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她年轻时曾经美丽的脸到了中年以后经常是浮肿着的,因为疲累过度,也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多少年来,父母亲靠80多元收入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可以想象那样的生活多么艰辛。
  在漫长的童年时光里,我不记得童话、糖果、游戏和来自大人的过分的溺爱,我记得的是清苦:记得一盏15瓦的灯泡暗淡地照耀着我们的家,潮湿的未铺水泥的砖地,简陋的散发着霉味的家具;记得四个孩子围坐在方桌前吃一锅白菜肉丝汤,两个姐姐把肉丝让给两个弟弟吃,但因为肉丝本来就很少,挑几筷子就没有了。母亲有一次去买盐时掉了5元钱,整整一天她都在寻找那5元钱的下落。当她彻底绝望时我听见了她伤心的哭声。我对母亲说:“别哭了,等我长大了挣100块钱给你。”说这话的时候我只有七八岁,我显得早熟而机敏。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是过年,过年可以放鞭炮、拿压岁钱、穿新衣服,可以吃花生、核桃、鱼、肉、鸡和许多平日吃不到的食物。我的父母和街上所有的居民一样,喜欢在春节前后让他们的孩子幸福和快乐几天。


  当街上的鞭炮屑、糖纸和瓜子壳被最后打扫一空时,我们一年一度的快乐也随之飘散。上学、放学、做作业,因为早熟或者不合群的性格,我很少参与打玻璃弹子、拍烟壳这类游戏。父母在家里高一声低一声地吵架,姐姐躲在门后啜泣,我则站在屋檐下望着长长的街道和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从小生长的这条街道后来常常出现在我的小说作品中,当然已被虚构成“香椿树街”了。街上的人和事常常被收录在我的笔下,只是因为童年的记忆非常遥远又非常清晰,从头拾起令我有一种别梦依稀的感觉。
  1989年国庆节前夕,母亲被检查出患了癌症。母亲辛劳了一辈子,生活目标就是为儿女排忧解难。当知道了癌症结果时,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当我在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
  我记得,母亲从手术室出来之前,医生已经宣布母亲的病不可治愈了。我记得我当时想掐住医生的喉咙,不让他说出那句话,但最终我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1990年,炎夏之际,我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站在母亲的病榻前,女儿已经会叫奶奶,母亲回报以宁静而幸福的微笑。我心如刀绞,深感轮回世界的变幻无常,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慈爱的母亲却在弥留之际。7月母亲去世,她才56岁。
  【素材运用】苦难是一笔人生财富。苏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寂寞而清苦的童年:黯淡的灯光,潮湿的砖地,霉味的家具,白菜肉丝汤,丢钱的哭声……这让机敏的苏童早早领略了生活的艰辛;而母亲的疾病、父母的吵架、姐姐的啜泣、人生的无常,更让早熟的苏童体悟了精神的寂寞。这一切苦难,既回馈给苏童小说创作的丰富素材,也构建了苏童小说世界独特的精神空间,让他在文学之路上终有所成。乐观生活,苦难也能转变成幸运。
  【适用话题】苦难与财富;人生态度;成长
其他文献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  在他创办的公司里,他对员工的要求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必须准时下班,周末也决不允许加班。多出来的时间,要用来陪孩子,和朋友看电影,或是在家做饭。  而他对于生活,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并有着自己的“100个基本”。他坚持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他坚持一年四个季节里,有四次不可错过的享受当季美食的机会。他珍惜、享受、体味独处的时间。平日在家中
期刊
周涛的女儿患有自闭症,她为女儿写这封信时,2014年春晚恰在录制备播带。一个打工子弟的诗朗诵,突然让周涛泪流不止,她想到了不到3岁的女儿……那时,她还不知女儿已经患上了自闭症。我亲爱的孩子:  每时每刻,妈妈都在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你的成长,出生纪念日快乐!  一直以来,妈妈渴望能有一个宝宝,在妈妈各方面都准备好了以后,你听见了妈妈的召唤而来了。  准确获知你来的那一天是2005年3月31日。那天,
