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巍山地处滇西哀牢山麓、红河源头,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共有23个民族居住,其中汉、彝、回、白、苗、傈僳等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勤劳勇敢的巍山各族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唐初威震西南的南诏国、明清时期沿袭17代的左氏土司制度、清末声势浩大的各民族起义等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寺观殿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巍山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体系。
关键词:高台社火;文化;表现形式
巍山是南诏文化发祥地和传承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在保存传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巍山高台社火
在这些巍山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有一种以杂耍方式又融入戏曲、地方民间文学等内容,在独特的表演中,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给节日带来喜庆欢迎的气氛,这就是巍山的高台社火。
二、巍山高台社火的起源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追溯“社火”起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巍山高台社火,是巍山古城居民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巍山高台社火的起源,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当时的巍山贫穷落后,广大人民群众度日艰难,文化生活更是贫乏。那时有一位开明士绅,在上海闯荡了一段时间,回到家乡后,觉得巍山太缺少文化生活,而把本人曾在上海学过京戏,于是就由他起头,置办了京戏的行头,让一些俊男靓女装扮起来,再教他们一些京剧舞台上的身段,做一些简单的表演,后来,他觉得有意思,就倡导让这些演员们到百姓中去表演,又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见表演,于是就出现了让几个壮汉用高台抬着进行四街巡游表演的社火,这就是巍山社火最早的维型。当时举办社火表演的经费均由这位士绅负担,除了装置高台社火的开销外,对参加演出活动的有关人员还按工种的不同领取赏钱。当然到社会上的表演是不收费的。一般来讲,这种社火表演也只是遇到重要年节时才会进行,一年当中也仅有一、两次,社火表演完了,参于其中的人也就散了。
三、巍山高台社火的表现形式
巍山高台社火的结构大体上分为底座和铁芯子两大部分。过去的底座为木结构a,类似一个小巧的四方体舞台,在底座四周有四根抬杆,八个壮汉可以将整个高台抬起。到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才演变为现在可以安装在架子车上推着前进的底座。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扁铁打制的铁芯子,铁芯子高三米以上,上面安装了根据戏剧情况设置的踏板,这几个踏板是让扮演戏剧人物的小孩站立的。每年站社火之前,必须选择站社火的少男少女,这些少男少女一般都要长得清纯可爱、健美胆大。选好之后,让他们穿处行头,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然后将他们抱到踏板上,双脚套进踏板上事先设置好的脚套内,再用布条把腰部绑紧在铁芯子上,让小演员可以放心大胆地在高台上表演出优美的舞台造型。铁芯子经过巧妙的处理,已经把它变化为戏剧场景中的道具组合部分,底座经过精心装饰也变成了舞台装置中的一部分。一架高台,一台场景,一台场景,就是一台戏。这些戏剧场景主要有《西天取经》、《武松醉打蒋门神》、《穆桂英挂帅》、《船舟借伞》、《洞宾渡牡丹》,以及南诏故地的民间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等等。
与社火配套的还有跳猫猫、跳麟麟和踩高跷。高跷的高度大约在三、四尺左右,而伴社火的高跷高度有七尺,踩这种高跷的人,要经过专门训练,这些踩高跷的男子也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其中有两付高跷难度最大,一付是寿星骑白鹤,一付是闷头凤。寿星骑白鹤的高跷需要踩高跷的男子化妆成寿星,并将扎制裱画好的白鹤套在腰部,再来固定高跷;面踩闷头凤的则需要将一个竹篾和纸扎制裱好的重量在几十斤的凤凰顶在头上,罩住上半身,穿上表示凤凰双脚的裤子,踩着高跷在街上行走时,必须将凤凰好好顶住,不能露出人身,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谓的“跳猫猫”其实就是跳老虎,虎属猫科动物,乃百兽之王,过年跳虎意在借虎驱邪,巍山百姓俗称“跳猫猫”; 麟麟是古代传说中能带来祥瑞的奇兽。用竹篾和纸扎制裱画出虎和麟麟的头部及臀部,头部和尾部用布料分别画成虎皮和麟麟皮相连起来,人钻进去站立起来时,纸老虎纸麟麟的高度都在两米以上,个头很大。表演时,分别由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钻进去,以“虎皮”和“麟麟皮”遮住全身,一人在前撑住虎头、麟麟头,一人在后充当虎和麟麟的下半身,收束妥当后,两人同时站立,走步、跳跃动作要和谐统一,以显出虎和麟麟的威风。
一切准备好后,在锣鼓声中,猫猫、麟麟在前开道,高跷紧随其后,后面压阵的才是高台社火,一队游动的喜庆欢乐的队伍便威风四起浩浩荡荡地向巍城古街走去,古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家纷纷拥到社火队伍的两旁争相观看,抬头欣赏,赞叹不已,充分彰显出了“文献名邦”的风采。
四、巍山高台社火的发展
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在节庆期间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近年来,由于中共巍山县委、巍山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南诏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积极引导,高台社火已经逐步恢复起来,有:老君点化细奴逻、船舟借伞、武松醉打蒋门神、西天取经、七品芝麻官。并且在春节、彝族祭祖节、小吃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展现在人民群众眼前。同时鼓励和发动日昇街社区的高跷,东外社区的舞龙,群力社区的舞狮、龙舟,北街社区的大头娃娃演出队,镇老体协的腰鼓队等一系列文化表演参与到高台社会展演活动中来。2002年,巍山高台社火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巍山的高台社火是云南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观赏价值,堪称滇西一绝。
