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交朋友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管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8-0027-03
  【作者简介】许新超,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本课例抓住“情绪”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自己围绕情绪去发现、探索和思考,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通过文字理解、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创意发挥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及种类,并学习如何调整情绪、合理宣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照镜子”游戏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面对面,一人做照镜子的动作,另一人当镜子里的影子,跟着照镜子的人做相应的表情动作。1分钟后角色互换。比哪组跟得快、做得准。
  教师:做这个游戏感觉怎么样?
  学生1:有点紧张。
  学生2:挺开心的。
  教师:不论是快乐还是紧张、饶有兴致还是感到无聊,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各种各样的情绪时时陪伴着我们,就像我们的朋友,我要问问大家,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1:我希望朋友能互相帮助。
  学生2:我希望拥有不开心时能陪伴我、安慰我的朋友。
  学生3:我希望朋友跟我有默契。
  教师:与朋友相处就像照镜子,你希望朋友怎么做,自己就先这么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怎样与情绪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照镜子”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玩游戏的感受,引出“情绪”这一主题,将“情绪”作为朋友;另一方面提醒学生对待朋友要像照镜子一样,主动做出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了解情绪
  1.情绪的种类。
  教师:与别人交朋友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对方。我们要和情绪做好朋友,就要先了解情绪到底是什么。
  学生1: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
  学生2:最基本的情绪包括高兴、愤怒、悲伤、恐惧四种。
  教师:(课件显示这四种情绪中的人物照片)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四种分别是什么情绪?你怎么判断的?
  教师:人们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由这几种基本情绪发展、组合而来的。
  2.活动:情绪万花筒。
  教师:你还体验过哪些情绪,或者曾经观察到别人的哪些情绪?请写在贴纸上,贴上黑板,如果发现自己写的内容黑板上已经有了,就叠在上面。
  请说说这种情绪来临时有什么表现。
  学生1:我来说说“兴奋”。篮球比赛的时候,我们啦啦队员们虽然不上场,但个个很兴奋,有的喊口号,有的看到进球就跳起来,球被抢走急得叫起来,注意力都放在球场上了。
  学生2:我来说“愤怒”。愤怒的时候脸会红,脖子里的筋会暴起来,拳头捏得紧紧的,随时都要打出去的样子。有的人会撕本子,或者把身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教师小结:了解别人和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从表情、语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并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表现,学习观察了解情绪的途径。
  3.情绪的种类。
  教师: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各种各样的情绪都会在我们身上产生,并且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有的情绪会使人振奋,做起事来更加积极主动,也更高效,我们叫它们“积极情绪”;有的情绪则使人无精打采,效率降低,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变得消极,我们叫它们“消极情绪”。大家来分辨一下,你们刚才贴在黑板上的那些情绪当中,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4.情绪反应过度的影响。
  教师:不管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如果強度太大或者持续时间太长,就是反应过度了,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跟大家说说?
  学生1:我一到期末考试就很紧张,生怕考不好被妈妈骂。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是想不出来,越紧张越想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考试之前这些都复习过的。
  教师:过度的紧张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学生2:我心里不爽的时候会忍不住对妈妈大吼大叫,叫出来心里就舒服了。这么做好像挺对不起妈妈的,有点后悔,可是下次还是会忍不住。
  教师:过度的烦恼、愤怒会让人失去了自控力。
  学生3:我知道喜欢发怒的人会生病。
  教师:对,过度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与情绪交朋友,大家都希望积极情绪陪伴自己多一些,消极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它快些离开。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了解情绪反应过度带来的不良影响。强调情绪过度带来的影响,提醒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情绪,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把握好情绪管理的目标:只要情绪反应不过度就可以,不需要把它“消灭”。
  三、管理情绪
  教师:书上的“加油站”给我们介绍了管理情绪的三步骤。大家读一读,觉得哪一部分比较难?我们来一起出主意。
  1.描述自己目前的感受。
  教师:如果你觉得不太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试着记记“心情日记”,不用考虑语言美不美,甚至可以用色彩、图案表达。记得多了,对情绪的观察就会更加全面细致,描述也就能越来越准确了。
  2.寻找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教师:我们来了解情绪是怎么产生的,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狐狸和葡萄》。
  一个高高的葡萄架上挂满了刚刚成熟的鲜嫩多汁的葡萄,几只狐狸先后经过,都想吃到葡萄。第一只想:“我这么聪明一定会想到办法的。”他找来一架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第二只想:“这葡萄一定特别酸!”就心安理得地走了。第三只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忧郁成疾。第四只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根树藤上吊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很多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发生的事情决定的。在这个故事里,不同的狐狸面对的事情一样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果呢?
  学生:是因为他们想法不一样。
  教师:对!事情和情绪中间还有一个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环节:对这件事情人们会有想法。其实,情绪的产生一般有这三个过程:事件发生(就是情绪发生的导火索)——对这件事产生了自己的评价和想法(观念)——情绪、语言和行为的变化(反应)。这三个过程中,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
  学生:是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师:因此,想要转变对这件事的情绪,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转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师:我们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又一只狐狸来了,它可以怎么想、怎么做,来让自己获得积极情绪、获得好结局呢?