期刊
上初中那年,爷爷病重,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最后还是走了。爸爸因为长时间照顾爷爷,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中出了差错,要赔不少钱。妈妈只是普通的服装女工。原本并不富裕的家,一夜间一贫如洗。  为了谋生和还债,父母合计了一下,决定在菜市场开一家专门杀鸡鸭的小店。为了节省开支,父母和我商量,把原来的住房出租了,一家人就住在店里。我很不情愿,但我明白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无奈。菜市场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怪味。刚
期刊
随着《顶级厨师》《星厨驾到》等美食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刘一帆凭着精湛的厨技、帅气的外形、犀利的点评,迅速跻身“美食男神”的行列,脱下厨师服走向台前,赢得了众多眼球和掌声。他20年间的从业经历也被媒体各种挖出,履历里是伦敦、印度、迪拜等长长的一串地名,以及多家米其林餐厅和五星级酒店。  十几岁时正值叛逆期,就读了餐饮管理专业却依旧对此毫无热情的刘一帆自己,都不曾想到,厨师这条路一走就是这么远。“最开始
期刊
梁翘柏,出生于香港,华语乐坛顶级音乐人,曾为王菲、陈奕迅、周笔畅等歌手制作专辑、筹划演唱会。2013年,他因出任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音乐总监为大众熟知。  没有人不爱光,尤其在娱乐圈。可惜灯光照不到梁翘柏的位置。作为《我是歌手》的音乐总监和“四朝元老”,梁翘柏是灵魂人物,亦是每一首翻红金曲的幕后功臣,却始终坐在舞台右前方的黯淡角落里。  虽然默不作声,但梁翘柏心中始终有一个执拗的方向——他要求
期刊
我很少跟别人吵架,但一个月前我在一家超市里跟人起了争执。  对方是两对老夫妻。当时我和女朋友买完东西排队,排在我前面的是个中年男人。眼看快要到我们俩了。没想到从左边横插进来一对老夫妻,身手异常矫健。我盯着他们看了好几眼,他们面不改色,没有一丝插了别人队的尴尬感。我心里想,只是两个老人,也不是多大事,很快就轮到我们了,因此我和女朋友都没有出声。  没想到几分钟后,又来了一对老夫妻。这次还是左边,他们
期刊
爸爸的病起源于一根小小的血管。1992年,忽然高烧不退,检查结果是先天性血管狭窄,医生说,这种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将血管切除,换成人造的塑料血管。当时医学还不是很发达,人造血管也都是国产的,最多使用4年。  爸爸的病时好时坏,在他意识清醒的时候,他给我的教练余丽桥写了一封信,语气非常诚恳谦恭。大意是感谢教练对我的栽培和指导,自己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只能把我的未来托付给教练了,希望教练多多帮助我,不要
期刊
年前回老家,听朋友抱怨她的同事。介绍一下这位朋友,刚毕业,在理财机构工作,同事年龄都在三十左右。她平时和所有姑娘一样,爱往脸上捯饬东西,各种口红一大盒。有一天她涂了个姨妈色上班,一个女同事云淡风轻地说:“啊呀,涂了个紫的!”她说这不是紫的。同事说:“我看就是紫的!”第二天她换了个粉色。同事说:“这个还挺好看的,我不喜欢你昨天的紫的。”  朋友完全没有因为今天的颜色被夸奖而开心,她的脑神经完全被“我
期刊
高中的时候,班里一共44人,全年级8个班。高三开始的时候,想努力突破一下,却不知道怎么突破,我挨个科目问老师求打气,说:“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绝大部分的老师回答都是“来得及。好好学”。只有历史老师,眼都没抬地说了句:“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当时挺郁闷的,心想什么老师。但过后想想又的确是这个理。  于是把重心从问人“来不来得及”转到了拼命做题学习上来。那一年里,我每天只睡6个小时,
期刊
我的家在城市边缘,公车底站,一家锈痕斑斑的小杂货店。每一天,我比同学早起一小时,搭公车,越过铁道,进市中心上学。  离家,上学。自城市的直肠离开,来到心脏。一脸下错车站的表情。  不必发生什么可憎的罪行,只需要一个眼神,同学看工人像看到秽物的眼神。以及,对家世背景近乎偏执的好奇:你家是做什么的?他们一问再问:你家是做什么的?我于是拉拉扯扯说了一大堆,用废话填满下课时间,掩埋那说不出口的真相。  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