许是为了纪念,时代亦给了他们机会,骆少伟先生表示,之前知青是不被人注意和重视的,甚至被香港影视作品标签为“大圈仔”,等同于“打砸抢的红卫兵”,不少知青朋友直到现在连自己具有的知青身份也不肯承认,皆因近年国家领导人中也出现了知青的身影,香港社会才开始重新留意到这个群体的存在。
香港知青艺术团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了,他们欢聚一堂,举办健康的文体活动,分享和反思自己走过的历史,弘扬中国文化,携手共乐!
知青特色 时代回眸
香港知青艺术团浓缩着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当年在社会的最底层,知青们锻炼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在香港这样一个激烈竞争才能生存的社会里,令知青们如鱼得水,但是知青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甚至他们所喜欢唱、喜欢听的歌,又与香港社会的流行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骆少伟先生说,“我们组织起来,也联合了一些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朋友一起玩,我们不主张专业,快乐就好。”香港知青艺术团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骆少伟先生眼见它的成长是欢喜而欣慰的。“艺术团在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有特色,也别有意义,不会唱歌跳舞的朋友就参加旅游、行山、参观、义工等由艺术团组织的活动……”骆少伟先生笑着说。也许他们的身材不够曼妙,也许他们的歌声不够专业,但他们热情难挡,充满生命的诚意与热忱,这便足以令人感动和敬重。
香港知青艺术团虽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但在香港已颇具知名度,这得益于他们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表演。他们虽非专业艺术科班出身,但他们有百折不挠的知青精神,满腔的热情,加上专业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几年中进步神速。从创立之初到今天,艺术团收获了一张出人意料的成绩单:2008年参与策划组织于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的大型专题音乐会“青春之歌——老三届歌曲演唱会”一票难求、轰动海内外;2008年策划组织的有三十多个演艺团体参加的尖沙咀码头汶川大地震赈灾义演,首创把钢琴搬上街头演奏令港人和海内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2009年策划组织于香港沙田大会堂举办的“知青与祖国”专题文艺晚会和“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晚会”;2010年远赴旅顺夺得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金奖;以及最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等,还有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作为中央财政部、民政部及广东省财政厅、民政厅春节联合慰问团慰问香港抗日老战士活动之文艺节目主演艺团……
这些只是这四年中的一二,其中参加文化部于香港举办的全国“夕阳秀”艺术合唱节夺得“牡丹花金奖”、参加“国际紫荆花大赛”获7项金奖、参加“金紫荆世界民族文化才艺表演大赛”三个节目夺得1金2银、参加“第三届中国民歌比赛”夺公开组冠军,此外他们还两次参演香港无线电视台“文化广场”电视节目并接受采访……不少慈善义演、赈灾音乐会、小区嘉年华等,都可以见到香港知青艺术团的身影。骆少伟先生笑着说:“我们中国老三届这一代人原是凑在一块唱唱伴随着我们这一辈成长的‘老歌’,自娱自乐,没想到唱出一个空间来。”
7月17日香港知青艺术团组织了一场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的专题文艺演唱会。骆少伟先生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产生了大量赞颂劳动建设,歌唱爱情家乡新生活新面貌,歌唱保卫祖国英雄人物等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歌曲,其中部分被数以亿计人口传唱60多年历久不衰。我们选取精华以多元化形式使其再现香江舞台,以庆祝国庆62周年和纪念香港回归14周年。”
但在香港一国两制的情况下,即使是组织这样一场“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演唱会,也是不容易的;令人欣慰的是,当他们在不同场合唱起一些已经唱了几十年的中国歌曲,诸如《我的祖国》、《敖包相会》、《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等,很容易就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常常出现台上台下一起唱的感人场面,显然这些歌曲在香港人中也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凝聚力。
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来自知青群体:2010年九月,香港知青艺术团和大连爱乐女子合唱团合作,在辽宁省合唱邀请赛中演唱名曲《东方之珠》,当地电视台除了作出新闻报导外,还全程转播演出实况。之后在旅顺、大连、渖阳等地,只要是香港知青艺术团所到之处,总有知青朋友围上来“报家门,认亲戚”,认为香港知青为已逐渐没入历史的中国知青一代,“长了脸”……
开放改革 义无反顾
香港知青艺术团演唱的不少是中国的“老歌”,是老一辈作曲家的心血结晶和历史沉淀的经典,他们的传唱可以令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产生共鸣,亦能够填补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的认识真空。“然而在香港社会,传媒很容易就将这些‘老歌’标签成歌唱阶级斗争和歌功颂德的歌曲。其实不然,建国60多年,艺术家们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歌曲,如电影《上甘岭》、《祖国的花朵》、《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的插曲,这些歌数亿人口传唱六十多年经久不衰,充满艺术张力。”骆少伟先生侃侃而谈,“我相信,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将以其不可抗御的魅力继续流传下去,香港知青艺术团7月17日成功、圆满举办的国庆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据悉,这场集合香港、广州、北京三地200多位歌者的大型音乐会,票房一早爆满,入座率达95%以上,是香港传统艺术表演史上少见的;台上台下,气氛热烈,互动共鸣,高潮迭起……“这两天我接恭贺演出成功的电话、电邮、短讯都接到手软……”骆先生掩饰不住心中的欣喜。
回顾历史,当时的知青身居社会底层,所看到的社会和教科书上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希望只有改革,所以当邓小平同志设计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时,正值年富力强的几千万知青,顿时集合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成为改革的中流砥柱,义无反顾。骆少伟先生和香港知青艺术团中的知青们,亲历整个历史事件,酸甜苦辣,对记者娓娓道来,意切情真。
“我们不是什么杰出人物,只是在历史舞台中扮演了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唱好我们应该唱的每一个音符……”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如是说。
【人物简介】
香港知青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并将爱国和奉献之歌传唱,弘扬中国文化,传扬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