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以及高考改革始终是中国社会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高考的改革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年,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等多项改革新举措。然而,高考改革历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么,怎样的高考,才能不负“十年寒窗”?高考应当怎么考,才能保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呢?
  打破一考定终身格局
  高考改革始终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教育部连连发出高考改革的通告,各大城市也都争相开始预热改革。北京准备率先实行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下降的政策,实行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也就是说同学们可多次参加考试,然后按最好的成绩记入高考总分,成绩在3年内均有效。
  去年下半年,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府”的中国人民大学却取消了大学语文必修课,而改英语为必修课程。有网友直言:“让语文退出必修课,不得不说是一种倒退。”然而从此次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来看,高考语文和英语的‘一增一减’,意味着人们开始注重语文教育,而对英语的降温,则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不能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像学母语一样学习它。我们更应该注重国学教育和传承,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一考变多考,看似是给了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但事实上它给学生和家长造成的负担却是难以承担的。换句话说,只要是与升学有关的任何考试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但是,另一方面,英语社会化考试应由谁来组织,才能确保公平和权威呢?由于我国高考一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而且我国也没有像美国SAT学习能力测试这样的社会化考试机构,因此一旦在全国推行英语社会化考试,承接如此庞大的考试组织工作就很有可能让人觉得无法适应了。
  如果想要使改革有所成效,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就必须要更加开放和自主。比如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多个学校,而高校也能做到不再分批次录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而才能更好的实现选拔标准更加公平公正化。如果评价制度不变,所有的高考改革探索都是在无形中给家长和学生增加压力,那么所有的创新意识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开始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除了北京以外,还有很多城市也推出了许多高考改革方案。比如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就在网络上流传了多个版本,这次传出的是“1+2+3”模式,语文180分,数学180分,英语150分,另外的几门学科中有3门成绩将算入高考成绩。1代表英语,实行“一年两考”,高考时只考语文和数学两大科目,试卷不分文理。除了语数外3门学科外,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中有3门成绩将算入高考成绩。这里3门具体是高校针对每个专业提出3门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而报考该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生在被录取时,会将这3门学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不拘一格”的高考改革值得期待
  对于不善于理论类考试的学生来说,也有了新的出路。教育部副部长于不久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模式则是现在我们正在参与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提出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让莘莘学子们有望更加灵活地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高考的构想,某种意义上契合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及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已经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增设“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与此同时,对技能型人才进行 “再分类”,也让“两种模式高考”的构想变得更具可行性。不同层次的划分,实现了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兼顾,也让学生的选择更加丰富。但,就我国推行的“两种高考”改革而言,仍需攻克一些难关。一方面,则是要去除对技能型教育的歧视,技能型教育一直有“二等教育”的嫌疑,如这种观念未能改变,技能型高考便可能遇冷;另一方面,16岁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这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在我国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少学生可能还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那对接的教育模式便应趁早“补课”。此外,无论是通过技能型高考还是学术型高考,高校皆不可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功利化的教育是应该摒弃的。
  对于高考,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两种高考的模式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那不妨先改起来再说,再在推行中不断完善。众所周知,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那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显然是改革的必经之路。
  “落榜生”也应有美好前途
