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工资趣谈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722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工资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发放现金,到现如今的转账,整体来看,用转账发工资的方式,其安全可靠系数远高于直接给员工发放现金。那么,在没有银行卡的中国古代,朝廷是如何给官员发放工资的呢?
  古代的工资——俸禄
  古代的工資名叫“俸禄”,即朝廷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各个朝代的俸禄制度略有不同。
  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拥有封邑、禄田,因此以封地收入为俸禄,朝廷不再另外发放。春秋时期仍沿用,但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实物俸禄,到了战国时期,则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制度。秦统一中原后,废封地,确立以粮食为俸禄的俸禄制。此后,汉朝、魏晋南北朝都承此制。
  每个朝代的情况不同,官员领俸禄的情况也不相同。但中国古代的俸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放形式的多样化。换句话说,古代官员拿到的工资,不一定是货币,其形式有很多种。
  西汉初年,官吏俸禄按月发放,以谷物为主。到了汉武帝时期,伴随着币制的统一,钱币充足而币值稳定,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便以钱币充作官吏俸禄,《汉书·成帝纪》记载:“律,丞相大司马大将军奉钱月六万,御史大夫奉月四万也。”《史记·汲黯列传》记载:“律,真二千石奉月二万;二千石月万六千。”
  总体来说,汉朝官员的俸禄发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币发放,一种是谷物发放。其发放形式没有具体规定,相当随心所欲。具体说来,汉朝官员发放工资,全凭皇帝裁断。有的时候单发货币,有的时候单发谷物,有的时候是货币和谷物混合发放。
  汉宣帝时期有一个官员名叫贡禹,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贡禹官至谏大夫,其俸禄钱九千。官至光禄大夫,其俸禄为钱一万二。汉宣帝时期,朝廷给贡禹发放的工资只有货币,没有谷物粮食。如果贡禹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其俸禄兼有谷物和货币。
  唐朝是中国历史继汉朝之后又一个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唐朝的俸禄按照“九品”,把官员分为九个等级进行发放。在发工资的形式上,汉朝一般对官员发放货币和谷物两种工资,而唐朝朝廷给官员发放禄米、货币和职田等多项工资。例如开元年间,一品官员月俸料八千,食料一千八,杂用费一千二,防合二万,合计每月钱三万一千。
  唐朝工资发放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分成两个阶段,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官员俸禄发放实施“年俸月俸”双轨制,用今天的话说是既发年薪,又发月薪。安史之乱之后,朝廷给官员只发放月薪。
  到了宋朝,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朝官员的工资是极其丰厚的。根据史料记载,宋朝官员的工资不仅包含正俸(官员能直接拿到手里的货币),还有禄粟、职钱、公用钱、职田等各种各样的工资。除此之外,朝廷给官员发放一系列额外的福利,比如丞相、枢密使等朝廷的主要官员,朝廷除了发放俸禄,还发放酒、粮食等额外福利。地方官员拿的钱少一些,但朝廷也给地方官员发放茶叶、饮用酒等福利。还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如给卷、厨料、薪炭等,也折合成钱币支付。
  官员手头的“高工资”造就了宋朝历史上别致一格的“文治时代”,像今人所熟知的范仲淹、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名家,在宋朝都是拿“高工资”的官员。而他们所写的史书和宋词,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时至今日都是中华文化中极其灿烂的宝贵遗产。
  相较于宋朝官员的工资“高福利”,明朝官员的工资发放比宋朝寒酸很多。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朝廷给官员发放工资是货币和粮食合在一起发放。洪武年间,由于明朝首都南京靠近江南地区,粮食产量丰富,朝廷发放“粮食工资”的困难是相对较少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由于粮食运输困难,再加上纸币贬值,明朝官员的工资就没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了。
  清朝官员的工资发放基本沿袭明朝,但比明朝人性化一些。清代前期官员俸禄不高,分俸银与禄米两种。由于俸禄过低,也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雍正时期始发“养廉银”,至乾隆时期又有补充调整,实际成为一种附加的俸禄,数额远高于正俸。京官的养廉银由朝廷划拨,但数目比地方官少很多,大多数人仍以正俸为主。所以,雍正特下令允许京官支双俸,称“恩俸”。
  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要求官吏在享受俸禄的同时履行一定的职责,若官吏违反朝廷有关法令,或有渎职行为,其俸禄便要相应扣除。
  地方官员如何拿工资
  那么,古代官员发放工资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一般来说,居住在京城的官员拿工资相对容易,但由于古代交通工具相对简单落后,地方官员拿工资就比较困难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官员肯定不可能为了拿工资专门去一趟京城。为了解决地方官员发工资的问题,中国古代倒是有一个相对直接而简单的办法——地方国库。
  中央有国库,地方每个州郡也都有国库,而这个国库所起的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地方官员发放工资。每次朝廷给地方官员发放工资,地方官员只需要去州郡首府所在的城市拿工资就可以了。
  然而,地方官员去州郡首府拿工资依然无法根治地方官员拿工资相对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国土过于辽阔,某些州郡的实际管辖范围是非常大的。
  州郡下面又有“县”这一基层的行政单位,有些距离州郡首府较远的县级行政单位,其县级官员从本县驻地到州郡首府的距离很远,而古代又没有汽车,其来到州郡首府领工资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花不少时间。不少县级官员去州郡首府拿工资,还会出现县级单位境内朝政荒废,朝廷追究责任的问题。
  这该怎么办呢?为了解决最基层县级官员领取工资的问题,中国古代的朝廷又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发工资的频次,有的朝代将俸禄工资发放从一个月一次改为一年一次。这样一来,县级官员即便去州郡首府领钱也是一年去一次,负担比一个月去一次减轻很多。
