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以此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个性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则更应负有特殊的任务。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文”与“道”总是互相交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这就给语文课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它不允许和不应该上成一般的政治课,也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而只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扎扎实实的提高。
中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由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决定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彼此联系的政治品质发展目标、思想品质发展目标和道德品质发展目标,无论是政治品质目标、思想品质目标,还是道德品质目标、个性心理目标,都必须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品质发展目标的基点
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如要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等等。但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特别是语文教材的特色,它的基点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近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但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依靠的就是各族人民和爱国者的伟大爱国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和爱国科学家,对青少年学生能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文明史、近代中国的衰落史和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史,以及现代的振兴史。这无疑可以帮助中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去掉妄自菲薄、盲目崇外的自卑感,启迪他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他们确立报国之志。同时,把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品质发展目标的基点,也符合由爱国主义思想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规律。中学语文教材有关鲁迅的文章,反映了他自身思想转变的历程,也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中国的许多爱国者,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清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伟大真理而走向共产主义的。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不仅是我党历史与先进分子共同的思想发展历程,也是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合乎社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主要指道德美。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旧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道德理论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式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道德情操也是有层次的。比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和敲诈勒索等思想行为,可以视为社会主义道德初级层次;而因公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是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最高层次。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反映初级阶层还是高级阶层的道德材料都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合理、恰当地利用这些例子,都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培养。如《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掌柜叫伙计在酒里加水,以次充好,这是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而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关心,这是一种职业美德。课文《我的老师》有这样的描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都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的美德给作家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久久不忘。学生学到这里,也同样感受到蔡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至于那些为革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等,他们都是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学时紧扣作品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
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
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多方面的,而情感、意志、性格则是它的主要成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和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包括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等品质的性格发展目标;包括吃苦耐劳和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毫无疑问,中学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丰富营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可以随时吸取和得到滋养。但是应该看到,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外读物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有一些封建时代的、外国资本主义的和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这类作品虽然对认识当时的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并在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然而有些作品的消极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不区别时代,不区别古人和今人,不区别思想内容的进步和局限性、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而让学生全盘吸收,那与我们所讲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将背道而驰。比如意志的培养,意志行为是自觉确定目标的行为,具有自觉性。自制性和持久性。意志如果离开了行为指向的合理性、正义性、进步性,那么意志行为就会变成墨守成规、冥顽不化、一意孤行。个体的意志行为只有与社会的进步性、正义性、合理性保持一致,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筑路》中的保尔,他为革命事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老山界》《草地晚餐》所表现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强意志,才是学生意志发展的基石。
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热爱劳动、尊师重教、勤俭朴素和敬重父母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之,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以此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个性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则更应负有特殊的任务。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文”与“道”总是互相交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这就给语文课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它不允许和不应该上成一般的政治课,也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而只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扎扎实实的提高。
中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由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决定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彼此联系的政治品质发展目标、思想品质发展目标和道德品质发展目标,无论是政治品质目标、思想品质目标,还是道德品质目标、个性心理目标,都必须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品质发展目标的基点
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如要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等等。但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特别是语文教材的特色,它的基点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近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但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依靠的就是各族人民和爱国者的伟大爱国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和爱国科学家,对青少年学生能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文明史、近代中国的衰落史和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史,以及现代的振兴史。这无疑可以帮助中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去掉妄自菲薄、盲目崇外的自卑感,启迪他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他们确立报国之志。同时,把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品质发展目标的基点,也符合由爱国主义思想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规律。中学语文教材有关鲁迅的文章,反映了他自身思想转变的历程,也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中国的许多爱国者,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清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伟大真理而走向共产主义的。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不仅是我党历史与先进分子共同的思想发展历程,也是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合乎社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主要指道德美。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旧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道德理论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式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道德情操也是有层次的。比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和敲诈勒索等思想行为,可以视为社会主义道德初级层次;而因公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是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最高层次。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反映初级阶层还是高级阶层的道德材料都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合理、恰当地利用这些例子,都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培养。如《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掌柜叫伙计在酒里加水,以次充好,这是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而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关心,这是一种职业美德。课文《我的老师》有这样的描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都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的美德给作家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久久不忘。学生学到这里,也同样感受到蔡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至于那些为革命英勇献身,舍己为人,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等,他们都是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学时紧扣作品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
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
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多方面的,而情感、意志、性格则是它的主要成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和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包括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等品质的性格发展目标;包括吃苦耐劳和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毫无疑问,中学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丰富营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可以随时吸取和得到滋养。但是应该看到,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外读物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有一些封建时代的、外国资本主义的和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这类作品虽然对认识当时的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并在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然而有些作品的消极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不区别时代,不区别古人和今人,不区别思想内容的进步和局限性、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而让学生全盘吸收,那与我们所讲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将背道而驰。比如意志的培养,意志行为是自觉确定目标的行为,具有自觉性。自制性和持久性。意志如果离开了行为指向的合理性、正义性、进步性,那么意志行为就会变成墨守成规、冥顽不化、一意孤行。个体的意志行为只有与社会的进步性、正义性、合理性保持一致,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筑路》中的保尔,他为革命事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老山界》《草地晚餐》所表现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强意志,才是学生意志发展的基石。
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热爱劳动、尊师重教、勤俭朴素和敬重父母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之,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容,以此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责任编辑:龙大为)