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赶大车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涛哥,今天你跟二驴子的车!”队长扯着脖子在远处喊着。
  “我知道了。”涛哥应着。
  三头老牛拉着一挂平板大车,车轱辘吱扭吱扭地叫个不停,缓缓地走在乡道上。装满粮食的麻袋包随着牛车的颠簸,时不时地从车板缝里,掉出几颗苞米粒子。
  涛哥叫陈洪涛,是刚刚从省城插队到牛屯的知青,长得膀大腰圆,是个热心肠,为人特别仗义,专爱打抱不平,来到屯子里不久,就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屯子里无论老少都喊他涛哥。
  涛哥有个嗜好,就是爱打赌,虽然是赌,赌品却不差,赌输赌赢,从来不玩赖。
  今天和涛哥搭伙的二驴子,可是牛屯里出了名的精明人,一分钱能掰开两瓣花,一对小眼睛一眨吧就是一个道道,满屯子的人谁都不搭理他,嫌他太算计。
  这不,两个人一路上东扯西拉的,眼瞅着离公社粮食所就三百来米了。二驴子一转眼珠又玩起“花花肠子”。
  他心里寻思着:这眼瞅就要到晌午,都说“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要是能让涛哥出点血,请自己吃顿饺子,喝点小烧酒可真不赖。
  这一琢磨,那酒虫就像是从肚子里往外爬,馋劲上来了。
  他眨吧眨吧一对小鼠眼,主意来了:“涛哥,咱俩打个赌呗,现在离粮食所不到三百米了,你要是把车赶到粮食所院里,今天晌午俺就请你四个小菜一盘大饺子,还有小烧酒。赶不到地方就得你请我,你看中不中?”
  “中。”涛哥张口就答应了。至于能不能把车赶去粮食所,他还真没多想。涛哥一下子就从高高的麻袋包上跳下车。
  “你躲开,二驴子。”涛哥说。
  二驴子笑嘻嘻地下了车,把手里的鞭子递给涛哥,两手抱着膀,站到一旁看热闹。
  涛哥刚来乡下没几天,别说赶车,就是跟车也是头一回。他抡起鞭子抽着老牛,一边抽嘴里还一边喊着:“走!走!走!”这老牛哪听得懂这“走”是啥意思,咋打就是不动地方。
  涛哥急了,连拉带拽,连蹬带踹,打了这个打那个,把牛打得东挣西扯一下子就乱了套,怎么也不往前走了。
  二驴子在旁边可乐坏了,眼瞅着中午这顿饭来了。
  “涛哥,你先赶着车啊,我去饺子馆订菜去了。”二驴子说完乐颠颠地走了。
  涛哥从来没赶过车,眼瞅着几头老牛就是不上道,心里这个急呀。他操起木锨使劲拍着牛屁股,把木锨把都拍断了,可老牛还是不肯走,眼瞅着没招了。
  他蹲在地上骂起来:“二驴子这个王八犊子,这是欺负我没赶过车呀。”
  骂归骂,愿赌服输,这顿饺子非请不可了。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难怪别人都不跟二驴子的车,敢情这小子心眼也忒多了。今天真倒霉,被二驴子给算计了。涛哥心想,这以后再干活可得长点记性,不能和二驴子搭伙,这小子真不是玩意儿。
  “涛哥?你搁那儿干啥呢?”涛哥坐在地上正犯愁呢,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他站起身回头一看:巧了!是二驴子他爹,屯里有名的车把式—刘大明白,也拉着一车苞米,往粮食所来了。有啥爹就有啥儿子,这爷俩是一个德性,心眼子贼多。
  涛哥灵机一动,忽然有了主意,“这不,二驴哥和人家打赌,眼瞅就输了。”涛哥笑着说。
  “打的啥赌啊?”刘大明白没听明白。
  “我和二驴哥刚才在道上,碰到我同学了,他在兴隆屯集体户,看见我同学赶着车,二驴哥就和人家打赌:让我把车赶进粮食所大院里。我同学说我不行。二驴哥偏说行,俩人就赌上了。”
  “赌啥啊?”
  “一顿晌午饭,他俩去饺子馆了,让我自己在这儿赶车,我寻思咋也不能让贫下中农输啊,可是咋赶也不行,这老牛就是不走正道儿。”
  刘大明白这回弄明白了,敢情是人家城里来的俩小子合起来算计俺儿子呢。他在心里骂着儿子,你小子这不是犯虎嘛,一个人能斗得过人家两个?想到这儿,他对涛哥说:“你倒是赶啊!”
  “我能不赶吗?可是老牛不走我有啥招呢。”说着,涛哥扬着鞭子对老牛喊:“走啊!”
  刘大明白当时气乐了,心想,真让自己给猜着了,赶车有说“走”的吗?城里来的小犊子,心眼还真多。他转身回到自己的车前,把鞭子扔给了跟车的,返身回来从涛哥手里抢过鞭子:“驾!”