  其次,县级官员可以派其他人,用县级官员开具的专用证件去领工资,而朝廷还设置专门的机构,为偏远地区县级行政单位的官员领工资提供必要的方便。通过这两种办法,朝廷就基本解决了偏远地区县级行政单位官员拿工资的困难。
  总而言之,在缺少银行卡的中国古代社会,朝廷通过发放货币、粮食和其他奖励等方式,给官员发放工资,同时采取改变发工资频次等方式,解决基层官员领工资困难的问题。(来源:“历史D学堂”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战神    卜罗冥修要处死我的消息很快遍布了宫殿的各个角落,罪状也被大肆渲染。有人说我是魔门达派来的刺客,当初唯一没有被投入硫磺海的女婴,哈法一边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一边又暗地栽培我、传授我上乘的法力,为的是掩人耳目,让我有朝一曰潜入爱基米斯宫殿,不费吹灰之力地取了卜罗冥修的性命,却不料阴谋败露:还有传言说我移惰另¨恋爱上了王,与离池王妃争宠失败反起嫉妒之心想加富于她,恰被卜罗冥修撞见,然而一个被
期刊
过去,一提到“网瘾”,人们往往会想到沉迷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的青少年群体。如今,“风水轮流转”,一些年长的父母沉迷于网络,尤其是学会刷手机后,也表现出缺乏自制力,各种涟漪性效应随之涌现,轮到长大成人的子女们犯愁了。  担忧的是,父母沉迷网络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长时间玩手机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不利;无奈的是,父母以“家长”自居,晚辈劝阻常常无效。“老顽童”上网成瘾怎么“治”,成了一些子女的“
期刊
如今,人生已经走到了金秋。  算起来,人到了晚年,经历过的秋天,已难以一一记起。可许多年前,那一年的秋天,却令几十年后的我记忆深刻。  那年,我跟着表哥,回乡下老家拾秋。  每年的秋收,难免有所遗漏,才有了所谓的拾秋,就是提着篮子,漫山遍野地捡漏。困难年头,这点粮食,尽管起不了大作用,但聊胜于无。  到了田里头,我跟着人群,下意识往高处走,却被表哥拉到了一旁。表哥压低了声音说,高处的粮食显眼,人又
期刊
在丹寨县排调镇,有一对扎根大山深处的“夫妻村医”——肖世军、潘启兰,夫妻俩行医20多年,携手守护着甲石村、党早村二十多个自然寨2000余名苗族群众的健康。这对“夫妻村医”每天不是在各自的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就是一起骑着摩托车到偏远的小自然寨村民家中出诊,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提供医疗服务、宣传防疫知识等,并为签约“家庭医生”的群众诊疗病痛,建立健康档案等。遇到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留守
期刊
黔南州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挂牌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建设,切实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7月28日,黔南州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在省未管所挂牌。  黔南州关工委副主任王雯洁,省未管所党委副书记、政委余玲共同为示范教育基地挂牌。黔南州关工委副主任冷启中,州委老干局副局长、州关工委秘书长贾丽琴参加挂牌仪式。法治警示教育基地的落成,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也是加强预防和减
期刊
“我周一到周五每天就来这里,早上来跟这些老姐妹唱两个小时的歌就回家做饭,下午来玩两小时就去接孙子放学。老年学校过去只有大城市有,如今办到了咱们家门口,感觉自己也像个城里人了!住在幸福社区真是越来越幸福!”  走近黔东南州天柱县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社区老年学校,就能听到爽朗的笑声,推开门一看,老人们正在认真地下象棋、唱歌跳舞、聊家常。从大山里搬迁过来的杨引兰参加了老年学校的“感党恩”山歌队,每
期刊
杨兴到永兴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  8月4日,湄潭县统战部四级调研员、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县宣讲团成员杨兴到湄潭县永兴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  在宣讲报告会上,杨兴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结合湄潭县发展的丰富案例,一起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重温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领悟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意义,从历史进程中深刻感悟共產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最后,杨兴说:我们学习党史
期刊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坎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当高的,而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  我当时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一,北大和清华我都考取了。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我决定入清华。原因也并不复
期刊
秋风送爽,转眼匆匆又是一年开学季。不知是否也唤起了您关于學生时代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时代。大学的时光,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光,是永远值得追忆的时光,甚至可以说是最美妙的时光。  宝贵的四年在校光阴究竟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呢?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冰心、梁实秋、钱学森等名家的大学时光,阅读名人大学生活的悲喜录,体味最真实简朴而又感人至深的一段段值得
期刊
我从贝满女中毕了业,就直接升入了协和女子大学。我选的是理预科,因为我一心一意想学医,对于数、理、化的功课,十分用功,成绩也好。至于中文呢,因为那时教会学校请的中文老师,多半是前清的秀才或举人,讲的都是我在家塾里或自己读过的古文,他们讲书时也不会旁征博引,十分无趣。  在理预科学习了大半年,到了第二年1919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虽然是个班次很低的“大学生”,也一下子被卷进了这兴奋而伟大的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