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职《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增强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之一。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来自社会、学校、课程以及教师等方面。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落实到位,使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使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 概论课教师 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改立项课题“增强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0-33-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邓伟,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思政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40-02
  
  增强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需要从各个方面下功夫,而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之一。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其前提是摸清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充分认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本文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简要的思考。
  一、高职《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指《概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各种基本条件,是教师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工作和实践而获得的品德、学识、能力、作风等方面的总和,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能力、专业、科研、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我们可将《概论》课教师的主体素质归结为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素质,在所有素质中起决定性作用。
  思政课“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课题组在2010年6月、9月对江西4所高职院校2009、2010届毕业生和2008、2009級在校生共计1356人进行的抽样调查:对《概论》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只占22%,而持“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态度的比例之和达到了78%,其中“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19%。在回答“您认为影响《概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您认为《概论》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主要方面有哪些”这两个不定项选择题时,在备选的9项答案中,选择“教师素质”一项的比例分别为30%和26%。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与党和人民的期待相比,高职《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急待进一步提高。从现实来看,确实存在如下现象:有的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信将疑,不能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不能用理论说明火热的社会实践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只能照本宣科;有的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够强,认为上《概论》课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做一个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使命感;有的教师观念陈旧,方法单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仍然停留于说教式的“满堂灌”;有的教师缺乏明确的科研意识和强烈的创新精神,长期安于现状,既没有写论文的欲望,也没有搞课题的念头;有的教师心中懂得自身素质对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性,就是不愿付诸行动……上述现象虽非大面积存在,但与《概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格格不入,与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要求背道而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职《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导致高职《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惩治腐败、公平正义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还存在错误思想观念的残余,还有一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贪污腐败、恶性竞争、学术造假等。它们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对高职《概论》课教师的思想观念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容易使教师产生错觉:似乎教学效果和工作成就与个人素质高低无关或关系不大,不管自身的素质有多高都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期望值。这种错觉的存在会影响《概论》课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信心和决心。
  (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基于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因而对专业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极为重视,在培养培训、科研立项、社会实践、顶岗锻炼等方面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有较明显的提升。相对而言,对《概论》课教师素质问题的重视大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学校领导层不太愿意花非常大的力气、投非常多的资金去落实《概论》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课题申报、实践锻炼、社会考察、理论调研等实际问题。这种状况影响着《概论》课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难度的影响
  在高职三门必修的思政课中,《概论》课的教学最具挑战性。相对于其他两门思政课(即《基础》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概论》课的理论性、政治性、系统性更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更高,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更直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的任务更艰巨,因此,《概论》课教师压力更大,既要吃透理论,把握体系,掌握精髓,又要关注时事,把握热点,洞悉实践,还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这需要任课教师具有非常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课程的挑战性难免使部分教师望而生畏,逐渐失去提高综合素质的勇气。
  (四)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概论》课是高职每个专业、每个班的必修课,课程的课时总量大。有些思政教师只愿意任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愿意担任《概论》课,这就导致《概论》课教师特别是专职教师的课时量很大,教学任务重,许多专职教师都是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整天忙于应付备课和上课,久而久之,便会感觉身心疲惫,对提高综合素质缺乏应有的热情,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有的教师由于职称评定、课题申报、职务晋升等方面受挫,短时解决又无望,在较长时间内情绪低迷、思想波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提高高职《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一)是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完成崇高历史使命的需要
  高职《概论》课教师是一个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神圣使命,其教学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影响,其“育人”作用更加明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理论、道德等素质,才能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讲深讲透,使之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信念,外化为大学生自觉遵守和积极贯彻的良好行为;才能真正当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应对各种新挑战、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的需要
  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与国际社会文化交流的扩大,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而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会乘机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文化渗透。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多樣化,尤其是社会上屡禁不绝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此外,网络上各种有害的文字信息和不健康的声像材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而从学生个人实际问题来看,他们在学习、感情、经济、就业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面对上述挑战,《概论》课教师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走出困境、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从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需要
  《概论》课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职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重大任务。其“主渠道”作用能否充分体现,主要看《概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有实效。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或者不全面,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对火热的社会实践知之甚少,就无法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魅力,无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大学生头脑,其教学必然是无效的。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理论素质、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为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四)是建设高素质思政课师资队伍、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这些“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必须具备高素质,其“高素质”的首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包括《概论》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前提。每一位《概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将为思政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增添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08,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
  [3]王辉,谭和平.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途径.湖南经济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陈俊杰.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途径——以教学实效性为分析视角.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成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德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原因,寻找对策,以期促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 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杜日红,河南省鹤壁市第四中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21-01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文化带来的宽领域、多层次的冲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极大挑战,加上目前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以及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队
摘要本文研究了企业培训的概念和当前企业培训的普遍形式、意义,对建立员工的培训管理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职工 企业培训 培训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企业培训管理的研究》(2010AZZ03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闫函,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20-01
摘要实践教学法是新时期培养综合型法学人才的有效方法。由于《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自身的专业性、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法尤为必要,同时,应注意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处理好知识产权法中的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关系;及时反映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动态;逐步开展双语教学。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 知识产权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赵雅琦,洛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G633.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婴儿呱呱坠地的一声啼哭,是孩童追逐嬉闹的一份天真,是青年踌躇满志的一段竞逐,是老年步履蹒跚的一抹夕阳.rn生命是俗世车水马龙和摩肩接踵谱成的交响曲,生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二者应彼此借鉴、有机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法理念的体现,是高职院主动适应市场需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体为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且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既有“涉公”的一面,也有“涉私”的一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作,必须对其“涉公”的一面作出科学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贺江红、肖青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摘要社会的急剧转型使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社会境遇之中。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与复杂性深深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高校学生现代意识的觉醒,激情而富有理性的政治表达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意识 政治诉求 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朱宇峰,文学硕士,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学生教育科,主要从事
摘要本文指出探索警务查缉技能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能够让训练理念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战性,并为保护一线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警务技能 训练 对抗性  作者简介:王鑫,河南省开封人民警察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45-01    一、引言  警务查缉实战中反馈出的种种实战需要,引导着警察院校教学训练,在面对复杂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及p21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协同致癌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4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HPV16型感染,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