  参加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经历,在大部分人的思想中,认为只有考上大学,以后的人生才会有所作为。因此,许多父母把高考看作是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大事。这对高考落榜的考生来说尽管有些残酷,却也如实地反映出一个现实,那就是即使是简单的劳动也需要知识,没有知识的时代是落后的时代。要想不落伍,不被社会淘汰,就得不断的去学习,就得掌握一项生存的本领,而生存本领的高低,与自己的知识面很有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大学继续读书无疑是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站住脚的重要基础。
  上大学好比挤“独木桥”,容不下千军万马并驾齐驱,这就代表必定有人会在高考中榜上无名。然而,面对高考落榜,无缘走进大学的门槛,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改进,虽然高等学校招生的名额有限,但近年民办高校的崛起,连续扩大招生,这就说明了我们的读书梦将有更多实现的机会。
  根据国家的规划,我国大学入学率在2020年有望达到40%。也就是说,在同龄人之间,10个学生有4个是可以读大学的。那其他60%的人干什么呢?如果能让这60%的人愉快地从事其他职业,那么高考改革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
  高考改革应该是全社会的事,对于“落榜生”,应为他们成才和成长创造空间,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他们也有美好的前途。但当前的高中以升学为目标,“跳出农门”成了唯一终点,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就只能背起行囊去打工。但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落榜生”工资收入大大低于技校生。所以,我们应该打通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隔阂,增加中职与高职的连贯性,进一步落实高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换制度,给予落榜学生更多的自学成才机会。让“落榜生”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寝室一哥们儿去超市买了一大箱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回来。只见他把每一包泡面都拆开,然后把所有的蔬菜包里的脱水牛肉都挑出来,放在一个碗面里。我终于忍不住,就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这是炫一次富的最好方法。”
期刊
同桌是个英语控,动不动就爱冒两句英语,但事实上他的英语水平又不怎么好,所以常常复制一些英文名句在QQ签名档里。最近他又换签名了:“You don't know love far high。”我猜想他可能是被哪个学妹拒绝了,就问他怎么了,结果他说:“法海你不懂爱。”
期刊
从确定要留学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悉尼大学就是我的梦想地之一。  悉尼大学始建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声誉最好的大学。学校的主校区在悉尼市中心,在这所美丽的学校里,古老与现代的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悉尼大学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博士生和硕士生人数均为全澳大学之最,其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专业设置十分广泛,也堪称全澳大学之最。作为澳大利亚八大名校、TIMES
期刊
看着QQ对话框不断蹦出大家发来的有关“Memo,我们又开学了”的消息,我才晃过神来,时间竟过得这么快,转眼就到了9月。上班后,似乎时间观念就变得越来越模糊,常常分不清年月。  话说,当年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每到了暑假结束的最后两天才开始狂补作业,因此,我那苦命的姐姐在幸福的中学时代里便拥有了没日没夜地帮我一起补暑假作业的“美好”记忆。  大概很少有人会急切盼望开学吧?现在回想起来,那样惊慌失措又焦
期刊
讲台上,老师第无数遍讲起鼓励士气的老生常谈,这些话,我们熟悉得都能倒背。而且对听到麻木的我们来说,起到的刺激效果已微乎其微。  我百无聊赖中把目光投向窗外。这时候正是暮春时节,大地绿色渐浓,窗外的花也不知不觉都绽放了,阳光一日又一日地热烈起来。我突然意识到,高考冲刺一百天的尾声,高三三百多天的尾声,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尾声,就这样到来了。  想起刚刚升入高三的某个清晨,我看错时间,匆忙赶到教学楼的走
期刊
跟着直觉走,心情很摇摆  为什么对眼前的这些事物有如此的判断,为什么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我却偏偏选择了这个?如果你非要问我为什么,那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种魔力,没有为什么。没错,这就是直觉,它有时候难以解释,毫无逻辑可言,是一种曾让很多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具有某种特异功能的灵异第六感。  然而直觉似乎总是遭到理科生的鄙视,在他们那里,逻辑被凸显得那么至高无上。然而在逻辑的零点,那尚无逻辑的鸿蒙之际,直觉
期刊
2010年我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在这之后,每每有人问起我对自己大学的印象,我总会说,海大真的很美,青岛真的很美,在那里度过的四年是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提笔之际,我所有的回忆都像纪录片倒叙一样回到了2006年的八月盛夏,我和我那若干箱的行李一起被放置在了渤海边那座美丽的城市。如果说想找到一个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那一定非这里莫属。而就在这片土地上有我念念不忘的母校,全国十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携带着“玉兔”月球车的“嫦娥3号”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圆了国人的登月梦,这也是自1976年以来人类的首次月面软着陆(就是用各种办法让航天器在降落前放慢脚步,尽量减小其受到的伤害)。借此契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不算太长,却包含有太多故事和情感的人类探月史吧!  “炮弹”们的月球初航  在科幻祖师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里,探险家们飞往月球的工具是一枚足
期刊
游戏,是否真的是玩物丧志?游戏玩家常常被贴上“逃离现实生活”的标签,但是,研究游戏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正如游戏心理学家莱恩·萨顿史密斯所说,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他认为,游戏是以不同的方式激活了人们的快乐系统,正确对待游戏,可以让人们斗志昂扬。  现实能像游戏那么有趣吗  游戏已经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游戏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研究者发现,除了竞技化、趣味化和社交化这
期刊
董小卿和朱小军是编辑界最有名的非主流金牌主持搭档——主持界的两朵奇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