关键词:高台社火;文化;表现形式
巍山是南诏文化发祥地和传承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在保存传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巍山高台社火
在这些巍山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有一种以杂耍方式又融入戏曲、地方民间文学等内容,在独特的表演中,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给节日带来喜庆欢迎的气氛,这就是巍山的高台社火。
二、巍山高台社火的起源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追溯“社火”起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巍山高台社火,是巍山古城居民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巍山高台社火的起源,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当时的巍山贫穷落后,广大人民群众度日艰难,文化生活更是贫乏。那时有一位开明士绅,在上海闯荡了一段时间,回到家乡后,觉得巍山太缺少文化生活,而把本人曾在上海学过京戏,于是就由他起头,置办了京戏的行头,让一些俊男靓女装扮起来,再教他们一些京剧舞台上的身段,做一些简单的表演,后来,他觉得有意思,就倡导让这些演员们到百姓中去表演,又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见表演,于是就出现了让几个壮汉用高台抬着进行四街巡游表演的社火,这就是巍山社火最早的维型。当时举办社火表演的经费均由这位士绅负担,除了装置高台社火的开销外,对参加演出活动的有关人员还按工种的不同领取赏钱。当然到社会上的表演是不收费的。一般来讲,这种社火表演也只是遇到重要年节时才会进行,一年当中也仅有一、两次,社火表演完了,参于其中的人也就散了。
三、巍山高台社火的表现形式
巍山高台社火的结构大体上分为底座和铁芯子两大部分。过去的底座为木结构a,类似一个小巧的四方体舞台,在底座四周有四根抬杆,八个壮汉可以将整个高台抬起。到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才演变为现在可以安装在架子车上推着前进的底座。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扁铁打制的铁芯子,铁芯子高三米以上,上面安装了根据戏剧情况设置的踏板,这几个踏板是让扮演戏剧人物的小孩站立的。每年站社火之前,必须选择站社火的少男少女,这些少男少女一般都要长得清纯可爱、健美胆大。选好之后,让他们穿处行头,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然后将他们抱到踏板上,双脚套进踏板上事先设置好的脚套内,再用布条把腰部绑紧在铁芯子上,让小演员可以放心大胆地在高台上表演出优美的舞台造型。铁芯子经过巧妙的处理,已经把它变化为戏剧场景中的道具组合部分,底座经过精心装饰也变成了舞台装置中的一部分。一架高台,一台场景,一台场景,就是一台戏。这些戏剧场景主要有《西天取经》、《武松醉打蒋门神》、《穆桂英挂帅》、《船舟借伞》、《洞宾渡牡丹》,以及南诏故地的民间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等等。
与社火配套的还有跳猫猫、跳麟麟和踩高跷。高跷的高度大约在三、四尺左右,而伴社火的高跷高度有七尺,踩这种高跷的人,要经过专门训练,这些踩高跷的男子也化妆成戏剧中的人物,其中有两付高跷难度最大,一付是寿星骑白鹤,一付是闷头凤。寿星骑白鹤的高跷需要踩高跷的男子化妆成寿星,并将扎制裱画好的白鹤套在腰部,再来固定高跷;面踩闷头凤的则需要将一个竹篾和纸扎制裱好的重量在几十斤的凤凰顶在头上,罩住上半身,穿上表示凤凰双脚的裤子,踩着高跷在街上行走时,必须将凤凰好好顶住,不能露出人身,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谓的“跳猫猫”其实就是跳老虎,虎属猫科动物,乃百兽之王,过年跳虎意在借虎驱邪,巍山百姓俗称“跳猫猫”; 麟麟是古代传说中能带来祥瑞的奇兽。用竹篾和纸扎制裱画出虎和麟麟的头部及臀部,头部和尾部用布料分别画成虎皮和麟麟皮相连起来,人钻进去站立起来时,纸老虎纸麟麟的高度都在两米以上,个头很大。表演时,分别由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钻进去,以“虎皮”和“麟麟皮”遮住全身,一人在前撑住虎头、麟麟头,一人在后充当虎和麟麟的下半身,收束妥当后,两人同时站立,走步、跳跃动作要和谐统一,以显出虎和麟麟的威风。
一切准备好后,在锣鼓声中,猫猫、麟麟在前开道,高跷紧随其后,后面压阵的才是高台社火,一队游动的喜庆欢乐的队伍便威风四起浩浩荡荡地向巍城古街走去,古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家纷纷拥到社火队伍的两旁争相观看,抬头欣赏,赞叹不已,充分彰显出了“文献名邦”的风采。
四、巍山高台社火的发展
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在节庆期间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近年来,由于中共巍山县委、巍山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南诏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积极引导,高台社火已经逐步恢复起来,有:老君点化细奴逻、船舟借伞、武松醉打蒋门神、西天取经、七品芝麻官。并且在春节、彝族祭祖节、小吃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展现在人民群众眼前。同时鼓励和发动日昇街社区的高跷,东外社区的舞龙,群力社区的舞狮、龙舟,北街社区的大头娃娃演出队,镇老体协的腰鼓队等一系列文化表演参与到高台社会展演活动中来。2002年,巍山高台社火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巍山的高台社火是云南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观赏价值,堪称滇西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