  再看那牛车,顺着大道直接就进了粮食所,涛哥跟在牛车后面跑,这个乐呀。
  二驴子美滋滋定了四碟小菜,转身出了饭店门,往大道上一瞅,心里咯噔一下子:坏了,牛车没了!他急得像火燎腚,一溜烟地窜进了粮食所,只见那牛车稳稳当当地停在粮食所院里。牛车旁,有个人正教训涛哥呢:“小伙子,以后学点好,别净玩那花花肠子。”二驴子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爹刘大明白。
  “我的爹呀!”二驴子一下子蹲在了地上。
  选自《天池》2015.4
其他文献
一、自残而亡  公元1134年初,北宋王朝灭亡后的第7个年头,被伪齐统治下的汴梁城哀鸿遍地,萧条残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还隐然有昔日繁华景象。  夜已深,城西汴河边,一座挂满粉红灯笼的3层小楼依然人声鼎沸,散播着缕缕靡靡之音,衬托着满城萧杀,甚是妖异。这里就是汴梁最为出名的青楼闻香阁。  突然,闻香阁3楼某处传出摄人魂魄的凄厉惨呼声,伴随着这惨呼,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四散开来。  恰就在这处房间的楼顶
期刊
凌晨4点,石青峰起床后,先用厚布帘把阁楼上的窗户遮掩好,然后将一盏小台灯用纸壳扎起来,将发报机的电键用一片厚绒布垫牢,最后才将妻子舒爽唤醒。  舒爽坐到电台前,开始发报。石青峰则将一个碗状的收听器贴在墙壁上,寻听着四周一切可疑的动静。每当附近有汽车经过时,他都会示意妻子停止发报,等汽车远离后才重新开始工作。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此刻距离他们不远处正停着一台黑色的定向电子侦察车。车内四个日本特高课
期刊
这一年,江南泾县新来了一位姓周的知县。周知县上任伊始,便大手大脚地花银子,一时间,泾县百姓背地里都称呼他为“富贵知县”。  泾县城里有一个戏班,长年在景和戏园里唱黄梅戏,泾县城里的百姓时常前往景和戏园看戏。  这天下午,景和戏园里又有一场好戏开演了,随着剧情的展开,台下的戏迷们如痴如醉。这时,一声喝彩忽然响起:“好!”  戏迷们正看在兴头上,猛然听见这一声“好”,不免有被打扰的感觉,于是纷纷皱起了
期刊
豫北太行山下有个大富豪叫胡富海,为富不仁,仗着他姑父在朝中做官,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地人提起他,无不咬牙切齿。  但让胡富海头疼的是,山上有个中岳庙,庙里有个智勇和尚,六十六式小醉拳打得出神入化,手下弟子百人,个个武功了得,经常替那些乡民们打抱不平,和胡家作对。胡富海对这些和尚恨之入骨,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们,可无奈这些和尚武功高强,而且深得民心,官府又不好出面。  为了铲除心头大患,胡富海就把目
期刊
同治年间,扬州府安宜县有个李三娘,早年丧夫,可她为了儿子小毛一直没有再嫁。转眼的工夫,红颜褪去青丝变白发,小毛也长大成人了,三娘喜滋滋地想:这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  这天,正逢镇上集日。三娘早上起来,觉得额头有点烫,可能是昨夜淋了点冷雨所致,便叫来小毛,从箱子底翻出一点碎银递过去说:“小毛,娘身子不舒服,实在行不得路,你代娘跑一趟,到集上抓几只猪娃回来。”小毛答应一声:“行!娘,你歇着,我去了。”
期刊
故事里的三个人,分别是周大嘴、周小嘴和万老嘴。大嘴、小嘴、老嘴,是这三个人的绰号,三位真名叫什么,不知道。  周大嘴和周小嘴是爷儿俩,大嘴是爹,小嘴是儿。爷儿俩长得像,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别的地方不说,单说嘴,都一样出奇地大,宽牙厚唇,一笑嘴角能啃着耳根子。老的便被人叫成了周大嘴,小的就成了“小周大嘴”,叫来叫去,人们图省事,“小周大嘴”便简化成了周小嘴。  大嘴小嘴爷儿俩,都给万老嘴当长工。万老
期刊
崇州城有个梨香苑,梨香苑的姐儿分住在东西两院。  西院的姐儿有的擅丹青书法,有的擅歌舞管弦,有的会吟诗作赋,个个色艺双绝。这西院的姐儿卖艺不卖身,陪的也多是风流雅士,文人墨客。若真碰上情意相投的客人愿意出足够多的银子,陪了夜,便被高价包养。有朝一日恩客厌倦或是花尽银钱,这姐儿也就失了仙气儿,被人冷落,只能安置到东院。  东院里的姐儿也个个貌美如花,只是要么空有皮囊,要么是在西院里伤了肝肠死了心气又
期刊
繁华的北京城内,有家大财主给老母亲办90寿诞,请来闻名京津的“麻家班”,连唱七天大戏,引来不少人围观。  那天唱下午戏时,班主麻贤良在台下一侧远远坐着,旁边一个穿着半旧长袍马褂的中年人,边看戏边嘬着牙花子评戏:“嗯,有那么点儿意思。”  麻贤良听了,感觉很不舒服,一拍大腿站了起来:“乡巴佬,你懂戏吗?能白看这么好的大戏,是你沾了人家大财主的光。北京城内,没有几家请得起我的戏班子,连唱这么多天,还顿
期刊
与舅兄闲步大街,道旁有人卖画:横轴,半展开,一张旧报纸垫地。卖画人口口声声称:“祖传古画。”既是古画,缘何轻贱如此?显系赝品。他连简单的包装都没有,身份自然也不高,难怪无人问津。舅兄却蹲身,捧画细看。舅兄近年淘澄字画,狠赚了几文,见了古字画都不轻易放过。他翻来覆去看了一阵,问卖画人:“多少钱?”“一口价,两千。”舅兄放下画起身就走。“回来,还个价嘛!”舅兄头也不回地道:“减个零。”“罢罢,拿去,拿
期刊
(一)  夜色阑珊,光彩暧昧。走在壶兰小城冷冷清清的大街上,苏红满心烦躁,很想大醉一场。可从城东晃悠到城西,再往前走就是荒郊野地了,也没找到一家开门营业的酒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座小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居民又多是从乡镇迁来的,对夜生活不感冒。通常天色一黑,街上便看不到几个行人。没生意可做,商铺自然早早打烊。  江帆,我在这个鬼地方住够了,一天都不想多待,你那些烂事到底什么时候能处理完?苏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