  学生1:第五只狐狸想:“这么多葡萄,我一个人又吃不到,干脆多叫几个朋友来一起想办法。”它叫来几只狐狸,大家叠罗汉摘到了葡萄,一起享受美味。
  学生2:第六只狐狸想:“干吗把葡萄架搭得这么高?不如我自己种吧!”它回去搭了比较矮的葡萄架,每年都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葡萄。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真积极!看似没希望的事情,只要我们不气馁,多想想,就会有很多解决的办法。以后遇到挫折,也把这些积极的想法用上,积极情绪就会陪伴你更长久。
  3.表达这种感受的方式有哪些。
  教师:哪些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健康呢?同学们来出出主意!
  学生1:我生气了就去跑步,出一身汗心里就舒服多了。
  学生2:我会大吼一下,好像坏心情就跟着吼声飞走了。
  学生3:我会跟妈妈说,妈妈能理解我,我心里就舒服了。
  教师小结:表达情绪的健康方式有很多,除了转变观念和哭、喊、说、动,还有深呼吸放松法、转移情境法、自我暗示法、加速走路法、表情调节法。合理宣泄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别人。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学习管理情绪的三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调整。充分肯定学生原创的合理调节方法,对不够合理的提出适当建议,最后总结并强调总原则。这样的主动参与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情绪调节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在愉悦积极的情绪中记忆更加深刻,方法运用更加积极。
  四、課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汇聚了大家的智慧,获得了很多与情绪交朋友的健康方法,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我们一定能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班级、家庭变得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改变自己开始,把握情绪管理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加强亲子沟通。
  【教学反思】
  1.氛围的营造轻松和谐。本课以“情绪”为主题,通过认识情绪的种类、了解情绪过度的危害、学习调节情绪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情绪交朋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平等交流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思考和创意,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着积极情绪,感觉良好,思维更加开阔,创意更加丰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问题的设计巧妙灵活。解决难点时,问题指向性明确,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准确找到问题的核心;集思广益时,问题又呈开放性,使学生思维开放、创意无限。
  3.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学生对积极情绪的认识比消极情绪少,想不到那么多种类,这与大脑更易记住消极情绪有关,也与我们平时关注消极情绪较多有关。要让学生多体验积极情绪,就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积极情绪、关注积极情绪。
其他文献
据江苏省委原书记江渭清回忆,毛泽东自1953年2月22日乘华东军区海军“洛阳舰”到南京至1971年9月11日乘专列停靠南京,前后18年间,曾公开或秘密视察和经过南京20余次。毛泽东虽多次到南京视察,但1953年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首次视察南京,也是深入基层调研、活动内容较多的一次,更是具有很浓厚的“毛式”风格的一次视察活动。俭朴、节约,不打扰地方工作  全国解放后,人民政权利用不到四年时间完成了全
【摘要】电影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综合艺术,将电影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优秀电影资源,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开展生动、形象、高效的主题心理教育电影课的课堂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系列课程,是一种非常创新而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教育电影课;电影课;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何晓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
生涯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所有学习历程的重要教育工作。从国外经验看,从幼儿阶段就开始的生涯教育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形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本期专栏所刊用的两篇文章均来自一线的生涯教育经验与思考,希望能给教师带来启发。  【关键词】生涯教育;探究型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
【关键词】人际冲突;沟通;界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8-0069-03  【作者简介】陈燕清,长沙市长雅中学(长沙,410007)心理健康教师。  【设计意图】  在初中生活中,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同学的关系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为了促进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发展,设计本堂调节人际冲突的课程。  由于初中生
一、沉迷于游戏的小坚   小坚,男,13岁,身高接近一米八,比同龄孩子发育更成熟,体型略胖。他开学不久就不愿意去上学,一拖就是近两个月。脾气急躁,甚至与母亲发生肢体冲突,母亲无奈之下寻求帮助。   小坚生于一个父母都离过婚的双重组家庭,有两个哥哥,平时联系很少。他从小被母亲带大,父亲是二手汽车经销商,喜欢酗酒,平时不怎么管教,有时会打骂小坚,所以他很害怕父亲。母亲从事家政行业,对小坚要求较严格
邓小平和陈云都出生于20世纪初,去世于20世纪末,共同走过几乎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他们之间的交往共事,如果从已经确知的长征时期开始,也有60多年的时间。系统考察邓小平和陈云交往共事的60多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的合作岁月,对于拓展和深化邓小平、陈云生平思想研究,推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社会主
一、最近比较烦  小薇(化名),17岁,职高一年级学生,家中独女,肤色白净,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小薇父母离异,父亲从事艺术创作,母亲从事服装生意。近两个月来,小薇情绪低落,不管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睡眠质量很差,有时候会早醒,白天很疲倦,食欲也不好,感觉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二、明明白白“我”的心  导致小薇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自身原因
【关键词】高中生;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6-0072-04  【作者简介】戴小燕,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学生会遇到越来越多焦虑、抱怨、彷徨、烦恼的时刻,给他们
晚年周恩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三个生动缩影”,深刻总结了周恩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
【关键词】隐私权;尊重;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4-0010-02  【作者簡介】吴伟红,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会导致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尊重和信任缺失,影响亲子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因为好奇和无知,故意宣传同学的私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